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29395000000019

第19章 “我不迷信斯大林,不迷信赫鲁晓夫

“我不迷信斯大林,不迷信赫鲁晓夫,也不迷信毛主席”——陈毅实事求是读马列

陈毅读书学习非常能够保持独立思考,他敢于怀疑权威,和权威争论,敢于自己的观点。一次,国文教员徐子休在课堂上感慨:“四川没有出过皇帝,没出过大将,只出了几个文人,很可惜哪!”陈毅当即起身反驳:“现在是民国了,无须出皇帝。况孟子早就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现在要是多出几个科学家就好了。”到法国不久,陈毅即对勤工俭学有了新的认识,他说:“勤工俭学的‘学’字大有学问,勤工是为了俭学,而俭学绝不是为了‘仕途捷径’和建个什么资本主义强国,而是要寻找彻底救国的路!”无论对持地域偏见的人,还是持其他学说的人,还是对勤工俭学的认识,无不表现出陈毅的独立精神,无不表现出他深受马列学说的影响。在影响他人读书方面,陈毅号召青年们要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人生观。

“现在是民国了,无须出皇帝”!

读书学习,如果只是跟在前人的屁股后,而不敢有丝毫的批判和创新,那就会“尽信书不如无书”。

从青少年起,陈毅就不是死读书,而是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和批判性的意见。

陈毅读书,总是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认识,认真思考并经常在书的天头或字行间注上自己的看法或意见,甚至敢于向权威、向读本、向作者、向老师提出批判性的意见。

在他少年时读过的一本《雅俗抄》的书上,就留下了他的一些批语。《雅俗抄》中有一段说《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等书不是好书,“诲淫诲盗”。陈毅看后批驳了这种论点。他在这书的天头上写道:“余曾读过《红楼梦》、《水浒传》等书,并未学偷学盗。”

1916年春,陈毅以优异的成绩从得胜乡高小毕业,虽然家境艰难,但在父兄的积极鼓励支持下,他以头几名的好成绩,考取了成都省立甲种工业职业学校。

一次,国文教员徐子休在课堂上感慨:“四川没有出过皇帝,没出过大将,只出了几个文人,很可惜哪!”

陈毅当即起身反驳:“现在是民国了,无须出皇帝。况孟子早就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现在要是多出几个科学家就好了。”

陈毅的话说得徐子休满肚子的不高兴。

第二天考试,徐子休便以《易经》出了一个题目,叫作“象曰: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陈毅很快就把文章写出来了,他第一个交了卷。

陈毅在作文中写道:“《易经》是古代文献。那时的初民没有科学知识,听见打雷就害怕。如果科学发达,人们可以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就不会闻雷声而恐惧。所以当时的君子不过是无知识的胆怯者而已。现在有了避雷针,根本用不着害怕。再者,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君子既然严谨端正,无愧于心,何必又害怕雷震呢?”

这篇作文交上去后,徐子休大发脾气,他对陈毅说:“你敢反驳《易经》,真是离经叛道之徒!”

发榜时,陈毅被徐子休列在倒数第一,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校长便亲自召集会议辩解说:“不是文章作得不好,是他的待人处世之策不好。”

陈毅站起来反驳说:“我们是甲种工业学校,应当提倡科学,怎么反而推崇迷信呢?”陈毅还要求把文稿退还,并送报馆发表,在社会上开展讨论。

这样一来,陈毅“离经叛道”的名声更响了。

由此来看,陈毅元帅从青少年起就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他读书学习,不唯书,不唯上,不怕权威,不为老师的偏见而折服。正是这种独立精神,这种批判性的读书精神和人格,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成就了他一世清名。

勇敢亮明自己对《红楼梦》的见解

陈毅元帅是老一代革命家中读书最多的人之一,他喜欢读书,却不盲从,而是在阅读的同时坚持自己的思考,客观地评论,勇敢地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实事求是地读书。他的读书方法,他的勇气,他的人格都值得我们学习。

1963年8月11日下午,陈毅受周总理委派来到故宫文华殿,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的预展。

“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经周总理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和故宫博物院四个单位主办。在各有关单位的合作和支持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展览会布置就绪,并且开始了预展。

陈毅的态度将对这次展览能否如期开展起到关键作用。为展览做了许多努力的人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劳动白费。

当时,有不少人忧虑:在反修斗争正积极开展的时候,办《红楼梦》的展览会,合适吗?当时,许多人认为《红楼梦》只不过是一部描写爱情的作品而已。当时,忧虑并不是来自一般的观众,有相当的分量。展览会原定在7、8月间正式开幕。至于能不能开幕,何日能开幕,这是展览主办人员最焦急的问题。

于是,展览主办人员设法邀请中央领导来参观预展,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宝贵的指示和支持,使展览会不至于夭折。

然而,“政治骗子”陈伯达和日后担任“四人帮”顾问的“理论权威”康生的态度让展览方感到心凉了半截。他们一同前来,在展览会上走马观花地匆匆看了一遍,阴阳怪气地哼哈半天,不置可否,既无肯定和鼓励,也无批评,仅仅互相望了一眼,就匆匆登车而去。他们的态度,让展览方人员面面相觑,陷入了长长的难堪的沉默。

就在这时,陈毅来了。

陈毅一走进文华殿,就高兴地告诉陪同的展览方人员:他十分喜爱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不能不来。他的平易可亲的风度,他的豪迈、爽朗而不拘形迹的性情,他的诙谐、风趣的谈吐,让人倍感亲切。在他参观的整个过程中,笑声不断,气氛活跃。展览方人员心头的阴云终于一扫而光。

陈毅看展品时,很仔细,几乎每一件展品都不放过端详的机会。他看得非常认真,天气又是这样的闷热,他脱去了西服上衣,一边缓慢地向前挪步,一边不停地摇动着手里的折扇。过了一会儿,他干脆解开衬衫的钮扣,敞着怀,露出了里面的白色汗背心。这样,才稍微凉快一些。

陈毅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的见解和他的行为一样,豪爽真诚,毫无掩饰,实事求是。

展览会的第四单元主要是介绍“五四”以来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展品之中,有胡适的著作。

展览方向陈毅汇报:关于要不要陈列胡适的著作曾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不赞成陈列。

语音刚落,陈毅立刻指出:“为什么不可以陈列?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摆嘛。胡适在‘五四’时期是有功的,将来在历史上要记他一笔的。”

说完,他又用手指着展品陈列柜内的俞平伯的著作说:“俞平伯也不能完全推翻,他的研究也有可取之处。”

参观完毕,陈毅回到了展览会的入口处。展览方请陈毅在签名册上签名留念。展览负责人阿英邀请陈毅去略事休息。陈毅说:“不要去了,就在这里坐坐吧。”于是,工作人员搬来了几把椅子,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坐下。

坐定以后,阿英试探地向陈毅请示:展览会是不是可以就这样正式开幕?

陈毅回答说:“我看是可以嘛。”

听了这句话,展览方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人人喜形于色。

大家随意聊了一阵,然后沈雁冰、王昆仑请陈毅就曹雪芹和《红楼梦》问题谈谈他的看法。陈毅欣然点头:“好,我随便谈谈。”接下去,他又谦虚地说:“我这是外行话,贻笑大方,请你们诸位指教。”

陈毅谈笑风生,兴致很浓。他一面说,一面打着强劲的手势。谈话的过程,并不是他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演说;相反的,他常常半路上停下来,同大家交换交换意见,再继续往下讲。

他所谈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一、对“自传”说的看法;

二、对《红楼梦》的评价;

三、对曹雪芹思想的分析;

四、关于《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

“自传”说曾在《红楼梦》研究领域中流行一时,后来它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和反对。对于“自传”说,陈毅指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法国有个著名的小说家,叫法朗士,他说过一句名言:“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一切作家所写的作品,里面总有一点反映了他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反映了他的家世。曹雪芹写《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

展览会的“说明”上这样评价《红楼梦》: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把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推向空前的高峰,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陈毅对此表示同意。他说:《红楼梦》这部书很值得我们研究,它是那个时代产生的最伟大的作品。古代的文艺作品,只要它有一点长处,就可取。《红楼梦》是从当时各个方面摄取镜头,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读者,它是有教育意义的。古今中外,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这样全面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所以有这样多的人来研究它,决不是偶然的。否认历史是不合乎马列主义的。《红楼梦》的艺术性很强。它创造了许多不朽的典型。林黛玉那样的人,现在的生活里还有;袭人那样的人,现在的生活里也有。甚至赫鲁晓夫,你在《红楼梦》里也能够见到。

在论述《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的同时,陈毅还深刻地分析了曹雪芹的世界观。他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看清康熙、乾隆时期的封建社会快要崩溃了,但是他找不到一条出路。曹雪芹死在乾隆二十七年,这正是清王朝由盛到衰的时代。可是曹雪芹找不到新兴阶级、新兴力量,感到没有前途。在当时,即使是农民运动,也是用封建思想作指导的。《红楼梦》最重要的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从盛到衰。曹雪芹他是看不到前途才写的。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可以用到曹雪芹身上来。曹雪芹还是拥护封建社会的。由于他的个人遭遇,所以他的作品暴露了当时的社会,抨击了当时的社会。曹雪芹不可能摆脱封建制度,这是他的局限性。他虽然暴露了贾府,但还是希望它能够再生。

最后,陈毅谈到了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他先问大家:“在古典文学作品当中,是不是研究《红楼梦》的最多?”

有人做出了回答:大致上是这样的情况。

陈毅说:对于这样一部伟大的、重要的作品,有这么多人来研究,完全是应该的。多几个人研究,不要紧嘛。俞平伯的研究,也不能完全推翻。研究《红楼梦》,要有考证,但不能完全都是考证,那就太学究气了。可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研究《红楼梦》的很深刻很全面的著作。

有人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当时的新兴阶级的代表,是新人。这个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我不赞成。这就跟把武则天加以现代化一样,几乎把武则天描写成“民主妇联”的领导人了。对这部书,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都有可取之处。这没有关系,艺术欣赏嘛,总归是这样的。

最后,陈毅起身告辞。下了台阶,陈毅又回过身来,和展览方人员一一握手告别,并说:“我祝贺展览会成功!”

有了陈毅的肯定和支持,展览会终于得以按照原定计划正式开幕。

陈毅的话含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不像陈伯达和康生一样不敢随便表态,也不像某些人一样忧虑重重,而是客观地评价,真诚地表达。

实事求是读“马列”

除了喜欢文学书籍,陈毅元帅还非常喜欢读马列著作。

1919年底,法国华侨协会安排赴法勤工俭学的陈毅等四川籍同学到离巴黎不远的蒙达尔尼工学院学习。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巴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充满着革命气氛。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在这里广泛流传。陈毅以极大的热情学习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他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一点点生活费全都用来买书。在这里,他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剩余价值论》和有关社会主义史、哲学等著作,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他还经常收集有关苏联的报刊书籍,研究列宁的文章,学习十月革命的宝贵经验。

在蒙达尔尼的这段时间,学生中开始出现了各种政治派别。国家主义派、民社派等均已开始有了初步的活动。陈毅参加了蔡和森等人组织的工学互助社。当时留法学生中,地域观念很重,陈毅不受这个约束,他经常和别省同学一起学习讨论问题。每当同学中为政治观点的分歧而发生争论时,陈毅总是仔细地听完别人的议论,并且经过仔细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从不参加无谓的争论。因此,他的发言受到同学的尊重。他那独立自信的性格,在马克思学说的影响下,发展得更加突出起来。

有一次,国家主义派的一个著名人物欺负陈毅年纪小,在上课之前向陈毅和几个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学挑衅,并说出威吓的话。陈毅据理力争,毫不畏惧,给了他以有力的驳斥和回击,使得国家主义派的信徒们从此不敢轻视陈毅了。

来到法国不久,陈毅即对勤工俭学有了新的认识,他说:“勤工俭学的‘学’字大有学问,勤工是为了俭学,而俭学绝不是为了‘仕途捷径’和建个什么资本主义强国,而是要寻找彻底救国的路!”

无论对持地域偏见的人,还是持其他学说的人,还是对勤工俭学的认识,无不表现出陈毅的独立精神,无不表现出他深受马列学说的影响。

后来,陈毅和几位同学被介绍到一家工厂做工,但工资很少,干一天活的收入,除了生活费所剩寥寥。陈毅经常穿着没有袜底的袜筒去上工,天冷了和大家轮流穿一件大衣。但他仍然尽量攒钱去买了《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来研究和学习。当时,陈毅对工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特地研究了资本主义提高生产率的办法。为此,他找来了许多资料。他的结论是:仅仅读一下《资本论》,是算不上懂得共产主义理论的,应该去研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他自己亲身感受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他感到分外亲切,理解也比从前更深了。这期间,陈毅利用工余时间,埋头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非常重视对马列著作的阅读学习,他一直强调做任何事情“没有马列主义的远见是不可能的”,而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的概括能力,可以前知,可以预见事变”。

而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他对于马列著作等哲学书的阅读和理解,也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

在延安整风时期,他在《关于学习的意见》中就有大段的论述。他批评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的某些领导人,“不着重马克思的思想方法——马克思的哲学——即唯物辩证法”,甚至“说马克思的哲学和他的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或者说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企图“以康德哲学作为马克思的哲学基础”。“这样离开了马克思的革命唯物辩证法”,“是第二国际教条主义的根源”。

陈毅特别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他经常将“创造的马克思主义”与“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脱离生活中的现实。他主张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对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就“无从决定自己的方针”,必须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具体情况来决定方针和办法”,一定要反对从本本出发、“凭主观办事、发空洞议论而不具体分析情况的作风”。

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读书主张,反映到陈毅的生活中,就是一种刚直不阿、坚持原则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陈毅实事求是的读书精神,充分反映在他对毛泽东的态度上。

1951年秋天,《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了,有的人看到书中有好几个地方提到了陈毅的名字,便对陈毅说:“陈老总,这时出版毛主席的著作太好了。虽是过去的事情,拿到今天来看,仍然有很现实的意义,我们要好好地学习。书上有些事情,你是直接参加过的,一看就明白了。”

陈毅听了严肃地说:“毛主席的书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学,我陈毅更要好好学。”

陈毅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有了成绩和功劳,首先要想到党,想到毛主席,想到人民。”

陈毅不但尊重毛泽东,而且反对个人迷信、盲目崇拜。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不满当时的情形,他在对自己的批斗会上,发表了一篇态度十分鲜明、观点十分尖锐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刚直不阿、实事求是地对当时极左的做法进行了痛斥。

他说:“我们不要搞个人迷信,这个没有必要。对个人盲目崇拜,这是一种自由主义。我不迷信斯大林,不迷信赫鲁晓夫,也不迷信毛主席。有几个人没有反对过毛主席……反对毛主席不一定是反革命,拥护他也不一定是革命的……刘少奇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先生,水平很高。党内过去留学苏联的人很多都变坏了,但刘少奇是好的。”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敢于如此掷地有声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既可以看作是陈毅元帅刚直性格的一种真情表露,同时也应该是他忠于自己“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的一种表现吧。

勉励青年:“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

陈毅在写字。

提起陈毅,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青年称之为“我们的陈市长”,尊敬、亲切之情溢于言表。陈毅爱青年,青年也爱陈毅。

1949年6月1日——上海解放的第四天,陈毅在百忙之中,专门抽时间来到交通大学,参加上海青年翻身之后的第一次会师大会。2200名各界青年代表,把交通大学新文治堂挤得满满的。当陈毅进入会场时,全场起立,人头攒动,争相看这誓言“十万旌旗斩阎罗”,挥师渡江,直捣蒋介石总统府的人民司令员和人民市长。欢呼声,鼓掌声,从四面八方滚动过来,历久不息。陈毅连连挥着帽子,在台上再三向青年们鞠躬致谢,在大会上一口气讲了两个来小时。他号召青年们要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人生观。

在上海解放的头几年里,不管多忙,只要是青年要求见面,陈毅总是高高兴兴地应约到会。他在五四青年节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上都讲了话。他还亲自欢送去军政干部大学学习的青年,深情地勉励他们锻炼成为新中国的军事干部和建设干部。他在第一次召开的华东青年工作会议上给到会的青年干部上课,讲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在陈毅的多次讲话中,对青年学习讲得最全面、最深刻,至今重温仍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是1953年8月22日在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团基层干部学习会上的讲话。除了讲总的形势和任务,陈毅着重讲了三个问题:学习政治和学习业务的关系,学习理论和思想改造,如何按照青年特点进行工作。

关于学习政治和学习业务的关系,即后来所谓的红与专的关系,许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或是偏于轻视专业业务,或是偏于忽视政治,而更多的时候是批所谓“白专道路”,使青年不敢钻研科学技术。对这个问题,陈毅在1953年就讲得非常深刻、非常清楚。他首先解决了简单化、不加区别地一律对待的问题。他指出,先要分别两种人的情况。一种是专门做政治工作的人,如做党的工作、部队政治工作等,他们是以政治工作为其专业的。他们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这一部分人也要学习必须知道的业务、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工作,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政治毕竟是主要的。另一种人,是从事机械、数学、物理、化学、戏剧等各种专业的。对于他们,主要就是要学好业务,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本行业务的专门人才,但也要学习政治。陈毅指出,存在两种偏差:一种是以政治学习代替业务学习,否认专门业务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种是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立起来,拒绝必要的政治学习。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陈毅在这次讲话和以后的讲话中,曾多次举过这样的例子:一个空军战斗员,要学习政治,懂得该保卫谁和打击谁,否则也可能会把飞机开跑了。在懂得必须懂得的基本政治道理,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后,放在他面前的严重任务,就是要精通驾驶和空中战斗的技术,要能把敌人打下来,而不是被敌人打下来。如果他离开了学习航空技术,光去研究政治,却被敌人打下来,那还有什么政治呢?因此,陈毅说,企图拿政治来代替技术,是违反马列主义观点的。

如何学习马列主义,这在青年中长期以来也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甚至现在,从中学到大学一些学生背诵马列主义的条文以应付考试是一回事,而平时看问题、对待事物,又是另一回事。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学风,对青年有害无益。陈毅在讲学习理论和思想改造问题时,反复强调学习理论必须与改造思想结合起来。陈毅说,我们的头脑不是一张白纸,一所空房子,只要把马列主义搬进去就是了。我们脑子里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或偏见,这些思想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阻碍着我们去接受正确的思想。因此学习马列主义就是要去扫除错误的思想,这本身就是思想斗争的过程……学习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改造思想、提高思想。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并不是为读几本书,使自己的谈吐增加名词和时髦的术语。陈毅的这番教导,对改进今天青年的学风,仍有现实的意义。

陈毅强调:为了做好青年工作,必须照顾和针对青年特点去进行工作。要向青年提供各项正确的知识,在课余、业余培养自由讨论、自由研究的风气。陈毅还特别关心青年的健康问题,勉励青年要努力做到“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

陈毅不但言教,而且还身教。他很喜欢接近青年,有时还与青年一起跳舞,与青年谈古论今拉家常,他和青年的心是相通的。1950年初秋一个下午,在跑马厅大草坪举行了一个报告会,请陈毅讲革命故事,参加会的有两三千人,多是中学团干部。陈毅讲得很生动,一讲就是两个多钟头,有个青年坐不住了,递条子要求会议时间别太长。陈毅看后皱了下眉头,接着绽开笑容,大声说“我就要讲完了”。最后大会宣布结束,青年们响起狂热的长时间掌声。陈毅还关心青年的恋爱婚姻等问题,曾亲自帮助青年解脱这方面的困扰,保护青年的正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