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29339900000018

第18章 讲逻辑的过程

我们先把前面几节中接触的有效论、可靠论、强论、可信论等几类论证的特性全部总结在一起:

有效论证: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必然真。

无效论证:如果前提真,结论并不必然真。

可靠论证:有效,并且前提真(因此结论也必然真)。

不可靠论证:无效,或者有至少一个假前提。

强论证: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很可能真(不必然真)。

弱论证: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很可能假(不必然假)。

可信论证:强论证,并且前提真(因此结论很可能真)。

不可信论证:弱论证,或者虽然强论证但存在假前提。

可以看出,对一个论证的判断,建立在论证所使用的命题和形式这两部分上。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可信的必要条件,而命题形式的有效性则是论证可靠的必要条件。了解真实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这两者混淆,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大。真实性只针对命题的内容,而有效性则只针对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学上,研究一个论证的有效性和研究一个论证的强弱,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来判断一个论证是不是有足够的说服力。我们可以先用演绎逻辑方法去判断一个论证是不是有效的,然后再用归纳逻辑方法去判断这个论证是不是强的。如下,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判断一个论证属于哪一类,是不是有足够的说服力:

(1)从论证中抽象出论证的形式,判断论证形式是否有效。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常见的论证形式,熟练掌握这些形式对我们判定一个论证是否有效有很大的帮助,生活中大多数的论证都能归到这些形式之中。因此,判断一个论证的时候,第一步是判断这个论证是否属于哪些常见的形式,以此知道论证是否有效。如果我们遇到的论证形式并不在前面介绍过的形式中,我们就要想法构造出一个反例。如果能用此论证的形式构造出一个反例,论证的形式就是无效的。当然,如果无法构造出反例,我们可以姑且假定形式有效,并进入对命题真假的判断。

(2)如果是有效论证,判断前提是否都为真,以此辨别这个论证是可靠论证还是不可靠论证。

(3)如果这个论证的形式无效,通过前提和结论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判断论证是强的还是弱的。

(4)如果是个强论证,判断前提是否都为真,以此辨别这个论证是可信的还是不可信的。

如果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做出了一个关于股市的预测:在未来半年里某几支股票会大涨。这种预测的可信度就完全取决于这个专家的权威性,比如这位专家在以前是否经常成功地预言过股市的起伏等。只因为专家的权威性而无条件接受他的观点是不合理的。

在我们的分类中,最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是可靠论证,其次是可信论证,而不可靠论证和不可信论证是没有说服力的。

生活中,我们的推理都是有目的的。人们发现问题,并研究其解决之道,从已知事物出发,通过逻辑论证得出结论。论证的前提是得出结论的基础。如前所述,前提必须符合论证。

如果我们由无效的证据直接跳到结论,论证将是不可信的。结论是论证的目的,即论证是以结论为目标导向的。

我们来给全章做一个小结,生活中的逻辑应该怎么个讲法。在阐释自己的观点,或者判断别人阐释的观点是否有道理时,我们首先要确定在观点中是否包含了论证的过程。是否含有论证的两个基本要素:前提和结论。很多时候,一个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正确的观点,实际上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支持自己的证据。对于这种没有提供证据的观点,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因为缺乏证据的观点只是一个命题而已,我们必须按照客观事实去判断这个命题是否是真的。

确定一个观点中包含了逻辑论证后,我们接着要观察其中展现出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推理过程,判断这个推理过程是否遵循了某个有效的逻辑形式。一旦确认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后,我们就要审视论证的前提,判断论证的前提是否正确。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明确地用“真”或者“假”来判断一个命题,因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前提命题为真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我们确定前提很可能是正确的以后,下一步要检查前提和结论之间的相关性有多大。如果两者的相关性很明显,这个论证就是可靠的,而且很可能是可信的。于是建立在这个论证基础上的观点也就是有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