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浓/荫/茂/的/名/相/故/里
这里有许许多多引以为豪的历史遗迹,沿着这些遗迹,你就会慢慢走进300多年前钟鸣鼎食、诗侣酬唱的繁华梦境。
阳城县北留乡中道庄一片依山就势、宏伟壮观的山西宅邸,是曾任清顺治和康熙两朝宰相的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这座类似于紫禁城的府第,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皇城”。
建筑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皇城相府,规模宏大,整个建筑群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一踏进皇城相府,金瓦辉煌、红柱流丹的御书楼,便为这个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群落谱就了一曲雍容华贵的乐章。御书楼因有康熙为陈廷敬亲笔提写的匾额和楹联而闻名遐迩。匾额“午亭山村”的名字意韵悠远,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一生品行的高度赞扬。匾额上浑圆雄健、气势磅礴的字体庄重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过御书楼,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便立于眼前,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沧桑,但牌坊上陈家历代为官子弟的名姓,依然清晰可鉴。牌坊后面左侧便是有名的“点翰堂”。“点翰堂”是康熙帝到皇城相府时,亲笔点定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为新科翰林而题名,它是陈家世代沐浴皇恩的标志性建筑。陈家在当地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
一览无余。据说,河山楼竣工的第二年,陈氏家族又修建了“斗筑居”城墙,将河山楼、世德居、树德居等建筑囊括其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城堡。
皇城相府最具特色的建筑物是取“河山为囿”之意的河山楼,据说是为抵御流寇侵扰而建,整体为砖石结构,没有方木,同时能容纳千余人避难。它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两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为了便于探知敌情,河山楼楼顶不仅建有垛口和堞楼,而且还专辟有利于转移逃生的秘密地道。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有充足的粮食。
沿木制楼梯,拾级而上,到达顶层,楼外美丽如画的风景,内城是陈家人日常生活的地方,由八个独立封闭又巧妙相连的四合院组成。每个院子门口的两个石刻雄狮、门枕石和雀替、影壁均保留完好。步入院中,雕梁画栋的房屋举步可见,其门窗的精巧华丽让人叹绝。这些门窗都有凤凰戏牡丹、万寿无疆、五福捧寿以及奇花异草等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是那样形象逼真。用手触摸着这些门窗以及室内陈列着的檀木太师椅、八仙桌、龙头几、雕花床、脚踏,如触摸着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山西静升镇王家大院
民/间/故/居
依山就势的王家大院,层楼叠院,气势宏伟,曾经的店铺、典当行、水井、石板小路、戏台,依然独具“民间的故宫”风韵。
王家大院是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的家宅,由高家崖和红门堡两个建筑群组成,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建筑规模十分宏伟,不仅是国内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更是晋商大院的典范。高家崖建筑群俗称东大院,建于清嘉庆初年,有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11728平方米,是一个不规则形串联城堡式住宅群。整体建筑依山就势,基本继承了传统的前堂后寝格局,且随形而生变,层楼叠院,高低有致。院门紧闭。东大院为四合院式,其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一进院门,门前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就会一一呈现。每座主院都由宽敞高深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组成;其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一应俱全。
堡内布局合理巧妙,由大块河卵石铺成的南北向龙鳞主街,将堡内分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的三条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由下至上,依次为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交错处,是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7座。西大院每院的布局基本一样,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进门就能看到窑洞与穿廊,顶层设窑洞或建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