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韦皋镇蜀后,由于治乱有方、政声卓著而声名赫赫,一些名公贵族争相前来贿赂薛涛,送她金帛礼品,以求与韦皋交结。这个时候的薛涛年方二十,涉世未深,不懂得其中厉害,她收下礼品然后上交,自以为没有中饱私囊不算什么。可她没有想到,这样的举动有损于权倾一方的韦皋“廉正”为官的形象,触犯了这位蜀地最高统治者,贞元四年(公元789年)薛涛被罚赴松州(今四川松潘)。松州地处西川边陲,荒寒索漠,偏远冷僻。途中,她写了两首诗给韦皋,描述边寒苦况和自己的幽怨凄楚。经历了一番颠沛流离的生活,她才被释回到成都。
松州之行使薛涛开始认识到自己寄人篱下、卑微低贱的生活处境。回成都后不久,她便脱去乐籍,退居百花潭畔。薛涛作为诗人和书法家,不免经常题诗、写字,她对当时笺纸的规格不一、质量较差、设色单调以及不便使用等劣处深有体会,因此决心改进笺纸。薛涛细心学习,亲身体验,加上百花潭上佳的水质、丰富的原材料、便利的交通运输,这一切都为造纸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薛涛首先向纸匠们学习造纸,仔细观察百花潭边造纸的道道工序,而后指导匠人加以改进。她把刚刚猜采到的荷花、鸡冠花等放进瓷钵里捣研,再适量地加进一些胶汁调和均匀,随即把花浆抹在纸笺上,在其上贴一吸水麻纸,然后压平晾干,即成为一张张五光十色的彩笺。有时薛涛干脆把植物花瓣撒在纸面上,加工成彩笺。为了便于书写相互酬答的小诗,薛涛又经过设计裁制,造出精巧美丽的深红色小笺。蜀笺本就精美,经薛涛之手,制作工艺更趋完善。这种小巧、实用的笺纸颇受人们欢迎,文人称它为“薛涛笺”,并争先用它题诗写信,如此一来,“薛涛笺”更是风行千里,后来竟成了精致笺纸的代称。薛涛诗名甚高,结交甚广,当她制出了这些雅致可观的小诗笺后,诗友们更有了唱和之便。当时的元稹、白居易、张籍、杜牧、张祜、刘禹锡、裴度等人都与她有唱和之交,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薛涛笺”的广泛运用。
李后主与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是南唐时产于徽州池、歙地区的宣纸,其质精细,细薄光润,首尾匀薄如一。其纸质诚如梅尧臣所说,“滑如春冰密如茧”。特别是到了南唐李后主执政时期,更是名声大振。
李后主是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词清雅悲凉,“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样的佳句可随手拈来。李后主名煜,是南唐的最后—位皇帝。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帝王中,以文采名世,以多情著称,又是以诗文丧生的,南唐李后主当为第一人。他对文学、书法的爱好和痴迷可称为历代皇帝之最,也正因此,他爱屋及乌,常常为笔、墨、纸、砚之类的文房用具而大劳其神,对写字作词所用的纸也是珍爱有佳。“澄心堂纸”就是他和纸工们的“杰作”。
五代、北宋、南宋三百多年,造纸业继续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其中尤以南唐徽州地区所产宣纸更负盛名。这里造纸都是手工操作,其制法是在寒冬水中浸泡楮树皮原料,尤其是需敲冰水扬帘、沥捞纸张,最后烘干而成。南唐学馆画院林立,文人学士云集,年年都运进大批精制的纸张,但还是供不应求。尤其是歙县吴善祠创制的宣纸,李后主更是视如珍宝,命地方监造,并将所造纸张运往金陵(今南京)供宫中长期御用。
另外,李煜还诏令重金礼聘国内造纸高手云集京城,开设纸坊,并专门设了御监,负责监制吴善祠宣纸,而且辟出澄心堂专门贮藏,并将吴善祠宣纸命名为“澄心堂纸”。据说,他每天都要到造纸处观赏造纸的操作过程。有时索性脱掉黄袍,系上纸工穿的围裙,同他们一起捞纸、焙纸。每制成—批纸他都亲笔试写,反复琢磨以求改进,直到满意为止。经过几年时间的悉心改造,造出的澄心堂纸更加洁白细腻。正是由于李后主的如此厚爱,使得“徽州文房四宝”价值倍增,声名远播,享誉古今。澄心堂纸的价值,由梅尧臣的诗就可以知道:“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
澄心堂纸是宣纸中的珍品,除了李煜自己享用,偶尔也赐给有功的大臣,以示嘉奖。一次,他赏赐给宫廷贡俸、御用画家卫贤两张澄心堂纸。卫贤当场画了《盘车水磨图》和《春江钓叟图》,五色纷呈,令人目迷,李煜很是喜欢。他用他那自成—体的“金索书”在《盘车水磨图》上题词“阁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个。”又提笔在《春江钓叟图》上写道:“一棹春风一叶舟,—轮茧缕—轻钓。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种作品与他后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之类的句子大不一样,显示了当时仍为一国之君的李后主旷达、飘逸及自在的胸襟,当他看到在澄心堂纸上创造出如许的佳作,心中那种夫活愉悦的感觉更是溢于言表了。
南唐的宫苑使董源是一位善于表现江南拥翠扶岚景色的著名画家,又深得李煜的宠爱,可以经常出入澄心堂,近水楼台,自然容易得此佳纸。据说他的短卷直幅如《庐山图》、《夏山图》、《溪山风雨图》等都是用澄心堂纸绘制而成的。李煜的另一宠信、写生画家徐熙,本是江南的望族,世代仕官于南唐,他画的花果之类作品也都是澄心堂纸所绘。
李煜在宫中还制作了一种会府(国库)纸,细薄光润,多用于发榜公布考试录取者名单。每当择取士人完毕,即将发榜,李煜总要给会府纸一张,书写考中举子的姓名。所以每次放榜,纸匠们便相互庆贺,因为放榜等于替他们的产品做宣传广告。
澄心堂纸不仅名冠当时,而且誉及后世,直到北宋还被视为文房珍品。宋代著名的画家李公麟的传世之作《五马图》、欧阳修起草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阁贴》,都是用的澄心堂纸。欧阳修诗云:“君不见曼卿子美真奇才,久矣零落埋黄埃。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谁知哉。”
梅尧臣为宣纸赋诗
南唐时,有人把澄心堂纸、李廷珪墨、诸葛氏笔、龙尾歙砚合称为“文房四宝”。当时,澄心堂纸的产量相当可观。直到宋时,澄心堂纸仍有大量散落在民间,被人们争相夸赞。
梅尧臣,北宋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皇佑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员外郎。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梅尧臣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曾参与修著《新唐书》,书成,还未上奏皇帝就去世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所作之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深远闲淡。
出生于宣纸之产地的梅尧臣,对宣纸也具有很深的感情。喜作诗的他对宣纸更是钟爱。当时最著名的澄心堂纸,在南唐灭亡以后,有一些被宫人自宫中带出,并以高价出售,宋代文人如刘敞、欧阳修、梅尧臣、宋敏求等争相以重金购之,并以诗咏之,对其评价相当高。“梅公得纸必赋诗”,正是说他每得一次佳纸,总是激动不已,并以赋诗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欣喜之情。
一天,梅尧臣的挚友欧阳修来访,志趣相投的二人谈及书法和纸。梅尧臣得知,南唐灭亡后,储藏在宫中的澄心堂纸一直被弃置于大院的墙角里。这些宝贝终于被为人耿直的北宋大臣刘敞发现。刘敞征得皇上同意,从宫中取走此纸百幅,高兴地赋诗赞颂:“当时百金售—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流落人间万无一,我从故府得百枚。”刘敞与欧阳修也是好友,便赠欧阳修十张。对纸素来爱若珍宝的梅尧臣对此非常羡慕,而挚友欧阳修自然也明了他的感情,因此说“佳物自当共享”,并赠了他数枚这种纸。
得纸之后,梅尧臣欣喜若狂,马上才思泉涌,写下了著名的《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其中说道:“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滕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又说:“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剪裁。”可见,他如获珍宝并“不忍挥毫”,迟迟舍不得动用那“滑如春冰密如茧”的澄心堂纸。
后来,又有一位朋友送给他澄心堂纸百幅。梅尧臣提笔作诗曰:“焙干坚滑如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此次得纸后,倒觉得“我不善书心每隗”了。过了一段时间,梅尧臣又收到潘歙洲寄给他的三百卷纸和一方石砚。梅尧臣见此,更是豪情陡升,诗兴大发。他唱赞新的纸、砚:“墨花磨碧涵鼠须,玉方舞盘蛇与虺。其纸如彼砚如此,穷儒有之应瞰鬼。”梅尧臣人品高,感情真,与那些醉心富贵者不相同,他对纸的赞美无一不是他一腔深情的自然流露。大多数文人对纸的感情大概与梅尧臣的这种痴狂并无二致。
乾隆仿造历代名纸
作为清代的皇帝,乾隆不仅以一代明君的形象著称于世,他的出众才华、过人学识更是深入人心。据说,他赋诗填词,无所不能;琴棋书画,无所不窥。至今,仍有大量他所作的诗词流传下来。在古代,大凡钟情于舞文弄墨的人对文房四宝都有着很深的感情,身居帝王高位的乾隆也不例外,他不但关注造纸,同时也对精美的名纸珍爱有加。因此,清代以来仿制的纸品种类很多,尤其康熙、乾隆年间的制品最为精细,且有传世纸品留存。如清仿“薛涛笺”是一种长方形粉红小笺,印有长方形小印,印文“薛涛笺”,多用于信纸,是相当珍贵的纸。因为乾隆对纸的喜爱和关注,也大大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
明清时,因为纸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造纸业的规模和影响也日渐增大。康熙皇帝在北京特别设立了宫廷纸厂,从而满足宫廷中对大量用纸的要求。乾隆即位后,进—步加大了造纸厂的生产规模,并下令在全国各地征调造纸的能工巧匠充实宫廷纸厂。生产操作中按规定标准严格把关,逐日检查,确保纸张质量。他还对地方进贡的纸也按朝廷用纸的标准去严格要求,保质保量不得有误。乾隆对纸的重视使全国的造纸业空前繁荣。
宫廷纸厂除了生产内府日常文书办公用纸外,风雅好古的乾隆皇帝主要让他们仿制他所喜爱的各种古代名纸。前面所说的澄心堂纸在当时数量相当稀少,因此乾隆甚为珍惜。他提供纸样,命宫廷纸厂仿制,并指派官员督造,要求各项质量指标不能与原样优异。经反复试制,终于造出“光滑如春冰,纤维细密若蚕茧”的“乾隆年仿澄心堂纸”。这种仿制纸多为斗方式,纸质较厚,可分层揭开,多为彩色粉笺,还绘以泥金山水、花鸟图案,纸上均为长方形隶书小朱印,印文为“乾隆年仿澄心堂纸”。
除了仿造澄心堂纸之外,还有许多名纸也因为乾隆得以重新生产。乾隆喜用“金栗山藏经纸”写字,又用此纸印《波罗蜜多心经》。有些内府的名画也用此纸做“引首”,故宫博物院尚有保存。金栗山藏经纸是宋代名纸。金栗山在浙江海盐县西南,山下有一座古寺名金栗寺。在偏僻山脚下的这座古刹,千百年来默默无闻,不曾想却因寺内贮存的藏经纸而名闻天下。这种纸属硬黄纸,两面皆涂蜡,呈鲜黄色,光泽细润,历久不蠹。但由于被偷盗,寺内所存殆尽,也有一些流传到清廷内府。乾隆命工匠仿造,他亲临现场督制,还命大臣搜集有关制纸文献,供他阅读。从制料、抄纸加工染黄、上蜡,均不惜工本,因此所制之纸,异常精美,每幅纸角都盖“乾隆年仿金栗山藏经纸”朱红印记。
乾隆时期还仿制元代名纸“明仁殿纸”,明仁殿纸是元朝内府使用的艺术加工纸。明仁殿纸与端本堂纸略同,尚有泥金隶书“明仁殿”印记。如“清仿明仁殿画如意纹粉蜡笺”就是其中的一种,纸上用泥金绘如意云纹,纸厚,表面平滑,纸质匀细,纤维束甚少,属桑皮纸。这种纸两面均有精细的加工,背面有黄粉加蜡,且以金箔洒之,纸的正面右下角有阳文“乾隆年仿明仁殿纸”隶书朱印。此纸为内府库品,造价极高,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现在故宫博物院藏有大幅仿品,纸宽53厘米,长121.4厘米,原料为桑皮,纸表平滑匀细,可揭成三四层。这是一种十分精致昂贵的描金如意黄色粉蜡笺。
除此之外,与宣德炉、宣德瓷齐名的宣德宫笺,此时也得到仿制。这种纸制于明代宣德年间,有本色纸、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和瓷青纸等品种。乾隆皇帝命宫廷纸厂仿制的明宣德宫笺也有金云龙纹笺、洒金银五色蜡笺等多个品种。金云龙纹笺是在原纸上刷以粉彩,再加以抛光,用泥金描绘出云龙纹等图案。洒金银五色蜡笺是在彩色粉笺上施胶,然后洒以金银粉或金银箔,光彩夺目。
清宫纸厂除沿用古法仿制历代名纸外,也研制了一些新的艺术加工纸。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梅花玉版笺。这种纸为斗方形,纸表施以粉蜡,再用泥金或泥银绘上梅花图案,纸角有“梅花玉版笺”长方形五字朱印。
乾隆时期造纸技术的精湛,在当时已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7年),八十一岁高龄的美国学者富兰克林远涉重洋来到中国,请求得到清廷批准参观宫廷纸厂,学习造纸技术,并当场绘制图片,回国后写了—篇考察报告,呈交给费城科学协会,建议向中国学习先进的造纸工艺。这篇文章后来还被转载在美国著名纸史学家亨特博士所著的《古代造纸工艺史》中。
遗憾的是,清宫廷纸厂自乾隆驾崩后逐渐衰落。至鸦片战争爆发,内忧外患纷起,名盛一时的清宫廷纸厂最终被勒令停产。
张大千造书画纸
张大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画大师,而且是一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其趣闻轶事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极为罕见。他的绘画、书法、诗词、鉴赏、金石、烹饪、法号、斋名、为人、游历等等,皆令人赞叹不已。作为一带画家的他,对文房四宝,尤其是纸也是颇有研究。而他对造纸业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四川造纸的故事使得至今许多书画纸干脆以“大干”命名,可见张大千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