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这才是战争
29341100000032

第32章 什么是奇正

其实在之前已经讲了大量的虚实、奇正之道,但要把奇正讲清楚还是得单列一章。

奇正,短短两字道尽用兵之法,古今名将莫不对此津津乐道。孙子曰:“凡战者,以正旁,以奇胜。”(《孙子·势篇第五》)尉缭曰:“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尉缭子·兵令上第二十三》)诸葛亮曰:“兵以奇正为始。”(《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然何谓奇何谓正,奇正之变又是何?所言纷纷,各不相同,莫衷一是。

有专家认为:“这种对正兵奇兵区分其实也不是他们的首创,来自于曹操的《魏武帝注孙子》:‘正者当敌,奇兵从傍击不备也。’后人以此就认为从正面攻击的就是正兵,侧击的就是奇兵。如果一个军事发烧友说出这样的话来倒也无可厚非,只是从军事专业人士嘴里出来就让人啼笑皆非了。曹操还说:‘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那么按他们这么理解不就是先战的是正兵,后战的是奇兵了吗。其实曹操那句话‘正者当敌,奇兵从傍击不备也’,要义只在两个字——‘不备’。”这段话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把奇正当作是一种战术,应该说奇正是一个更大的范畴,包含了所有的战术。孙子就直言:“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子·势篇第五》)二是机械、呆板地区分正兵、奇兵,这就叫教条,看起来有些概括说得蛮有理,其实没有抓住核心本质。试问,当敌方占据两翼有利地形时,再去迂回侧击还能叫奇兵吗?兵法要是只这样按表面字义去理解,危矣。

下面再看看李靖是怎么说的:“臣按曹公注《孙子》曰:‘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此与傍击之说异焉。臣愚谓大众所合为正,将所自出为奇,乌有先后旁击之拘哉?”(《李卫公问对》)

这段话要是按字面意思来理解,那就是:“主力正面当敌的部队为正兵,将领根据战场形势抓住战机出击的部队为奇兵。”这么解释奇正之兵看起来比曹操的说法清晰一些,但要是就这么理解,那也完蛋了。并不是曹操和李靖说的不对,而是后人不会读兵法,兵法这东西要的是举一能反三,活学活用,只会教条、机械地去读永远也读不明白。下面我就曹操和李靖对奇正之兵的论述阐述如下,试图把两位大军事家的思路讲清楚:

一、正兵。这个没有问题,正面当敌嘛。我只简单说两层,一是使用常规战法的就是正兵;二是按照常规程序组织战斗的就叫正兵。什么叫按照常规程序组织战斗,前面讲得很清楚了,什么先火力突击、什么先打警戒阵地、什么组织破障、什么突破前沿、什么纵深突贯,等等,这些就叫按照常规程序组织战斗。这是正兵。

二、奇兵。曹操讲得很清楚了,“不备”,敌人对你的攻击行动没有防备、预先没有判断、事先没有情报显示,说白了敌人想不到的、看不到的就是奇兵。那和李靖说的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很好理解啊,敌方“不备”,对我方来说是什么?是薄弱环节,有可乘之机呗,不就是抓住战机而出击吗。战机是怎么来的?一是捕捉到的,二是制造出的。其实就是说奇正和虚实是结合在一起的。

大概可以这么表述:

1.知敌人虚实,可以用奇正。

2.用奇正,去制造敌人虚实。

这两句很好理解:奇正,战术也。战术,作战的方法手段。知道了敌人的薄弱环节才能正确选择所使用的战术,不知道敌人的薄弱环节就用各种战术手段去制造敌人的薄弱环节再行攻击,这就是奇正。现在可以知道奇正变化就是利用各种手段隐蔽、伪装、掩盖自己的薄弱环节或作战意图等,以及去迷惑、欺骗、引诱等手段调动敌方以制造有利于自己的可战之机。

还有一点是要说明的,曹操还说:“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这可不是正兵和奇兵的区分,只是简略描述了对于正兵、奇兵兵力分配部署的一种方法而已。就好像我之前讲,以每个士兵的行军间距为1米,行军队列为一列,每1000人为一个梯队,梯队和梯队间距为0.5千米来计算,可知1万人的部队行军序列长度为14.5千米。要是就这么机械地去理解10000人的行军队列可就完蛋了,那以两列纵队行军队列不就是9500米吗,以四列纵队行军不就是7000米吗,不动脑子地、固执地以为10000人的行军队列一定得是14.5千米的人就得晕了。兵法的关键在于理解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上怎么说就怎么去操作那是永远也摸不着兵法的真谛的。所以在这先明确,曹操所讲的部署中所有的部队都可以是正兵,所有的部队也都可以是奇兵,人家只是在教你一种方法,其余的都要靠你去悟,怎么悟、怎么举一反三、怎么具体运用就是指挥官的问题了。

下面几节就来讲这个正兵变换为奇兵、奇兵变换为正兵的一些简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