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云南
29268400000019

第19章 佤族

起源传说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阿佤山区”。佤族自称“佤”、“巴饶克”、“阿佤”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司岗”是“石洞”或“葫芦”的意思,“里”是“出来”的意思,意即佤族最早是从石洞里或葫芦里走出来的。无论佤族从哪个传说中的地方走出来,这个民族本身都带着原始的影子,好似一个十分久远的故事。

开放的恋情

佤族的男女恋爱时,小伙子可以同时和好几个姑娘谈恋爱,姑娘也可以同时接受好几个小伙子的追求,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人结婚,十分开放,似有“博爱”之嫌。但他们也会因为一些不祥的梦而在外人看来十分轻易地放弃左挑右选、彼此深爱的人,最后分手。

尚黑情结

和白族的崇尚白色相反,佤族崇尚黑色。在民族传统中,妇女以黑齿红唇为美,即使牙齿天生是白色的,她们也会想尽办法把它弄黑。头发和肤色也是越黑越好,就连服饰也如此。他们夸奖某人肤色好看时会说“像小雀果叶子那样的黑亮”一类的话。乍一看,似乎和非洲的某些民族有共同的特征。

木鼓图腾

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和乐器,也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木鼓的大小不一,且分公鼓、母鼓两种。因为佤族是一个母性崇拜的民族,所以从外观看,公鼓样式古朴、个头较小,母鼓则很粗壮;从摆放位置上看,左边是母鼓,右边是公鼓;从声音上听,公鼓的发音低沉,音色粗重,代表佤族男子的勇敢、剽悍,母鼓音节较高,音色清脆,代表佤族女子的能歌善舞。

佤族为供奉神圣的木鼓搭建了专门的房屋——木鼓房。木鼓房是佤寨重要的、标志性的建筑物。在云南的佤族村寨中,每个村寨都有一至数个木鼓房。尽管面积不大,结构简单,但却像其他民族的宗教庙宇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同样,制作木鼓也成了佤族人神圣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制作之前,要进行所谓的“拉木鼓”,就是在寨子外砍伐树木,制作新鼓,更换旧鼓的活动。拉木鼓的人白天杀牛祭神,晚上再砍伐事先选好的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最硬、最耐敲打的树木。第二天清早,全寨的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地将树木拉回来,但当天不能进寨,需杀鸡祭祀后另择吉日。进寨以后,再进行精心地制作。

制作一只木鼓需要四五个人花费大约20天的时间。完成之日,要立即敲响,举行新木鼓的安放仪式。至此,整个“拉木鼓”的祭祀方告结束。

这种伴着木鼓声欢快起舞的场面,后来便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拉木鼓舞”。如今,拉木鼓舞已是佤族人引以自豪的文化之一,每逢喜庆的日子,人们都要跳拉木鼓舞,不仅抒发了心中的喜悦之情,也把佤族人的刚健豪放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边疆的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