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会说话好办事
29310700000019

第19章 “大事”“小事”(2)

譬喻,可谓是说辩艺术之精华。所谓譬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绘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手法。论辩中,取喻明显,把精辟的论述与摹形似象的描绘揉合为一体,既能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抗日战争期间,中央警卫团划归军委,由叶剑英同志分管。

当时警卫团的多数同志是从战斗部队抽调的老同志,他们都希望到前方去,不愿在后方。甚至有许多战士为此闹情绪,觉得不能上前线杀敌,“窝”在后方不算真正的八路军战士。

叶剑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在离枣园三四里路的警卫团驻地侯家沟召开了一次全团大会。

在讲话中,叶剑英谈到大家都想到前方去,不安心工作时,提高了嗓门,大声说道。

“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大家一听,全都懵了,怎么叫这么难听的名字?

叶剑英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

“当然是保护脑袋的!”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对!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都笑了,一齐回答,“对!”

“人没有脑袋行不行呀?”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是没有党中央来领导抗战,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

“不能!”

于是,叶剑英大声宣布:

“以后,谁再不安心警卫团工作,叫他来找我,我们来谈这个道理。”

战士们听完叶元帅的这番讲话后,思想豁然开朗,会后再没有人闹着要求离开中央警卫团了。

春秋时,孔子的弟子睿子贱奉命去治理鲁国的县城宜父。睿子贱担心鲁国君主听信谗人的坏话,使自己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便在告辞上任的时候,请求带上鲁君身边的两个官吏跟自己一起去。

到了宜父,当地官吏都来拜见。睿子贱让那两个官吏作书记。但他们刚一动笔,睿子贱就从旁边拽他们的胳脯肘。待他们记完,字迹非常了草,睿子贱又为此而大发脾气。这两个官吏,对睿子贱的这种做法大为恼火,就告辞请求回去。

两个官吏回去以后,向鲁国君主察报说:

“我们不能给睿子贱这个人当书记。”

鲁国君说:“什么?”

官吏回答:“睿子贱让我们作记录,却又不时地拽我们的胳膊肘,让我们写不好。然后,他就冲我们发脾气。宜父的地方官都拿这个取笑我们俩。”鲁君长叹说:“其实,睿子贱是在用这种方式对我进行劝谏啊。我让你们俩跟随他一同前往,就扰乱了睿子贱,使他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了。假如没有你们出的笑话,我几乎要犯错误了。”

于是,鲁君派人去宜父告诉睿子贱:

“从今以后,宜父不归我所有。归你所有。凡是对宜父有利的事情,由你自己决定去做吧,5年以后,向我报告你的政绩。”

于是,睿子贱开始在宜父实行自己的主张,把当地治理得很好。

春秋时,楚王任用昭奚恤做国相,只跟他商量国家大事。很少再与其他大臣议事。昭奚恤为巩固自己在楚王身边的地位,也经常阻止别人来见楚王。江乙几次来见楚王,都被昭奚恤拒之门外。

有一天,江乙终于见到了楚王。江乙对楚王说:“有个宠爱自己狗的人,他的狗向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去告诉主人,却被狗堵住门,不让进去。”

“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您对专说好话的人就亲近;对爱指出缺点的人就疏远。人世间有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的恶人,被杀的人却始终不知道。原因就在于他们爱听人对自己的称颂,不爱听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啊!”楚王听后恍然大悟。类比喻理之所以能够有较强的说服力,在于“类”是启发人的“思路导体”,通过它人们可以对原本抽象的东西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类比可开阔视野,说理能启发心智。

运用这一说服技巧,必须是两类事物具备同类属性,其“理”也必须是相通的,这样的类比才能启发人,说服人。

比喻恰当,锐不可挡

诗歌离出不开”赋、比、兴”这三种基本手法,这是读过诗的人都知道的文学常识。比喻也是最常用的文学手法,而聪明的雄辩家们也同样离不开说理生动的各种比喻手法,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有趣,增加论辩的说服力,以达到说理服人的目的。

比喻重在“贴切”,就是说本体和喻体要紧密联系,甚至是达到独一无二的紧密联系,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解释正是比喻的典范之作。

震撼世界的相对论,是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要用一个比喻将这样高深的理论说清楚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晚年的爱因斯坦有一次是这样向青年学生们解释相对论的:“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小时,你会感到好像坐了一分钟;但要是你和一个很丑的老头坐在一起,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却感到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比喻的贴切性是完美的,莫测高深的相对论在比喻的作用下,变得十分易于接受,这正是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巨大作用。

在这里,着重介绍的是比喻中的讽喻法,讽喻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满足于本体和喻体间的某一相似点,而是将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内容来展开,通过展开的情节、故事内容和形象的描叙等来作为联类取喻的基础。

讽喻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一是委婉的规劝,起启发的作用。

二是辛辣的讽刺或谴责。

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中的史良,被指控参与策划、发动了“西安事变”。在法庭上,史良在与法官、检察官的论辩中,就运用了讽喻的论辩技巧。来看看他们之间的这段对话。

检察官:“在西安事变前,你们给张学良、宋哲元、韩复渠、傅作义发过电报,因此可以说,西安事变的发生与你们发的电报是有联系的,你们应该对此负责。”

史良并没有正面回答,也不去解释,或急于表明自己所发电报的内容与西安事变是毫无关联的,她平静的比喻说:

“就比如说一个刀店,每天都会卖出许多把刀。多数买了刀的人是用来切菜,但谁也不能排除有人会用买来的刀杀人的可能性。照检察官的意思,难道凡是杀了人的,都应该由刀店负责吗?”

刀店与发报者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史良这样的回答不仅仅驳斥了所谓七君子的电报与西安事变有联系的说法,而且也巧妙回避了问题的实质内容。

一位台湾同胞对我们“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政策不太了解,于是问中国驻外的一位工作人员:

“台湾与大陆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你们为什么想把两者统一起来呢?”

中国的驻外人员于是先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给弟子们讲授禅理,他问道:

“你们想让一杯水永远不干掉,有什么办法呢?”

一时全殿哑然,没有一个弟子能够回答出来。

释迦牟尼淡淡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不就永远不会干掉了吗?”

弟子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这名驻外人员接着说:“你想想,作为一个国家不统一,四分五裂,怎么能在复杂的世界斗争中坚强站立呢?台湾是一个小岛,只有回归祖国的怀抱,才有光明的前途”。

采用讽喻的妙处,往往更多的时候还体现在它“讽”的一面,并且,借用了比喻的形式,不但可以增加对自己命题的确证,也可以增加对手反驳的难度,因为对方不仅要反驳论点,还要设法反驳比喻。

1901年,美国政府向公众宣称,为了保持军队所需的巨额费用。“准备实行节约”,因此,必须削减公立学校的经费,马克?吐温采用讽喻的方法对此提出了反驳:

“而我们则认为,国家的伟人出自于公立学校。试看历史怎样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演,这是多么奇怪。我记得,当我还是密西西比河上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曾经有同样的事发生过。有一个镇子也曾主张停办公立学校,因为那太费钱了。有一位老农站出来说了话,说他们要是停办了学校,也省不了多少钱。因为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必须多修造一座监狱”。

学校和监狱,马克?吐温的讽喻可谓无比的传神,至今也依然发人深省。

在中国古代,仿照讽喻的例子也有很多,《战国策·楚策》中“庄辛谓楚襄王”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

楚襄王自从其父楚怀王死于秦国后,不思发奋图强,反以小人为亲信,荒淫暴虐,结果遭到秦国连年的进攻,败兵削地。庄辛数次劝告楚襄王都被他拒绝。

后来,秦国又占领了楚国好几个城池,庄辛从前几次进谏失败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改而采用“仿照讽喻法”,再次进谏:

“君王您是否看见了那些蜻蜓,它们有六只脚和两对翅膀,在天地间飞翔,以蚊虫为食,以露水为饮,自以为与世无争,无忧无虑。然而,却被那些小孩子,制作捕虫网抓了下来,落得悲惨的下场。”

庄辛用蜻蜓只知食饮,自以为无患,放松警惕,结果最后成为了缕蚁之食的可悲结局,暗喻襄王只知吃喝玩乐,必然导致后乱的道理。

接着,庄辛又用黄雀因啄食而坠于公子的弹弓之下,天鹅因游乐成了射手的佳肴,连设数喻,穷理析义,致使襄王认识到可怕的后果,终于纳谏转而发愤图强。

“仿照讽喻”在实践中屡试不爽,遥远的北欧还一度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

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我的书提出批评。”

“岂有此理!”厨师反驳道:“你这辈子下过蛋吗,可却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行吗?”

一针见血,直言利害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叫无盐的妇女,长相奇丑无比。眼睛深陷,鼻孔朝天,大喉头,黑皮肤,头发稀疏,驼背粗脖,长相之丑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无盐才识渊博,颇有远识,仅就才学来说堪称巾帼英豪,但她的“尊容”却让人们避而远之,已经三十多岁了,仍旧“待在深闺人未识”。

但这并未影响到无盐,她依旧刻苦学习,遍读群书。她看到齐宣王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沉酒于后宫佳丽之中,非常担心他荒废朝政。很想规劝齐宣王。

这一天,无盐来到王宫门前,对守门的卫士说道:

“请给大王通报一声,就说齐国嫁不出去的丑女无盐前来求见,愿意给大王作个殡妃。”

齐宣王闻报,心中不觉好笑,愿给自己做殡妃的必然会有几分姿色,不然怎敢如此狂妄?可是,她居然声称自己是“嫁不出去的丑女”,有意思。想到这里,齐宣王下令:

“传她进宫!”

于是,无盐来到大殿。文武大臣见了她的丑相,无不掩面而乐。心中纳闷:如此奇丑无比的人也敢自愿给大王作殡妃,这不是取笑大王吗?触怒大王是要杀头的。众人不禁又为无盐捏了一把汗。

齐宣王见到这个无盐,也哭笑不得。好在那天心情不错,便问无盐:

“我的宫中已经不缺殡妃了,你想到我宫中,那你一定有特殊的能耐了?”

无盐直率地回答:“那倒没有,只是会点隐语之术。”

不等齐王问话,无盐便举目咧齿,手挥四下,拍着膝盖,高声喊道:“危险了,危险了!”反复说了四遍。

齐宣王不解地问道:“这是何意?”

无盐解释道:

“举目是替大王观察烽火的变化,咧齿是替大王惩罚不听劝谏的人,挥手是替大王赶去阿谀进谗之徒,拍膝是要拆除专供大王娱乐的渐台。”

“那么你的四句‘危险了’,又是何意?”

“今大王统治齐国,西有强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外面有三国之难,朝廷上又有很多奸臣,而大王您又只爱阿谀奉承之徒。您百年之后,国家社稷就会不稳,这是第一个危险。

“您大兴土木,高筑渐台,聚集大量金玉珠宝,搞得百姓困穷,怨声载道,这便是第二个危险。

“贤明者隐居在山林,阿谀奉承者在左右包围着您,奸邪的人立于朝堂,想规劝您的人见不到您,这是第三个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