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营自我与创业之路
29424600000003

第3章 创业从今天开始

1.无知之勇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若要每件事都十全十美,则每一件事都做不好。”创业也是如此,如果想在创业之前就了解一切必要的知识,那么恐怕你一辈子都要在准备中渡过。因此,不必有太多的顾忌,如果发现创业的时机已经来到的时候,立即开始行动,千万不要犹豫!

中国自80年代初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成就了一批批富翁。有一则研究报告将中国富翁产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改革刚开始到90年代初,这10年间中国商界涌现了一大批风云人物。像位列中国十大富豪的李晓华、罗忠福等。这个时代改革刚开始,中国最缺乏的就是物资,因为10年文革,中国舶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改革伊始,百废待兴,最为急需的就是各种生活物资和生产物资。另外,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在一个地方特别急缺的物资在另一个地方却非常丰富。大多数人没有商业的观念,因为他们脑子深处还深深鄙视商人,认为商人奸诈狡滑,剥削他人。当时政府还处于转轨时期,刑法中最为重要的经济犯罪是投机倒把罪。凡是有人将一地的物资偷偷运到另一地去贩卖,就会被定为投机倒把。因而,当时不仅全社会有一种鄙视商人的习惯,而且从商还有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有一批胆大敢闯敢干的汉子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涯。其中之一就是现在颇受非议的牟其中,其一度被媒体炒为“中国首富”,一度又被媒体炒为“全国首骗”,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牟其中创业初期,他做的就是把上海的钟表运到其家乡四川,一倒手之间,就赚了一大笔钱,掘到了他平生的第一桶金。牟其中在这次生意中尝到了甜头,就在全国各地考察,将A地多余的物资运到B地卖,赚取地方差价。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牟其中做的是最为原始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别人不敢做、不愿做、不能做的情况下,牟其中敢做并放开胆去做,就极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牟其中将他早期生意上的成功总结成了一条条理论,比如著名的“99℃十1℃”理论。其实说穿了,牟其中做的只是低买高卖;甚至是赊买高卖的事情,非常简单。牟其中对别人说他是空手道大师有时甚为赞赏,他称自己从事的是“第四产业——智慧产业”。从创业的角度而言,牟基中看准了市场地区上分布的差异,然后立即行动去抓住机遇,这份眼光、这份魄力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悉心去领悟的。在当时的短缺经济下,发财致富的机遇都给那些胆大心细并且果敢决断的人所抓住。著名富豪李晓华在创业初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广东出现了一种果汁机,按杯在大街上卖,生意挺火。李晓华看准这是一个机会,倾其所有,购买了一套果汁机设备,然后到北戴河等著名旅游景点卖果汁。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馈乏,喝一杯果汁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李晓华选的地方非常好,人流量大,且相对比较富有。因而他的生意非常红火,一年下来不仅买设备的钱回笼了,而且赚了几十万元、几十万元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个天文数字。李晓华并没有紧守着这份职业,而是转手将设备卖给他人。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他的举动,这么好的生意为什么不接着做下去。这也真正显出了李晓华不同于常人的见识。他看到果汁机只是一个新生事物,刚开始人做得少,现在有许多人纷纷开始做这个生意,那么这个生意就不会再红火下去。趁大家蜂涌而上的时候,李以高价卖出设备,才是上上之举。而且从另一方面而言,固守这么一个小生意,时间长了,李也会成为一个普通平庸的小生意人。从李晓华的经历来看,创业者不仅要敢于往前闯,而且也要擅于把握时机,能进能退。像牟其中、李晓华这样的创业者还有一大批,他们是当时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人,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当工人,拿国家的铁饭碗。有许多人是返城青年,待业在家。这样的环境逼迫他们去闯荡,在当时的情况下,出去闯荡是有极大危险的,但开始干的人却都得到了极为丰富的回报。创业者一定要敢于闯新的领域,在别人都没有看到或都不敢行动时,要勇于往前冲,去打出一份新天地。

第二次创富阶段是90年代初。当时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全国上下开始经济调整,银根紧缩。但有一些人在最黑暗的时候紧信太阳会照常升起。在海南、深圳、珠海这些人开始投资地产,例如罗忠福,倾其所有在珠海买了大量土地搞房地产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恰似春雷震惊全国,上上下下群情激越搞发展。海南、深圳、珠海的地价如火箭般向上窜升。罗忠福的地产很短时间内升值了七十多倍。但也有一大批人,看到房地产火爆,利用手中的权力或者关系,大搞不正之风。大肆炒作房地产,有人估计短短两三年,庸方就因为房地产出现了几个亿万富翁,几十个千万富翁,成酉上千个百万富翁。第三次暴富是在90年代中期的股市上。中国股市初期甚为冷清,大家都认为股市是资本主义的糟粕,都对新中国建立时取缔上海股票交易市场还记忆犹新。刚开始发行股票,无人问津。迫不得已只好发动广大党员发扬奉献精神购买股票。但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后,有一批人逐步感觉到殷市上升的温度。这一批人原先炒邮票、炒字画,现在开始炒股票。由于经济形势走势较好,股市也红红火火起来。再加上有大户违规操作,股市真如大海一样波浪起伏。有调查报道中国股市上也造就了一批中国富豪。第四次创富阶段是90年代中后期,中国有一批民营企业主在有了一定积蓄后,纷纷扩张其业务,他们以广告开路,组织庞大销售队伍做后盾,在全国上下进行立体式广告轰炸和地毯式销售。比较著名的有沈阳飞龙集团、广东巨人集团、山东三株集团和广东爱多等一大批企业。例如三株集团,投出巨资大打广告牌,从电视、电台到报纸进行立体式广告轰炸,同时庞大的销售大军将小传单搞得到处飞,甚至在农村大墙上涮上大幅标语。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壮大,销售额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是,时间一长,这些企业中的一批纷纷落马,剩下的企业也加快改革步伐。从新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风雨历程可以看出,现在活跃在商界的一大批成功人士,都是从一无所有开始,赤手空拳打出天下的。中国的新富阶层里除了一部份利用权力、利用关系或者采取走私等非法手段暴富的以外,还有一大批是凭着自己的眼光和胆识,勤勤垦垦逐步创出一番事业的。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一些人甚至根本没有受过教育。他们的成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创业环境好,即他们的创业正好处于经济短缺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贫乏,只要能生产出产品来,不管质量怎么样都能顺利地销售出去。另一方面是这些创业者比较有胆量,因为相对于他人处于最低阶层,他们没有过多的顾忌和后顾之忧,从而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于是就有一批人从此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新生代富豪。

2.有知之勇

最近,一两年里,原先风光的一批中国富翁遭遇失败,企业陷入困境。于是社会上盛行“二次创业”,认为中国第一代创业者应该警醒,改掉企业现有的缺陷,重新开始企业快速成长。

正如前面我们所看到的,中国第一代富翁中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只是在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勇敢下海,敢说敢干,靠五六个人拼命苦干一阵子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但不可避免的是,在这一代富翁中存在这样的事实,有的人为过去的成功冲昏头脑,认为世界上只有自己伟大,没有自己不能干、干不成的事,只有胆子大,什么都不在话下,他们一时心血来潮,盲目上项目,不把重点放在公司管理上,而是放在广告促销上。比如沈阳飞龙、广东巨人集团,盲目扩张,不是一步一步科学地管理公司,而是凭领导人一时心血来潮。例如巨人集团在史玉柱的领导下,领导三大战役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产品,虽然一时产品销售出去了,但是公司内部一团糟,后续服务跟不上,产品质量又没有保证,致使公司显得非常脆弱。一时资金周转不灵就使早已疲惫不堪的巨人轰然倒地。还有一些人胸无大志,小富即安,崇尚小农经济的生活,或者奢侈腐化、过着一掷千金、纸醉金迷的生活;或者专横跋扈,不可一世,听不得不同意见,把公司办成了一言堂。这一切都充分暴露了中国第一代富豪所带有的先天性缺陷。

“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理天下”。在创业阶段,靠的是有勇有智,靠的是勤劳苦干。但在公司发展成长阶段,一定要靠科学的管理、专业化的操作,才能使企业长治久案,健康成长。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低层次的短缺时代,物质资料已经非常丰富,在同一行业里,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比如家电行业,在十几年前,中国的黑白电视还是供不应求,更不用说彩电。那时买电视甚至需要有电视票才能买到,一张电视票也价值不菲。那时厂家发愁的是如何多生产出电视来,根本不发愁销售问题。而在现在,中国电视普及率大大提高人除了极少数较为贫困地区,几乎家家都有彩电,甚至有的一家有两三台。在电视行业,有着长虹、康佳、创维等名牌企业,还有TCL等一大批后起之秀,另外像海尔集团也进军彩电行业。在低层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众多的竞争对手除了降低价格外,还纷纷比技术、比质量、比品牌和售后服务。商业运作也相应提高到了较高的层次。单靠以前的匹夫之勇是很难再度辉煌的。

特别是现在处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企业更是要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紧紧跟上甚至超越并领导发展的潮流,才能生存下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经问世,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阅。该书认为企业一定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才能生存下去。未来的商业竞争,比的是哪个企业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学习新事物并创造新产品。这就要求创业者不仅要有无比的勇气,而且要有敏锐的头脑。曾经有一篇文章阐述了中国第一代富豪凭借无知之勇打得天下,但在接受了许多新事物后变得犹豫不决、缩手缩脚,有了知识,反而胆怯起来。这说明有一个矛盾是所有创业者所必需关注的即如何将无知之勇转化为有知之勇!

知识经济时代在中国展现了无限商机,现在极为需要的是一批既有知识又有胆识的创业者。创业者既不能为未来的不确定而心生恐惧,又不能对新知识一无所知。如何解决这个困难呢?前一段时期在中国各大高校热闹异常的创业大赛给创业者可以指引一条道路。创业者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创业计划有一定的了解,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始创业,一定要立即开始行动。在创业的过程中逐步修改自己的创业商业计划,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通过广泛读书、或者请教专家来解决问题并从中逐步总结经验,重要的原则是“急学先用”。其实,在大学里或者在其他学校中,学生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套思维方法,知道如何去寻找资料、如何去分析、判断、总结。一个人很难在创业之初就全部掌握有关经济学、管理、会计、法律、金融等诸多知识。创业者一定不能因为目前缺乏这些知识而心生畏惧,裹足不前。而是要大胆往前闯,既要大胆,又要心细。

仔细留心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积累经验。

创业者在对创业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开始行动。请记住,书斋里是出不了真正的企业家的。真正的企业家是那些在公司的逐步成长过程中通过解决层层问题将知识转化为真正的能力的有胆有识者。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在大学里、书房里的学习只是死读书,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广泛咨询、广泛查找资料,反复论证才是真正的学习c创业者一定要明了这个道理,不要为所谓的学位所累要勇敢地开始创业。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期间,由于认识到眼前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创业良机,就毅然从哈佛这个为世人瞩目的著名学府退学,创办了自己的公司。20年来,他把公司从小逐步做大,在这个过程中,比尔·盖茨也学习到了真正的本领,而这些本领是在书本里、课堂上永远也无法学到的。

清华大学的王科、邱虹云在大学尚未毕业的时候就开始创业,也是遵循了这样的道理。中国现在最为缺乏的就是一大批有胆有识的企业家。广大的创业者们,开始行动起来吗,成为中国真正的企业家,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