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这才是战争
29341100000029

第29章 矛和盾理论

本书的题目是《这才是战争》,那么到底什么是战争?本章本节就是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也许我已经找到了战争或者说作战最本质的理论,下文就是要论述这一理论。

普鲁士的军事理论大师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同时他还认为:“(暴力最大限度地使用,)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一定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者打垮敌人,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不管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从仁慈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正是最为有害的。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决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所以,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时候,就必然会取得优势。这样一来,他就使对方也不得不这样做,于是双方就会趋向极端,这种趋向除了受内在的牵制力量的限制以外,不受其他任何限制。”

同时他又认为:“同时使用一切力量是违背战争的性质的。”

克劳塞维茨的以上三个观点在现在来看除了第一条外,后两条已经不再符合现代战争的要求了。从海湾战争、空袭科索沃、伊拉克战争等来看,美军提出的“不接触、不流血、零伤亡”以及“全方位打击、立体突入、非对称作战”这些概念已经完全颠覆了克劳塞维茨所论述的后两条。

那么是不是现在美军的作战理念或者说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已经和以前的战争有了本质的区别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所谓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只是战争的一种模式,它从来没有改变过战争的本质。哪怕是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将会出现的智能化条件下的战争,也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克劳塞维茨只是在对他当时的战争模式进行一个概括性的论述,其中的观点自然不能适用于他之后出现的新的战争模式。那么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一条对于全部战争模式都适用的理论,或者说客观规律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人类出现后在各个历史阶段出现过的战争模式,通过对这些战争模式的分析,我们也许能找到点什么。

在第五章“队列和军阵”中,我们就已经简单讲过最古老的作战模式就是敌对双方各派出一个地位相当高的人,也许是酋长也许是贵族,由这两个人手持武器单挑,以这两人的胜负来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关键词为人、武器、人所操纵的武器对敌人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和敌人。

后来一对一对砍模式不再适合作战的需要,战争成了规模化、集团化的活动,军队也因此出现,在冷兵器时代下作战的模式就变成军队手持武器,集合成一定的阵型相配合,以强大的兵力对敌方的阵地冲击,以冲击产生的杀伤破坏来击败对方。其关键词为人、武器、人所操纵武器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和敌方防御体系。

到了热兵器时代,人的密集阵型开始消失了,因为可以不需要靠人的密集队形来产生杀伤破坏力,火器的远程杀伤能力可以使人以疏散队形作战,一样能产生集中的战力。作战模式变成兵力和火力同时对敌方防御体系进行杀伤破坏。其关键词为人、武器、人所操纵的武器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和敌方防御体系。

机械化条件下的作战模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重型武器、大型舰艇、各式飞机加入战场,对敌方防御体系的杀伤破坏更加巨大,其模式只是更注重火力而进一步弱化了兵力的作用。其关键词为人、武器、人所操纵的武器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和敌方防御体系。

上述的是以前的战争模式,那么现代战争叫做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和以前有区别吗?我说:没有,只是方法手段更多样了而已。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要求信息先导、火力主战、体系破击只是在科技发展、武器装备进步的基础上能达到更大的作战效能而已。其关键词还是以前的那四个——人、武器、人所操纵的武器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和敌方防御体系。

未来的战争模式是什么样的呢?当太空成为新的战场,情报指挥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电磁、激光、气象以及声波武器等广泛应用后,其战争模式还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而当人工智能大规模进入战争后,机器人主导的战争才会是下一个模式——智能化条件下的战争。也许在未来,还会出现时空化条件下的战争。但是不管其模式怎么变,哪怕在智能化条件下,四个关键词依然存在,人、人所操纵的武器(机器人)、武器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和敌方防御体系。

各种模式下的战争其相同点已经一目了然,其关键词均为人、武器、人所操纵的武器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和敌方防御体系。

那么其不同点是什么?

力量构成变化了,新的军兵种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涌现,由步兵、骑兵、弩兵发展为装甲兵、工兵、通信兵,等等,由陆军发展为海军、空军、太空军;武器装备变化了,威力更加巨大性能更加先进应用更加广泛的武器也不断涌现,由冷兵器发展为火药武器、机械武器、电磁武器、激光武器;打击破坏手段更加多样,从冷兵器时代的运用动能、势能,到火药时代运用化学能,到机械化战争时代运用机械能,到现代运用多种复合的能,由过去的“硬杀伤”变成现在的“软杀伤和硬杀伤”相结合;战场在变化,由过去的二维平面战场发展为三维战场、多维战场;作战方式在变化,由陆军主导战争发展为海陆联合作战、海陆空联合作战,等等。

所有的这些不同都只是表明战争在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都是战争的模式在不断进化,而不能改变战争的本质。就好比386到486、586,到奔腾3、4、5、6、7、8,再怎么发展都还是电脑,不能改变电脑本身的性质。

那么,现在就可以导出结论,战争的本质是什么?指导战争唯一的终极客观规律是什么?

战争的本质就是,人类以自己所掌握的一切杀伤破坏手段,以操纵各种武器用“软、硬杀伤”的方式对敌方防御体系杀伤破坏的过程。让我们展开想象,回到最原始的两人搏斗模式,双方一手持矛一手持盾,那么战争就是用自己的矛击破敌手的盾,用自己的盾挡住敌手的矛。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争的唯一不变的客观规律——矛和盾理论。美军名将巴顿曾言:“只有一条战术原则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用手中的一切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敌人造成最大的伤害。”很可惜这个天才的家伙英年早逝了,没有给我们留下他系统的军事思想。也正因为此,他没有抢在我之前提出我刚刚讲述的论断,不然以他的天才就没我什么事了。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可以把战争分为两个方向。正如本书一再强调的,战争用两个字来表述就是“虚”和“实”而已,即找出敌方防御体系薄弱环节和制造敌方防御体系的薄弱环节。这样就很清楚了,一种是以各种手段运用更为强大的力量来破击敌方防御体系,可以看到只要攻击力量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敌方防御体系中任意一点都会是薄弱的;另一种是以各种手段迷惑、欺骗敌方,调动敌人防御力量,在其防御体系中形成一力量空虚的薄弱环节。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让自己变强,而敌方相对于己方就是弱小的;后者是让敌方变弱,则己方相对于敌方就是强大的。一句话,制造敌弱我强的态势。这,也可以说是世界军事思想发展的两个方向。我们必须看到,这两个方向是并列的,是平行的,相互间不存在一方从属于另一方,一方高于另一方的情况。

在前面的章节就讲过,现在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武器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只是军事发烧友这么认为,倒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们只是玩票的;如果专业人士也这么认为,则国家危矣、民族危矣。

1991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1号出版物首次正式提出了“非对称作战”的概念。而这一误区正是对“非对称作战”理解有偏差而造成的。

首先“非对称作战”并不是美军首创。战争向来是非对称的,每一场战争都是在求得对敌方的“非对称”,在局部谋求“非对称”进而形成全局的“非对称”,或者直接谋求全局的“非对称”。我们很容易知道,像西方对非洲、对美洲的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等就是直接形成全局的“非对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次中东战争等就是先谋求局部的“非对称”以形成全局的“非对称”。说到这,我们很容易知道,所谓“非对称”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就是“虚、实”,孙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避实击虚”。用我刚刚讲过的话说,“非对称”就是运用实力上的“非对称”和制造实力上的“非对称”,前者是先天的,后者是后天的。

现在所形成的误区,就是理解为直接形成全局的“非对称”,没有想过局部的“非对称”的积累也一样能形成全局的“非对称”。就算强大如美军也绝不是一味地依靠其实力去强行压制对方,而是在作战中广泛地使用各种手段去制造敌方的各种薄弱环节。比如海湾战争中美军采用伪装两栖登陆、骑1师佯攻、阿拉伯联合部队多路助攻等多种手段隐蔽其主攻方向的第7军的意图,使得伊拉克军队发生误判,导致防堵美军第7军方向出现了一个大漏洞,被美军长驱直入,最后被美军包围歼灭。美军的实力在伊拉克军队数个等级以上,可美军并没有因此就盲目蛮干,强攻猛打;而是调动伊拉克军队,使其防御体系出现薄弱环节,再全力贯入,从而一举获胜。虽然本节只举了这一个例子,但之前的战例已经很多,都是在说明军事思想的这两个发展方向的重要意义。

当今,我们国家的专业人士已经认识到“非对称作战”可分为“高位势的非对称作战”和“低位势的非对称作战”,那么应该把“谋略”,即我所说的制造虚实,从战术的分属地位提升到指导战争的地位。如果还把谋略看成是战争的辅助手段,那么这将是研究战争理论的一个偏差。

综上所述,现在可以盖起战争理论研究的一个金字塔顶端,最顶端的就是矛盾理论,在其之下是军事思想的两个发展方向——使自己变强和使敌人变弱,再之下才是各个作战模式的研究。

本节只是简单进行表述,并不代表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本书的研究方向也不在于此,仅仅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的第二节还是进入正轨,通过战例分析来看看战斗是怎么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