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一阁的文物陈列室里,有一套十八世纪的古代绘画,吸引着许多中外来宾,受人珍视。这是描写当时战争的组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全图共十六帧,封面题名《平定回部得胜图》,卷首有木版刻印的乾隆皇帝亲制序文,卷末刻有于敏中等大臣集体撰写的跋文。图中描绘清朝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和回部上层贵族叛乱集团的战争,歌颂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因此亦称《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
展开画卷,只见山河广阔,驼马成群,烽烟弥漫,长矛交加,祖国西北边陲呈现紧张、急迫的气氛。那是乾隆二十年春天,清朝政府得知新疆北路的准噶尔部上层贵族发动叛乱,即派兵围攻伊犁,并乘夜突入敌营,俘获叛军首领达瓦齐。初定伊犁后,清政府把准部地方分做四块,派员分治,以便互相钳制。谁知被分封到杜尔伯特部的阿睦撤纳,在沙俄的煽动下又发动叛乱。清将兆惠在鄂垒扎拉图地方与之激战,阿睦撤纳败逃俄罗斯。天山南路的回部上层贵族那布敦和霍集占也参与叛乱,他们自称大小和卓木(圣裔)。清军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征战数年,叛乱始平。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兆惠等奏凯还朝,对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战争结束后,“绘平定伊犁回部之图,以昭旗常垂史牒”。画家们数易其稿,终成十六帧,即《伊犁受降图》、《格登鄂拉斫营图》、《鄂垒札拉图之战图》、《和落霍澌之捷图》、《库陇癸之战图》、《乌什酋长献城降图》、《黑水围解图》、《呼尔满大捷图》、《通古思鲁克之战图》、《霍斯库鲁克之战图》、《阿尔楚尔之战图》、《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图》、《拔达山汗纳款图》、《平定回部献俘图》、《郊劳回部成功诸将士图》、《凯宴成功诸将士图》。乾隆皇帝在序文中说:“西师定功于己卯,越七年,丙戌战图始成,因详询军营征战形势,以及结构丹青,有需时日也。”可知画家们是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然后动笔的。这样,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形象史料。
这套组画是极为精致的铜版画,每帧纵50.5厘米,横88.5厘米。铜版画开始产生于欧洲,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由于制作技术复杂,价格昂贵,在民间很难推广,因此是一种名贵的版画。这套铜版画是在法国法兰西皇家艺术院院长马利尼侯爵亲自过问下,请雕版名手勒巴。圣。多米。布勒弗等七人分别制作的。画稿分数批出国,乾隆三十八年(1773)全图制作告成,是铜版画中的精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
这套组画采用中西相结合的画法,在整个构图上吸收了中国绘画的传统表现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时间、地点的人物和事件组织在一个画面中。例如《格登鄂拉斫营图》作者把阿玉锡率领的突击队从出发、行军、冲击、双方厮杀,到叛军溃败,清军主力接应等并不发生于同一时间的情节组画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主要作者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原名约瑟。迦斯底里阿纳,他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后来成为宫廷画家,他以别具一格的中西掺用画法而闻名于清朝画坛,在创作这套组画时,年已七十多岁。其他几位参与绘画的宫廷画家,也都是供奉宫廷的外国传教士。他们熟练地掌握了西洋画的技法,整个画面强调光线的明暗和透视,人物造型注重在解剖,所画的山石、城堡的亮部和暗部分明,人物、马匹的比例适中,具有浓厚的西洋画风味。所以,这套组画是东西方画风融合的代表作品。
每帧画的上部留有乾隆皇帝的诗文墨迹。乾隆在序文中写道:“已有成咏者,即书之帧间,其未经点笔者,兹特补咏,凡六事。”每帧落款题“御笔”两字,并钤有“乾隆宸翰”等印章。乾隆皇帝喜欢作诗题书,然而这样长篇的书法,亦不多见。全图曾印制百套,可惜至今大多失传。天一阁收藏的是在乾隆四十四年“御赐”入阁的。已知故宫博物院亦有保存,可是图上没有乾隆题字,足见天一阁藏本之珍贵。
乾隆五十二年,乾隆皇帝又送给天一阁《平定两金川战图》一套十二帧,每帧均有乾隆题诗,题为:“将军阿桂奏,攻克科布曲索隆古山梁等处碉寨,即期迅捣贼巢,诗以志事”;“副将军明亮奏,攻克宜喜达尔图山梁,已据要隘,筹进取贼巢,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捷,攻克木思工噶克了口等碉栅,诗以志事”;“副将军明亮奏,攻克日旁一带碉寨,诗以志慰”;“将军阿桂奏捷,官军收复小金川全境,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捷,罗博瓦碉山痛歼贼众,相机进剿,诗以志事”;“副将军明亮奏捷,攻克宜喜甲索等碉卡,诗以志事”;“八月二十四日丑时将军阿桂驰报,攻得勒乌围红旗,是晚奏折至,知攻克贼巢长悉,诗以志事”;“副将军明亮奏报,攻克石真噶贼碉,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报,大兵攻克喇穆喇山梁及日则了口,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攻克萨尔山梁碉寨木城,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攻克噶喇依贼巢红旗,报捷,喜成凯歌十首”。图目记载于嘉庆十三年阮元编《天一阁书目》,至光绪十年薛福成编《天一阁见存书目》时,称“金川战图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