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人健康生活宜忌
29191000000029

第29章 中老年人四季调养宜忌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保健,是中医季节保健康复学的基本原则。除此以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生活宜忌。

中老年人春季宜养其肝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自然界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而提出的养生原则。春日养阳重在养肝。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所以,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另外,春天人体肝气相对旺盛。这时,“性气不定,性如小儿”的老年人,更应注意心理调养,要常嬉游于万花之隅,沐浴明媚春光,或者借助宜人的春天气候春天气候,旅游踏青,可预防独坐孤眠所生的抑郁困倦,激发中老年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中老年人春季宜防流行病

春天万木回春,百病易发,大多传染性疾病在春季也易发作,如流感、腮腺炎、甲肝、乙肝、麻疹、白喉、流脑等。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譬如提前打一些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和加强锻炼等。预防传染性疾病是春季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老年人春季宜防过敏

春天风大,空气干燥,百花盛开,花粉、花絮、灰尘、煤烟、霉菌等,随风飘荡而布满人们生存的空间。属过敏体质者,吸入致敏物后易发生过敏性哮喘、荨麻疹及枯草热等病。所以应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过敏源,对花粉过敏者应该尽量躲避花粉,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吸入致敏花粉。当病人在户外或人群集中的地方活动时,应带上口罩,也能起到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作用。

中老年人夏季宜养其心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心火旺盛。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故夏季的养生重点是调息静心,劳而不倦,慎防中暑感邪。有条件的老人,可到风光秀丽的山林海滨消暑避暑,或垂钓于水边树下,或到清静凉爽的地方散步做操,练功打拳,或品茶、奕棋、书画于书堂静室,以调节心气,陶冶情操,防止心火内生。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若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如水,神怡如梦,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中老年人夏季居室环境宜忌

针对盛夏暑热湿盛的外界环境,老年人的居室应通风凉爽,安静清洁,室温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午睡或夜卧都不可贪凉睡于露天、屋檐下、走廊及窗前等风口处,更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电风扇,以避免外邪侵袭,引起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和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中老年人夏季出行宜忌

中老年人夏天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中午12点~2点烈日高照时。若必须外出,最好采取防护措施,比如打把遮阳伞、戴凉帽、太阳镜,皮肤外露处涂防晒霜,尽量减少炎热对肌体的威胁。外出还须带点风油精、清凉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仁丹、金银花露水等,以防中暑时急用。

中老年人夏季穿衣宜忌

夏日炎热,人体排汗频增,“汗流浃背”是常有的事。因此,老年人夏日服装应力求简单舒适。款式上,应宽松,避免紧衣裹身;色彩上,应素雅大方,白、淡绿、淡黄、湖蓝、瓦灰、银灰色泽可减少紫外线的吸收;质地上以吸汗透气的真丝、丝绸、纯棉、麻类等织物为佳。夏天的衣服应经常洗涤,内衣裤更须每日一换洗。舒爽的夏装有利吸汗散热,可使人免除闷热之苦而备觉凉快惬意。

中老年人秋季宜重视精神调节

秋天凉爽宜人,但气候干燥,气温变化不定,冷暖交替,常会给中老人带来心理、生理的不适。尤其是身临草枯叶落的深秋,对大多是中老年人来说,心中常会引起凄凉、苦闷、垂暮之感,易诱发消沉的心绪。所以说中老年人此期要慎防受自然衰败景象所染的悲戚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伤年华流逝,痛亲朋千古,叹此生禄禄者,常会发生腹胀气滞及情绪低落。秋风落叶,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回忆往事,而致情志疾病。因此,秋季讲究精神调养至关重要。

特别提醒

老年人在秋天,要保持情绪稳定,应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散步、练习书画、奕棋弹琴、植花养鱼、随意玩乐。这样,转移了目标,精神负担必然自释。也可以静下心来想想收获累实的愉悦,或以哲人眼光判别大自然季节交替所表现的春暖秋凉,保持神志安宁,收神敛气。

中老年人立秋宜防胃肠病

每逢立秋,由于秋凉的刺激,胃肠病常易复发,重症还会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等并发症。因此,立秋宜防胃肠病。因为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的适应性下降;加之由于气候转凉,人的食欲随之旺盛,食量增加,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复发。在秋季生活中,胃病患者一方面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另一方面应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秋冻”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中老年人秋季宜防心血管病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中老年人在秋季应预防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

中老年人秋季宜防呼吸道疾病

随着秋天的来临,气温会逐渐下降,中老年人患肺炎就医者也会日渐增多。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系统趋于老化,支气管上皮细胞萎缩,杯状细胞增生,纤毛减少,运动减弱,以致呼吸道清除病菌的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中老年人的胸腺也会发生不同程度地退化,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时“潜伏”于上呼吸道或被吸入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容易在此生长繁殖,兴风作浪;不少中老年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病、贫血、营养不良等,抵抗疾病的能力更差,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每当天气变化,气温下降,中老年人耐寒能力差,对外界气温变化较难适应,就容易感冒诱发肺炎。

中老年人冬季宜重视心理调摄

严冬之时,木枯草衰,寒风刺骨,自然界毫无生机,常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科学证明,冬天确实易使中老年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冬季天寒地冻,户外活动受到限制,运动量必然要减少,从而影响中老年人的情志活动;受寒冷气候和景色衰败的影晌,加之白日短促,冬夜漫长,老人的心理上往往容易产生寂寞、郁闷、孤独、生活兴趣低落等情绪。所以说冬季做好中老年人的心理调适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提醒

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运动,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如遇恶劣天气,不能外出,可以读读有兴趣的书,练练书法绘画,听听音乐、戏曲,都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排除心头不良情绪;也可以漫步于中庭,或清静之处,心情悠然爽朗,襟怀可为之一畅;也可以新老朋友聚会一堂,品茶畅怀。

中老年人冬季宜防慢性病

冬季寒冷多变的气候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寒冷可以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使溃疡病、风湿病、甲亢、青光眼等症状加剧。寒冷能引起中度的迷走神经兴奋,对患哮喘、过敏性疾病、胆绞痛、有脑溢血倾向的病人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有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御寒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调查显示,45岁以上死于呼吸病者,其死因与前一周的气温、湿度有关,降温时死亡增加;当气温降至0℃以下并有大雪时,患气管炎死亡率增加3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