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灰学大智慧全集
29327100000059

第59章 厚是见机行事,灰是静观其变(1)

1.受阻后绕个弯子走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径。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儿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上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

为人处世,迂回中达成目的,这是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你得先表现出以他人的利益为重,此举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在做有风险的事情时,冷静沉着地让一步,可能会取得绝佳效果。

1997年东南亚危机中,许多华人公司受到了很大损失,在马来西亚的芒克公司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芒克公司采用“休眠法”,迅速地度过了危机,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

芒克是一家经营房地产的公司,由于前几年东南亚泡沫经济的繁荣,芒克公司赚了一大笔钱。但到了1997年,由于泰铢的突然贬值,东南亚爆发了经济危机,同金融界关系很密切的房地产业首当其冲受到了波及,芒克公司在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

在资金周转遇到困难、银行贷款又必须立即偿还的情况下,芒克公司决定大幅度缩小公司规模,芒克公司裁减员工,全面停止了公司的业务,使公司进入休眠状态。公司处于休眠状态,自然就减少了许多日常花销,使公司能够渡过危机,减少银行的不良债务,这样就在银行界树立了良好的信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芒克公司在大量裁员时,高级经理人员一个没有裁减,相反还给予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在家里休息,或参加培训,准备公司东山再起。这部分人才是公司核心的核心,公司的核心保住了,公司的前途和命运也就保住了。一旦局势稳定,马上就可以开张。

果然,一年以后金融危机的局势逐渐稳定,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也水落石出,芒克公司最先恢复正常的经营,比其他公司更早地摆脱了困境。

可见,一件事不同的人做会做出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这个人做得成的某件事,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做成。一定的时机做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该做亦可做,彼时却也许不可做亦不该做。可做则一做即成,不可做则绝无做成之望。

妥协可以创造出机遇,因为前面无路,不能再前进,就退一步,另找路径,或绕个圈子继续前进,这也是为人处世的艺术。

2.不慌不忙,随事而制

古人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事情有难易之分,有大小之别。有的事情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就一定要去做,有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则可做可不做。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无法做到,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要办的事情把握不大,就要小心谨慎,亦步亦趋;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可以做到,就要义无反顾地去做。因事而变,才能做好事情。

第一,分清事情的轻重

汉宣帝时有一位宰相名叫丙吉。有一年春天,丙吉乘车经过繁华的都城街市,碰见有人群斗,死伤极多,但是他若无其事地通过现场,什么话都没说,继续往前走。不久又看到一头拉车的牛吐出舌头气喘吁吁,丙吉忙派人去问牛的主人到底怎么回事。旁边的随从看见这一切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宰相对群殴事件不闻不问,却担心牛的气喘?如此岂不是轻重不分,人畜颠倒了吗?于是有人鼓起勇气请教丙吉。丙吉回答他:“取缔斗殴事件是长安令或京兆尹的职责,身为宰相只要每年一次评定他们的勤务,再将其赏罚上奉给皇上就行了。宰相对所有琐碎小事不必一一参与,在路上取缔群众围斗更不需要。而我之所以看见耕牛气喘吁吁要停车问明原因,是因为现在正值初春时节,而牛却吐舌头气喘不停,我担心是不是阴阳不调。宰相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顺调阴阳,因此我才特地停下车询问原因何在。”众随从听后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宰相视事情的轻重而采取不同的行动非常英明。

我们平时为了办好一件事,也要根据事情的轻重采取行动,应该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干的,什么是可以委托他人干的,什么是不可以干的。

第二,权衡事情的利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聪明人做事,在注意其利益的同时,也不忽视与之相伴的害处。他们往往能兼顾利害得失。在这点上,我们不妨吸取古人的经验和教训。

汉魏时,朝廷将归降的羌中鲜卑人多安置在塞内各州郡。后来鲜卑人势力日益膨胀,经常在关内寻衅闹事,挑起民族矛盾,杀害地方官,侵扰附近村落,渐渐成为祸害。晋代时,侍御史郭钦提出了正确办理这件事的方案,他请求朝廷乘平吴的余威,把鲜卑人分散到内地或边疆,加强交通要塞,真诚地对待少数民族。朝廷对这个处理方案没有采纳,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

当人被某事某物所惑时,往往会不顾利害得失匆匆行动,因而不免受挫。相反,兼顾利害得失者,无论办什么事都不会陷入困境。

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事而变。“变”之前要能料事,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合理地应对变化,处于不败的胜境。

3.该放手时要放手

在印度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式捕捉猴子:把猴子特别爱吃的一种坚果放在一个坚固的盒子里面,在盒上开一个刚好够把猴子的前爪放进去的小口。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用这种方法捕捉猴子非常奏效,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我们一定会嘲笑猴子很蠢!松开爪子不就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吗?但想想我们自己,看看一些身边的人,就发现:其实,人也会犯猴子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名利、职务、待遇,有的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工作也在所不惜;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的人费尽心机,利用各种机会想捞一把,结果却是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利的占有欲,有的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就算丢掉人格的尊严也在所不惜,一旦事件败露,才后悔莫及……

商人狄利斯和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出海远行。他们随身带上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但是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一秘密。一天,狄利斯偶然听到了水手们在交头接耳。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他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着谋害他们父子俩,以掠夺这些珠宝。狄利斯听了之后吓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内踱来踱去,试图想出个摆脱困境的办法。

儿子问他出了什么事情,狄利斯于是把听到的全告诉了他。

“同他们拼了!”儿子断然道。

“不”,狄利斯回答说,“他们会制服我们的!”

“那把珠宝交给他们?”

“也不行,他们还会杀人灭口的。”

过了一会,狄利斯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儿子”他叫喊道,“你从来不听我的忠告!”

“老头子!”儿子叫喊着回答,“你说不出一句值得我听进去的话!”

当父子俩开始互相谩骂的时候,水手们好奇地聚集到周围。老人然后冲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宝箱。

“忘恩负义的家伙!”狄利斯尖叫道,“我宁肯死于贫困也不会让你继承我的财富!”说完这些话,他打开了珠宝箱,水手们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时都倒吸了口凉气。狄利斯冲向栏杆,宝物全都投入了大海。

过了一会儿,父子俩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空箱子,然后两人躺倒在一起,为他们所干的事而哭泣不止。后来,当他们单独一起呆在小屋时,狄利斯说:“我们只能这样做,孩子,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命!”

“是的,”儿子答道,“您这个法子是最好的了。”

轮船驶进了码头后,狄利斯同他的儿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里。他们指控水手们的海盗行为和犯了企图谋杀罪,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问水手们是否看到老人把他的珠宝投入了大海,水手们都一致说看到过。法官于是判决他们都有罪。

法官说:“什么人会弃掉他一生的积蓄而不顾呢,只有当他面临生命的危险时才会这样去做吧?”水手们只得赔偿了狄利斯的珠宝,法官因此饶了他们的性命。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盘算,学会放弃。盘算之际,有挣扎有犹豫。没有人能够为你决定什么该舍,什么该留。所谓的豁达,也不过是自己能正确地处理去留和取舍的问题。丢掉一个即使没有它也不会对你产生多大影响的东西,你会对自己说,你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还有更好的在等着你。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

其实,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多一点中庸的思想,静观万物,体会像宇宙一样博大的胸襟,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秘方。

在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手握紧,什么都没有,但把手张开就可以拥有一切。”这一取舍的道理谁都知道,可身体力行却是困难的。

其实有时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自己心里可能会更清楚,只是觉得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好处,权衡利弊,哪样都舍不得放手。但是在生活中并没有在同一情形下势均力敌的东西,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别。因此,你应该选择那个对长远利益更重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你以为这次放弃了,就不再会出现,可当你真的放弃了,你会发现它在以后的日子里仍然不断出现,和当初它来到你身边时没有任何不同。所以那些你在不经意间失去的并不重要的东西,完全可以重新争取回来,这样就不必为有所失去而耿耿于怀了。

4.把思维从“死角”里释放出来

从来不存在所谓的无路可走,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只要你不钻牛角尖,让你的思维从“死角”里走出来,尝试改变思路,一定会找到新的出路。

一位老人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老人年轻时,打算写本书,那时他自以为了不起地想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于是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他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他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经过多日的寻找,有一天他果然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他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他立刻转身往家走,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然而,当他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他突然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才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还被他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只聊过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

当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两次以上同样的差错,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同一差错,那一定不是人有问题,而是这条路行不通。既然发现了问题,此时,人作为问题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人不要重犯错误,而是要开阔思路,改变招数。

积极地想办法,才会有办法。只有相信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有能力解决一切问题。人的智力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只要你能够战胜畏惧,并下决心去努力,你就能找到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人干活偷懒,那一定是因为现行的规则能给他偷懒的机会。有人不求上进,那一定是因为激励措施还不够有力,或至少是你还没找到激励他的方法。有人需要别人监督才能做好工作,那一定是因为你还没有设计出一套足以让人自律的游戏规则。如果某一环节经常出现扯皮现象,那一定是因为这段环节上职责划分得不够细致明确。如果经常出现贪污腐败现象,那一定是某些漏洞给了他们许多犯罪的机会。

也就是说,原有的体制或惯有的思路已经出现问题,那么,既然知道旧方法已经行不通,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不是就是改变呢?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出现多次多人犯错的事情,不是人错了,而是老套路不管用了,该换招了。

做人、做事要讲变通,千万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招行不通,就换另一招。只要肯改变思路去寻求,就一定能发现新的出路。

5.看别人摸石头过河

在一些前景不明朗的领域,且对其规则不甚清楚,那么最好由其他人去探路。也就是把“摸石头过河”的任务交给别人,自己尽管迟人一步,但是由于少走了弯路,仍然有可能后发先至。

假如过一条冰河,李嘉诚绝不会率先走过去,他要亲眼看到体重超过他的人安然无恙走过,他才会放心跟着走。在进入一个陌生或新的领域时更应“谨慎”和“稳健”,应抱着一种试探的心理,逐步深入,所以应“慎重初战”,对于第一次,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可见,稳健是一种见事不明的策略,是在对事情的走向还没有一个结论性的判断之前采取的守势,是规避风险的高招。

这一高招在于,在自己对一个新的领域,或者一个新的市场还不十分了解,还把握不准的时候,不轻举妄动,而让竞争对手去冲锋占先,“探路趟雷”,自己则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并做好积极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即刻几步并作一步走,跟进竞争对手,突然发起攻势,从而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惯用这一策略,20世纪50年代中期,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市场上露面,各公司争相上马,意在先下手为强,争夺占先之利。但是这一领域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尚有许多未解决和克服的难题,先行虽有占先之利,但同时也要承担风险和付出技术开发、市场培育开拓的较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