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
公元前7~前6世纪,在工商业发展得较早的小亚细亚爱奥尼亚地区,首先产生了古希腊最早的唯物论学派米利都学派。米利都位于小亚细亚西岸,工商业发达,与埃及、两河流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使它得风气之先,在文化上率先发展起来。正是在这里,希腊人的历史学开始萌芽,文学创作开始兴起,也正是在这里,希腊的科学得到初步发展,哲学开始了它漫长的探讨世界本原的行程。
泰勒斯米利都哲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希腊哲学的创始人是泰勒斯(公元前624~前548年)。泰勒斯是一个和腓尼基人有血缘关系的米利都人,被尊称为整个西方哲学的始祖。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本人经过商,从事过政治活动及对自然的观察研究工作。由于他博学多才和富有成就的社会活动,受到希腊人的极大尊敬,被誉称为希腊“七贤”之一。泰勒斯既是哲学家又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传说他到过埃及和巴比伦,从那里学到几何、数学与天文知识,并成功地预见了公元前585年的一次日食。日食当天,米底人和吕底亚人的军队正在激战,突然天空一片漆黑。两军大为惊恐,双方的统帅都以为这是神意,立即停止战争,签订了和约。
泰勒斯最先提出了世界本原是起源于水的命题。世界源于水,泰勒斯的这种哲学思想今天看起来似乎显得极为幼稚,但在当时人类正处于神话传说向哲学思维过渡的阶段,泰勒斯能够打破宗教神话传统,试图从感性直观所看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中去寻找万物的本源,这种有益的可贵尝试,正是他的重大贡献。
因此,虽然泰勒斯的观点难以证实,不免虚妄,但从命题本身来说,则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在他这样说的时候,他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即不管世界万物性质如何不同,变化如何多样,它们总是来自同一本原,最后又复归于本原。从认识论上来看,它表明人们开始从千姿百态的事物、现象中寻找这些事物、现象统一性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开始注意从现实世界千差万别的事物中寻求其共性。泰勒斯的水是世界的本原的命题,标志着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标志着哲学在西方的诞生。
传奇哲学家——恩培多克勒
希腊哲学在古典时代经历了它最为成熟、辉煌的岁月,哲学家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公元前495~前435年)为希腊哲学在古典时代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恩培多克勒出生于西西里岛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是一位杰出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家。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在文化学术方面,他是杰出的自然哲学家、出色的修辞学家和演说家,也是西西里医学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著作有诗歌体写成的《论自然》和《论净化》,据说共有5千多行,但现今保存下来的残篇仅有450行左右,但这已经是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们的著作片断中保留下来最多的了。
恩培多克勒一生富于传奇色彩。他出身于阿克拉加斯的一个富有贵族家庭,其父政治上是个民主派,曾领导一场驱逐本邦僭主的斗争,并在阿克拉加斯建立了民主政治。他年轻时大概也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医道,对巫术可能也有涉猎,传说说他曾使一个已死1个月的妇女起死回生,且用疏浚河道的办法消除了西西里岛上另一城邦塞林纳斯的瘟疫,传说他还会呼风唤雨,祛病消灾,在西西里十分受人尊敬。在政治上,他继承了其父的传统,站在民主派一边,曾勇敢地控告那些企图建立僭主政治的人,甚至在人们邀请他做国王时,他也拒绝了。他对演说术的发展也卓有贡献,亚里士多德就把他奉为修辞学的创始者,西西里的不少修辞学家和演说家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本人谈吐机智,长于比喻,但他的晚年十分不幸。他的政敌趁他不在国内时促使阿克拉加斯人将其放逐,并一直拒绝他返回故乡。他只得在外过着飘荡不定的日子,最后因腿伤不治而死。
恩培多克勒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关于世界本原物质运动的新学说,为希腊哲学在古典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恩培多克勒继承了前人关于万物形成始因的说法,承认事物的客观独立存在及其不断的运动变化。但他改进了以前的自然科学家将万物本原定为一种元素的理论,提出“四根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水、空气、土四种元素。由此他引导出物质可分为更细成分的思想,从而开启了原子论的思路。
在恩培多克勒看来,四大元素是不生不灭,也不会运动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四大元素混合形成各种各样的事物,并使世界万物又处在不断的分解之中,从而推动世界的运动呢?恩培多克勒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爱”和“憎”的概念。爱使四大物质相互吸引,形成千奇百怪的事物,而憎做着相反的工作,让那已经形成的事物不断地崩溃、瓦解。由于爱、憎两种力量的作用,世界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恩培多克勒的这种思想在希腊早斯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元素理论和认识论为后来唯物主义原子论的哲学发展奠定了阶梯基础。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古典时期的极盛时期。这一时期,希腊唯心论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苏格拉底及其弟子柏拉图。苏格拉底是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虽然他不是希腊人的第一个哲学家,但他是第一位给西方哲学的发展以划时代影响的古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是一个性格复杂、颇具争议的人物。大约公元前470年或前469年出生于雅典城的近郊,据说其体格健壮,但苏格拉底像貌丑陋。苏格拉底以教授知识和道德为生,尽管他像貌丑陋,但说话却富有魅力,能吸引很多观众。苏格拉底喜欢在街头巷尾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他时而抨击时弊并且发表自己的独特政见,时而又心平气和地同别人进行辩论。和他辩论的那些自诩有知识的人往往被问得目瞪口呆,语无伦次,理屈词穷,最后只得接受他的意见。他因此树敌不少。公元前399年,他以败坏青年、信奉新神等罪名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的死使辉煌一时的雅典民主背上了沉重的道义枷锁,也成了雅典历史上最大的污点之一。
苏格拉底与别人在街头辩论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他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研究世界本原、探索世界的本质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探讨。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赫拉克利特、智者派等在论述自然界时都不同程度地讨论过人类的灵魂、人的认识论等问题,但是,他们的主要思想是把人作为从属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对人之所以为人缺少充分的考虑。苏格拉底则不同,他把哲学的任务理解为认识人类自身。
苏格拉底借用德菲尔神庙中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扭法庭上的苏格拉底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把希腊哲学从天空拉回人间。他看到以前的自然哲学家在说明世界本原之前,没有首先审观自己的心灵,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找到这些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去规定外部世界。可以说,“认识你自己”的原则不仅拓展了哲学研究领城,而且改变了哲学研究的途径。
苏格拉底的这套主张,看到了人类的一个根本特点: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他的任何研究活动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并能给自然以巨大影响,这是哲学研究的新突破。但是,他进一步推服毒药前的苏格拉底论到,整个世界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按照思想的要求被改造、被设计,却颠倒了物质和思维的关系,走向了唯心主义。
在哲学史上,苏格拉底的开导启萌之功远远超过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而他的人格影响又在他的学识之上。苏格拉底受审与服刑不仅是哲学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而且也充分暴露了日趋成熟的哲学思考与还带有原始性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矛盾。
柏拉图与《理想国》
在苏格拉底所有弟子当中,最有成就、也最具影响的就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柏拉图将苏格拉底所寻求的德性的普遍定义和绝对本质独立化和个体化,从而制造出自己唯心主义的理念论,成为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唯心论体系的哲学家。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不仅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文学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自幼受到极其完备的教育,受过文法、写作、体育和音乐、美术的训练,后又认真学习过柏拉图赫拉克利特、毕达歌拉斯和埃利亚学派的哲学观点。曾写过史诗和悲剧,并决心献身政治。柏拉图的青少年时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渡过,当时不少雅典贵族进行各种反对民主派的活动,贵族子弟多参预这些活动,柏拉图也不例外。公元前407年,20岁的柏拉图拜年逾六旬的苏格拉底为师,被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所吸引。苏格拉底的顽强探索精神,对激进民主派的猛烈攻击,深深地影响了柏拉图。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苏格拉底临终前的那番说教,更加确定了柏拉图以后的生活方向。他本来已跟苏格拉底学习多年,对苏格拉底的那套理论和学说极为推崇,所以在恩师死后,他便完全转向哲学研究。为了避难,大概同时也为了游学,他离开雅典,先后到过麦加拉、西西里、南意大利,甚至到过埃及。
通过旅行和游学,柏拉图详尽地了解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数学、天文、力学、音乐理论和各派哲学的学说,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以及他对希腊社会的主张。公元前387年,已经40岁的柏拉图回到雅典。他在雅典城外一个纪念英雄阿卡德穆斯的花园创办自己的学校,学校因其地而得名为“阿卡德米”。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后来成为了希腊唯心论哲学的中心。它既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还提供政治咨询、培养政治人才。学园建立后,其校址长期未变,学园长期存在,培养了众多的人才,直到公元529年,被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关闭,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在授课柏拉图一生著述丰富,他的所有著作几乎都流传下来了。现在传世的有13封书信和35篇对话。基本上阐述苏格拉底对话的有《申辩》、《普罗泰哥拉篇》、《高吉亚》等;表述柏拉图早期思想的有《费多》、《理想国》等,表述柏拉图思想发展及成熟的有《巴门尼德》《智者》《政治家》《法律》等。其著作大都用对话体裁表述,文情并茂,寓意深刻,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柏拉图学识渊博,教学谆谆善诱。其思想体系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尔后的西方学术界均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最著名的学说是理念论,他的其它学说大都以此为基础。他将世界分为现实世界(物质世界)和理念世界(精神世界)。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超感觉的“理念”;理念世界是永恒的、真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在他看来,物质世界是由永恒不变的精神世界即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理念世界是物质世界的范型,而物质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
这样,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柏拉图把意识性放在了第一位。他还依此类推,认为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是因为先有理念的缘故,进一步前推,便是整个世界的存在,也是因为先有一个理念世界存在而产生的,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论。在认识方面,柏拉图则是典型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其认识论是建立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死的,它经过反复投生转世,获得很多知识。因此,每个人生来就可以具备很多知识,只是由于现实世界的种种干扰,人才把这种由灵魂带来的先天知识忘记了。以后,由于经验的刺激,它又把这种“理念”知识重新回忆起来。可见,柏拉图所说的知识,就是人对先天知识的一种加工,这也就是柏拉图的所谓“回忆说”。为了进一步发展他的理论,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理想国”学说。
《理想国》(中译文约30万字)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卷,它是柏拉图的唯心论哲学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的重要体现。在书中柏拉图采用对话体的形式阐述其国家观,其中涉及经济、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问题。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阐明国家的产生和组成;规定国家内部居民的关系;对希腊各城邦政治的优缺点进行探讨。
雅典学院壁画,画中人物千姿百态、热闹非凡,呈现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其中心人物是边走边争论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想国》是历史上乌托邦的第一部著作,对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者影响很大。可是这样一种理想,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面前,注定难以实现,柏拉图本人到了晚年也不得不对其稍作修正。
柏拉图的哲学包罗万象,体系庞大,是古希腊第一个系统的客观唯心论和先验论哲学,它已经脱离了苏格拉底的“实践性”的特点,而成为一种“思辩性”的哲学,从而达到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高峰。这一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流派,对以后西方基督教的神学体系开辟西方哲学的独特道路和近代形形色色唯心主义体系的产生有着深刻影响。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学者,研究过哲学、逻辑学、修辞学、心理学、物理学、历史学、伦理学和美学。他总结以前一切的学术成就,并将之向前推进,被后世推崇为古典学术界的巨匠。其主要著作有《工具篇》《物理学》《政治学》《伦理学》《诗学》等,为人类历史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爱琴海北岸长尔西狄克半岛上的希腊殖民地的一个名叫斯塔吉拉的城邦。亚里士多德父母早逝,在一个亲戚的监护下长大,而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约17岁那年,他来到雅典,进了当时已扬名海外的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并在这里一呆就是20年,成为学园中的精英。
柏拉图死后,因与继任的学园主持人不和,亚里士多德便前往小亚细亚一带游学达8年之久,其间还曾担任过13岁的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返回雅典,在吕克昂开设学较,从事教育研究直至去世。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成熟也最有成就的时间,其传世之作大都著于此时。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思想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当时已知各学科均有精辟论述。根据古代作家的统计,他的著作达150种之多,涉及古代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而且在某些领城的研究还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现代世界的许多学科如伦理学、逻辑学、政治学、动物学、物理学、植物学、修辞学,都是到了亚里士多德这里才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如果说德谟克利特是古代世界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则是古代希腊各门学科的集大成者。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介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概念不能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而只是个别事物的抽象,是个别事物最一般的和本质的特性,一般只有依靠个别才能存在。
在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承认自然界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是一切经验和感觉的源泉,认为感觉只是提供个别具体事物的知识,只有理论和科学思维才能认识一般和本质的东西。然而,在论及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时,他又回到了唯心主义,从而陷入了二元论的泥坑。
亚里士多德知道事物是运动的,而且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具有唯物论的倾向。但他认为事物运动的不在内部,而应到外部寻找。既然任何个别事物在运动中既是受动者,又是推动者,如此推导下去,最后必然有一个不受外力推动的运动者,它便是世界的第一推动者。这个第一推动者不能是具体的事物,它必须是永恒的,完全没有任何变化、运动,但它吸引了万事万物,万物皆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运动。这个第一推动者,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善”。不用说,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又回到了唯心主义一边。
不过,亚里士多德正是在此基础上创立他的政治学理论的。既然所有事物者向着善运动,以它为终极目标,所以人类把家庭组成村社,再由村社结合而成为国家,也是为了达成某种善业。由于城邦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完善的组织,它所要达成的善业也应是最大的。亚里士多德为研究达成善业的途径,在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中深入讨论了城邦的形成、制度、发展。特别是他的综合性论著《政治学》,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书中,亚里士多德对希腊的各种政治体制进行比较研究,举出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并主张实行共和制。在对待法治和人治的问题上,他主张实行法治,是西方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最早崇尚法治的学者之一。开创了把政治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先河。像柏拉图一样,他看到了不同制度的存在是由不同的阶级基础造成的,而制度的变化是阶级斗争和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但他的态度不像柏拉图那么悲观。柏拉图用理念来衡量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理想的制度只存在于他的空想中,那正宗的、以维护全邦人民利益的宗旨的都可归入理想政体,它们都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只是他那个时候被打败了而已,只要时机到来,这种正宗政体还会出现。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是共和制。在其《政治学》第七卷中,他对公民的教育、国家的疆域、人口作了较多讨论,没有过多地涉及政体,但他似乎更倾向于多数人主政。他尤其重视法律,认为法治高于人治,因为人除了理性以外,还有欲望和感情,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之中,亚里士多德的贡献比他的哲学观点更为伟大。他是古典逻辑学即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并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他研究了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形式,首创了三段论推理的主要规律和形式,着重阐明了演绎法及归纳法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修辞学》、《诗学》更是古典人文科学的经典。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古希腊的科学开始有了初步的分科研究。亚里士多德称得上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发展的一个总结。亚里士多德是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和医生,他对后人的思想有巨大影响。作为许多门学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亚里士多德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明澈的思想,影响了西方无数代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是由多侧面、多层次的概念积累起来的思想总汇,所以其影响也是复杂多样的,欧洲近代哲学无论是经验派或理性派,无论是康德和黑格尔都从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吸取了对他们有用的东西。马克思更是给予亚里士多德以极高的评价,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既是古典时代希腊哲学与科学的集成大成者,同时也标志着古典希腊哲学的终结。
伊壁鸠鲁——伟大的唯物论启蒙者
公元前4世纪以后,随着希腊历史的转折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希腊化时代到来了,希腊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哲学成了生活的艺术,逃避现世成了哲学的主流。伊壁鸠鲁学派便是通过心灵的清静、欲望的压抑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
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约公元前341—前270伊壁鸠鲁年)是古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原子论学说将古代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推到了顶峰,对欧洲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伊壁鸠鲁一生勤奋,写下了大量著作,据说有300多卷,可惜绝大部分已失传,留存下来的只有3封信和一些著作片断。他所创立的学派在西方延续了6个世纪之久,其思想及学说由其学生继承下来。
伊壁鸠鲁出生于萨摩斯岛一个雅典殖民者家庭,公元前307年移居雅典,创办哲学学校——“伊壁鸠鲁学园”,他不仅讨论哲学问题,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而且讨论政治问题。伊壁鸠鲁继承并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极小的原子构成。但他与德谟克利特又有不同之处,他认为原子不仅有大小、形状、位置和次序的差别,而且有重量上的不同。原子不仅有直线运动,而且由于原子内部的原因,还可以产生脱离直线的偏向。正是由于这种倾斜运动,使原子之间产生冲突而互相结合起来,因而产生世界万物。伊壁鸠鲁这种既承认物质运动的必然性又承认它的偶然性的学说,以及对物质运动内在根源的推断无疑闪耀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它克服了德谟克利特片面强调必然性否定偶然性的客观存在的宿命论,将原子论学说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在认识论上,伊壁鸠鲁肯定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强调“一切感官都是真理的报道者”。而理性认识是对感觉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做为一个无神论者,伊壁鸠鲁虽然没有直接否定神的存在,但他认为神是由原子构成的,他们住在无数世界的中间地带,并不干预自然界和人的命运。他强调灵魂由原子构成,并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散。他的这些无神论思想,有力地驳斥了“灵魂不死”和“灵魂转世”等唯心论的宗教世界观,捍卫了唯物论哲学,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他是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他公开地攻击古代的宗教,如果说罗巴人有过无神论,那么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奠定的。”
在伦理学方面,伊壁鸠鲁主张人应该修身养性,以求得心灵的平静,从而摆脱命运的支配。为此,他主张公民应避免热心过问政治,而要“平庸地生活”。他要求人们不要过多地干预社会和政治,以免引起别人的嫉妒和恐惧,从而给自己带来危险;也不应追求巨额财富,那样做,只于向社会和统治者卑射屈膝。只有摆脱徒劳无益的政治倾轧而离群索居,才能达到自由与灵魂安宁的境界,从而使人在良好的朋友与志同道合者中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狄奥根尼斯——犬儒学派的代表
犬儒学派是以狂放不羁的极端反世俗行为来表示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从而获得一种“阿Q式”的精神快感。犬儒派的思想,反映了晚期希腊人们失望心理和愤世嫉俗的消极情绪。这种情绪使他们认为,通晓哲理的人,只要拥有美德就是幸福。美德就是关于如何抑制自己欲望的知识。一个能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就是有美德的人,否则就是无德行的人。犬儒派反对一切社会权力,傲视贵族,主张摈弃世俗的名利富贵,安贫乐道,把生活需要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种消极无为、玩世不恭和放荡不羁的思想和行为,在犬狄奥根尼斯儒派的著名代表狄奥根尼斯(约公元前400—前325年)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狄奥根尼斯是一个银行家的儿子,因与其父陷入铸造币案而被从故乡西诺普驱逐,来到雅典后,他竟然对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安提斯梯尼回归自然的学说发生了兴趣。声称要改变世上所有的“货币”,创造真正的人。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安提斯梯尼的原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表明,在一个动荡不定的世界中,所有的身外之物如财富等是靠不住的。但世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仍汲汲于名利。人们应该藐视世俗,回归大自然,像动物那样生活。他本身自称“犬”,因此而遭到很多人的讥笑,人们也称他“犬”。他模仿动物的生活方式,蔑视人类的一切生活享受。据说他的全部家当,是一根用橄榄树做成的棍子,一身褴褛的衣服(夜里还要当被子盖),有一个讨饭用的口袋和一只喝水的杯子。他带着这些家当四处为家;遍地游荡。他睡在木桶里过着以乞讨为生的生活,自得其乐,到处宣扬他的生活哲学。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孩子用手捧水喝,受了很大的启发,从此连喝水的杯子、讨饭的碗也扔掉了。他的思想和学说,通过他的逸闻趣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据说,有一天,他正在街上晒太阳,正好亚历山力路过那里,这位大帝站在他面前说:“哲学家,你对我有什么要求?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欲望。”狄奥根尼斯望了亚历山大一眼,平静地说:“我所要求你的,就是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这表现出他对世俗生活的强烈不满。
犬儒派的思想在晚期希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希腊化世界广为流传。这种反对文明进步,以贫困和禁欲主义为最大幸福和最高快乐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是对城邦衰落后悲观失望无所适从心态的反映,实际上成了古代世界没落的哀歌。也成为古代人们逃避现实的一种代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