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操之在我(成功就这么简单)
29373100000018

第18章 怎样制定目标

你想要成功的话,就要知道自己的实力。也就是要了解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

以下是一则西班牙的寓言。

以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个儿子,患了佝偻症,这位王子将来要继承王位,但是,这个国王却为自己儿子的姿势感到困扰。国王聘请了各地名医为其子诊治,也举行各种祈祷仪式,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国王只好设法安慰王子。

因此,在王子生日的那一天,国王就对王子说:“我的儿啊!祝你生日快乐,你想要得到什么生日礼物呢?只要你说,我就会给你。我是一国之君,只要你喜欢的东西,我都可以给你办到;但是,要月亮、太阳、星星等,我就没有办法了。”

王子说:“亲爱的父王,我不想要其他的东西,我只希望一件事。”国王说:“你希望什么呢?”王子回答说:“我只想要自己的铜像,请父王为我塑造铜像吧!”听了王子这么说之后,国王问:“除此之外,你还想要什么吗?”王子说:“不要,我最想要的就是我自己的铜像。”国王心里想:真糟糕!孩子怎么会提出这么个要求呢?他那个大驼背怎么办?如果照那样子打造铜像的话,不是更让国人印象不好吗?

这时候王子开口说:“亲爱的父王,您别误会了,我想要的是个很英俊潇洒的铜像,而不是现在这副模样的铜像。”

听了这一番话后,国王更发愁了,一国之主和普通人不一样,君无戏言,一旦说出口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因此,国王回答说:“好的。你当真想要那样子的铜像吗?”王子说:“是的,我想要那样的铜像。”

身为父亲的国王就按自己的承诺,做了一尊铜像送给儿子。但是,从此以后,国王就再也没有和王子见面。因为,如果和王子见面,国王就会感到难过。而拿了这尊二十岁青年铜像的十三岁的王子,将铜像放在庭院中央,每天都看着这尊铜像,学习他的样子,并且努力使自己的背部伸直。

就这样过了七年,王子已经二十岁了,这国家的法律规定,王子二十岁以后就可以继承王位。但是,在这七年之间,国王与王子两人一直就没有见面。

但是,这时候国王必须和王子见面了,于是国王来到王子住的地方。一到王子的住处,国王所看到的王子是和铜像完全一样的,背部挺直的青年。

这虽然是一则寓言,但是,用它来思考、纠正自己的不佳之处却也是很贴切的。

也就是说,自己的样子,有佝偻着背的样子,有背部伸直后更挺拔的样子。我们现在正视自己的样子,以现在为起点,看着未来梦想的英挺姿态,并且一定要想办法去完成更美好的形象才是。

想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在全世界六十亿人口中,只有“你”一个人。不是过去也非未来,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有人长得和你很像,有的人和你很相近,不过,“你”这个人,现在存在的“你”,世上只有一个。

这种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你在思考自己时最简单、最重要的事。特立独行,你是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人。

以前,在伦敦的邮票市场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有一天,聚集了很多喜欢收集邮票的人,当天进行世界上仅存的两枚邮票中的一枚的交易。

但是,当时以意想不到的高价——五十万英镑为定价,仍有人叫价购买,全场为之哗然。

接着,这位出高价的绅士向全场的人宣布:“各位,现在我买了这张邮票,它已经是属于我的了。”他一面说一面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点火将这张邮票烧了。

大家都吓了一大跳,认为这个人该不会是个疯子吧?但是,邮票在众人面前已经烧得精光了,却是不争的事实。

那位绅士又向大家说:“刚才我把价值五十万英镑的一张邮票烧成灰烬,但实际上,我还有另外一张邮票。”说完之后,他把另一张相同的邮票拿出来给大家看。并且说:“这张邮票现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

独一无二、无法代替的东西。它是独特的、仅存的一张,全世界惟一的一张,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稀世珍品。

在这全世界六十亿人口中,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就是你自己本身,不是隔壁的某某人,也不是公司里的某某主管。

人生只有一次,一个人只能有一次,这种无法复制的独特性,是很重要的。

能支配“你”的只有你自己,这么想并且循此去行动的话,你的人生就会大放异彩。

也许不会认为“全世界只有你没有成功。”

或许不认为不能赢某人,就不是成功。

然而,你已经是个胜利者了,因为一生下来我们就已经是一个胜利者了。

几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和卵子结合,最积极的精子和卵子结合之后,就产生了我们,打赢其他的精子,才来到这个世上。而且,在出生之前,还要经过层层的障碍险阻,如果不努力,没有行动的话,是无法办到的。

因此,人一生下来就是个胜利者,不容置疑。而且,也可以知道人生并不是偶然的,以“可能思考”而闻名的罗伯·H·舒勒博士也说过:“成功没有偶然。”

将自己想象成宝藏

哲学家布伦说:

“我们只有一种忧虑,就是深怕失去乐园;我们只有一个欲望,就是渴望得到它。”

佛说:

人一生所做的行为无外乎苦和苦的终止,乐和乐的持续;除此,再没有别的了!

大珠慧海千里迢迢,求见马祖道一禅师。

马祖问他:“你来这里做什么?”

大珠答道:“来求佛法。”

“我这里什么也没有,哪有佛法可求?”马祖说,“你自己有宝藏不顾,离家乱走做什么?”

大珠既惊又惑,急忙问道:“什么是我的宝藏呢?”

“现在问我的,就是你自己的宝藏。”马祖进一步启示说,“它一切具足,毫无欠缺,你可随心所欲运用它,何必要向外寻求呢?”

这一番睿智之语,使大珠顿悟。

所谓的“宝藏”,就是指个人的“自性”。如果用成功学的观点看,这个宝藏就是心态。

你掌握控制着自己的心态,因而你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影响你的心态,不是上司,不是同事,不是父母,也不是失败,而是你自己。外界事物的变化,别人的所思所行,都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只为自己的反应负责,这就是我们的态度。你怎么想、怎么反应,全凭你自己,积极还是消极。

自己的心态决定了自己。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

“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的健康。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和垃圾。这样的心灵,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

为什么积极的心态,是健康与幸福的重要源泉?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体会自行制造一种叫做脑啡的天然体内镇静剂,由大脑分泌,在脑部和脊髓等特定的部位活动,能减轻痛感,过滤令人不快的刺激物,使人内心祥和安乐。

临床研究还发现,忧郁症患者都严重缺乏脑啡。这项发现为人们了解沮丧与喜乐的根源,带来了重大突破。心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很可能体内都充满了这种天然镇静剂。更重要的是,行为研究者已经发现,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想法,可以刺激人体制造脑啡。

相反,消极的心态和颓废的思想则耗尽了体内的脑啡,导致人心情沮丧;由于心情沮丧,脑啡的分泌量更加减少,于是消极的想法变得越来越严重,这就是“恶性循环”。

另外,国外的科学家还做过一个相关实验。在演员身上贴附电极,插上动脉导管,然后要他们表演各种戏剧情节。当他们演出愤怒、沮丧和绝望的角色时,脑啡的含量随之降低,但当剧情要求他们表演喜乐、有信心和爱情时,脑啡的含量骤升。

积极的心态能激发脑啡,脑啡又转而激发乐观和幸福的感觉,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增强了积极的心态,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积极的心态能激发高昂的情绪,帮助我们忍受痛苦,克服抑郁、恐惧,化紧张为精力充沛,并且凝聚坚忍不拔的力量。

成功源于踏踏实实的行动

成功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什么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没有行动,成功只停留在幻想阶段。成功源于踏踏实实的行动,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人要有志,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为实现远大志向的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梦想才能成真。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时候很爱空想,于是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一位思想家请教:“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思想家告诉他:“多思想!”

这人听了思想家的话,仿佛很有收获。回家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开始“多思多想”。

一个月后,这人的妻子跑来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从您这儿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样。”

思想家跟着到那人家中一看,只见那人已变得骨瘦如柴,他挣扎着爬起来问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思想家问:“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

那人道:“想的东西太多,头脑都快装不下了。”

思想家道:“我看你除了脑袋上长满了头发,收获的全是垃圾!”

“垃圾?”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世界上,一切成功者都是实干家,而没有一个是空想家。那些爱空想的人,总是有满腹经纶,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只会为我们的世界平添混乱,自己一无所获,也不会创造任何价值。

在父亲的教导下,海明威后来终其一生总是喜欢实干而不是空谈,并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无数推崇实干而不尚空谈的“硬汉”形象。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着自己的行动哲学。“没有行动,我有时感觉十分痛苦,简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说。正因为如此,读他的作品,人们会发现其中的主人公们从来不说“我痛苦”、“我失望”之类的话。

海明威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后世的名著,就在于他一生行万里路,足迹踏遍了亚、非、欧、美各洲。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沙可以成丘。任凭别人怎样讥笑你那微小的进步,你都要重视它,充满信心和欣喜。忽略所谓微小之处只会让你把握不住大的机遇。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家著名的牙膏公司有一位小职员,每次他给客户开票据、投寄信函乃至自己个人消费签发支票、签收邮件时,总在自己的签名下方写上公司的名字和“每支两美元”的字样。他因而被同事们戏称为“每支两美元先生”,真名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的董事长知道这件事后,感到很奇怪:“居然有职员能从这么小的事情入手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可要见见他。”于是邀请小职员一起共进午餐。他们谈得很投机。不久之后,小职员得到了提拔,并一步步成为高级职员,后来董事长因为年老而卸任时,让位于小职员做了他的继承者。

小职员做的事情谁都可以做到,但只有他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里头不乏才华、能力在他之上的,但他们不屑于去做。最终,成功的归属说明了问题。也许有人认为这纯属偶然,可是,又有谁敢说偶然之中不包含着必然呢?

小职员的故事让人想起中国古代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不愿意打扫自己的屋子,因为他认为那样的小事不值得自己去做。胸怀大志,欲“扫天下”固然可贵,然而却不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去做。《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意思就是说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国。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于是这事业便如同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样,华而不实,连三四级地震也经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敢想敢干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目标确定了,就大胆行动。向着目标,心无旁骛地前进,相信你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干什么事情,只停留在嘴上是不够的,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在行动前,很多人提心吊胆,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你要问自己:我害怕什么?为什么我总是这样犹豫不决,抓不住机会?

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了,诸如别人有关系、有钱,当然会成功;别人成功是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我没有机遇,等等。

这些都是你维持现状的理由,其实根本原因是你根本没有什么目标,没有勇气,你是胆小鬼,你根本不敢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你只知道成功不会属于你。

不要被重重阻力所吓倒,要时刻都敢想敢做。

行动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当人们面临行动时,往往就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有些人害怕行动是由于心态的原因,一行动就想到失败。这种恐惧的心理会摧毁你的自信,关闭你的潜能,束缚你的手脚,使你遇事不敢轻举妄动。

人对于改变,多多少少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即使是面临代表进步的改变也会这样,这就是害怕冒风险造成的。行动就意味着风险,因而就出现了左顾右盼、拖延观望等。特别是当形势严峻时,人们习惯的做法就是保全自己,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减少自己的损失上。

有一种理论说人有自私的天性,原因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付出就意味着“失去”,而行动就意味着要付出。怕行动就是不愿付出。

因此,行动可以说是一种心态。行动的障碍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清除。

行动是医治“行动恐惧症”的惟一良方。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与自欺的行为。”

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纠正、去调整,才是铲除心理障碍的最好的办法。行动的障碍归根到底还是心理障碍。

如果社交心理障碍多,就会怯懦。如果你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讲话,一定要找机会去说,大声说。想去找一个人的时候思虑太多,这时候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自己多想,现在做,立刻就做,打断自己原有的那种思维逻辑和习惯,走出第一步,勇气就产生了。

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

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事情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凡事先行动起来就容易达到“瓦伦达心态”。因为,一旦迅速进入行动状态后,就来不及多想。逼上梁山,背水一战,绝无退路,这样反而容易成功。

剑桥大学格罗根教授指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时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是球真的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先投入战斗,然后再见分晓。”拿破仑如是说。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挣脱舆论的枷锁,因为“这个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列举出千条理由,说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自己在其导师——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惨烈的九层地狱后来到炼狱,一个魂灵呼喊他,他便转过身去观望。这时导师维吉尔这样告诉他:“为什么你的精神分散?为什么你的脚步放慢?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暴风雨而倾斜。”

不去行动,就不会知道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而采取了行动,你的潜能就会随着行动发挥作用,帮助你由消极转为积极,让你在每天的行动中都享受到成就带来的满足。

剑桥大学的教授们总是鼓励学生:只要认准了路,确立好人生的目标,就永不回头,“走你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定下目标,马上行动

目标的树立使我们明确方向,而行动计划则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做什么才能到达我们想要去的地方。

山田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推销员,他一直都希望能跻身于最高业绩的行列中。三年后的一天,他想起了一句话:“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于是,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顾客却增加了20%,甚至更高。

“我觉得,目标越是明确,就越感到自己对达到目标有股强烈的自信与决心。”山田说。他的计划里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后,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充分完善,相关的业务知识加之多方面的努力积累,终于在第一年的年终使自己的业绩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以后的年头业绩更佳。

山田自己做了一个结论:“以前,我不是不曾考虑过要扩展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成就。但是因为我从来只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诸行动,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自从我明确设立了目标,以及为了切实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我去达到它。”

大多数人的想法、思考几乎都是模糊不清的,这时候你需要的是一支笔和一张纸,写下你想要达到的具体的数字和日期,然后把它传给你的大脑。此时,目标已由高不可攀的险峰变成切实可行的大道。

自己无法下定决心迈向目标,亦即自己无法掌握明确目标的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

从今天起就播下目标的种子。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

漫无目标的飘荡终归会迷路,而你心中本来就有的无价的金矿也终会因开采而逐渐归于贫瘠。

如此多的人无法实现他们的理想,起因就在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定下生活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让我们有所适从、有所安心。目标能指导我们的行动,否则我们在生活中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当我们有了目标与方向,就有理由使自己不断前进、不断成长,开创新天地、发挥创造力。

当然,光有目标并不能使我们不断朝前迈进,还要有行动计划的配合才行。目标的树立使我们明确方向,而行动计划则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做什么才能到达我们想要去的地方。行动计划将确定我们追求目标时所要投入的劳动。

史威济非常喜欢打猎和钓鱼,他最喜欢的生活是带着钓鱼竿和猎枪步行50里到森林里,过几天以后再回来,精疲力竭,满身污泥而快乐无比。

这类嗜好惟一不便的是,他是个保险推销员,打猎钓鱼太花时间。有一天,当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心爱的鲈鱼湖,准备打道回府时突发异想:在这荒山野地里会不会也有居民需要保险?那他不就可以在工作的同时又有户外逍遥了吗?结果他发现果真有这种人:他们是阿拉斯加铁路公司的员工。他们散居在沿线五百里各段路轨的附近。他可不可以沿铁路向这些铁路工作人员、猎人和淘金者拉保呢?

史威济就在想到这个主意的当天开始积极计划。他向一个旅行社打听清楚以后,就开始整理行装。他没有停下来让恐惧乘虚而入,也不左思右想找借口,他只是搭上船,直接前往阿拉斯加的“西湖”。

史威济沿着铁路走了好几趟,那里的人都叫他“步行的史威济”,他成为那些与世隔绝的家庭最欢迎的人。同时,他也代表了外面的世界。不但如此,他还学会理发,替当地人免费服务。他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烹饪。由于那些单身汉吃厌了罐头食品和腌肉之类,他的手艺当然使他变成了最受欢迎的贵客。而与此同时,他也正在做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徜徉于山野之间、打猎、钓鱼,并且——像他所说的“过史威济的生活”。

在人寿保险行业里,对于一年卖出100万元以上的人设有光荣的特别头衔,叫做“百万圆桌”。在孟列·史威济的故事中,最不平常而使人惊讶的是:在他把突发的一念付诸行动以后,在动身前往阿拉斯加的荒原以后,在沿线走过没人愿意前来的铁路以后,他一年之内就做成了百万元的生意,因而赢得“圆桌”上的一席地位。假使他在突发奇想时,对做此事有半点迟疑,这一切便不可能发生。

“现在就去做”可以影响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你去做该做而不喜欢做的事;在遭遇令人厌烦的指责时,它可以教你不推脱延宕。但是它也能像帮助孟列·史威济那样,这一刹那一旦错过,很可能永远不会再来。

请你记牢这句话:“现在就去做!”

剑桥大学约翰·沃森教授总是告诉学生:只有把目标和行动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