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海上骑士——尼米兹
29390400000004

第4章 从学员到教官(1)

一、在"俄亥俄"舰上

尼米兹的海上生涯是从"俄亥俄"号战列舰开始的,他还不到选举年龄就成了"俄亥俄"号战列舰上的一名实习学员。"俄亥俄"号是1898年国会根据扩充海军计划批准建造的4艘战列舰之一,刚刚结束验收试航,它的排水量是1.2万吨,装有4门12英寸和16门6英寸的火炮,最大航速17节。舰长是莱维特·C·洛根海军上校,是海军军官学校1867年毕业生。尼米兹虽然年龄不大,实际上当时他还不到20岁,但却显得少年老成,他已注意把成熟和理解力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应付自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他今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在初登"俄亥俄"号战列舰之前,尼米兹曾乘坐"马萨诸塞"号和"印第安纳"号战列舰做过夏季航行。这两艘战列舰曾参加杜威指挥的马尼拉湾海战,被誉为美国海军的骄傲。尽管尼米兹海上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潜艇、小型巡洋舰和驱逐舰上度过的,但他对战列舰一直情有独钟。

尼米兹在战列舰上的实习表现是突出的,舰长洛根上校在向海军军官学校学术委员会做的第一季度报告中写道:"学员尼米兹在"俄亥俄"号舰上的表现很好。"第二季度末,尼米兹在舰长关照下,担任过船艇官和舰面助理军官。洛根的评语是:"学员尼米兹是一个优秀的军官,我很高兴地把他推荐给学术委员会,请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尼米兹在做学员时,一直把日本作为潜在的敌手来研究,并把太平洋当做模拟战场。海军舰队演习也常以日本为对手,因为当时的日本已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力量。尼米兹没有想到,模拟的敌人在30多年后竟成了真刀实剑的对手。

尼米兹在"俄亥俄"号实习期间,曾随舰进行过一次难忘的远东之行。"俄亥俄"号作为美国亚洲舰队的旗舰驶抵远东海域的时候,日俄战争爆发了。1905年5月,日俄海军舰队在对马海域掀起了狂涛巨澜。

1905年5月初,俄国第二太平洋分舰队在罗热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率领下开往远东,任务是挽救被日军围困在旅顺和海参崴的太平洋舰队,以解救在旅顺口被日军包围的俄军。俄罗斯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这次航行会是一个走向覆灭的死亡之旅。俄国舰队的行踪,早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掌握得一清二楚,他们隐蔽待机,静候俄军的到来。5月27日凌晨,东乡司令接到侦察船发出的电报:"发现敌舰!"于是,立即指挥日本联合舰队主力按预定计划在对马海峡展开。东乡的作战部署是以对马海峡附近岛屿为依托,凭借舰只新、舰速快、地形熟等有利条件,在对马海峡设置了一个严密的连环阵。当发现俄国舰队接近对马海峡时,他派出4艘驱逐舰作为疑兵,引诱俄舰队进入伏击圈。27日1时10分,俄国舰队进入东乡的伏击区,东乡平八郎指挥日舰多路出击,隐蔽接敌。俄军发现日本舰队,开炮射击。东乡沉着指挥,令舰队全速逼近,为形成集中火力,在距俄舰6000米时仍未下令开火,却来了个左转180度"U"字形的变向(即著名的"东乡转变"),使日本舰队与俄国作战舰队由相对而行变为相向而行,从而处于有利战斗航向上。13时55分,东乡下达作战命令。顿时,日本舰队以压倒性优势,集中火力向俄国舰队进行猛烈轰击。遭到突袭的俄国舰队仓促还击。接着,东乡指挥作战舰队穿越俄国舰队航向,形成"T"字形阵势,迫使俄舰多数火炮一时置于无用,只得用舷边副炮射击。

在激烈的炮战中,俄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受重创,俄舰队司令和参谋长身负重伤。日舰乘势猛攻失去指挥的俄舰队,击沉俄舰1艘,重创4艘,其他俄舰在新旗舰"博罗季诺"号率领下冲出包围,仓皇向北逃走,"苏沃洛夫公爵"号中雷沉没。下午6时,东乡的主力舰追上了北逃的俄国舰队。激战之后,日舰击沉、击伤俄舰多艘。28日上午,26艘日舰对残存的7艘俄舰进行包围攻击,俄舰队在绝望中挂起白旗投降了。历时两天的对马海战,日军以仅损失鱼雷艇3艘,伤亡700多人的代价获得这场海战的胜利,使俄国舰队全军覆灭,损失战舰24艘,人员逾万,司令被俘,对马海战也决定俄国在整个日俄战争中的败局。

日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次海战的胜利,除指挥得当、计划周密之外,舰艇的装甲、航速以及火炮的威力、射速都明显优于对方,充分显示了现代科技进步在军事上的应用的威力及其对战争所起的作用。对马海战的胜利奠定了日本在这一轮日俄战争中的胜局,日本陆军趁势占领中国的旅顺港,俄国沙皇被迫接受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斡旋,承认失败。为了纪念对马海战的胜利,日本政府把5月27日定为日本海军节,东乡平八郎也因此威名远扬。

为了庆祝胜利,日本天皇在御花园举行了一个露天晚会,招待立了战功的陆海军指挥官,东乡上将自然成为那晚的主宾。日方出于礼貌,也邀请驻泊在东京湾的"俄亥俄"战列舰的美国军官参加。舰上的高级官员对赴宴不感兴趣,于是委派包括切斯特·尼米兹在内的6名代表出席。

对尼米兹来说,那是个值得记忆的夜晚。皇宫花园里高朋满座,笑语声喧,大约摆了二三百张桌子,每张桌上都摆着几瓶从旅顺港缴获的俄国香槟酒。由于交通不便,尼米兹他们6位代表来迟了,只好坐在靠近出口的位置上。这位置对他们来说是恰如其分的,他们在战将云集的宴会上显得年轻而毫无经验,他们原本就是缺乏阅历的旁观者。

宴会在阵阵欢呼声中达到了高潮。香槟酒泡沫四溅,香气怡人,这些香槟是作为战利品的俄国香槟,因此更有意味。宴会临近尾声时,东乡等人准备离席退场。美国人看到了东乡将军正向他们这边走来。从"俄亥俄"号来的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水兵乘着酒兴,决定邀请这位大名鼎鼎的日本将军与他们一起喝酒。这突发的奇想来自于得克萨斯的尼米兹,他也理所当然地被推举为拦截者。

这确实是个大胆的念头,将军或许会对他们的冒失行动感到不快,当然更不会接受邀请。出乎预料的是,兴致很高的东乡将军愉快地接受了尼米兹的邀请。他与大家一一握手,喝了一口香槟酒,然后用流利的英语与他们交谈。东乡平八郎在英国呆过7年,先当学生,后来成为一艘轻巡洋舰的建造监督。

这真是历史性的一刻,两位著名的海军上将相遇,一位正是如日中天,另一个却是朝阳初升。尼米兹对那个晚上一直记忆深刻,对东乡平八郎的显赫业绩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始终充满敬意和怀念。

二、小试牛刀

国际风云变化莫测。美日之间的和睦关系由于俄国海军的战败而日趋紧张。朴次茅斯条约结束了战争,但激怒了日本人。它没有允许日本为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而索求赔款。日本领导层认为,罗斯福有意偏袒俄国。

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总统决定把美国的主要舰艇撤出远东地区。7月中旬,"俄亥俄"号启程返回本国港口。但一批经过挑选、才能突出的人则被留了下来,尼米兹和同学卡纳加都被留了下来。他们被转到"巴尔的摩"号巡洋舰上,这是一艘有着光荣历史的巡洋舰,曾隶属杜威舰队参加过马尼拉湾海战。

虽然尼米兹长期漂泊在外,为了心中那伟大的海军事业而努力工作,但他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和家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认识妻子凯瑟琳之前,他经常给妈妈和查尔斯爷爷写信,后来还加上给他的妻子凯瑟琳写信。他给爷爷写信比给别人写信更频繁,这是因为他们有着长时间的、渴望对方来信的通信关系。对切斯特来说,写信似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我表白,通过写信,可以整理思想,不受干扰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除炮艇外,尼米兹还负责管辖一个驻有22名海军陆战队员的小型军港--波洛克。这是棉兰老岛的一个狭窄港口,尼米兹有一些时间在这个小岛上工作。波洛克的生活很艰苦,没有电台,没法寄信,没有新鲜食物,但尼米兹却觉得那些日子过得挺有意思,他们经常去打猎。有一个水兵曾说:"有朝一日在这个海嘴子里将再也看不到一只野鸭了。"

因为小岛上缺乏娱乐活动,业余时间,尼米兹就向水兵们讲述从爷爷那里听来的故事。他的故事总有吸引人的情节和惊人的妙语,渐渐地,大家把他当成一个讲故事的专家了。

尼米兹在波洛克小型基地的田园生活很快被打破了。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退伍军人成群结队地涌到加利福尼亚寻找出路。他们在那里廉价出卖劳动力,冲击了西海岸的劳务市场。旧金山采取隔离日本小学生的办法进行报复,他们以劣等民族凌辱日本人。在罗斯福总统干预下,这种做法才得以停止,另一方面,罗斯福与日本达成了一项限制移民的协议。

日美矛盾的加剧,使战争恐惧情绪像计算机病毒一样在美国的亚洲舰队传播。熟悉海战史的人们不会忘记,在日俄战争中,仅有6艘战列舰的日本海军,在东乡的率领下,以"分而歼之"的方式,将拥有16艘现代化战列舰的俄国远东舰队逐个击败,接着又摧毁了从大西洋调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如果日本想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时间必然选择在大西洋舰队调往太平洋之前,而首当其冲的进攻目标显然是美军控制的菲律宾军事基地。

为了对付日本的好战分子,1907年7月9日,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把美国战列舰从大西洋调到太平洋的旧金山。尼米兹和"帕奈"号应招从波洛克调到甲米地海军基地,情况如此紧张,以至于尼米兹在军舰驶近马尼拉湾之前,曾计划派登陆小分队作为前导,去侦察一下美军是否还占领着那块地方。

炮艇停泊后,尼米兹身着白色制服,挂着佩剑,上岸去向基地司令官尤赖亚·罗斯·哈里斯海军少将报到,哈里斯让他回"帕克"号待命。

哈里斯是一位铁面无私、不苟言笑的人。他突然把在"帕奈"号上待命的尼米兹找来,通知他去指挥一艘退出现役的"迪凯特"号驱逐舰,他要在48小时内把这艘舰只弄到60海里以外的奥隆阿波干船坞去,修缮待命。

尼米兹并不介意哈里斯的态度,他知道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任命。通常,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绝少让一个22岁的海军少尉去指挥驱逐舰。与他同时期的海军军官,如斯普鲁恩斯、哈尔西和金,都是在26岁到36岁之间开始担任驱逐舰舰长的。

哈里斯海军少将连尼米兹回"帕奈"号取衣物的时间也没给他,用自己的小艇全速送他到"迪凯特"号上任职,哈里斯说:"你的衣服很快就给你送去。"尼米兹少尉到达"迪凯特"时,还穿着白色军服挂着佩剑,受到了几个菲律宾看守兵的欢迎。

"迪凯特"号状况很糟,一些重要设施丢失了,剩下的几乎只是一个空壳,舰上没有粮食,没有淡水,没有油,其他的军官和士兵也是在尼米兹到达之后,才陆陆续续来报到。要想在短短48小时内把"迪凯特"修好,还要开到干船坞去,这项任务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尉军官来说,确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

站在舰上,尼米兹望着茫茫的海面,他的心情像波涛起伏的海水一样无法安定下来,他感到孤立无援,一种绝望的情绪挥之不去。他想到了爷爷,想到了妈妈,可是他们都不在身边,就算他们在自己身边,也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以后的路只能靠自己去走了。尼米兹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他对"迪凯特"号的第一个印象是,都把它看成是一艘残破的老驱逐舰了。事实上,这是一艘较新的舰只,它是1898年经国会批准,与"俄亥俄"号同期建造的高质量舰只。美国海军第一批使用的十六艘驱逐舰是4个烟囱,载重420吨,航速28节的蒸汽舰船。"迪凯特"号和它的姊妹舰曾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年被拆除。

尼米兹搭乘运送第一批水手的汽艇返回到岸上,途中很少有时间考虑问题。尽管缺乏经验,但他是一个善于迎接挑战的人,他从来都把解决难题当作发挥自己才干的良机。他下决心要有所作为,不辜负上司对他的信任。经过全面检查,他对于修复该舰有了充分把握。他已经决心迎接这个挑战了,因此,当他凝视着马尼拉湾深蓝色的海水和远处山上的森林,心情变得更加平静。

切斯特·尼米兹喜欢与人交往,不论级别高低和身份贵贱,他都一视同仁,所以尼米兹一生中交友甚多,他们常常能够在尼米兹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援手。在甲米地"帕奈"号炮艇上待命期间,尼米兹通过打扑克结识了几位后勤部门的准尉军官,这些人答应为他提供了一切方便,用最快速度把大批装备、煤和水运到了"迪凯特"号舰上。尼米兹和他的船员日夜不停地工作,尼米兹终于使舰上的一个锅炉冒烟了。

"迪凯特"可以开动了,尼米兹想把军舰从浮标那里往后倒出来,但在他下令用四分之一档速倒开时,军舰却向前行驶。当他下令全速向后时,军舰却往前猛窜。原来传令钟装倒了。传令钟修好后,下一步就是赶快把"迪凯特"号开到奥隆阿波去。虽然60多海里的距离并不算太远,但他们缺少海图,并且遇到了一场大雨,因此途中发生了一些曲折,不管怎样,尼米兹的舰员最后按时把"迪凯特"号开到了奥隆阿波。两星期后,军舰开出了干船坞,做好了对日作战的准备。

尼米兹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当他搭乘运送水手的汽艇返回海岸时,脸上洋溢着乐观、自信的神情,他没有辜负上司的期望。

美国舰队的武力威慑作用发挥了作用,当太平洋舰队厉兵秣马,大西洋舰队浩浩荡荡开回旧金山时,日本政府开始表示他们的和平愿望--邀请美国舰队访问东京湾。这正中罗斯福下怀,于是,他抓住时机宣布,由16艘战列舰组成的"大白舰队"不仅在美国西海岸和日本巡航,而且要周游世界进行友好访问,借以向世界各国展示美国海军的实力。这在当时国际上曾引起巨大轰动。

在此之前,体重达300磅、肚皮隆起的国防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作为和平使者出访了许多国家。塔夫脱访问日本后,到了菲律宾,1901年到1904年,他曾在那里当了总督,工作很有成绩。1907年秋天,塔夫脱到达马尼拉,主持了菲律宾国民大会开幕式,并在会上讲了话。然后,偕夫人和六岁的孩子查尔斯,在菲律宾的几个城市作短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