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29390900000015

第15章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父亲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父亲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6.抓住男孩的心理特点进行批评

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很多父亲都会用老一套来批评孩子。于是,孩子一听到父亲的“长篇大论”就会很烦,还会说“老一套,又来了”等,这让父亲不知如何是好。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父母打过,骂过,哄过,可是孩子就是不理那一套,依旧不好好吃饭。有一天,一个来家里玩的朋友带来了一个别致的碗,碗的内外都有五彩的颜色,看起来漂亮极了,结果这个孩子用这只漂亮的碗吃起了饭,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

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碗盛,孩子就能主动的去吃饭,这种心理学现象被称为“椰壳效应”。而孩子犯错误后,父亲对孩子的批评,也可以换种孩子喜欢的方式,这样,男孩就会愉快地接受了。

一个男孩总犯错误,而且错误都不是什么大错误。父亲用尽了各种方法,孩子就是改正不了,这让父亲很苦恼。

有一天,父亲有事要晚回家,给儿子留了一个留言条在桌子上,告诉儿子回家之后先做什么,在做什么。结果,儿子那天的表现非常好,一点错误都没犯。从此以后,爸爸就把儿子的错误用小纸条的形式写出来,婉转地告诉儿子,有些事情该怎么做。如果儿子连续几天没犯错误,父亲就会在小纸条上写满奖励的话。有时为了奖励儿子,父亲还会给儿子买一个小礼物。父亲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儿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儿子的书桌上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儿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是父亲的目标。

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抓住了青春期男孩好奇心强的特点,当男孩看到一件他从没有见过的东西时一定会琢磨半天,而当他发现了一张小纸条的时候,他一定会迫切地想知道那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因此,当他能够读懂上面的内容时,他一定会很高兴,这样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也会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7.批评要有针对性

有的父亲批评孩子时没有针对性,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就冲淡了要批评过失的主题。孩子不知道挨批评的重点是什么,也不清楚父亲让他改正什么,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有缺点。这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信心。

8.学会自我批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家长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亲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爸爸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会让父亲和儿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亲的批评。还可以培养男孩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

9.让男孩换个立场思考问题

当男孩惹了麻烦,怕被父亲责骂的时候,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此来逃避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孩子强辩“都是别人的错,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时,回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要怎么解释!”孩子会思考,如果自己是对方时该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大部分孩子都会发现自己也有责任,而且会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推到对方身上的错误。

10.给男孩一定的心理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亲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父亲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的手,拍拍他的肩,或给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犯了错,但父亲还是爱他的,也还是信任他的,他会对父亲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别让男孩“住口”,给他辩解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男孩犯了一个小错,父亲就凭自己了解的情况就对男孩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父亲就会火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男孩大喊一声:“住口!”这个时候的男孩会非常委屈,即使事后父亲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无法弥补。

一所教育咨询机构曾经对2000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住口!”两个字,是孩子最不愿意听到家长说的话之一。可见,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对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经常被喝令“住口”、“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放弃了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他们背负着很多的委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就粗暴地指责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而且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家长不喜欢什么,孩子偏要去做什么,跟家长对着干,这样的孩子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谓“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父亲没有理由堵住男孩的嘴巴,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既然孩子要辩解,说明孩子对父亲的话有不认同的地方,那么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父亲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否则,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只会误解孩子,使孩子受委屈。

张衡的爸爸是英语老师,同时也是他的班主任。

一天,在一堂平常的英语课上,和往常一样,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张老师让同学们读书,自己在教室里走着,随时准备解疑答问。突然,他发现张衡的手里摆弄着一张CD,上面有一张歌星的照片。他知道张衡平时喜欢听这个歌星的歌,但想不到连上课他也会拿在手里。看到父亲站在旁边,张衡脸涨得通红,也没有把CD收进去。

“课堂上拿出这种CD来做什么?中学生听这种歌曲也不太适合。既然你不承认错误,下课之后,你跟我到办公室去!”下面的时间,张衡就直愣愣地坐在那里,眼神里满是委屈和无奈,而当时我却忽视了他的神情。

下课后,父亲批评他说:“张衡,你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还不主动承认。就拿你来说吧,一方面我觉得作为中学生,这样的歌曲不适合你听,另一方面在课堂上你把它捧在手里更是不对。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不对,今后改正,你依然是我喜爱的好学生,我的好儿子……”父亲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半天,张衡仍站在那儿,倔强地说:“我没错。”父亲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

张衡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但他又想极力掩饰,用双手不停地揉着眼睛,嘴里想要说些什么,但隔了好久也没说出口。父亲心里闪过一丝不安:“难道我冤枉了他,那么他拿着CD做什么?”

父亲打开CD盒,原来里面放的是一些中性笔的笔芯。父亲心里内疚极了:孩子是天真活泼的,能得到父亲的宠爱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被父亲冤枉更是孩子最受伤的事情。父亲真诚地向张衡道了歉,张衡破涕为笑。

张衡的父亲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启发,从那以后,每当他走进课堂看到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时,他就会暗暗地提醒自己,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次辩解的机会,让学生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他还在家长会上讲了这件事情,告诉家长:多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亲赏识青春期男孩的体现,更是男孩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男孩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父亲认为男孩做错了事情或提出了错误的想法,不要急于作出判断和下结论,而要首先倾听男孩的解释。

一位教育专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给孩子更多行动和说话的自由。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到一些大事上,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会更‘听话’。孩子在12岁以后,进入所谓的‘逆反期’。这时,更要把尊重给予孩子。实际上,我认为所谓孩子的‘逆反期’,就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期,这应该是很值得我们家长欣慰的现象……我一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张,我和儿子经常辩论,但不是在愤怒的情绪中进行。我会在一种平等、平和的状态下,和他讨论我们和他发生歧义的问题。这样做也是让他养成一种习惯,将来在社会上,如果和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也要让自己在这样的心境中,理性地与别人交流沟通,而不是情绪化地争吵。在儿子的成长中,我没有特别感觉到他的‘逆反期’,也没有感觉他把我气得不行了。因为从小我们就习惯了让他阐述自己的看法,在理解他的前提下,再阐述我们的意见,所以没有让他逆反的土壤。我们允许在辩论中暂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到现在还经常在家里进行这样的辩论,有时候把问题放一放,有时候他被我们说服,但有时我们也被他说服。现在我们承认,他看问题的睿智和角度,有时候是我们所不及的,这时,我们会很虚心地听他给我们就某个问题‘上一课’。”

给孩子辩解的权力,是尊重孩子的最起码的表现。父亲应该明白,辩解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辩解的权力,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敢于向男孩说“我错了”

人人都会有过失,父亲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事事都正确。可是有一些父亲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不屑或不愿意在儿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其中的原因很多,有的父亲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心里有些后悔,但是放不下家长的架子:也有的父亲认为“我是长辈,就是不对也没什么”,对孩子既没有悔意,也没有歉意,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有的父亲则顾虑重重,认为向儿子承认错误是“丢分”,会失去做父亲的尊严和权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