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安慰他人,好比在和风细雨中给人阳光;用幽默劝导他人,好比在欢声笑语中让对方不受伤;用幽默说服他人,可在会心的笑声中令对方折服;用幽默教导他人,可在循循诱导中改变他人;用幽默反驳他人,可让对方心悦诚服地甘拜下风……
幽默可以催人自省
幽默是一个美学名词,是语言的精华,发人深省,催人反思。把幽默艺术寓于说话办事中,可以达到多种多样的教育效果。它既能批评人,又能教育人,还能帮助人,更能警示人,甚至还能造就人。
幽默是一个美学名词,是语言的精华,发人深省,催人反思。把幽默艺术寓于说话办事中,可以达到多种多样的教育效果。它既能批评人,又能教育人,还能帮助人,更能警示人,甚至还能造就人。
有时候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需要善意地提醒对方,催其自省,但是如果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或者是抱怨、指责对方,不仅不符合交际礼仪、容易伤和气,而且极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是敌意。所以尽管是善意的初衷,但未必会得到善意的理解和接受,那么该如何做才能让对方欣然接受呢?
萧伯纳赠送友人一部新作,后来没想到在旧书铺发现了这部赠书。于是他就把它买了回来,并通过邮局再给那位朋友寄去。
朋友收到这部书时,发现除了原有的字样“萧伯纳赠”之外,下面又多了一行字:“萧伯纳再赠。”
萧伯纳此举既不伤和气,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对朋友说的话,朋友也必然会为自己的不妥举动暗自反省。萧伯纳幽默的做法告诉我们,幽默的功效就是于开怀一笑间消弭可能造成的误会,并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善意的劝服。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
一天,他对东方朔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了。
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沉下脸说道:“你怎么敢笑话我?”
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答:“据说彭祖活了800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那他的人中就有8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得有丈把长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世上最危险的说服对象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一句话说不对,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东方朔把道理寓以幽默之中,委婉地说明了所谓的传说其实都是谬传,博得了汉武帝的笑声,这笑声中可以听出有着赞许之意。
一个伙子每天晚上在琳娜对面单元的窗口用望远镜看她,这使她很生气。
有一天清晨,她打电话给那个小伙子:“你好!我就是你对面单元里的姑娘,请问昨晚我把长筒袜脱在哪里了?”
琳娜真是位聪明的姑娘,她不骂那位小伙子偷看,而是通过幽默的方式向他询问袜子脱在哪里了。真让他无地自容,不得不有所收敛。
幽默还可以真假并用,以曲折、间接的方式,带着假定性,把你的意见小作歪曲,使之变得耐人寻味,并通过这种歪曲的形式来使对方领悟你真正的意思。
编辑:“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
作者:“是的,每一句都是我自己写的。”
编辑:“拜伦先生,我十分高兴看到你,我还以为你已经死了200多年了呢!”
此则故事中编辑的幽默不失为一种讽刺,在委婉指出作者造假抄袭的行径外,也起到了批评指责的作用。这样发人深省的话语不但不会引起反感,而且还会令人更觉羞愧。
幽默,给人带来笑声,更能催人自省。它让我们在笑声中说服犯错者,令之能欣然接纳,羞愧反省,翻然醒悟。
父子二人坐公交车。
儿子:爸爸,什么时候到啊?
父亲:停了就到了。
儿子:什么时候停啊?
父亲:到了就停了。
用幽默劝导他人
劝导,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犹如一盏明灯,为知识欠缺者增加见闻;它像一座警钟,使濒临深渊者迷途知返;它又好比一副清醒剂,使思想偏激者冷静思考;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有助于交流双方的沟通和理解。运用幽默对人加以劝导,能让劝导少一份冲突、贬低,多一份敬重和成效。
劝服是一门艺术,如果你遇到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容不得任何异议的人,你想劝说他,却又怕得罪他,该怎么办?这时候不妨运用幽默的语言形成,或暗讽,或明示,嬉笑怒骂、装疯卖傻,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劝导效果。
劝导,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犹如一盏明灯,为知识欠缺者增加见闻;它像一座警钟,使濒临深渊者迷途知返;它又好比一副清醒剂,使思想偏激者冷静思考;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有助于交流双方的沟通和理解。运用幽默对人加以劝导,能让劝导少一份冲突、贬低,多一份敬重和成效。
有位太太因为胃口不好而去看医生,医生除了开了点儿助消化的药外,对她说:“我把塞万提斯的一剂名药也送给您吧。”
胖太太很高兴:“太好了,是什么开胃药?”
医生说:“饥饿是最好的开胃药。”
胖太太会意地笑了。
医生用幽默的方式间接地劝导胖太太,避免了涉及与“胖”有关的话题,取得了很好的劝导效果。要想劝导成功,除了手中有理之外,还要求方法要正确巧妙,如巧用幽默、丝丝入扣、娓娓道来等,则更能深入人心、令人心悦诚服。
以柔克刚的委婉式劝导
在别人做错事的时候我们需要适时地加以劝导,将其拉回正轨,但强势的指责往往容易产生反效果。“以柔克刚”的幽默方式,则更容易收服人心。
美国有位小镇镇长,有一段时间因为辖区内的治安与交通非常差,所以他心情非常低落。治安之所以这么差,是因为这个辖区比较偏僻,许多地方很容易成为管理的死角;至于交通方面,由于当地是货车公司的总站,许多大型货车的司机每天都在公路上驾车奔驰,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交通事故自然就会不断地发生了。虽然他很能体谅下属的辛苦,也了解许多不得已的情况,但是上面的长官只看成绩,不管其他因素。即使他再努力,依然不被上层肯定,所以尽管资历已够,但仍然没有升迁的机会。就在治安与交通问题困扰局长的同时,州政府颁布了一道命令,将这一季定为交通安全季,为了配合这个主题,将举办一场交通安全竞赛。为了这件事,小镇镇长压力顿时大增,每天一出家门便满脸愁容。
有一天,镇长心力交瘁地回到家里,将帽子随手一扔,便端着啤酒苦闷地坐在沙发上,孩子和老婆看见他那副表情后也不敢吭声,纷纷躲回卧房里。镇长打开电视,电视里正演脱口秀,表演者说起话来不但妙趣横生,而且字字珠玑,镇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把心头的压力释放了不少。看完脱口秀节目之后,镇长躺在沙发里深思,忽然间,他的眼睛为之一亮,心中有了一个灵感。隔天,镇长召集所有警察,开始积极地行动起来。3个月很快地过去了,州政府派人审查各镇的交通情况,包括交通阻塞情况、车流量控制、违规件数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然而,稽查人员审查的结果,却让大家都跌破眼镜。没想到记录一向不好的小镇,居然连一次车祸的记录都没有。原来,镇长想出了一个好点子,他把公路上所有的警告牌都换了,而新牌子上面则写着“请开慢一点儿,我们已经忙不过来了!殡仪馆启。”
这个故事值得一笑,更值得回味。镇长通过这句幽默话,对来往的司机进行了心理暗示,司机们看到这个幽默的提醒,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车速放慢,小心开车。没有人喜欢强硬的手段,如果警告牌上写的是“超速,罚一万!警察局启”,不仅守法的人看了不舒服,那些超速者更是不会把它放在眼里。利用一个小小的幽默,把交通安全的概念以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方式传递了出去,让人们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死亡随时在身边”的恐惧感,即使车速再快的司机看了这句话也忍不住要放慢速度。
保持中立的间接式劝导
劝架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劝导,但是劝架有时候在劝导中是最难的。因为假如偏袒一方,可能会火上浇油,而保持中立对劝说双方休战有时候又无济于事。这时候你不妨来点儿幽默。
上班高峰,某一站公交车上来一堆人。其中一前一后两个人,前面一个小伙子,后面一个老头子。可能老头子在后面动作幅度过大,弄痛了小伙子。小伙子难受,就建议老头子稍微挪动一下。没想到老头子火气蛮大,扯着嗓门大骂:“毛头小子年轻人,一点儿不晓得尊重老人,为什么要我动?”小伙子也不甘示弱,回了一句:“你这个人讲不讲文明?”这下好,老头子一发不可收拾,叽里呱啦骂了一大堆。周围人说算了算了。小伙子你年纪轻就让让老人吧。小伙子脾气也算不错,后来就没吭声,大家安静了片刻。
又到一站,老头子要死要活地从小伙子后面挤上来,一边挤一边唠叨,“门口堵着就文明啦?不走进去才叫不文明……”于是两人又开始吵吵。周围劝架的声音是不少,但是没什么管用的,反而更有火上浇油的气势。这时一位女乘客说:“哎哟,你们两个不要吵了。我搁在你们中间,你们俩你一句我一句,我在中间吃你们的唾沫星子都吃饱了。”
这位女乘客的一句玩笑话,既没有表明对谁偏袒,又说出了他们吵架的不良影响,话中有理,逗得满车的人大笑,在笑声中战争的硝烟慢慢地熄灭了。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不在少数。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一对夫妇不知为什么吵了起来,这时儿子跑过来说:“停,不要吵了,都听我的。”爸爸妈妈心里暗喜:儿子大了,知道给爸爸妈妈劝架了。可没承想他手一挥说道:“预备,吵!”
儿子如此乖巧可爱,在大人之间制造笑料,还有谁愿意继续吵呢?适时制造幽默,引对方发笑,则架不吵自灭。
一对青年夫妻为了一点儿小事,在户外吵了起来,先是相互抱怨,进而大吵大闹。两人谁也不让谁,眼看就要大动干戈的时候,邻居李大叔拿着一把雨伞走到那对夫妻身旁,然后把雨伞撑开看着他俩吵架。见此情景,那对正在争吵的青年夫妻停了下来,用惊奇的语气说:“我说李大叔,这么好的天气你打雨伞干什么?”
李大叔一本正经地说:“当然是躲雨喽。刚才(你们脸上)乌云密布,(嘴里)雷声轰隆,待会肯定会下大雨。”
李大叔幽默的话语和滑稽的行为,把那对夫妻逗得哈哈大笑,火气顿时消了下去,“硝烟”被幽默驱赶得无影无踪。由此可见,幽默在劝说中有着神奇的效果。
寓意深远的教训式劝导
幽默地劝导别人还可以以某种隐含的寓意起到说服、劝导的作用,其特点是具有含蓄而隐晦的讽刺。作家威廉·戴维斯曾经说过:“我喜欢的幽默,是能使我发笑5秒钟而沉思10分钟的那一种。”确实,将严肃的事情用轻松的方式来表现的幽默,最能够达到劝导和说服别人的效果。
有个小气鬼,总想占便宜。一天,他买了一尺布,找裁缝去做帽子。那裁缝量了量他的脑壳,说:“好,布够了。”
他走出门,心想:布够了?哼,肯定有多的。于是转回去问裁缝,裁缝说,是多了一点儿。他又问:“多的布能不能再做一顶?”裁缝笑着说:“当然可以。”
他走出门,又一想:当然可以?恐怕还有多的,就又转回去问裁缝,做3顶帽子够不够。那裁缝皱了皱眉头,说:“做10顶都可以。”他一听,高兴极了,问:“10顶帽子都能戴在头上?”裁缝答道:“当然可以。”
3天过后,那小气鬼去取帽子,一看傻了眼。原来,那10顶帽子做得非常小。他生气地拉住裁缝不放,说:“你不是说10顶帽子都能戴在头上吗?这么小,怎么戴?”裁缝说:“怎么不能?戴在手指头上呀!”
小气鬼听了,火冒三丈,说:“你做帽子给手指头戴?”
裁缝回答:“一尺布要做10顶帽子,不戴手指头,还想戴什么头?”
上文事例中主人公的可笑处多于可恨处,可怜处多于可悲处,可谓生活中愚昧吝啬者的典型代表。但是裁缝将计就计,按照他的想法进行裁剪,结果教训了这个爱占便宜的家伙。
用幽默劝导人,也要注意分寸,不管是委婉式、间接式还是教训式,都要注意要出于好意,开玩笑不能开过了头,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高中的时候打篮球,A得球后,无私地传给了B,B轻松进球。过了一会儿,B得球,A大声喊着把球传给他,B却自己把球投出。结果A大怒喊道:“刚才真是瞎了我的狗眼……”
把幽默当做说服的武器
在说服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加入一点儿幽默,就会令对方完全放松本能的警惕和排斥情绪,从而在兴奋、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对你的观点产生深刻的印象。
美国作家特鲁讲:“当我们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力量具有极佳的说服效果,它几乎是一种万能的处方。”幽默诙谐使人觉得可笑又韵味无穷,它是一种含义深远的语言艺术,是思想、学识、智慧凝成的语言结晶。在说服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加入一点儿幽默,就会令对方完全放松本能的警惕和排斥情绪,从而在兴奋、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对你的观点产生深刻的印象。
秦朝的优旃是一个有名的幽默人物。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扩建御园,多养珍禽异兽,以供自己围猎享乐。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大臣们谁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这时能言善辩的优旃挺身而出,他对秦始皇说:“好,这个主意很好,多养珍禽异兽,敌人就不敢来了。即使敌人从东方来了,下令麋鹿用角把他们顶回去就足够了。”秦始皇听了不禁破颜而笑,并破例收回了成命。
优旃之所以能成功地劝服秦始皇,主要是因为使用了幽默的力量。他的话表面上是赞同皇上的主意,而实际意思则是说如果按皇上的主意办事,国力就会空虚,敌人就会趁机进攻,而麋鹿是没有能力用角把他们顶回去的。这种正话反说的幽默,因为字面上赞同了秦始皇,所以优旃足以保全自己;而真正的含义又促使秦始皇不得不在笑声中醒悟,又达到了优旃的说服目的。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南唐的时候,税收很繁重,商人很头痛。适逢京师地区连年大旱,民不聊生。
一次,烈祖在北苑大摆筵席,对群臣说:“外地都落了雨,单单京城里不落雨,不知是什么缘故?”
申渐高很幽默地说:“雨不敢进城来,怕抽税呀!”
烈祖不禁大笑起来,随即废除了苛捐杂税。
申渐高言语幽默,一句轻松的玩笑话将税收过重的害处揭示得淋漓尽致。这对烈祖来说无疑是一副清醒剂,让他在笑声中醒悟过来。幽默地说服别人,首先要尽量顺着对方的意思说,使对方领悟到你是自己人,从而乐于听你的话,然而再含蓄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说服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火车出站了,一位老先生掏出香烟问乘务员:“小姐,现在可以吸烟吗?”
“什么时候都可以吸烟,只是在列车上不行。”小姐笑了,老先生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