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名人的演讲艺术
29321800000011

第11章 演讲稿的撰写(3)

(3)结尾。它也是演讲稿的一个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俗话说:“编筐编萎,难在收口”。演讲稿的结尾是不容易写好的。它要求写得切实、清晰、干净利落、深刻有力,而不能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注意的问题

除了上述语言、结构方面的写作技巧之外,起草讲稿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先动脑。后动笔。尽管在编写提纲时已经考虑了各部分的内容,但那毕竟是粗线条的,真要起草初稿了,就要在动笔之前再仔细考虑一下每个层次、每个段落如何表达。比如,具体如何开头,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地方粗讲,什么地方细讲;什么简单讲,什么重点讲;怎样突出重点,怎样过渡照应,怎样结尾等等。总之,“先思而后行”才能事半功倍。

(2)前呼后应,一脉贯通。在起草初稿过程中,演讲者的思路要清晰,能把握要领,明了纲目,使整个演讲稿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语脉上都做到前后连贯,通篇顺畅。

(3)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起草初稿时,先不要考虑修改问题,而要轻松自然地写下去,最好能一气呵成。切忌写写停停,停停写写。

拟定标题

演讲稿要有标题,写作时拟定标题就是给演讲稿起个名字。一个好标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概括反映内容。使人知道你讲的是什么;二是鲜明、响亮,引起大家听演讲的兴趣。所以,成熟的演讲撰稿人无不在拟定标题时下一番功夫。怎样拟定标题呢?

拟定标题的时间

可以先拟,也可以后拟。先拟就是先写标题,后写演讲稿。这样做的好处是按题行动,容易做到文题相符不走笔,为修改打下好基础;后拟是写完演讲稿再起名,这样做的好处是全稿在胸,拟题准确。

标题的内容

标题的内容必须与整个演讲稿的内容直接相关,或者揭示或涵盖演讲稿某一方面的内容。如马寅初的《北大之精神》告诉了人们演讲的主旨;蔡畅的《一个女人能干什么》则表现了演讲的内容;朱自清的《论气节》指出了讲述的对象;而彭德怀的《我们一定能够打胜仗》所示的是方向。

人们对演讲稿标题的要求和对文艺作品标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人们看完话剧《雷雨》会觉得剧名有意义,含蓄、恰切,倘以《雷雨》为标题进行演讲,人们就会认为是气象学方面的学术报告。结果你讲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一个故事,听众就会认为你是瞎扯胡闹。所以有内容的标题不一定都适合做演讲的标题。像《叶的事业》、《沉重的翅膀》、《太阳石》等,作为文艺作品的标题可能很好,但做演讲标题就不太妥当。

标题的字数

标题要简短明快。即用于标题的字数不要太多,句子不要太长,意思要明白易懂。演讲稿都写出来了,标题内容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没有限制,标题就会拟得很长,成了纲要。所以,在有内容的前提下,标题越简短明快越好。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万岁》、陈独秀的《妇女问题与社会问题》、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等,都是好标题。然而简短明快若短到没什么内容就不好了。如《信念》、《责任》等等,就不见得好。

标题的情绪化

标题要表态、含情。演讲者对自己所讲的问题总是有自己的态度和情感的,并且常常是很明朗、很强烈的。把这种态度和情感渗透在标题里,标题就有表态、含情的作用了。如卢森堡的《在帝国议会讲坛的反战演说》、卓别林的《要为自由而战斗》、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周恩来的《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等等,都明确地表现了演讲者的态度和爱憎情感。

拟题切忌

(1)牵强、不确切。听起来文不对题,标题与内容没有必然联系。

(2)太宽泛、不着边。听起来那标题的意思似有若无,如《我自信》、《理想篇》、《责任》等。

(3)一般化、无新意。听起来耳熟,仿佛早已有之。如《什么是幸福》、《把一切献给党》、《谈谈德与才》、《友爱是什么》等。

(4)太怪僻、难理解。听起来不懂,想一想很费解。如《葡萄与大学生》、《做一个有灵魂的人》、《理想、命运与路的思考》等。

我们说这类标题有毛病,是因为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模糊不清,不能给人提供任何信息。

特殊情况

关于演讲的标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有相当一部分著名的演讲词的标题是以其发表的地点或会议的名称而定的。如列宁的《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孙中山的《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铁托的《在普拉的演说》、拿破仑的《在米兰的演说》等等。这类演讲的标题与上面所谈的拟定标题的要求并不完全相符。但是,那些演讲词的标题仍不失为恰切的标题,因为:

第一,在某个历史时期召开的特定的会议和会议的地点具有特殊意义,会上有相当身份的人发表演讲的意义,往往远远超过任何演讲标题的本身。

第二,特定会议和地点本身就对演讲词提出了要求,亦即在实质上对演讲词的主旨、内容做了规定。

第三,在这类演讲中,有些是即兴演讲,或者是按提纲讲的,其演讲词是以后人们根据记录整理而成的,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演讲》。

修改初稿

演讲稿草稿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说,演讲稿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

修改的内容

(1)从主题(思想、观点、意向)着手。首先要看看你确定的主题是否健康、正确,再看看文字是否把你的主题表达出来了,是否充分,是否新颖,有无片面性。有时即使主题正确无误,在修改时也会出现一些预想之外的闪光思想和语言,比原来的要深刻和精彩,因此,修改就是弥补和扩展发挥的极好机会。

(2)审视结构。从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看,结构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开头、正文、结尾是比较明确的。修改时主要审视的是正文部分。主题有了变化,结构必须随之变动,即使主题没有什么变化,由于起草时只是作为一种构想写出来的,一旦落实在纸上,反复审视、推敲,就会发现一些毛病,如逻辑性不强,前后位置不当,层次不清,上下文重复,材料和引文用得不是地方,段落衔接不紧密等,这些都需要重新调整和修改,有时还要“动大手术”。

(3)推敲润色语言。修改演讲稿的目的,一是减少语言方面的毛病,二是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在草稿上,由于当时意念完全集中在主题的表现、事件的陈述等方面,往往无暇顾及语言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句子残缺、用词不准、丢字错字等,都需要修改,这是其一。其二,按平时定型的习惯写稿,易出现书面语言较多的倾向,如句子太长,诗歌化、散文化等。只有经过修改才能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

推敲、润色语言的主要目的是:

(1)把话说得明白。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进行交流的过程,一句话表示不明白就有可能使交流中断,甚至会影响下面的交流。做到把话说明白,首先要做到所话说正确,即选择意义恰切而确定的词语。其次要用现成的、通行的话。再次是用简明易懂的话,方言、术语尽量少用或不用。

(2)把话说得有力。有力是指每句话、每个词都讲的是地方,与语言环境配合得好。这与演讲者的思想修养、文字功夫有关。

(3)把话说得动听。动听就是使听众愿意听,这是作用于听众感情的结果。要让语言动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用词造句的感情色彩和韵味,表现出诚恳、热情、振作的风貌,利用词句自身具有的那种和谐优美的韵味,把话说得流畅、响亮、生动。

修改的方法

(1)反复修改。演讲稿的修改方法与一般文章的修改方法大致相同,都需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对于比较重要的演讲稿不妨多看、多改它几遍,力求完美无瑕。

(2)边讲边改。就是一边讲、一边改,一边改、一边讲,手、口、耳并用。用嘴讲,可以使句子简洁、顺口、有韵味,符合口语特点;用手写,可以去掉口语中啰嗦、重复等毛病,使之精炼、准确,达到文学化的要求;用耳听,可以发现那些纸面上虽然顺畅但听起来费解,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字句,可以发觉那些意义相近而平仄却不相宜的用语。对这些部分的修改,有助于达到入耳、动听的目的。

修改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绝对满意的时候。如果有条件,就应争取一直修改到演讲之前,有机会就一边讲,一边改,使之更加成熟。反复多次之后,嘴里讲的、手中写的、耳朵听的就会完全统一了。这样,上台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临场不慌,即使有临场发挥的成分也能得心应口,不会使结构紊乱。边讲边改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免去念稿、背诵之苦,因为你讲的是你写的,写的也是你讲的,讲熟了也就成为你胸中的东西了。只有这样,你才能神情自若,从容不迫地发挥态势的作用,同听众进行情感交流,保持演讲的顺畅,提高演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