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博弈学
29298100000013

第13章 智慧与策略

一、我不过是损失了两马克

尤利乌斯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他画快乐的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不过没人买他的画,因此他想起来会有点伤感,但只是一会儿。

“玩玩足球彩票吧!”他的朋友们劝他,“只花两马克便可能赢很多钱!”

于是尤利乌斯花两马克买了一张彩票,并真的中了彩!他赚了50万马克。

“你瞧!”他的朋友都对他说,“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

“我现在就只画支票上的数字!”尤利乌斯笑道。

尤利乌斯买了一幢别墅并对它进行一番装饰。他很有品位,买了许多好东西: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框橱、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还有古老的威尼斯吊灯。

尤利乌斯很满足地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静静地享受他的幸福。突然他感到好孤单,便想去看看朋友。他把烟往地上一扔,在原来那个石头做的画室里他经常这样做,然后他就出去了。

燃烧着的香烟躺在地上,躺在华丽的阿富汗地毯上……

一个小时以后,别墅变成一片火的海洋,它完全被烧没了。朋友们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都来安慰尤利乌斯。

“尤利乌斯,真是不幸呀!”他们说。

“怎么不幸了?”他问。

“损失呀!尤利乌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呀?不过是损失了两马克。”

事情本身是中性的,人对事情的看法是有极性的。事情就是事情,没有好坏之分,是人给事情定义了好坏。没有钱未必是坏事情,有钱未必是好事情。人达观一些看问题,便会不一样。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到,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一口棺材。一个想:今年的赶考又完蛋了,遇到棺材多不吉利。另一个想:今年我时来运转了,路上遇到棺材,棺材棺材升官发财。整个考试过程中,两个人的头脑都在运转着棺材的事情。考试结束后,两个秀才都对自己的夫人说:“那口棺材真灵。”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事情的看法对自己的伤害更深。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事情的看法。

二、坦然的狮子

狮子被猎人捕捉到了,关在一只笼子里。

狮子绕着笼子走来走去,一只蚊子问它:“你走来走去做什么呢?”

“我在寻找逃出去的路。”

狮子并没有找到逃出去的路,于是它躺下来休息,偶尔也起来走动走动。

“狮子大王,你现在又在做什么呢?”蚊子问狮子道。

“我吗?”狮子静静地说,“我找不到出去的路,所以我躺下来休息一下,等待机会。”

狮子并没有等到逃走的机会,反而等到了死亡,因为猎人要杀死它,好剥了它的皮去卖钱。

蚊子对狮子说:“猎人要杀你,你知道吗?”

狮子说:“我当然知道!我始终知道我在做什么,想什么!”

有一些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处之泰然,总能使平静和开朗永驻心中;也有的人面临突变方寸大乱,一蹶不振,从此浑浑噩噩。

为什么受到同样的心理刺激,人的反应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就在于是否能够保持清醒。

狮子在无能为力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清醒。虽然这没能让它逃脱猎人的牢笼,但是,它却因为清醒少了很多无谓的烦恼和痛苦。

有时,保持清醒会让你感到,正在纠缠你的恐惧与烦恼原来只是你个人的感觉和想象,实际情形比你想象的好得多。

你也许还会因此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有时候就算你并不能改变什么,你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思考——无能为力的无所作为也是一种选择。

当然,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环境很难改变的时候,保持清醒甚至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当遭遇不测而无力改变时,要保持豁达的心态,如此就不会一味地忧虑不安,反而能拥有一些“快乐”。

三、大蛇背着小蛇

有一年夏季,久旱不雨。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

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

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槁,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

“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类蛇是这种模样,也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蛇像这样行走,所以一定会起疑心。

“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神君,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不是可以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吗?”

大蛇觉得小蛇的话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过大路。

见到这两条蛇上下重叠着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这些人回去以后,一个个绘影绘声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并煞有介事地说:“刚才我看见蛇神了,刚才我看见蛇神了。”

天下最有利的,莫过于势。善于借势,不仅会助困顿者从逆境中走出,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财力物力做成一件事情,为成功者锦上添花。

借势的对象很多,可以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可以是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是一向友好的合作伙伴。

历史上司马熹用一石三鸟之计,为自己摆脱困境。司马熹所借的势就是强大的对手和宏观环境的变化。

战国时,中山国相国司马熹很得国君信任,但是国君的宠姬阴简十分憎恨司马熹,常在国君的枕边说他的坏话。历史上,臣子因得罪国王宠姬而下台甚至遭受迫害的事例很多,司马熹很清楚其中的厉害。

不能这样坐以待毙。那么,该如何办才好呢?想了很长时间,司马熹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中山国有个智者叫田简,他看出司马熹的处境艰险,于是悄悄地向司马熹献策。

不久,来了一位赵国使者,小小的中山国对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马熹几乎寸步不离地陪伴着赵国使臣,生怕有一点怠慢。一次在宴会上,司马熹问使者:“听说贵国擅长音乐的美女很多,是这样吗?”使者说:“并非如此。”司马熹说:“我曾经到过许多国家,见过无数美女,总觉得没人比得上我国那位阴姬了,她的容貌倾国倾城,仪态婀娜多姿,简直是仙女下凡。”使者回去把这一情况禀报给了赵王,赵王听了之后,还未见到本人,就已经动心了。于是,赵王派使者到中山国,请求把阴姬送给赵王。

阴姬是中山国国君最宠爱的妃子,国君视她为掌上明珠,现在赵王要夺人所爱,他哪里肯答应。但又担心如果得罪了赵王,中山国就会遭到赵国的报复,中山国国力微弱,很可能要蒙难。正当中山王束手无策时,司马熹向国君进谏说:“启奏大王,臣有一个办法,既可以回绝赵国,又可避免我国蒙难。”国君一听十分高兴,忙问:“你有什么万全之策?”司马熹说:“您可以立即册封阴姬为王后,这样就能死了赵王的邪念。”

中山国国君立即如法炮制。就这样,中山国保全下来了,阴姬顺利地做了王后。司马熹因力荐阴姬为王后而得到阴姬的尊重,阴姬从此不再憎恨司马熹,心中对他感激涕零,司马熹终于摆脱了困境,所献万全之策真可谓“一石三鸟”。

当企业因为各种情况而陷入困境的时候,作为一个经营者、管理者,应该精密思考,善于借势,充分利用外界的条件使自已从困境中脱身而出,并图谋东山再起。

借势未必是损人利己,恰当的、周密的借势,通常会带来双赢乃至多赢。

四、晏婴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勇士,自诩“齐国三杰”,他们恃勇自傲,欺上压下。相国晏婴看不下去,担心此三人的恶势力膨胀下去会危害国政,于是设计欲除去三人。

有一天,鲁昭王来访。齐景公为示齐威,令全体文武大臣出席,晏婴为司礼,三勇士也全身披挂,侍奉左右。

酒过三巡,晏婴奏道:“眼下御园的桃子熟了,难得有此盛会,是不是摘些来宴请客人?”

景公准奏,晏婴便亲自去摘桃。

不一会儿,桃子奉上来,令人垂涎,不过只有6个。两位国王各食其一,又赐鲁司礼、晏婴各食一个。

盘里只剩两个桃子了,晏婴复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各人自报功绩,功劳大者依次取食之。

勇士公孙接首先出列,夸夸其谈,说:“从前,我跟随主公在桐山打猎,亲手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虎,解救了主公,在下的功劳很大吧?”

晏婴乘势怂恿道:“这是擎天之功,应该受赏!”

公孙接便领过一个桃子,三下五除二,吞到肚子里,并傲慢地巡视了左右一番。

古冶子很是不服,也抢着站起来,叫道:“打只老虎算什么?我曾在黄河的惊涛中浮沉九里,斩妖龟之头,救回主公,功劳更大!”

景公然其说,又把桃子赐予他。

看到最后一个桃子也归别人所有,田开疆忍不住发起牢骚来,说:“我曾奉命攻打徐国,俘虏了500人,逼徐国称臣请命,威震诸侯,为齐国称霸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的功劳更大!应该受赏!”

晏婴火上浇油地对景公道:“田将军功劳确实在前面两位勇士之上,但可惜桃子已赐完,可否缓他几日补赐?”

景公也以同样的话安慰田开疆。但田听不进,大叫道:“打虎斩龟,雕虫小技,我为国血战,功勋卓著,反遭冷落,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廷!”遂拔剑自刎。

公孙接大惊,也拔剑曰:“我功小受赏,田将军功大而受辱,于情于理不容,耻之。”说完也自戕。

古冶子激动地跳起来说道:“我三人乃结拜兄弟,誓同生死,他二人已去,我不可偷生!”也拔剑自刎。

“二桃”杀“三士”是借刀杀人的经典案例。

晏婴之所以能利用“二桃”杀“三士”,其原因是他对“三士”的个性修养了如指掌。那就是三个人中没有一个是让人的“主儿”,也就是说“三士”中没有一个是性情平和、能善于控制情绪的,所以,他在宴会上用两个桃子激怒“三士”,令其自杀。

在借刀杀人中,可借的刀有很多,比如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是一向友好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借来为己助力。

在借刀杀人中,可借的刀有很多,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借来为己助力。

五、孙膑与庞涓抢吃饼

一天,鬼谷子想试一试孙膑与庞涓的智力。鬼谷子拿出5个饼,放在桌上,让他们两人取去吃。

鬼谷子说:每人一次最多拿两个饼,并且拿的饼全部吃完后才能再拿。鬼谷子说完后,庞涓急切地拿了2个饼,而孙膑从容地拿了1个饼吃起来。

庞涓未吃完两个饼,孙膑已经吃完1个饼,孙膑第二次拿了2个饼,此时桌上已经没有饼了。

最后,孙膑吃了3个饼,而庞涓吃了2个饼。

这是一个动态博弈:一人先行动,另外的行动者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后再行动。

假如庞涓先拿1个饼,他有获胜的策略吗?

我们看到,如果庞涓先拿2个饼,他肯定是输家。因此,如果庞涓先拿饼,他最好的策略是只拿1个饼。

当庞涓拿了1个饼之后,孙膑如果拿2个饼,孙膑必定成为输家,因为剩下的2个饼将被庞涓拿走。

因此,当庞涓拿了1个饼后,孙膑的策略只能是取1个饼。庞涓、孙膑各拿1个饼后,剩下了3个饼。

此时就看谁吃得快了:谁吃得快,谁将先拿,此时他将拿2块,他将成为赢家。

因此,庞涓先拿,他如果采取先拿1块的策略,他将不会输。至于庞涓是否能够赢,取决于孙膑是否选择错误。如果没有发生选择错误,那就看谁吃得快了。

很不幸的是,目光短浅的庞涓一开始拿了2个饼,固然开始占了便宜,但是最终吃了大亏。有时候做一样的事情,因为谋略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

“谋定而后动”。如果没有全面的筹划和准备,是不能贸然行事的,否则就会成为盲动。

六、三人成虎

一位老者在集市上买了一只膘肥体壮的山羊,在回家的路上,被四个调皮捣蛋的小青年看到,他们想骗走老者的山羊去吃掉,便商量好一个计策。

于是,四个小青年分头行动了。

不知底细的老者,刚走出集镇没多远,就遇到一个小青年。

这个小青年一见到老者和羊,就“吓”得躲得远远的,并大声对老者说:“您老人家怎么还买这种东西呀?这是狼和羊的杂种,样子像羊,性情却凶残得要命。我们村的一个小孩就是被这种东西给咬了,孩子住着院,家人还在打官司呢!”

说完,小青年就仓皇地跑开了。老者理也没理他,心想:这明明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羊,怎么会是狼的杂种呢?如今的小青年可真会说瞎话啊。

可是,刚走了不远,迎面又走来一个小青年。

这个小青年看到老者牵着的羊,一下就跳到了路沟的那边去,语无伦次地嘟囔着与刚才的那个小青年大体相同意思的话,接着也飞快地跑开了。

这时,老者的心里就有些发毛,于是不断地回头看着自己刚买回的羊,手也渐渐地挪向缰绳的尽头。

谁知,正当这个半信半疑的老者为手中的羊而忐忑不安时,迎面又走来两位小青年。

其中的一个小青年看到老者牵着的羊时,立即停住脚步,并用力拉住另一个小青年的手,很紧张地站到路的一边去,还抓起一块大石头,嘴里不停地说着:“看到了吧,就是这种东西,把个孩子快咬死了……世上真是无奇不有啊。”

另一个小青年则疑惑地说:“看不出它与别的羊有什么区别呀?”

“怎么没区别?”

手抓石头的小青年用另一只手指指画画的,并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地说:“你看它那眼珠,和别的羊就是不一样。”

说着,两个小青年也绕着跑开了。

老者听到这里,便也停下脚步,开始审视起羊的眼睛来。他越看越不对劲儿,脸色也变了,最后丢下羊跑开了。

谎言被一个人说时,是谎言;被两个人说时,还是谎言;当被三个人、四个人甚至更多的人说时,就变成了真理。

谣言流传,可以混淆视听,也可以乱人心。从“曾参杀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流言可畏。曾参在费地时,有一个与他姓名相同的人杀了人,误传为曾参杀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经人再三的传告,便信以为真,丢下手中正在织布的杼,吓得逃跑了。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认真观察和细心思考,不能道听途说,盲目跟风,否则会误信谣言、中入圈套。

一个理性睿智的人,善于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与事件的利益关系,人物与人物的利益冲突,信息的虚假与真实,破解谣言出笼的原因,挖掘谣言背后的真理,不轻信谣言,不盲目跟风。

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一定要明辨慎思。

七、不要点烛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一次邀请群臣会饮,天色已黑,酒过三巡,大家喝得半醉半醒。

这时殿上照明的烛火忽然被一阵风吹灭了,全场一片黑暗,有人乘机调戏王后,用手拉扯王后的衣裙。

王后一把揪住那人的帽带并使劲扯了下来,暗中向楚庄王说:“有人调戏拉扯我的衣裙,我已将他的帽带扯断了,请大王赶紧把蜡烛燃亮,看这个断帽带的人是谁。”

楚庄王却说:“不要点烛。”

随后又高声说道:“我已经说过这是一个不拘礼节的酒宴,大家和我一起喝酒,谁不把帽带扯断,谁就要受重罚。”

于是在场的群臣全都把自己的帽带扯断,蜡烛点燃时,也就无法找出是谁对王后动手动脚了。

两年后晋军兴师伐楚。这个时候,有一名将士总是英勇出战,斩获晋将首级献给楚庄王。

楚庄王便问他:“我从来没有厚待你,你为何如此为我效力呢?”

那人回答说:“我就是那个被王后扯断帽带的人啊!我当时就应该肝脑涂地以谢罪。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机会报答大王。今天有幸派上用场,尽我为臣的义务,还算可以为大王击败晋寇、振兴楚国出点薄力。”

楚庄王在处理王后受辱的事情上,体现出了一代王者的宽广胸怀。因为他平时能容人,所以他的臣子才能真诚为他效力,在战场上不怕牺牲,为他冲锋陷阵。

一个人不会经常犯错误,对一时有了过错的人,不仅要给予谅解,而且还要给予他改正错误的机会。戴“罪”立功者总是比常人更加卖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当你身边人的行为在有意或无意间侮辱了你,这个时候,该如何去面对呢?最好的办法是淡然处之,视而不见,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怀。

此时如针锋相对,双方矛盾就会加剧,一旦矛盾升级,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你能忍一时的侮辱,事情过后,对方经过反思后,很可能会改变对你的看法,也有可能化敌为友。

会处世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恰是为了更长远的打算。

八、我是排在第21号的男孩

有一个男孩在报上看到应征启事,正好是适合他的工作。

第二天早上,当他准时前往应征地点时,发现应征队伍已排了20个男孩。

如果换成另一个意志薄弱、不太聪明的男孩,可能会因此而打退堂鼓。但是这个小伙子却完全不一样。他认为自己应该动动脑筋,运用自身的智慧想办法解决困难。他不往消极方面思考,而是认真用脑子去想,看看是否有办法解决。

他拿出一张纸,写了几行字,然后走出行列,并要求后面的男孩为他保留位子。他走到负责招聘的女秘书面前,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你把这张纸交给老板,这件事很重要。谢谢你!”

这位秘书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看起来神情愉悦,文质彬彬,有一股强有力的吸引力,令人难以忘记。所以,她将这张纸交给了老板。

老板打开纸条,见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先生,我是排在第21号的男孩。请不要在见到我之前做出任何决定。”

可以想见,这位男孩获得了这份工作……

机会在每个人面前是平等的,捕捉机会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勇气和机智是互相依存和促进的。故事中的男孩有智慧,更有勇气。

实际上,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一旦认真进行思考,便很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在博弈中,参与人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传递和发出信息、信号(如承诺和威胁),进而使博弈中的其他参与人改变原先的策略,得到新的博弈的均衡,或者隐匿、故意泄露自己的信息,使博弈的结果对自己有利。

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参与人所发出的信息对其他参与人的信念具有修正作用,使博弈最终达到一定的均衡。

在遇到困难时,你应把自己当成强者,并把困难当做机遇,在心里把自己当成冠军。

九、谁都不能动一下

这是一个在印度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就在印度。

一次,一对英国殖民地官员夫妇在家中举办丰盛的宴会。地点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厅里,那儿铺着明亮的大理石地板,房顶吊着不加任何修饰的椽子,出口处是一扇通向走廊的玻璃门。

客人中有当地的陆军军官、政府官员及其夫人,另外还有一名美国的自然学家。

午餐中,一位年轻女士同一位上校进行了热烈的辩论。

那位美国学者没有加入这次辩论,他默默地坐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在座的每一位。这时,他发现女主人露出奇怪的表情,两眼直视前方,显得十分紧张。很快,她招手叫来身后的一位男仆,对其一番耳语。仆人的双眼露出惊恐之色,他很快离开了房间。

除了这位美国学者,没有其他客人发现这一细节,当然也就没有其他人看到那位仆人把一碗牛奶放在门外的走廊上。

美国学者突然一惊。在印度,地上放一碗牛奶只代表一个意思,即引诱一条蛇。也就是说,这间房子里肯定有一条毒蛇。

他首先抬头看屋顶,那里是毒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可现在那儿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再看餐厅的四个角,前三个角落都空空如也,第四个角落也站满了仆人,正忙着上菜下菜。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地方他还没看了,那就是坐满客人的餐桌下面。

美国学者的第一反应便是向后跳出去,同时警告其他人。但他转念一想,这样肯定就会惊动桌下的毒蛇,而受惊的毒蛇很容易咬人。

于是他一动不动,迅速地向大家说了一段话,语气十分严肃,以至于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我想试一试在座诸位的控制力有多大。我从1数到300,这会花去五分钟,这段时间里,谁都不能动一下,否则就罚他50个卢比。预备,开始!”

美国学者不急不缓地数着数,餐桌上的20个人,全都像雕像一样一动不动。

当数到288时,他终于看见一条眼镜蛇向门外的牛奶爬去。

他飞快地跑过去,把通向走廊的门一下子关上。蛇被关在了外面,室内立即发出一片尖叫。

“你真是机敏勇敢的勇士!”男主人对美国学者赞叹道。

“且慢!”美国学者说,然后转身朝向女主人:“温兹女士,你是怎么发现屋里有条蛇的呢?”

女主人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因为它从我的脚背上爬了过去。”

故事中的女主人和美国学者均表现出极高的情商,在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他们并没有惊呼着跳离自己的位置,而是表现出了惊人的机智。

特别是女主人在感觉蛇爬过自己脚背之时,仍然能泰然自若,冷静地应对这一危局,其勇气实在令人感慨。

冷静使我们大度、理智、无私和聪颖。

冷静处事,是人的素质体现,也是情感的睿智反应。韩信肯受胯下之辱,非但不是怯懦,恰恰体现了他过人的冷静。

刘邦与项羽决战在即,正要韩信出兵相助之时,韩信提出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勃然大怒,大骂韩信不该在这个时候要求封为假齐王。

然而一经张良提醒,马上恢复冷静,转而骂道:大丈夫要当王,须当个真王,怎么可以要求封为假齐王?随即封韩信为齐王,从而使韩信出兵打败了强敌项羽,最终夺得了天下。

如果当时刘邦不能冷静地分析局势,那天下最终属谁所有,尚不好说。

以冷静面对他人,有利于善恶中的辨识,可近君子而远小人。

以冷静面对名利,有利于道德上的不断完善,可提高人品和素质。

以冷静面对坎坷,有利于安危中的权衡,可除恶保康宁。

冷静是知识、智慧的体现,也是理性、大度的最好诠释。

十、毛驴开荒

狮王要毛驴负责开垦一块500亩的荒洼地。

毛驴接到命令后马上行动起来,它领着众毛驴们起早贪黑,干得非常起劲。

过了几天,狮王前来视察,看后对毛驴说:“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开垦出来,要抓紧时间,争取下个月完成。”

毛驴一听傻了眼,自己没日没夜地干,还落不是,下个月完成,这怎么可能呢?这么大一片地!

毛驴整天愁眉不展,茶饭不进,又加上日夜操劳,瘦了一大圈。

一天,一只狐狸悄悄地跑来对毛驴说:“毛驴兄,你干活也要讲究点策略,你没见狮王每次来都在公路上转一圈便走吗?什么时候到地里去看一次了!你若听我的,先把路边的地开垦好就行,至于里边的,你再慢慢来嘛!”

“唉,也只好如此了!”毛驴无奈,便听从了狐狸的意见,只把路边的地开垦了出来,并种上了庄稼。

一个月后,狮王又来视察,它看见地已开垦出来,庄稼也已长出了小苗苗,很高兴,当即表示奖励毛驴10万元钱。

毛驴用这些钱租了几十台机械,把余下的地也开垦了出来。

第二年,毛驴因“政绩突出”,被调到了狮王府。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像小毛驴这样的情况:费力不讨好。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策略,有些事情并不是埋头苦干就好。

我们做任何工作当然是希望完成得越快越好。“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采取灵活的方法也很重要。

这里的“灵活”当然不是指弄虚作假,而是说在工作中应当尽量寻求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同样完成一个任务,也许按部就班的做法不仅大大地耗费了自己的体力,而且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耽误。

在这个高效率的时代,谁在时间上取胜,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像寓言中的毛驴,如果按照先前的做法也许还需要两倍甚至三倍的时间才能全部开垦出来,但是只要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有效的方法往往胜过100份盲目的努力。与其像无头苍蝇那样乱费力气,不如调整思维,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突破。

十一、将最胖的那位丢出去

英国某家报纸曾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内容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世界命运兴亡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噩运。第二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在不毛之地种植粮食,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登出之后,因为奖金的数额实在相当庞大,各地答复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在这些答复的信中,每个人皆竭其所能,甚至天马行空地阐述他们认为必须丢下哪位科学家的宏观见解。

最后结果揭晓,巨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你想将哪位科学家丢出去呢?

这位男孩睿智而幽默的答案,是否也同时提醒了许多聪明的大人们:单纯的思考方式,往往会比复杂地去钻牛角尖,更能获得良好的成效。

任何疑难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真正能切合问题的实际,而非自说自话,迷惑于问题本身的盲目探讨。

所以,以后如遭遇任何困境,我们不妨先仔细想清楚,问题真正的重点何在,对方的需要又是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单纯化的思考,将这种思考的模式训练成日常习惯。

经过反复的应用,假以时日,你将不再为问题复杂的表象所困惑,而拥有足够的智慧,找出自己能够处理的角度。

删繁取简,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后记后记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朋友参与写作,可以说这本书是他们和我共同辛劳工作的结果,他们是周长厚、于淑玉、周志刚、董本东、形进、周志强、周宝秋、战永红、许红、逯宁。在这里,谨向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