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29419200000061

第61章 泛民俗形成的心理定位(2)

现在求吉,各种人都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求神灵来保护自己。生意人就希望自己的生意发达、财源滚滚,如今最常见到的各个大小饭店都在显著的位置供奉着财神,就是明例。普通人则希望自己身体健康,生活平平安安,家庭安康幸福。如今有的当官的人也开始相信这种求吉的活动,据说,有个地方的县政府官员将“护官符”埋于地下,为的是求得升官发财。这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不过,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祈求吉祥是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理,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免俗。

透过上述祈求吉祥的种种行为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所有求吉性质的泛民俗现象都是以个人要求或者目的作为前提的,这是求吉心理的真实反映。这种以个人要求或者目的来进行祈求吉祥的活动,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有违于法律、法规,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相反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因为这样会给社会带来安定和平静,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向往。

5.求利

大家知道,商品社会是十分讲究经济利益的,为此,人们利用民俗来为自己挣得钱财,就是一件未可厚非的事情。传统的民俗本身就与经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有的民俗就是一种商业活动,有的民俗里面充满着各种商机,这些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过去人们只是不太注意而已。例如,上海人所喜欢的传统早餐是大饼、油条、餈饭糕,这是一种生活习俗,如今外来人员为了将这种习俗化为经济来源,就经营这一传统早餐的生产,而且采用手工制作方式,因此受到上海人的普遍欢迎。这就是传统民俗中间蕴藏着商机的一个事例。

由于竞争的激烈,人们开始寻求在传统民俗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这样就有了泛民俗产品的出现。例如,粽子是端午节的食品,大都为家庭手工制作,而有眼光的企业家就根据这一民族传统进行发展和创新,将粽子变为人们日常可以食用的产品。如今,上海“五芳斋”的粽子已经成为一种品牌,这无疑与求利的心理有着密切都关系。再举一例:染指甲是一种传统民俗,在国外这一传统民俗已经变为新型的服务行业,近年更形成了指甲护理沙龙,叫“指甲吧”。这种新型的“指甲吧”已经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手足护理,它更像一种平常而又时髦的“咖啡吧”,最早出现在伦敦的街道上,是女人们为了参加晚会或者为了给节日的盛装增添新意而进行打扮、修饰的场所,后来慢慢地变为了一些时髦女子聚会与修指甲的地方。“指甲吧”的老板就抓住了这一商机,成立了“指甲吧有限公司”,并联合纽约指甲护理公司,建立了在英国具有非凡活力的新型美容公司,还迅速地把“指甲吧”这一经营方式推向市场,在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都设立分部。由此看来,传统民俗中的商机是大量地存在着,只有眼光独到的、嗅觉灵敏的人才有可能抓到。不过,商机抓到以后,并不等于就可以出现财源滚滚来的场面,而且还要将传统民俗过渡到泛民俗的阶段,这样才会使原来蕴含在传统民俗中间的商业价值体现出来,引起现代人的兴趣,刺激起人们消费的欲望,这样才会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

6.求热闹

在传统民俗中,热闹是许多活动的基本要素,不闹就会显得冷清,显得没有生气,是不符合民族心理的。热闹在过年、过节或者结婚、上梁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今出现的泛民俗活动更是进一步体现了这一民族传统。日前,在上海等大都市的建筑公司中流行着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在行将完成一幢房子或大楼的结构封顶时,要放鞭炮、挂红布,工人们也要在这一天进行聚餐表示庆祝,这种活动其实是传统建房子时上梁活动的发展和延伸。在商业促销活动中,人们除了邀请著名的歌手或者模特儿前来表演之外,还不忘记邀请各种各样的民间文艺来进行表演,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造成一种热闹的气氛,这样会吸引人们的目光,因而可以起到制造人气,带动消费的作用。此外,热闹还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以达到一种庆贺目的。例如某某公司、商家成立或者纪念周年的庆典,都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放爆竹、挂灯笼是一种最常见的活动之一,为的就是造成热闹的气氛。同样,一个国家的庆祝也离不开热闹一番,燃放烟花,舞狮调龙,进行各种歌舞表演,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制造一种热闹的氛围,其中不乏有着许多泛民俗的活动。

当然,热闹不当也会引起不好的结果。如今人们闹新房,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些活动,而是增加了许多新的甚至是恶作剧的内容,这些活动虽然起到了场面上热闹喜庆的作用,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把新床压瘫,把新娘吓跑、吓死的事情也屡见于报端。这样难堪局面的出现是与人们原来希望热闹的初衷是完全违背的,这是典型的良好心理愿望没有办成好事情的例子。

三、利弊兼存

在历史的进程中,民俗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的必然现象,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泛民俗的产生却与人们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由人们主观因素产生的泛民俗的社会效果则是利弊兼存的。当然,泛民俗的这种利弊效果,有时是泾渭分明的,有时却不那么清晰,而是互相交织在一起,只有细加分析,我们才会发现其利在何处,弊在哪里。

泛民俗利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泛民俗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传统民俗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兴趣爱好的多样化,传统民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些传统民俗的传承人也会因各种原因而不再去从事传统民俗的活动,客观上传统民俗正面临着消失的境地,而泛民俗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传统民俗在新的文化形态里得到新生。例如抬花轿,早在1949年以后就很难见到,但它是传统婚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有时为了制造欢乐的气氛,人们就将抬花轿的民俗活动变成了商业性的泛民俗活动。因此可以知道,保护传统民俗仅仅是泛民俗的客观效果,而不是它的主观愿望,但是不管怎样说,客观效果与主观效果的矛盾,是以积极的姿态出现的,再现了传统民俗真实的一面,使人们从泛民俗新的表现形态中看到了旧有民俗的基本形态和大致内容。

2.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每当春节即将到来,各种贺岁片就陆续粉墨登场,电影院里、电视台节目中热闹非凡,人们也开始接受这种新的贺岁形式,这样一来,新年祝贺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内容,这是传统春节中所没有的一项“拜年”形式,显然这是泛民俗的一种表现。除了电影贺岁之外,又出现了所谓的贺岁书。新华书店在春节期间,在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精美的贺岁书,例如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大家贺岁》、学林出版社的《百年春节》等都是这类贺岁方面的图书。不仅如此,餐饮界还推出来贺岁菜肴。《上海一周》报道:有一种叫“风生水起”的菜肴,就在2001年春节期间作为贺岁菜出现的,还说这是唐代就流行的贺岁菜肴,在春节里吃了这道菜,就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兴旺发达。此说中的年代不知真假,但是用菜肴来表达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企盼却是真诚的。上述这些泛民俗现象,不管其创造者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年节的色彩,推动了传统文化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据《新民晚报》2001年3月14日报道:海尔集团在上海推出“产品生日服务”的活动,将为购买海尔彩电三周年的用户上门“过生日”,赠送生日礼品,并对彩电进行免费维修等。这一生产厂家与人们生日民俗结合在一起的举措,别具一格,富有创新的精神,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服务理念,而且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在此,我们觉得海尔集团的这一措施不仅仅是一种促销和扩大产品影响的手段,而且还为企业在产品和民俗的交汇点上更好地为民众服务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

同样,泛民俗产品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处处可见,这与泛民俗的创造者的主观想法是一致的。据《文汇报》2001年3月11日报道:第11届“华交会”上一批具有民族传统的礼品受到客商的欢迎,中国传统的蜡染、剪纸、刺绣工艺、京剧脸谱都做成了各式各样的礼品,红彤彤的“中国结”甚至占据了三个展台。在各种“e”产品冲击传统礼品的时代,这些融入民族文化的精美礼品无疑使礼品市场平添了一抹亮色。此外,最大的经济效益,还在于化妆品市场,如今铺天盖地的化妆品及其广告,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消费,就在于它符合人们传统的审美情趣和化妆民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化妆品是传统化妆品的延伸,现代化妆术是在传统化妆民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现代化妆艺术是一种新型的泛民俗现象的最好展示,现代化妆品市场是如今较为成功且富有利润的一种泛民俗现象。2001年3月2日,在伦敦举行了英国婚礼用品展。这个展览会上有二百多家展销商、服装设计师和化妆师以及多家旅游公司、宾馆等参展,为即将结婚的人们提供一个选购和定购结婚用品的好机会。展览会的组织者还在展览大厅中举办婚礼展示会,向人们展示2001年婚礼的最新流行款式。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泛民俗展示,它通过传统民俗的再生产以期达到经济利益的目的。在这个展示会上的婚礼蛋糕奇形怪状,远不是传统意义上圆形和心形的蛋糕,也就更加说明了泛民俗的巨大创造潜能,不过同时还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巨大潜能发挥的基本要素,就是为了更多地激起消费者的欲望,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除了上述所说,由人们心理因素产生的泛民俗现象也同样会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其表现也有两个方面:

1.泛民俗的出现会造成真假难辨的现象

在泛民俗的创造过程中,由于主观愿望的不同,其客观效果也会不一样,这样往往会造成不良社会效果。有时,人们强调获得一种经济利益,就会胡编乱造一些假的民间故事来附会在一些旅游景点上,企图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这些假的故事大都根据传统的民间文学模式来创作的,因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使人误认为这就是民间创作,以讹传讹,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此外,在旧居、旧街、旧城区的保存与改造方面,也存在着真假难辨的现象。人们一方面毫不留情地拆除旧的房子和街道,另一方面又大兴土木重新建造仿旧的街景,而根本不在乎新旧之间有何联系,有何差异。上海城隍庙附近新建成的所谓“上海老街”大概就属于这样的败笔,它不同于上海老城厢的街道,也没有海派街道的特色,有的只是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这样的客观效果可能大大违背了当时建造这条街景策划者的初衷了。同样,上海的石库门房屋建筑是很有地方特色的,也是上海海派文化的一个代表。由于年代较长,石库门的外墙斑驳脱落,内部设备老化,居住人口已经从原来的一家一户变成了多家共居一户。为了城区改造,大部分石库门已经被拆除,另一部分石库门进行了改造,虽基本保留石库门的建筑风格,但改变了以往的内部居住功能,成了新的具有传统石库门外形的房子,所以不能将这种新的房子说成是上海的石库门,而应该将其称为新石库门或者其他什么名字,否则的话,时间一久,人们还会误以为这种新的房子就是传统石库门,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泛民俗对传统民俗来说是假的,是新的具有民俗色彩的真实再现。这里所说的真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褒贬之分(除了故意、凭空制造出假的东西来骗人,并且引起了不好社会效果的之外),假的泛民俗有可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真的传统民俗也会带来坏的社会效果,两者之间,不是用真假就可以断定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好坏的,这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应该指出的是:泛民俗的东西和传统民俗的东西应该加以区别,应该加以说明,更不要把泛民俗的东西冒充传统民俗的东西,否则会混淆视听,造成两种文化界限的模糊不清。

2.泛民俗的出现也会造成自我越轨行为。破坏他人的正常生活秩序

泛民俗由于是一种个人主观意识支配的活动,因此也会带来种种不好的结果。例如有些导游在旅游途中,讲一些色情的笑话或者故事来取悦游客,这些笑话或者故事有的是传统的,也有的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大都不雅,甚至低级,因此受到指责,这也在所难免。另外,将“婚礼”演示作为获得钱财的手段,在一些旅游景点也是屡见不鲜,也是一些人亵渎传统神圣结婚仪式的恶习。虽说在主观上人们并不一定要去制造一种泛民俗的婚礼去挣钱,但是客观上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效果,无疑是事与愿违的。更有甚者,有的人打着传统民俗的旗号进行诈骗活动,如冒充算命先生去招摇撞骗、骗人钱财等,对这些泛民俗现象予以法律的制裁,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泛民俗活动也可能造成自我行为的越轨,从而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有碍他人的利益和生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值得社会各界的重视。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