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持说:“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还面不改色,视死如归。你那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道:“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大和尚,那么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主持大和尚无言以对。
■
禅来缠去
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该是什么就说什么,快乐时淋漓尽致,痛苦处叫苦不迭。不必刻意去掩饰或说违心的话,因为这才是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我们都应该坦然接受。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快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闹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冰冷的痛苦,会苦得无味。所以,在快乐的时候体会快乐,在痛苦的时候品味痛苦的滋味,学会自己调和,才能充分体味人生的幸福。
禅言得失
■
有一个年轻人,多才多艺,但真正的学业却一直没有太大的长进。于是,他去请求一位禅师为他指点迷津。
这位禅师见到他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先请他大吃一顿。禅师吩咐人在桌子上摆满了上百种不同花样的斋饭,大多数是这个年轻人未曾见过的。开始用斋时,年轻人挥动筷子,想要尝尽每一道菜。当用饭结束后,他吃得非常饱。
禅师于是问:“你吃的都是些什么味道?”
他摸了摸肚子,很为难地说:“百种滋味,已难以分辨,只是撑胀。”
禅师又问:“那你是否舒服、满足?”
他答道:“很痛苦。”
禅师笑了笑,亦是没有说任何言语。
次日,禅师邀他一同登山。当他们爬到半山腰时,那里有许多稀奇的小石头。年轻人很是庆幸,于是边走边把喜欢的石头放入口袋中。很快袋子便装得满满的,他已经背负不动,但又舍不得丢掉那些石头。
此时禅师猛然呵道:“该放下了,如此又怎么能登到山顶?”年轻人望着那未曾到过的山的顶端,顿时彻悟,立即抛下袋子,轻盈地登向山峰。年轻人拜别禅师,几年后终于金榜题名,成为一代有才学之人。
■
禅来缠去
舍,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领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俗语说:“有舍则有得。”能舍即是能看破一切缘起无常,放下因迷成惑的执著。能舍即是成就自己,其结果则是无入而不自得。不舍不得,舍就是得,小舍有小得,大舍则大得,不舍则不得。所以,人生的学问不是如何去得,而是在于如何去舍。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放弃的。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活得轻松,才能有所获得,才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逆境与转机
■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相交莫逆,经常一起参禅论道。一日,苏东坡静坐之后,若有所悟,便撰诗一首,遣书童送给佛印禅师印证: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从书童手中接过诗作,莞尔一笑,拿笔批了两个大字,叫书童带了回去。苏东坡见书童归来,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打开诗作,却赫然看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大字,不禁怒火中烧,立刻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已在岸边恭候多时。苏东坡见禅师,大声质问:“大和尚!你我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么可以恶语中伤?”
禅师若无其事地反问:“我骂你什么了?”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看过,哈哈大笑:“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来了呢?”
苏东坡待立半晌,终于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
禅来缠去
人生中,逆境就如凶猛的风,时时向我们袭来。佛以大智告诉众生,衰耗、毁谤、讥刺、受苦这四种凶猛的风,每时每刻每处,没有中断的。这四种境界一现,心就动了,就守不住了。聪明的苏东坡,自以为修行很高,已经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但是,佛印禅师的一句“放屁”(这就是四种凶猛的风里的毁谤),便把苏东坡吹动了。在一不留意间,修为境界很高的苏东坡还是败在毁谤的逆境试探下,此逆境虽不大,但它让苏东坡认识到了自己的定力还有所不足,从而使他面对后来诸多的逆境,都能较洒脱的度越。“八风”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凶猛的风——衰耗、毁谤、讥刺、受苦以外,利益、荣誉、称赞、受乐是四种顺境之风,顺境之风虽能给人带来快乐,但如太过贪恋,也会给人带来烦恼与困扰。故而,具有高度智慧的佛,以辩证的眼光,看到了顺境也能产生祸患,把作为顺境的四种风也当作修道需要注意避免出现问题的烦恼障碍。于是,我们看到了佛法的智慧:顺境不贪恋,贪恋成祸患,逆境不颓丧,逆境变转机。
山高怎碍野云飞
■
善静禅师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口齿伶俐,27岁那年,他跑进终南山,师从广度禅师,落发出家。
出家不久,善静南游参学,去拜访洛浦元安禅师。洛浦禅师很器重他的才气,收他为入室弟子,但只给他一个园头的职务,负责种菜等杂务。
有一天,寺院一位叫志趣的老僧来向洛浦禅师辞行。洛浦禅师为难志趣道:“四面是山,你又何去何从?”并要他十日之内作答。
志趣百思不得其解,那天刚好经过善静打理的菜园。志趣请善静帮他渡过难关。善静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志趣把这句话告之洛浦禅师,洛浦禅师大惊并立即为志趣送行。
洛浦禅师圆寂之前,他的弟子对住持一职都跃跃欲试。年轻气盛的善静也有当住持的愿望,但那些学问比他高、资历比他老的僧众都讥讽他只不过是一个管理菜园的园头,有的还百般挖苦他。善静只好放弃,选择了离开。他来到了当时寂寞、被人冷落的京兆永安禅院。不久,凭借出色的才能,善静成为永安禅院的住持。众多僧人慕名而来,永安禅院僧众达五百余人,盛极一时。善静也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禅师之一。
■
禅来缠去
宋代义青禅师曾对身边人说:“各位禅僧来到这里,如果前进就落入天魔,后退就陷入饿鬼,不进不退又会溺死水中,怎样才能平安无事呢?”在场的僧众无言对答。义青禅师沉默良久,说:“任它大雪三尺,压不住一寸灵松。”
山再高,野云自在飞;竹再密,流水等闲过;而那欲覆盖一切的大雪,终压不住一寸灵松。人生漫漫,我们难免会遇到困境。而面对困境时,与其做无谓的抱怨,不如静下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只要肯努力,不屈从于险恶的环境,总会平稳前进的,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请相信人生的真理永远是:水自流来云自飞!
水温够,茶自香
■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老僧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老僧释圆如入定般坐着,静静听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小和尚诺诺着去了。少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说:“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
年轻人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闽浙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老僧释圆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
少顷,便提来一壶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闻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释圆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
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地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最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似如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活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恰似沸水冲沏的酽茶,他们在沧桑岁月里沉沉浮浮,于是才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啊!”年轻人若有所思,倍感惭愧。
■
禅来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