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碰到一些“偶发事件”,而且以“怪事”居多,往往使教师感到“意外”,甚至“出洋相”,或“当场出丑”。此时此地,教师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对付“怪事”,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怪事”,千万不能为了维持“自尊”而胡乱“克人”,应该让学生在沉着地分析和冷静地评价当中受到教育的启迪。
笔者在一次旁听“小学一年级思维训练观摩课”时,教师出示一题:“玻璃杯中有一乒乓球,有多少方法将它取出?”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用水灌出来”、“用筷子夹出来”、“用手抓出来”、“用手抓着杯子倒出来”……教师脸上露出笑容,学生答的看来都在好的预料之中。正准备总结,突然一男孩站起来,洋洋自得地说:“我把杯子往地下一摔碎,乒乓球自己就倒出来了。”全场顿时哑然。学生们一时不知所措,观摩教师也窃窃私语,主讲教师显然感到意外,尴尬了一会,认为该生是“出洋相”、“冒风头”,是丢她的丑,立即呵斥道:“小聪明、烂点子,这是破坏公物,根本不允许的事情。”这男孩立即耷拉下了头,但又好像不服气地在小声嘀咕。平心而论,这是主讲教师的“自尊”在作祟,因为她出示的思考题目并没有带任何前提条件,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将乒乓球取出来,就算任务完成。难能可贵的是这个男孩让大家的办法都说完了,他另想出来的、超出一般人的创新方法,是聪明智慧的闪光点。可惜,由于主讲教师不当处理,挫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