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被起义的工人与士兵占领。在此之前就已出走在外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见大势已去,遂于3月15日在普斯科夫城下诏宣布退位,并称将帝位让给其弟米哈037政界之谜伊尔大公。然而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君主制再也不能见容于俄国了,米哈伊尔只得于次日宣布放弃继位。统治俄国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寿终正寝,俄国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革命胜利后,新成立的彼得格勒苏维埃和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将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幽禁在彼得格勒郊外的皇村宫中。8月,临时政府担心沙皇继续待在革命情绪持续高涨的首都附近不安全,便将其全家移监至遥远的额尔齐斯河畔的托博尔斯克。十月革命胜利后,沙皇全家依旧待在那里。直到19184月,苏维埃政权的全权代表才抵达托博尔斯克,正式接管看守职责。随后,苏维埃政府决定将囚禁中的沙皇一家人转移到乌拉尔山脉东侧的叶卡捷琳堡。4月26日,沙皇夫妇一行启程,30日到达叶卡捷琳堡。尼古拉二世的儿子阿列克塞因当时发病,直到5月20日才离开托博尔斯克前往叶卡捷琳堡。
1918年5月,被苏维埃政权遣返回国的捷克军团在途中与白卫分子发动大规模叛乱,占领了自伏尔加河流域到西洒伯利亚一带的大片地区。
叶卡捷琳堡很快陷入叛军包围之中,危在旦夕,关押在城内的末代沙皇随时都可能被叛军救走。在这紧急时刻,7月16日深夜,乌拉尔州肃反委员会委员雅·米·尤罗夫斯基率领行刑人员在监房中处决了尼古拉二世,同时遭枪杀的还有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费奥多娜、儿子阿列克塞、女儿玛丽亚、培季扬娜、阿纳斯塔西娅和奥莉加,以及四个随从即医生博特金厨师哈里托诺夫、男仆特鲁普和女仆杰米多娃,共计038世界历史之谜11人。接着,尤罗夫斯基率人将11具尸体连夜运到郊外林中焚化。7月25日,叛军攻陷叶卡捷琳堡。
可见,枪杀沙皇全家事先未经法庭审判,而且连他的儿子和仆役也死于非命,因此曾遭到不少非议。人们也不免产生一个问题,如此重大的处决究竟是谁下令执行的呢?
前苏联所出的众多出版物中,包括权威的《大百科全书》都是这样写的:当时白卫军已兵临叶卡捷琳堡城下,为防止尼古拉二世被他们夺走,乌拉尔州苏维埃只得果断决定处死沙皇及其全家。前苏联学者卡斯维诺夫在《拾级而下的二十三级台阶——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评传》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情况。最初计划由莫斯科和乌拉尔两级审判机关对前沙皇及其妻子进行公审,但后因情况紧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授权来莫斯科汇报的乌拉尔苏维埃主席团委员戈洛谢金回去后立即组织审判。戈洛谢金7月12日返回叶卡捷琳堡,乌拉尔州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旋于当天开会,会上通过枪决沙皇的决定,四名主席团成员当即在判决书上签字。同时,会议决定由尤罗夫斯基负责执行判决。这种说法在苏联国内外流传甚广,十卷本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也采用此说。
但也有人对上述说法提出异议。尼古拉二世是俄国逊帝,对他行刑关系重大,乌拉尔州苏维埃哪有这么大的权力?一个名叫皮埃尔·日里亚尔的瑞士人自1906年起就在俄国宫廷担任法语教师,尼古拉二世遭监禁后,他同沙皇全家继续朝夕相处,直到皇子阿列克塞离开托博尔斯克为止。叶卡捷琳堡陷落后,他又积极参予白卫当局对沙皇被杀一事的“侦查”工作。日里亚尔1921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尼古拉二世及其一家的悲惨命运》。作者在书中断然否认枪杀沙皇一家的命令是乌拉尔地方苏维埃作出的,他认为命令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039政界之谜夫亲自下达的。鉴于日里亚尔的特殊经历,这种说法当时颇为流行。
后来有些人进一步指出,像处决尼古拉二世这等大事,恐怕斯维尔德洛夫也不能独自作出决断,只有经过列宁才能下达这样的命令。这种说法在西方很有市场。1991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名为“列宁与20世纪”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美国哈佛大学的理查德·派斯普教授在会上发言就称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是列宁下令枪杀的。
上述各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断言枪杀尼古拉二世的命令是斯维尔德洛夫乃至列宁亲自下达的说法尚无原始材料可以佐证。日里亚尔的根据主要有三点:一是抵达托博尔斯克的苏维埃全权代表雅科夫列夫是斯维尔德洛夫亲自委派的;二是斯维尔德洛夫在莫斯科向戈洛谢金面授了处决命令;三是7月20日在叶卡捷琳堡街道上张贴的枪毙尼古拉二世的布告后附有斯维尔德洛夫签署的嘉奖令。其实这三点仍有隔靴搔痒的不足之处:一是雅科夫列夫刚到叶卡捷琳堡便被免职,二是戈洛谢金在莫斯科接受的是组织审判而不是马上枪决的命令,三是嘉奖属事后确认而非事先命令。至于派斯普的发言的依据更嫌不足,他是从列宁当时主张大搞红色恐怖作出结论的。其实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不要滥行捕杀,1917年11月他说“苏维埃政权没有也希望将来不采取法国革命者那种恐怖手段,把赤手空拳的人送上断头台”。只是到1918年8月30日列宁遇刺后,红色恐怖才大规模铺开,其时尼古拉二世早已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