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什么事都有一个轻重缓急,说话也要分深浅、轻重。说服加别人的技巧,比其他任何物质对我们的人生有更大的影响,只有掌握说服他人的技巧,才能使别人按我们的想法去行动,达到办事的目的。
说话深浅三思后言
语言有时像“匕首”或“投枪”,其锋芒不可太露,否则便会伤及人心,令对方常年忌恨;当然语言的锋芒也不可藏得太深,否则言浅意微,不痛不痒,无人在意,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语言表达只有做到不深不浅,才能达到既激励人又不伤害人的目的。
古人从长期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了许多社交时的说话智慧,如“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同“话到嘴边含半截”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我们在与人说话时为什么要“只说三分话”?为什么要“含半截”?其实对这个问题,古人已经给过答案,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只要有了“防人之心”,就不可随便拿起话来乱说。乱说话的坏处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乱说话容易得罪人,二是乱说话容易授人以柄,三是乱说话容易惹起是非,四是乱说话容易把事情搞砸,五是乱说话容易让人听不懂。只要你说的某句话引起了以上这些坏处,那就证明你可能把某些话“说深了”,除非你是有意惹起这些“坏处”。
所谓说“三分话”、“含半截”,即是采取恰当的方式,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观点、请求或自己的观点和要求作出间接的、含蓄的表态或试探,不把话说得太满或过于直露。其特点就是不直截了当地表示全部态度,避免与对方短兵相接式的交锋,并且给自己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以便在事情发展过程中随机应变,把握主动权,措置欲如地应付各种局面。
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说凡事都得模糊表态和说三分话,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当实质性的问题尚未表露出来时,很难断定其好坏、美丑、利弊、胜负。这时,就需要等待、观察,切不可妄下断言,信口开河。更何况,有些问题即使有了结论,你过早地透露出来,可能也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当然,“说三分话”、“含半截”也不能过浅,有时话说浅了也无益处可言。话说得太浅的害处有三:一是话不到位,表意不明,达不到表达效果;二是抓不到本质,击不中要害,解决不了问题;三是表达肤浅,人就显得肤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我们在与人说话时既不能说得太深,也不能说得太浅。要把握说话深浅的分寸就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言”,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话到嘴边含半截”。
三思后言的窍门
话说得太深,大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晦涩难懂,不便交流;二是触到了别人的神经敏感处,揭开了某些人的疮疤或某些事的底秘,这两种情况,都是交往的大忌,那么,应该怎样把握说话“深”的艺术与分寸呢?
(1)己话他说:把别人的嘴巴利用起来
有一些特殊情况,由于碍于情面,有些话自己难以启齿,有时同一句话,虽然己方说出来可以自然而然,但对方听罢,也可能会产生误解,引起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可就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你看困难大吗?”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却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络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就这样,王某循循诱导,把自己要说的话让对方自己说了出来,心里的一块重石头被自己轻飘飘的几句话卸在了地上。
(2)庄话谐说:让严肃的事情诙谐起来
诙谐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对方感情上的愉悦轻松;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十分庄重严肃的场合,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在笑声中可能更容易接受。
在当今,谁都希望自己有个高工资、高职务。可如果向老板公开提出加薪或升职要求,是不是有点太尴尬?一个青年打工者因为话说得好听而成功地获得了加薪奖励,他的说法值得一学。
他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大鼻子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洋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太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由此看来,庄话谐说,笑着说话,真是妙不可言。
(3)明话暗说:话中有话,话外有音
有时候,有的话说得太明了,也就嫌深了。说明了和说深了都可能触及到对方的尴尬处,所以,为避免难堪,保持对方面子,有些明话可以暗示过去。
基辛格的北京之行取得圆满成功,周总理去为他送行。基辛格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诚恳地向周恩来担保:回去后一定多方奔走,早日争取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基辛格越说越高兴,竟不顾外交辞令,开出了时间表:“大约一年。”周恩始终微笑着。传达出内心的赞赏和谢意。
就在飞机起飞后不久?基辛格在飞机上收到了发自美国的电报。原来,就在前一天的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国席位的提案已经通过!这当然是件好事,不过基辛格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么重大的事情,肯定在议案通过的当时,中国的领导人就已经知道了。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也肯定早已知道了。可是,自己却拍着胸脯说”大约一年”真是荒唐。周恩来当时完全可以说:“事已办妥,不劳大驾。”但他为了给自己一个面子。始终微笑着,一言不发。想到这里,基辛格不由得对周恩来竖起了大拇指。
(4)深话浅说:把刺儿藏在花芯里
问题的深处总要牵涉到本质上,就本质问题争执不下,容易构成僵局,问题搞僵了,不但关系到彼此的利害,也关系到彼此的面子和尊严。这时就应该从深的问题中爬出来,绕过本质,在浅明的问题上导引变通。这样就可以使深的问题被掩盖起来,让对方产生积极的行动。
我党早期领导人王若飞同志被捕入狱后,积极宣传革命道理,使很多人觉悟了。国民党为了防止“赤化”,就弄来一个在旧军队中当过排长的抢劫犯,和王若飞关在一个囚室。这个“结伙抢劫,杀人越货”的犯人自高自大,自认为是条汉子。
敌人洋洋得意”心想:看你怎么把这个抢劫犯赤化?
这天,这名姓张的排长一进入大门。便拱起手对王若飞说:“黄先生(指王若飞),他们要兄弟来给你作伴了,一只铁笼里关进两只老虎、该不会嫌弃吧?”
王若飞一听这口气,看看他壮实的身材,黑黝黝的胸毛,便谦让道:
“哪里,哪里,我怎么敌称老虎,要比嘛,顶多只能算头牛,已经不错了,”
王若飞不愿与他争辩,有意退让。
张排长连忙说:“过谦了,过谦了。”
“不,不”,王若飞摇头道,“逆是让我做头牛吧!”
张排长发愕了:”你们共产党人都是好样的,听朋友说打仗冲锋个个都象小老虎,你怎么把自己比作牛呢?”
王若飞解释道:“对敌人,我们的确是猛虎。可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来说我们就是一头牛,象牛一样驯服地为人民工作,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不讲价钱,不使脾气。这样你说当头牛有什么不好呢?总比欺压百姓强吧?”张排长说:“黄先生,你说的在理,兄弟不才,也是照你们的道理办事。可他们说我打家劫舍,其实我是杀富济贫。这和你们打土豪、分田地不也是一个道理吗?”
“不,不一样。”王若飞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几户,几十户穷人,而是要把这个欺压人的社会整个连根拔掉,解放所有的穷苦百姓,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们也不是为了眼前的一两顿饱饭,而是为了子孙,万代的幸福着想。”
张排长恍然大悟,他拱着手,虔诚地说:
“黄先生,闻名不如见面,我算真心服你了。如果你们将来用得着我,我愿为你效劳,只要打个招呼,我给你做打手。”
王若飞笑道:
“共产党不需要打手,但我们很欢迎给人民办事的朋友。”
至此,这个劫富济贫的草莽英雄,完全被王若飞征服了。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假使他们一见面,王若飞便直接了当地指出张排长”打家劫舍”有什么不足的话,自傲的张排长恐怕是不会服气的,王若飞并不急于指出问题,而是顺其心理,先让着他。把自己比作牛,而把他称为虎,当张排长大惑不解时,再给他解释清楚,最终把他说服。
(5)实话虚说:以虚探实,以虚掩实
做人的准则应该是以诚实为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但并不是说凡事、凡话都实打实凿,不讲技巧,说话直,嘴巴像炮筒子未必处处受欢迎,未必能把事情办好,那该怎么办呢?实话虚说,以虚探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李某刚刚托好友张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他被捕“进去了”的传闻,又不知真假,就到张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在家,满脸愁容。李某开口道:“老张出差了?”张夫人长叹一声:“唉!没出差。胃病又犯了,昨天送医院去了……”
原来如此!如果李某实话询问张局长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场面将会如何?李某是这样设想的:如果张局长真的被捕了,其夫人自然会实情相告;如果张局长一切平安,她会莫名其妙地反问:“怎么回事?”他则可转而掩饰:“听说他想调动?干得好好的,又何必……”虚虚实实,转换自如,毫不唐突。
有理也须直言
世上的人千奇百怪,谁也无法用一种办法对付每一个人。说话之所以有许多技巧,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合,有些人用委婉的话对他表达不起作用,或者说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这时适度地说些直白明确、直截了当的话就有了用场。那么,应该如何把握说直话的分寸呢?
(1)理直气壮:人不短理,气不短人
说直话最好能先充分把握对方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及其面临的行为选择,做到对症下药。针对其思想行为倾向说理,陈述利害得失,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辩证分析,既能为对方提供全面的、充分的证据或理由,又注意加强证据的严密逻辑性,从而引导对方作出与说理目的相应的选择。
某水泥厂厂长老任,把违反厂纪的工人郭兴来开除了。郭兴来不服,拿着寒光闪闪的利斧,杀气腾腾地来找厂长算账。他质问:“凭什么开除我?”
“凭你七个月不上班!”
“你开除了我,我的斧子可不是吃素的!”郭兴来恶狠狠地说,边说边举起斧子晃了晃。老任毫无惧色,面带威严,斩钉截铁地说:“你要干什么?告诉你,你的斧头我见过,你想用它吓倒我就想错了。要是怕,我就不当这个厂长了!”
郭兴来被镇住了,“当”的一声,斧子砸在桌子上,转身灰溜溜地离去。
这个工人因为手中无真理,看上去气势汹汹,实质上不堪一击,老任因为真理在握,一身正气,于是理直气壮,制服了寻衅闹事之徒。
汉高祖时期,汉高祖刘邦知道韩信已被吕后杀掉,又高兴又怜惜,问吕后:“韩信临刑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高祖说:“这个蒯通是齐地的辩士。”就下令齐王逮捕蒯通。蒯通被押到,高祖问他:“是你叫淮阴侯谋反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一再地指教过他。那小子不用我的策略,所以让自己在这里遭到灭三族的大祸。假若那小子采纳了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够抓住他而且灭他的族呢?”高祖恼怒地说:“烹了他!”蒯通说:“唉,烹我冤枉啊!”高祖说:“你教韩信反叛我,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秦朝的法纪失效,山东大乱,异姓诸侯一齐起事,英雄豪杰乌鹊般地汇集起来。秦国失掉了鹿(帝位),天下人一起捉它,这当儿,才干高,跑得快的猎手首先得手了。盗跖的狗吠尧,尧并非不仁,狗照例要咬不是它主子的人。那时节,我惟独眼中有韩信,没有陛下呀;再说那时天下拥有精兵锐卒想干事的人很多,他们没有如愿,只是因为力量不够罢了。对这些人可以全都烹掉么?”高祖说:“放了他。”于是免了蒯通的罪。蒯通之所以能自救免死,就是因为他对责问直言不讳,不抵赖,直陈利害,理直气壮。这些直话,也是实话,真话,因而也说得在理,有极强的说服力。
(2)罗列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三国鼎立时,袁绍派人招纳张绣,同时给贾诩带去一封信,表示愿意结为朋友。张绣想答应袁绍,贾诩在张绣的客座上态度鲜明地对袁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袁绍,他们兄弟之间都不能相容,还能容纳天下杰出的人士么?”很绣惊恐地说:“袁公哪会像你说的这样?”又偷偷对贾诩说:“这样说来,我们该归附谁?”贾诩说:“不如依靠曹公。”张绣提出疑问:“袁绍强大,曹操弱小,加上先前我们和曹操结过仇,怎么去归附呢?”贾诩解释说:“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归附曹公。曹公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这是应该归附他的理由之一;袁绍势力强盛,我们带着小量人马附顺他,他必定不看重我们,曹公兵力弱小,他收纳我们一定高兴,这是应该归附曹公的理由之二;那些有称霸天下的大志的人,必然会放开私怨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品德,这是应当归附曹公的理由之三。希望将军不要犹豫了!”
“事实胜于雄辩”。贾诩正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通过理性分析来触动对方,使对方冷静、全面而深刻地思考问题,从而接受正确的观点,这是说“直”话的重要特点。罗列事实是说“直”话最好的方法。
(3)直陈利害:利害分明人自醒
有些事情事关重大,必须直陈利害,才能促使对方省悟。但这种利害必须一点即明,这样才能在对方的头脑中发生作用。
张嘉言驻守广州时,沿海一带设有总兵,参将、游击等官职。总兵、参将部下各有数千名士兵,每天的军粮都要平均分为两份。
参将的士兵每年汛期都要出海巡逻,而总兵所管辖的士兵都借口驻守海防,从来不远行。等到每过三五年要修船不出海时,参将部下的士兵只发给军粮的一半,如果没有船修而不出海,就要每天减去军粮的三分之一,以贮存起来待修船时再用。只有总兵的部下军粮一点也不减,当修船时另外再从民间筹集经费。这种做法己沿袭很久,彼此都视为理所当然。
不料有一天,巡按将此事报告了军门,请求以后将总兵部下的军粮减少一些,留待以后准备修船时再用。恰巧,这位军门和总兵之间有矛盾。于是就仓促同意削减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