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外宾自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音,在表示谢意之后,他借口多喝了两杯,误将食筷插入衣袋,从而,借此下了台阶。
中国的景泰蓝工艺堪称世界一绝。某外宾爱不释手,并想混水摸鱼,据为己有,也情有可原。但如果听之任之、则国家不仅要受损而且会引起连锁反应式的严重后果。因此,制止是必需的,但不能直言不讳的指责,那样会置对方于难堪的境地,也会引起影响形象甚至破坏国际关系的严重后果。于是,服务小姐用夸赞的方式感谢外宾对这种精巧工艺品的赏识,并用赠一双景泰蓝食筷的方式提醒对方,从而收到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这就叫牵着他的鼻子走,不是吗?明知对方不愿意,但是被迫你也得按我说得做,谁叫你爱贪小便宜了。
一位老师介绍经验时说:一天中午,我路过学校后操场时,发现前两天帮助搬运实验器材的那几位同学正拿着一枚实验室特有的凸透镜在阳光下做“聚焦”实验。我想:他们哪来的透镜?难道是在搬迁时趁人不备拿了一枚?实验室正丢了一枚。是上去问个究竟还是视而不见绕道而去?为难之时,同学们发觉了我,从他们慌忙的神情中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当时的空气就像凝固了似的,一分一秒也不容拖延。我快速地构思,终于想出一条妙方,笑着说:“哟,这透镜找到了!谢谢你们!昨天我到实验室准备实验,发现少了一枚透镜,我想大概是搬迁过程中丢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这枚透镜。这样吧,你们继续实验,下午还给我也不迟。”同学们轻松地点了点头,空气依旧是那么温暖,那么清新。
这位老师采用了故意曲解的方法,装作不懂学生的真实意图,反误以为他们帮助自己找到了透镜,将责怪化成了感激,自然令学生在摆脱尴尬的同时又羞愧不已。
同样,这种方法不但对学生,对大人也可以用。
一位女顾客在某商场给丈夫购买了一套西服,回家穿了一天,丈夫回来后有点不大喜欢这种颜色。于是,她急忙包好,干洗后拿商店去退货。她对服务员保证道:“这件衣服绝没穿过。”
服务员接过衣服看了看,发现了衣服有干洗的痕迹。机敏的服务员并没有当场找出证据,来说明她说的是假话,如果那样的话,顾客会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会死不承认的。这位服务员就为顾客找了一个台阶。服务员微笑着说:“夫人,我想是不是您家的哪位搞错了,把衣服送到洗衣店去了?我自己前不久也发生过这类事,我把买的新衣服和其他衣服放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把新衣服送去洗了。我想,您大概是否也碰到了这种事情,因为这衣服确实有洗过的痕迹。”
这位顾客知道自己错了,而售货员却把错误转嫁给这位顾客的丈夫身上,反正,这位可怜的丈夫又不在身边,背一背黑锅也无负担。这位女顾客见服务员给了她台阶,于是不好意思地拿起衣服,离开了商场。
有时候托人办事也可以让人在抹不开面子的情况下答应下来。比如你要托人办事,而对方因为身份、地位或者资历等因素,根本对你不屑一顾,这时候你就应该想到是否可以用这种办法。
蒋介石去世那年,蒋纬国的军衔是中将,这已是他当上中将的第14个年头。根据国民党的规定,当了14年中将若还未晋升为上将,则应强制退役,军衔也由此取消,时任总统的蒋经国并不打算给蒋纬国晋衔,为此蒋纬国想了个办法。
其实蒋介石的丧事已经结束,宋美龄准备赴美国安居。临动身那天,蒋氏兄弟前往送行。蒋纬国特地提早赶到官邸,他一改往日穿西装的习惯,穿了一套军服,还配戴了全套勋章的标志,一进门就向宋美龄行军事礼。以前,蒋府每年逢蒋介石、宋美龄的生日,除夕吃团圆饭,端午节和中秋节,都要聚会,所有的人都穿便服。因此,宋美龄对蒋纬国的举动觉得奇怪。
蒋纬国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因为再过不久,我就没有资格再穿军装了,所以今天给妈送行,特地让妈看看我穿军装的模样。”宋美龄追问道:“为什么?”蒋纬国就简单地说了一下:军中强制限龄退役的制度。
宋美龄在大陆时,就不问军中之事,到了台湾更是不闻不问,限龄退役这种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问道:“那何敬之(应钦)为什么可以继续穿?”蒋纬国说:“那是上将,终身制。”宋美龄终于明白了。
这时,蒋经国也到了。蒋纬国一见他,也站起来行了个军礼。蒋经国皱皱眉头道:“在家里干什么来这一套?”蒋纬国还未回答,宋美龄已经开腔了:“纬国做军人还可以吗?”蒋经国不知前面已有文章,随口说:“他本来就是军人,干得很出色呀!”宋美龄问道:“既然他干军人很出色,为什么要办报请退役手续?”
蒋经国这才知道是为这门子事,只好说:“纬国中将期龄到了,不过我马上准备交代给他办升上将的事宜。”就这样,蒋纬国总算从中将升为上将。
从此例看来,蒋经国虽为“总统”,但到底还是上了蒋纬国的圈套。因为蒋纬国就是要通过这种场面,逼迫蒋经国违心地答应他本不愿答应的事。
这也叫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不过这种方法在使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在有真正能牵对方鼻子的“绳套”才行。否则,一旦牵不住对方的鼻子,被对方识破,不但办不成事,弄不好还要被对方踢一蹶子,那时候可就得不偿失了。
对蛮不讲理的人,以谬制谬
在说话办事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情况,对方蛮横无礼,却又强词夺理,为了占据有利地位,他们甚至用荒谬的理由来反对我们,防碍我们的行动。这种时候,最好的应变方法就是用他们的荒谬逻辑去形成一种理论,反过来去制服对方。即让他们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从而使对方的荒谬理论不攻而自破,例如:
四川泸州某养殖场向贵州某孵化厂订购一批良种鸭仔,双方议定价格后签定了合同。合同规定:由卖方代办运输,货到后如数付款。不料卖方在运货中管理不善,致使这批鸭仔在中途死去几千只。由于合同上未提及损耗之事,卖方便借机要买方报损,死鸭活鸭一块儿如数付款。买方经办人自然不依,说:“我们是养殖场,不是烧鸭店,死鸭仔怎能要活鸭仔钱?”
卖方说:“合同上不是说货到如数付款吗?难道死鸭仔不是鸭仔?”这么一问,倒把买方说话人问僵了,一时没了词。正在这时,该养殖场场长走了过来,笑着朝着卖方那位说话人说:“哎,同志,请问你家几口人?”
“五口。”对方脱口答道。
“哪五口?场长又问了一句。
“一老母,夫妻俩,俩孩子。你问这个干什么?”
“你父亲,祖父母呢?”
“早死了”
“难道他们就不是你家中的人了吗?”
“唔?……”对方一听,自知理亏,只好承担损失,一场干戈就此平息了。
这场纠纷理亏在何方,明眼人一看便知,卖方硬钻合同的空子,实属无赖行为。而买方的养殖场厂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皮球”反踢回去,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乃高明之举。
以谬制谬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对对方的逻辑和结论不做正面反驳,而是把它做为前提加以演绎和引用,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荒谬的结论上去,再由结论的荒唐从反面证明对方的荒唐。第二便是模仿对方的推理方法,使戏味升级,从而达到制服对方的效果,例如:
高玉宝的小说(高玉宝)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恶霸地主周剥皮在长工们辛辛苦苦地为其干了一年之后,要想得到工钱,还必须回答三道题。三道题答对了发给工钱,答不对,按数扣除。其实,他哪里是三道题,而是无理取闹,故意刁难。其一是要长工到墙头上去种地,如不能种就扣除1/3工钱,其二是,把屋里的地搬出去晒一晒,办不到扣1/3工钱,而其三更为荒谬,问问他的脑有多重?答不上来还要扣除1/3工钱。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算计了多少老实巴交的穷苦人。
然而猪肥了有人杀,这一年又新来了一位长工,他照样为周剥皮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年,过年了,想要领工钱回家,这时周剥皮又故技重演,照样提出了以上三件事,这长工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对周剥皮说:“好吧上墙头种地可以,不过你得先把牛给我牵上去,你若牵上去我就能种。”周剥皮听了后,张了张嘴没说出什么。但接着他又说:“那你把屋里的地搬出来晒一晒吧?”这长工二话没说,拎起镐头爬上了房,上房后就扒房子,周剥皮急了:“我让你把屋里的地搬出来晒一晒,你为什么扒我的房子?”长工说:“不扒房子怎么能晒地,你能搬的话给我做一做,让我看看”说着继续扒房子。周剥皮急忙阻止:“算你对,算你对”长工才停止扒房子。然而周剥皮还不甘心,马上又搬出他的第三道题对长工说:“那你说我的头有多重,说对了给你钱,若说不对要钱,没门。”这长工不慌不忙地说:“三斤六两。”周剥皮狡猾地一笑说:“这你可错了,明明是四斤二两嘛,你怎么说三斤六两,这工钱不给了。”说罢洋洋得意地要走。这时,只见长工拿把菜刀,一下子把周剥皮拉过来说:“我说三斤六两,老爷说四斤二两,老爷不相信,割下来称一称,”说罢就要动手。这时周剥皮就像被捆宰的猪似的嚎叫起来:“算你对,算你对,给你工钱不就得了吗”于是,长工拿着工钱兴高采烈地回家过年了。
上述事例是周剥皮以超出客观规律外的谬论,来刁难长工,因为如想达到目的不是违反客观规律就是伤财害命,而人是有一定道德和法律约束的,违背这些约束就要受到责罚。周剥皮就是抓住人们这一心理弱点来害人。然而后来的长工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用逆向型思维和以谬制谬的大胆行动促使周剥皮在爱财惜命的前提下,不得不甘愿服输。当然这样的事情如今已不太多,甚至不可能出现,但生活中人与人交往时,语言上的蛮不讲理和争辩时的抬杠斗气还是常常出现的,所以怎样掌握好以谬制谬的技巧,在一定场合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据说,甘罗的爷爷是秦国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你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秦王不知听了谁的话,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要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你别着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里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呢?”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本来公鸡下蛋已经是够荒谬的了,为了说服国王,甘罗以谬化谬,将两个同样荒谬的事并列在一起,国王承认后面一个是荒谬的,那自然也证明前面一个是荒谬的。所以国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现实生活中,顺着原路捅回去的方法我们不少运用。不过不像以上例子那样荒诞,大多数属于斗嘴上的。如:
李老头花6元钱买了一条围巾,而邻居一位姑娘却只花了3元钱。于是李老头转身去找那摆摊的小青年。
“喂,你刚才卖给姑娘才3元,而卖给我是6元,你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她是我的亲戚,老头子,你知道吗?”
李老头一听,二话不说,又拿起一条围巾就走。小青年紧迫上前:“你怎么不付钱就走?”
“因为咱们是亲戚,我是那姑娘的爸爸呀!”
小青年强词夺理,无中生有,李老头抓住时机,如法炮制,两个人以假对假,荒诞幽默。小青年的话是想气李老头,可李老头同样来个无中生有,针锋相对。将姑娘和自己的关系捏造成父女关系,其荒诞性发展到极点上,可笑之处淹没了令人恼怒之情。
再如,烟民去商场买烟后,便点燃猛吸。售货员以商场不许抽烟阻止;烟民非但不听,反而问道:“不让抽,为什么商店要卖烟?”结果二人争执不下。商店经理闻讯前来,听罢二人陈述,便笑着对烟民说:“商店还卖手纸呢,你也在这用?”一句话把烟民弄得理屈词穷。
另外,对一些懒人或者不听话的人,有时用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如:
伏尔泰有一个很忠实的随身小厮,可他有些懒惰。
一天,伏尔泰对他说:“儒塞夫,去把我的鞋拿来。”小厮赶忙殷勤地把鞋拿来了。伏尔泰一看惊呆了:鞋上仍然布满着昨天出门时沾的泥迹尘埃!他问道:
“你怎么早晨忘了把它擦擦?”
“用不着,先生,”儒塞夫平静地回答:“路上尽是泥泞污浊,2个小时以后,您的鞋不又要和现在一样脏了吗?”
伏尔泰微笑着穿上了鞋,不吱声地走出门去。小厮在他身后跑步追了上来:
“先生,慢走!钥匙呢?”
“钥匙?”
“对,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