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姓名学
29237700000010

第10章 中华民族姓氏溯源(4)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史称河南洛阳陈氏。

黄huang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四支。

1.出自赢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赢氏。传说伯益的后裔14支,即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赢姓十四氏。

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后来成为黄氏族人的主要来源,史称黄代正宗。

2.出自黄国贵族之后。据《黄氏族谱》载,十三世石公辅佐周朝有功,被赐为黄姓。后因散乱,又汇聚到了武昌江夏(今湖北省境内)地带。到五十世歇公在楚为相,开基于武昌府江夏,延续黄氏。这支黄氏实际是黄国贵族之后裔。

3.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吴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今山西一带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4.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林lin

1.出自子姓。为黄帝商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其始祖为比干。相传商的始祖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因其母吞燕卵而生他,故赐子姓。子姓后裔传至殷商之末,纣王昏庸无道,叔父比干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今河南淇县西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2.出自姬姓。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

3.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

以上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慕容mu rong

1.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

2.慕容氏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曾随同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在荆城以北(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也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莫护跋的后人便干脆以此作为部落的名称。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70多年。

南宫nan gong

1.周文王“八士”之一有南宫氏,其后以南宫为姓,称南宫氏。

2.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叫做仲孙闵,他居住在南宫,他的后代遂以其居住地命姓,称南宫氏。

3.春秋时,鲁国有个叫阙的人,因居住在南宫,遂以“南宫”命姓,称南宫阙,他的后人遂以南宫为姓。

孟meng

1.出自姬姓。始祖为鲁庄公的庶兄庆父共仲。鲁国是周(姬姓)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建都曲阜(今山东境内),庆父为春秋时鲁庄公的庶兄。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庆父之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般,就是闵公。后来,庆父又派人杀死闵公,欲自立。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国(今山东莒县)。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所以此姓为山东孟氏。

2.出自卫国之后。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是为河南孟氏。

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同是周文王之子,因此说,所有孟氏族人从根源上讲都是同宗共祖,为周文王之后裔。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彭peng

1.出自颛顼帝之后。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吴回,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女贵为妻,生有六个儿子,第三子日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彭祖原名篯字铿。据说他年轻时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上帝,上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他经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所以人们称他彭祖。商朝时,商王派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却回答说:“我幼年时父母双亡,从小就身体不好。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从年轻时到现在,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经历的人生忧患实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响。像我这样的人,本来就先天不足,后天又保养不好,所以现在身体弄得如此干瘦枯槁,恐怕快要不久于人世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延年益寿的方法呢?”说完就长叹一声,飘然而去。其子孙按照当时“以国为氏”的习惯,称彭氏。彭祖是彭姓的受姓始祖,是为江苏彭氏。

2.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秃、妘、斟、曹、芊。周灭之。彭为八姓之一。

3.少数民族的加入。如安定(今属甘肃)胡、永胡有彭氏,又如西羌(今属甘肃)、南蛮(今湖北一带)皆有彭氏。

潘pan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之子名高,周武王时封于毕国(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称毕公高。他又让自己的儿子伯季食采于潘(今陕西长安,咸阳以北之地),后来这支子孙就按当时习惯,以邑为氏,姓潘。

2.出自芈姓。以字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文先。”潘崇是楚成王太子商臣的老师,诱导商臣围楚成王,迫使成王自杀。后以代父立,为楚穆王,封潘崇为太师让其等管国事。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是为湖北潘氏。

3.出自北方鲜卑族。北魏时代鲜卑族有姓破多罗者,后改单姓为潘氏。

欧ou

1.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作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马ma

1.出自赢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赢。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后马宫以仕学名扬,改姓马。

3.出自他族改姓。据《金史》所载,西域(今甘肃省境)人马庆祥,入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今属陕西)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廖liao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国,其后子孙以国为氏,并将“蓼”改为“廖”姓。

4.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蒲pu

1.来源于一种称为蒲草的植物。东晋时期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个水池,里面长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后都感到奇异,于是人们就把他家称为蒲家。后以蒲姓。

2.同样源于蒲草。传说古时西羌族的酋长的家中有一个池子,其中生长的蒲草长约五尺,节子像竹节一样,人们于是把酋长一家称为蒲家,后来他们家也以蒲为姓。

3.来源于封邑名。相传夏朝时舜帝的子孙被封在蒲坂,于是他的子孙就把蒲作为自己的姓氏。

濮pu

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后代。虞舜为炎黄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濮姓。

2.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3.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市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称濮氏。

4.以国为姓。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北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这支濮姓,也出自熊姓。

仇qiu

1.出自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末,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亻”字为仇姓。

2.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宋万。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仇牧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氏。

3.出自侯姓。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孔kong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经作《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法:

第一,根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夏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和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第二,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第三,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出自姬姓的孔氏,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估姓的孔氏,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姜jiang

1.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关于这种说法,在许多文献如《元和姓纂》、《说文解字》、《新唐书》中都有记载。《水经注》:“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今陕西渭河支流的岐水,在岐山县西)。”身为我国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因辅佐周室得天下有功,在周初分封时成为姜姓诸侯国齐国的始祖。因其祖上曾建立吕国,他又被称为吕尚或姜尚。由伯夷建立的吕国和由姜尚建立的齐国分别亡国后,其子孙有以姜为氏。

2.出自桓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桓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

钱qian

钱姓起源比较单一,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是颛项的玄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日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名姞,字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官名中士有上士、中土、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

孙sun

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八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武仲,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是楚国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妫姓。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四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

4.出自子姓。为比干之后,据记载,比干在朝歌被杀之后,子孙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

5.外姓改姓。如荀卿,避汉宣帝刘徇讳改孙卿,后又复为荀卿。但其子孙有一部分就没有改回,仍为孙姓,遂为孙氏。

6.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后,有一支鲜卑复姓拔拔氏改汉字单姓孙。

周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