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百科全书
29243900000030

第30章 疾病防治篇(4)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胰腺里胰岛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产量下降,造成血液内糖分过高,大量糖分随尿液排出的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也增高,除了遗传因素外,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原因有如下几个:第一,肥胖。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老年糖尿病人都是十分肥胖的,肥胖的结果,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会紊乱,胰岛细胞的功能也容易出现障碍。第二,长期饱食,一方面使人发胖而诱发糖尿病,另方面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第三,精神因素。精神刺激,情绪波动,尤其老年后精神上的过分忧郁,会干扰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随即使得胰岛细胞工作失灵。第四,其他因素。动脉硬化、感梁免疫功能下降等老年人多发病也可诱发糖尿病。

(二)老年人糖尿病症状特点

典型的糖尿病有多饮、多食、多尿与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食是由于身体糖分不能很好利用,因此病人经常感到饥饿;多尿是由于糖分随尿排出具有利尿作用;多饮是由于尿量增多病人会口渴;体重减少的原因是尽管吃得多,饮得多,但因糖分丧失,体重会下降。老年糖尿病仅一半左右病人有“三多一少”症状,另有半数以上病人往往是以糖尿病诱发的一些并发症形式出现,包括四肢麻木、知觉异常、血压升高、肌肉酸痛。动脉硬化、白内障、大小便失禁、严重感染、肢端坏疽、性功能障碍等。由些可见,老年糖尿病,开始病情较轻或隐匿,易于误诊或漏诊,常不能发觉,一旦出现症状已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当老年人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状时,都应该想到有糖尿病的可能。

(三)糖尿病临床表现

糖尿病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其症状概括起来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量多,体重减轻。此外还有疲乏无力、四肢沉重、麻木、腰酸背痛、皮肤骚痒、手足心热、视力不清、阳萎、闭经等症状。

老年人患糖尿病,由于病情轻,起病隐匿,“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这些病人的体型多较肥胖,脸色红润,食欲旺盛,化验时尿糖并不高,甚至呈阴性,血糖可能正常或稍偏高,不少病人因为患其他疾病到医院就诊,才被发现。为及时发现糖尿病,对下列情况要引起注意:有糖尿疾病家族史;过度肥胖或明显消瘦,并在就餐后三小时左右有饥饿感、心慌、出汗;皮肤反复感染;手指足趾麻木、浮肿。

(四)判断老年人糖尿病

除了根据糖尿病的症状诊断外,还得借助一些化验检查帮助判断。最为简便的是测定尿糖,尿液内加人蓝色的班氏试剂一起加热,如果颜色由蓝转黄,表示尿糖阳性,强烈提示有糖尿病。其次是血糖测定,正常老年人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是百分之七十至一百十毫克,一般不超过百分之一百二十毫克,如果超过这个数值也被认作糖尿病。第三种方法是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情况下血液里的糖分维持一定水平,即使一次吃进大量糖分,血糖含量也仅仅是暂时性升高,半小时到一小时达高峰,但不超过百分之一百六十毫克,一般无糖尿,二小时后回复正常,这便是糖耐量良好。相反,糖尿病老人糖耐量极差,二小时后血糖水平不能恢复正常,而且血糖水平常超过百分之一百六十毫克,同时出现糖尿。此外,针对糖尿病的许多并发症,可进行一些特种检查,例如,眼科检查、肌肉神经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五)治疗老年糖尿病方法

糖尿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调查发现,不论男女,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老年糖尿病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血脂于较好水平;尽可能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还要防治大小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治疗老年糖尿病有以下三种方法;一、饮食疗法。饮食摄入量能保证脑力和体力活动的需要,并能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具体要求是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无糖、适当的碳水化合物,充分的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食用谷类、豆类、蔬菜,可增加植物纤维的摄入量,有利于控制血糖。二、体育疗法,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步行运动——这是一种最安全、最简便和最能持久进行的一种运动,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为缺乏体力活动是患肥胖症、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三、药物疗法。慎重地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有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物和双胍类降糖药物两类,或者进行胰岛素治疗。用药前,最好进行胰岛功能检查,以便选择最适当的药物。

(六)怎样自我控制饮食

老年糖尿病人自我控制饮食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根据标准体重和工种计算一天总需热量,男性标准体重(公斤)为身高(厘米)减去一百零五;女性标准体重按上式再减去二点五公斤。老年人按轻工作计算需热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三十至三十五千卡。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者,总需热量应减少百分之十五斤到者增加百分之十五,例如一个身高一百六十五厘米、实际体重为五十九点五公斤的六十岁的男性糖尿病人,一天总热量为30千卡(165—105)=1800千卡,由于标准体重六十公斤与实际体重相仿,则总热量不必增减。第二步,按蛋白质与脂肪每日每公斤供应各一克,余者均供应糖为标准,又以每克蛋白质与糖各产生四千卡热量和每克脂肪产生九千卡热量计算,再分一天总热量蛋白质、脂肪与糖的比例,如上述一千八百千卡热量,可分成蛋白质六十克,脂肪六十克、糖为二百五十克。第三步,按早餐百分之二十,中、晚餐各为百分之四十比例,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搭配食物,组成三餐食用量。

(七)糖尿病不一定要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两类。前者发病年龄大多较轻,病情也重,因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后者常在成年后发病,病情较轻,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不必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患糖尿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因此并不一定要用胰岛素治疗,一般采用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即可。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大致有如下几种: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氯磺雨脲(氯苯磺丙脲)、优降糖(HB—419)、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二甲双胍(降糖片DMBG)等。另外,中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玉泉散等都能降低血糖;地黄、人参、玄参、知母、石膏以及苦瓜、番石榴、洋葱、南瓜等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防止老年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如没有恰当的治疗,病情会渐渐恶化,最后变成尿毒症,有生命危险。老年慢性肾炎病人肾功能衰退的发生机会更多,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可以做如下三件事:(一)注意起居卫生,防止受寒、受湿,作息有规则,避免过度疲劳和注意个人卫生等,目的是让肾脏能很好养息,不要再遭受因外界不良因素引起的打击。(二)治愈各种感染,例如鼻窦炎、龋齿、疖、痈、慢性支气管炎等,因为感染容易加重肾脏负担,而且慢性肾炎病人抵抗力极差,一旦受到感染,全身反应也强烈。(三)合理安排饮食,吃得淡些,并且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为了保证营养,可多吃些精与脂肪。(四)定期复查,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一有恶化趋势,及时用药治疗。

老人尿毒症特点

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后,身体里代谢产生的有毒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大量“囤积”后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老年人因严重尿路感染、肾动脉硬化、尿路梗阻等疾病酿成尿毒症机会多。老人一旦发生尿毒症,与青壮年人相比,具有症状多与症状重的特点。这里可列举出不少症状,例如全身无力、软弱、易疲劳、排尿次数增多、泡沫尿或粘稠尿、血尿、头痛、水肿、全身瘙痒和皮疹、肌肉抽筋、腰部疼痛、厌食、呕吐、骨痛等,所谓症状严重,不仅是上述这些症状厉害,更重要的是老人患尿毒症后出现程度较严重的尿量减少或尿闭现象,随后还会发生谵妄、昏迷、心律紊乱、心力衰竭、酸中毒、重度贫血等严重情况。所以,老年人尿毒症的死亡率极高,治疗也较困难,切勿掉以轻心。

老年贫血

(一)老年人容易发生贫血

老年人有易发缺铁性贫血的倾向,发生贫血的老人也屡见不鲜,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老年人由于骨骼发生衰老性变化,内中骨髓的造血功能也会日渐衰竭。(二)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尤其胃酸分泌减少与胃肠道粘膜的萎缩,既影响食物和铁质的吸收,也妨碍铁质在体内的利用,而铁质恰是人体造血的最重要原料,一旦缺乏,贫血接踵而至。(三)老年人往往有少食、偏食等习惯,这样也容易造成铁质或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物质的缺少,尤其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缺乏,有碍造血功能。(四)老年人常伴有慢性疾病和慢性失血情况,例如痔疮出血、钩虫病等,也会诱发贫血。

(二)老年人贫血怎样治疗

老年人贫血会出现气短、浮肿、头晕、眼花等症状,应该积极治疗。具体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选用药物,可以直接补充铁剂,常用的有硫酸亚铁,每次零点三至零点六克,每日三次,口服;或复方卡古地铁,每日一次,每次一支(二十毫克),肌肉注射。也可使用协助铁吸收与利用的药物,例如维生素C,每次一百毫克,每日三次,口服。适当使用维生素B12、叶酸、吡哆醇等药物也有好处,此外,胎盘粉,或中药阿胶、艾叶、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等也有补血功效。第二,增加营养,经常食用富有营养与含铁质丰富的食物,使得每天铁质供应量在十二毫克以上,可选用的食物有猪肝、猪肾、猪血、蛋黄、红糖、、红枣、绿叶蔬菜等。第三,体育锻炼,体育运动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从而提高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数量。

老年人白细胞减少症

正常人血液里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毫米四千至一万个,如果低于每立方毫米四千个,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一旦发生此症,人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就会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炎症类疾病。造成白细胞减少症的原因很多,包括放射性物质影响;含苯等化学物质刺激;某些药物,例如抗癌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的毒性反应:某些慢性疾病,例如病毒感染、慢性肝炎、脾功能亢进、白血病、肝硬化等的干扰。一般说,老年人也会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因为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和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所以抵抗力差,除容易因病毒感染诱发白细胞减少外,特别要警惕因药物因素或慢性疾病引起白细胞减少。老年人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后,可采用维生素B4、维生素B6、鲨肝醇、利血升、辅酶A,三磷酸腺苷、丙酸睾丸酮等药物治疗。

老年人会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正常人血液内血小板数量为每立方毫米十至三十万,血小板数量少于每立方毫米五万,称为血小板减少症。一旦发生,会出现口腔、鼻和内脏粘膜出血等严重情况,皮肤上会布满出血的紫癜。血小板减少症分为两类:一类是突发性,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目前还找不到确切的病因;另一类为继发性,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肿骨转移、脾功能亢进、尿毒症或者药物及放射性物质等影响有关。一般说,老年人会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但发生机会比青壮年,尤其比年轻女性要少,即使发生,病因多半还是一些疾病或药物继发性影响,所以首要还在于去除病根。老年人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可采用强的松、辅酶A、止血敏等药物治疗,也可辨证论治地采用中药治疗。严重病例还得通过输新鲜血液或血小板悬液治疗。

老年人会患白血病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俗称“血癌”。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白血病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来势较凶猛。血液检查,白细胞数量可以异乎寻常地增高,骨髓检查白细胞明显增生。慢性白血病表现为贫血和进行性脾脏肿大,病程较长,血液检查白细胞数量有时却可正常,骨髓检查也见白细胞增生。这两种白血病老年人都可能罹患。由于衰老引起的免疫力下降,所以老年人一般以急性白血病发生机会较多,出现症状中,无论贫血、发热、出血都较青壮年人明显。而且即使白细胞数量骤增,但真正具有正常功能的白细胞数量却很少,老年人就更容易引起身体各种感染。相对来说,慢性白血病人的抵抗力要比急性白血病人稍强一些,一贯身体强壮的老年人有时会患慢性白血病。

老年人高热

高热是指发烧在三十九摄氏度左右甚至更高。引起高热的疾病很多,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大致有如下几类:第一类,传染病。例如,败血症、伤寒、疟疾。第二类,炎症感染。例如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脓胸、肝脓疡、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第三类,胶原疾病。例如,风湿热等。第四类,恶性肿瘤。例如,胃癌、肝癌、胰腺癌、肺癌等。此外,老年人还容易发生药物热,在使用某些磺胺、抗生素、颠茄等药物后也会引起高热。老年人发生高热,一方面应该积极寻找病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另方面必须及时设法退烧,除体温过高时外,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以免退热时突然大量出汗而虚脱。应该采用物理降温,例如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这样比较安全。

老年人长期低热

一般说,当体温高于37.4摄氏度持续两周以上,又胖又不能解释的萎靡、乏力等症状时,可认为是长期低热。倘若老年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想到两种可能:一是器质性低热,亦即由疾病引起,最多见是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结核病、慢性胆道感染、迁延性或慢性肝炎、风湿病、贫血等,应该说,除了低热外,每种疾病还有其特殊的症状表现。二是功能性低热,并非疾病所致,而是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衰退引起,有的是夏季低热,老年人每逢夏季即有低热伴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类似通常所谓的“疰夏”;有的是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低热,活动与紧张后出现,休息后消失,具有一定的规律,对于器质性低热,重要的在于治愈病根;对于功能性低热,应适当休息,可服用清暑解热饮料或清热中药治疗,不要随便使用退烧药,以免产生不良副作用。

老年人低体温是怎样发生的

人体所以能基本保持三十七摄氏度体温,主要依靠脑子里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和凭借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调节方式来完成。当人体受寒后,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来保持体温,人会发抖,这样肌肉因运动而产热,当然,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散热过程也会缓慢或暂时停止。但是,老年人由于衰老,体温调节功能会降低,受寒时机体一系列的御寒机能减弱,加上老年人新陈代谢本身不太旺盛,身体产热量也不多,所以在受寒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低体温意外,体温会下降到三十五摄氏度或更低些。偶尔,有些老年人因某些疾病而服用氯丙嗪、巴比妥、安定、利血平等药物,它们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压的作用,也可促发低体温。由此可见,老年人应格外加强御寒,一旦发生低体温也得急诊,进行复温治疗,以免发生危险。

怎样防治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