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这才是战争
29341100000015

第15章 长津湖战役(五)

三、陆战1师突围

1.第九兵团的最后一击。

当柳潭里的美军两个团到达下碣隅里后,对于第九兵团来说,长津湖战役已经失败了。是的,失败了,虽然从战场态势来看第九兵团还是比较好。

12月5日前,59师在西,58师在东北,60在南包围下碣隅里,26军由东北向下碣隅里扑去,27军转道社仓里去打咸兴试图彻底切断美军全部的逃生希望。这是美军突围前的态势图。看起来第九兵团把下碣隅里紧紧包围了,陆战1师插翅难飞。可真的是这样吗?这时的志愿军58、59、60师基本都残废了,就凭这三个残缺不全的师能吃掉陆战1师吗?显然是不能的。而且第九兵团部胃口大得很,它不管实际情况居然派27军进行大范围的纵深穿插去打咸兴。

20军是无力吃掉陆战1师的,第九兵团部也很清楚,但到口的猎物让他跑掉,宋时轮实在是不甘心,他还有牌。第九兵团还有一个军——26军到此时还没登场,宋时轮认为当他把这张牌打出去时美军肯定完蛋,这将是压垮陆战1师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那句话,真的是这样吗?

那么我们来看看第九兵团手上的黑桃同花顺——姗姗来迟的26军。对于26军,我只有一句话要说:你们还来干什么?这是长津湖战役失利的第三责任者,26军要是早点到随便放到哪个战场去都将是决定性力量,不管是柳潭里还是下碣隅里都能使得那里的美军被歼灭。现在再来,晚了,其他师都打残了,帮不上多大忙了,就凭26军去和陆战1师几乎一个整师对抗,难度系数大于跳水难度3.8.

26军接替58师从东北进攻下碣隅里,59师还是在西面,58师和60师在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之间以及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设置层层阻击阵地。27军不去咸兴了,改道向咸兴以西前进去阻击。

至于为什么26军来得那么晚?一般的解释是,一路狂风暴雪,道路崎岖难行,空中还有美机轰炸,所以来晚了。这让我不由想起刚写的89师,人家也是在狂风暴雪中行军、道路崎岖难行,可愣是跑过车轮子赶上了美军第3师的后卫部队。因为实在找不到26军军史中对这段历史的叙述,我只好猜。我猜啊:26军一开始行军走得不紧不慢的,因为自己是预备队嘛,感觉也捞不到什么仗打。后来前方打起来了,兵团部严令电报一个接一个地来,这下军长张仁初(1955年授衔为中将)着急了,再命令部队强行军。这种强行军造成的部队非战斗损失最大了(第七章“战斗”会详细讲这方面内容),而且零下二三十度,部队冻死冻伤数字直线上升;又因为急着赶路,晚上走了白天还要赶,被美国飞机“哒哒哒”敲掉无数人,等到开打时26军已是半残废了。

话说第九兵团原定计划于12月5日对下碣隅里发动总攻,可5日当天担任主攻任务的26军还远在70千米以外,没了26军其他师根本没力气进攻,于是12月5日在平静中度过。可惜的是志愿军再也没有机会实施这次总攻了,因为第二天12月6日陆战1师就要开始突围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到了这个时候还该不该把战役进行下去。打到此时第九兵团只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而战役目的——围歼美军陆战1师这个目标越来越可望而不可即。现在,就算26军赶到,第九兵团能投入战斗的人员也只有约五六万人,其中正面围攻的26军和59师约4万人,阻击的20军约8千人,27军因为第九兵团的错误使用暂时派不上用处;而美军有1万多人,兵力对比已从开战初的7:1下降为5:1,火力对比更是因为弹药补给不上的原因从0.883:1下降到0.5:1;更重要的是美军虽然还是被包围,但已从最初的分割为三块变成了一个大整块,第九兵团想要再次分割美军已经不可能了,没有能力分割美军根本不可能实现歼灭。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现在第九兵团的决心还是要吃掉陆战1师,它所依据的就是上面的战场态势图,态势貌似太有利了,它的眼睛就此被蒙蔽;另一个原因就是实在不甘心在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下还是让他眼里煮熟的鸭子给飞走了,这是种输红了眼的赌徒心理,26军就是第九兵团的最后一注,希望通过这注能够翻盘,如果能翻盘还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这,是纯粹的赌博,可惜,战争,不是赌博。

第九兵团的作战机关没有全面分析自己的情况:战力不强,弹药不足,冻死冻伤翻番地增加;并且在战力不强的情况下还让27军取道社仓里去咸兴,可以说是片面地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更没有全面分析美军的情况:部队集结,战力提高;伤员后送,没有累赘;背水一战,视死如归;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第九兵团,可以说是大大低估了美军的实力。要不是美军忌惮志愿军战士们英勇奋战的精神和现在的战场态势,使得史密斯没发现第九兵团已是强弩之末;要是东线美军敢于主动出击,第九兵团马上会大踏步后退,整个第二次战役的局势都会因为第九兵团而逆转。这个就是“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宋时轮没机会赢了。从天时地利人和来说,第九兵团只占有地利,却失了天时与人和,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机会。

要是就此结束战役,只摆出围攻的架势逼美军后撤(美军实际也要后撤),以一两万多人以上的作战伤亡和冻死冻伤就完全可以避免,要知道陆战1师突围付出的代价仅为死亡178人,失踪23人,负伤762人。双方伤亡比例高达惊人的10—20(甚至更高):1,远高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约5:1.

2.史密斯师长的教科书式突围

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将军绝对不是一个天才,作为一个非天才,我们很难看到他向我们呈现出他指挥的艺术。但他却实实在在是个优秀的军人,他未必能给我们看个妙笔生花、出奇制胜的指挥,但中规中矩的指挥让你很难找到破绽。这种人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里都会是中坚力量,于敌对方来说他绝不讨人喜欢。在他的指挥下陆战1师的突围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战例往往会有很多的研究价值。

那么我们来看看,陆战1师要突围,他们要保证做到哪些要点?其实在柳潭里突围时陆战1师已经显示了他们对突围组织的严密性,只是当时美军有个奇招,所以对大部队突围没细说,现在讲陆战1师突围时补上。陆战1师要做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保证环形防御圈的完整,先看图。

作为一支突围的部队,保持环形防御圈是最起码的,而且我们从美军防御圈拉伸可以看到:

这个环形防御圈随着突围行动由一个圆慢慢拉伸为一个细长的椭圆,然后再慢慢恢复为一个圆。那么在保持防御圈的基础上,第二个要做到的就是要占领一处前进阵地,这是圆向椭圆变化的第一步。第三个呢,就是一定要保证后方安全,这就是说要在圆的后部占领一个牢固的阻击阵地;这就是东山,现在在志愿军58师手上。最后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缩短防御圈拉伸为细长形椭圆的时间,这个是整个防御圈最薄弱的时刻,一旦长时间陷入这样的形状会有很大的被分割的风险。

基于对整个突围行动的考虑,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对下碣隅里的部队进行了整编,编成两个团战斗群:

陆战5团战斗群,陆战5团:配属陆战1团第3营,英军第41特遣队,第1工兵营A连,第1通信营分遣队,陆战1师第2辎重队(下辖卫生营、勤务营、第1汽车运输营分遣队、陆军第10战斗工兵营D连、陆军第513、第515汽车连和宪兵连交通排,由陆战1师第1坦克营营长亨利·米伦中校为队长),陆军第31步兵团坦克连,第11炮兵团第1营和第2营D连(共4个105毫米榴弹炮连)。这个战斗群负责保障环形防御圈的上半部圆的安全。

陆战7团战斗群,陆战7团,配属陆军暂编营(由陆军第7步兵师残部编成),第1工兵营D连,第1通信营分遣队,陆战1师第1辎重队(下辖师部营、第10军司令部分遣队、第1汽车运输营主力和宪兵连主力,由陆战1师第1勤务营营长切尔斯·班克斯中校为队长),第1坦克营D连,第11炮兵团第3营和第4营L连(共3个105毫米榴弹炮连和1个155毫米榴弹炮连)。这个战斗群负责保障环形防御圈的下半部圆的安全。

12月6日凌晨4时30分,史密斯命令陆战7团战斗群利用浓雾掩护,以偷袭的方式夺取了下碣隅里西南方的一处高地,作为全师突围的前进阵地。守卫高地的志愿军全无防备,没人想到美军也会来夜袭,一个排全部阵亡。

同日7时,美军向下碣隅里的东山发动猛烈进攻,这场进攻并不是美军要开始反击,而是为了保障突围行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拔掉整个下碣隅里防御圈中插进来的那颗钉子——东山(1071高地)。不控制这座高地,突围只是个梦想,志愿军随时可利用这个突出部对准备突围的美军实施打击,而准备撤退的部队是最脆弱的。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命令陆战5团战斗群务必夺取东山。守卫东山的还是58师,这时师长黄朝天已经把他的主力都调到了这个方向,只是现在的美军实力早不是11月28日29日时了,今非昔比。58师仅剩2000人不到,在优势兵力和火力的美军面前根本无力抵挡,美军在长达2个小时的空地火力准备后于9时发起进攻,下午14时30分就完全控制东山。黄朝天深知,此时26军还在路上,东山的丢失将使志愿军失去最有利的地形和最有力的钉子;黄朝天迅速组织反击,可悲剧发生,反击部队刚集结完就被美军海盗式飞机发现(大白天嘛),遭到空中火力毁灭性打击,陆战5团2营也在空中火力指引下迅速占领制高点实施攻击,志愿军被俘高达220人(整个战役最多的一次),不得不说美军的空地协同非常漂亮。58师遭此毁灭性打击后反击尚未开始就告瓦解,这也不能怪黄朝天不知道白天美军战机的威胁,这是没办法的,58师为了26军赶到后能占据有利位置拼了命,只是此时实力悬殊,再拼也没用了。要知道美军为保障此次突围动用了500架战机,集中了所能集中到该地区的所有空中力量——在兴南附近海面上有4艘大型航母:“莱特”号、“普林斯顿”号、“福吉谷”号和“菲律宾海”号;1艘轻型航母“巴丹”号;2艘护航航母:“培登海峡”号和“西西里”号;在连浦机场集中了陆战队航空兵的4个F4U海盗攻击机中队:VMF 212中队、VMF 214中队、VMF 321中队和VMF 323中队。

6日傍晚,26军终于到达,和58师交接了阵地,此时的58师只能缩编为36个排约800人,172团、173团和174团分别缩编为8个排、11个排和17个排。但晚了,一切都晚了,美军防御圈已完整,在这么小的区域内美军有如此强大的火力,26军想要再形成突破是很难很难的了。这样陆战1师实现了它们的目标,牢牢把握住一头一尾两个要点,剩下的就是保障防御圈向椭圆变化时的安全。

晚上,志愿军最有力的时机终于到了,虽然到现在为止26军对东山进攻都没有成果。凌晨2点,26军全线展开,对陆战1师两个战斗群同时发动猛攻。现在正是陆战1师最薄弱的时候,一方面,是夜晚——志愿军最活跃的时候;另一方面,美军的环形防御圈已拉伸开,相对白天薄弱了很多;现在再不打就再也没机会了。见下碣隅里美军突围战斗。

陆战7团战斗群的情况:7团2营沿公路,7团1营为右翼,陆军暂编营为左翼,三个营齐头并进向古土里推进,曾坚守德洞山口的2营F连担任了先锋,最前面开道的是坦克连,团部和第1辎重队在中间。

在下碣隅里陆战5团战斗群的情况:5团1营在北,其南面为右翼5团3营阵地,东边则是其左翼与志愿军争夺的重点5团2营守卫的东山,团部和第2辎重队跟着第1辎重队。

两个战斗群在26军和60师的合围之中。

可这种貌似乐观的态势只是假象,前面就讲过了这次战斗美军没有被分割,是一个整体,而且是美军火力最密集的一次,其密度远远超过长津湖其他战斗。在这样的火力面前,只有一种战术:就是用更强大的火力去破其一点,没有强大的火力保证不管是迂回渗透也好、两翼包抄也好,什么战术变化都是空的,想突破分割只能拿人命去填,可人命无法去填这样的火力无底洞。这是志愿军最不利的一点,区别于以往所有的战斗。而且还有第二点,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公路两边相当平坦开阔,两侧的高地离公路都偏远,这样使得缺乏重型、远程火力的志愿军无法利用有利地形,只能向公路冲击以求与美军缠斗在一起。而这样的地形更是有利于美军火力的发挥,冲上来的志愿军战士都会成为活靶子。

在这场战斗中,美军殿后的陆战5团战斗群牢牢占据着阵地,其重点——东山纹丝不动;开路的陆战7团战斗群一个接一个地拔除60师的阻击阵地。而仓促上阵的26军进展甚微,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战斗中,志愿军利用7团战斗群左翼陆军暂编营和7团3营换防的时机冲进第1辎重队,打死了7团副团长福迪瑞克·陶塞特和7团3营营长哈里斯,呵呵,这个怕死的官二代还是逃不了宿命啊。可是,除此之外,26军的攻击没有其他什么成绩了,随着太阳的升起,疲劳至极的60师被迫撤出阻击阵地。

美军先头部队于7日清晨5时45分进入古土里。7日上午10时,也就是在离开下碣隅里约18小时后,陆战1师第1辎重车队进入古土里,与此同时,留在下碣隅里村里的美军就只剩下最后的殿后部队陆战5团2营和执行破坏任务的工兵小队了。17时,陆战5团先头部队3营到达古土里;22时,最后的殿后部队工兵小队也到达古土里。陆战5团战斗群为什么比先头的陆战7团战斗群走得快?是因为志愿军阻击部队一方面战斗减员大增,冻饿减员更多;另一方面由于是白天行军得到了比陆战7团战斗群多得多的空中支援,志愿军的阻击很微弱。相对于志愿军的惨重伤亡,美军仅付出了阵亡83人,伤重死亡20人,失踪7人,伤506人,合计616人的伤亡。

仗打到这个份上,第九兵团也许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战计划了,计划中压垮陆战1师的最后一根稻草26军没起到理想的效果。实际上,第九兵团根本就没力量再去进攻了,志愿军不仅仅要和一个技术优势之强敌作战,更要同严酷的气候相抗衡。此时兵团部也许意识到了早先让27军途径社仓里去打咸兴是步臭棋,迅速对作战部署进行调整,急令27军折向咸兴以西去堵住陆战1师,同时26军继续追击,20军继续在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占据黄草岭一线阻击。可能在平时作战这样的调整能有效果,只是此时的长津湖战区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度,这是比美军更可怕的敌人。

12月9日,在占领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最重要的要点——1281高地,20军60师180团1营2连全部冻死,这个重要的点被真兴里北上接应的陆战1团1营轻易夺取。同日,在俯瞰水门桥的高地上,20军58师172团的一个营几乎全部被冻死,只剩几个人勉强能开枪,阵地也被美军轻易夺取。现在老是说水门桥被修好是陆战1师逃脱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不可否认。可这种只讲客观原因,主观错误一字不提的事不能再发生了。就算水门桥晚一天修好,第九兵团又能把美军怎么样?在旁边高地阻击的部队都冻死了!

虽然歼灭陆战1师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第九兵团各军还是坚决执行兵团部的命令,各作战部队把我军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克服种种困难,继续对美军展开追击。12月10日,58师和60师能战斗的人员加起来不超过200人,军长张翼翔心都快碎了,咬着牙,他还是命令这一百多人继续追。另一边的27军一路急行军还是没能赶到(他们14日才到达预定位置),可因为冻饿掉队等原因整个军只剩下战斗人员2000余人,其中79师缩编为5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0师缩编为8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1师缩编为17个步兵连,94师缩编为9个步兵连,缩编之后每连战斗人员也不过四五十人。其实这个时候志愿军的战斗伤亡和冻伤比起来都不算什么了,大部分都是因冻和饿的原因而减员。这段时间陆战1师伤亡仅为死亡75人,失踪16人,伤256人,共计伤亡347人。

现在,在美军面前已基本没有了志愿军的阻击部队,对于他们来说和之前地狱般的战斗历程相比,剩下的路程简直可以说是康庄大道。而全凭两条腿行军的志愿军战士们再也无法追上机械化的美军。12日,陆战1师在五老里美军第三步兵师北上接应下,顺利到达五老里,终于彻底逃出志愿军的重围。14日,27军先头部队经多日急行军终于到达咸兴地区,并于次日与北上接应陆战1师的美军第三步兵师遭遇激战,歼敌60余人。可美军主力都已经撤到兴南地区了。17日,27军进占咸兴。25日,27军进占兴南。第九兵团达成了战役目标,可未能全歼美军陆战1师也许是所有长津湖参战老兵们一生的遗憾。

朝鲜战场是我军第一次和技术优势之强敌展开角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擅长穿插分割包围敌军的军队,我军充分发扬了自己的长处。长津湖一战我志愿军以隐蔽灵巧的动作完成了对美军之分割包围,但必须看到在技术优势之强敌面前,我军在装备技术上的差距使得第九兵团无法进一步压缩美军的生存空间,虽然完成了包围,但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一有利态势,最终被陆战1师成功突围。而作为敌对方的美军陆战1师也完全发挥了他们自己的优势,牢牢把握住了自己在突围过程中所有的支撑点,并凭借自己的力量优势打开了一条通路。虽然这一战已经过去了60年,但对我军现在所面临的与技术优势之强敌对抗仍有极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