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箭】纪昌向我国古代射箭能手飞卫学射,飞卫对他说:“你要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然后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家后,按老师的要求坚持练习。一天,他看见妻子织布时,织机的两只踏板一上一下地活动着。他觉得盯着活动的踏板是练习眼力的好机会,于是每天仰卧在织机下坚持练习,长达两年之久,乃至妻子用锥子尖在他眼前晃动,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眨。到了这一步,纪昌便去告诉老师,飞卫却说:“这还不够,你必须达到看东西能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的地步才行。”纪昌遵照老师的教导,捉了一只虱子,用牛尾巴上的毛系住,挂在窗户上,每天日不转睛地对着它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觉得虱子渐渐地大起来,三年之后,这虱子在纪昌看来,竟有车轮那样大了。纪昌一高兴,拿起弓箭,瞄准悬在窗户上的虱子一箭射去,箭头正好射在虱子的正中,而那根牛毛却没有断。纪昌把这情况告诉老师,飞卫高兴地笑着说:“哎呀,你已经学会射箭了。”■/《列子·汤问》: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覩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并,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怀素的“笔冢”】唐朝杰出的书法家怀素年幼时当了和尚,见庙堂里的书法很漂亮,就立志练书法。而使他深感苦恼的是因贫而买不起纸张,于是他就种了许多芭蕉,用阔大的芭蕉叶代纸,并因而名其所居为“绿天庵”;他又找了一块木板,涂上漆,在木板上写字,写了擦,擦了写,时间长了,木板也被擦得凹了下去。而被怀素写秃的笔更是不计其数,一枝一枝越积越多,堆得高高的,他把这些用秃的笔埋在一起,并风趣地称之谓“笔冢”。由于怀素的勤学苦练,成为流芳千古的书法家。如今我们还能看到他的《自叙》、《苦笋》等书帖。■/摘自余绍荣等《名人轶事》
【张溥指掌成茧】明代文学家张溥从小就喜欢读书,然往往记不住,为此,他常骂自己笨;可这不能解决问题,他想,唯一的办法是比别人多用些工夫。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反复地抄写。他每读一篇文章,就整整齐齐地抄上一遍,边抄边读,抄后又读,读后烧掉,再重新抄写,这样重复七次,一篇文章也就读了一二十遍,自然也就能记住了。为此,他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书斋”。由于他长年累月地抄写,握笔的指上都长满了老茧。张溥正是靠了这种扎扎实实的功夫,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文学家。■/清·张延玉等《明史·文苑·张溥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
【齐白石刻印技绝】齐白石初学刻印时,不是掌握不住雕刀,把字刻坏,就是石碎器毁,于是他前往老师处求教:“我该怎么办呢?”铁安老师笑着对他说:“南泉冲有的是楚石,你挑一担回去,随刻随磨,等它都成了石浆,就刻得好了。”齐白石立即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他发愤苦学,刻了磨,磨了刻,终于成了技艺超群、风格独特的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于汉代凿印,刀法刚劲,布局奇伟,刻前不打样、刻时不回刀,堪称绝技。■/摘自余绍荣等《名人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