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博/物/馆
游古镇古村,体验的是历史的沉淀,所以在古村中看到那些翻新的建筑总是觉得很俗。但是到了潜口才知道,原来古与今是可以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而保护古建筑并不就是要保持她的原样,将老房子用技术手段统一搬到另一个地方也别有一番风味。
潜口跟宏村、西递等这些自然形成的成片的古民居不同,村子建设较新,但却别出心裁地将周围保存完好的民宅原封不动地搬了来,集中在一起,外面建一扇大门。这里古房子很多,有各个朝代的建筑,被称为“古民居博物馆”,到潜口绝对不虚此行。
要知道拆掉一座老房子并原样迁到另一个地方去,比新建几幢新楼还费力气,但是现代人用自己惊人的睿智在古宅与现代文明的建设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那些老宅全被修在黄山南大门的紫霞峰麓上,占地可能有两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按照徽州古民居形式布局,依山就势,看不出人工的痕迹。而且每一栋老宅的位置都是根据自己的特点精心安排的,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如每栋房子的门口都有一对石鼓;每个门都有三个进口,中间那个应该是正门,比较宽敞,两侧的小门比较窄;每栋房子的门槛也都特别高。在以前,石鼓和门槛都是地位的象征,但是今天,住在这里的都是一些只想固守老屋的老人们。如果你有兴致,可以随意地走进一家门开着的住宅,主人会客气地把正门的门槛取下,这是表示欢迎的意思。可能是来这里参观的人太多,他们也习惯了吧。走进大门,中间的是一间很亮的房子,房子里面虽然只有一个窗户,但里面高高狭长的天井,弥补了采光的不足。两侧的房间比较阴暗,没有开窗。按当地人的说法,这叫“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天井的用途不仅仅在于通风采光,古时徽州人认为水源即财源,聚水就如同聚财;另外,这一道开口,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也合了徽州人“天人合一”的心理。屋子正厅中央一般挂有一幅祖宗肖像,几千年的守望,他们的灵魂可能也已经与这个宅子融为一体了吧。旧时代,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女孩子,终日里守候在这阴黑的空间做女红,即使嫁人了,丈夫外出经商,妻子也多是一个人空守着相思无人倾诉。这种情形像极了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里的场景,里面乡下庭院的取景该不会就是在此地吧。剧中那种压抑的氛围也只有这种建筑才能烘托。当初在搬迁中,除了考虑老宅的布局,对整个外部环境也是花了些心思的,宅子之间,街巷条条蜿蜒,石板路幽长曲折,房屋前后还点缀着各种花木,连室内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也完全按照初建时的风格特色。这样一来,整个古民居的轮廓,从里到外都跟地形地貌自然地契合在一起,传递出徽州传统村落的馥郁气息。
这一片片灰白相间的老房子,都掩映在绿树和竹影当中,让人想到“罗帕掩唇,眉目巧笑”的古典美女,安静地守候着现代人的脚步。老房子似乎知道现代人的浮躁和匆忙,所以她自己就很矜持,不张扬,不巍峨。偶尔一去的人不经细细咂摸,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的。
老房子的大门口有一座荫秀桥,桥墩处有一副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闲步;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想一想,心胸不禁坦荡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