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29451100000012

第12章 新中国培养的新星

当一颗新星出现在天空时,众目睽睽,仰首注视。其实,新星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经过一段漫长的运行,才来到地平线的。在这一段漫长的运行中,它在不断努力向前,却一直默默无闻,无人知晓。当它从地平线上冒出之后,才以夺目的光彩引人注目。

陈中伟由于使“断腕重生”,一下子成为中国医学界一颗璀璨的新星。然而,陈中伟虽然是在1963年1月2日那一天内创造了这一奇迹,他的成功却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

1929年10月1日,在浙江宁波,陈中伟出生了。宁波有“小上海”之称,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城市。当时陈中伟的外祖父是商务印刷厂的工人,而父亲是外祖父的学徒。由于父亲十分勤奋,被外祖父所器重,成了亲。后来,父亲跟人学医,很肯钻研,先当护士,后成为医生,在宁波开设了一家小医院——宝珍医院。陈中伟的母亲是这个医院的护士兼药剂师,陈中伟的几个姐姐也先后在这里当护士。这家小医院总共只有三四张病床。然而,这家小医院却使陈中伟从小就受到医学的熏陶。

当陈中伟上小学的时候,小医院里来了许多病人。那三四张病床显得不够了,临时又支起几张病床。陈中伟放学回来,看到父母忙得不可开交,便到病房里想帮点忙,却被父亲一把抓住,拉了出去,厉声斥道:“当心传染!”

“传染?”陈中伟听不懂这陌生的名词。晚上,趁父亲有点空,就去问他。父亲并没有直接答复,而是拿了一点病人吐出来的东西,放在显微镜下让陈中伟看。当陈中伟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浑身长毛、身体弯曲的小坏蛋——霍乱弧菌时,大吃一惊,这才明白了什么叫“传染”:原来,那时宁波流行着“虎烈拉”(霍乱)。病房里的病人上吐下泻,弄得到处都是霍乱弧菌,不小心沾上之后,就会“传染”,使健康的人也得霍乱病。

从那以后,陈中伟对显微镜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常常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放到显微镜下面观察。在显微镜下,他看到了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懂得了血的秘密;在显微镜下,他细细观看脓液,明白了脓原来是成千上万在与病菌搏斗中光荣献身的白血球的尸体。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陈中伟最喜欢的课程是生物学。

陈中伟常爱用弹皮弓打麻雀。抓到了麻雀,不是为了玩,而是用小刀解剖。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解剖了麻雀,弄清楚了麻雀的肺、肠、胃、心脏的形状和位置。

陈中伟也钓鱼,学校前面,有一条小河,叫北斗河。陈中伟钓到了鱼,便用小刀解剖,发现鱼有两种麻雀所没有的器官——鳔和鳃。他去问老师,才明白鳔和鳃的特殊作用:鳔能使鱼儿在水中浮沉。鳔一膨胀,鳔内充满空气,鱼儿向上浮;鳔一收缩,鱼儿往下沉。鳃,则是鱼儿在水中的呼吸器官,起着与肺差不多的作用。

有一次,陈中伟切去青蛙的脑袋,把火柴梗插入青蛙的脊椎骨,青蛙的四肢忽地收缩起来。

经老师指点,他才明白这是脊椎神经在起作用,指挥着四肢收缩。他开始懂得什么是神经,神经有什么用。

陈中伟的成长清楚地说明,只有“从小爱科学”,才能“长大攀高峰”。任何一个“大”科学家,几乎都是“小”科学迷。没有“小”,哪来“大”?陈中伟说过这样的话;“知识好比桑叶,我们应当像蚕儿那样不断地吃进知识的桑叶,经过自己的消化,吐出银闪闪的蚕丝。”他,正是从小不断地吃进知识的桑叶。

陈中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身高一米八,身体壮实,这和他小时候爱好体育运动是分不开的。他的网球打得不错,曾获浙江省双打冠军、单打亚军。他还曾获宁波市铁饼第一名、标枪第二名。他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队员,游泳也有一手。正因为这样,他的体质很好,能够一口气做长达六七个小时的手术。

陈中伟从小喜欢英语。上中学时,他已能看懂英文版的《天方夜谭》。他出国访问时,用不着带翻译。他能用英语流利地作长篇学术报告。

陈中伟还擅长拉小提琴,曾跟从琴师学习。至今他有空余时仍拉小提琴,一则从中得以休息,一则可以使手指灵活,便于进行手术。

当陈中伟从宁波效实中学(童第周的母校)毕业以后,便立志献身祖国的医学事业。陈中伟的天资并不算太好,他的学习成绩在中学里只是中等水平(生物学和英语较好)。由于他很喜欢动手做实验,学习扎扎实实,所以他在大学里就从中等水平跃入“尖子”的行列。陈中伟当上了“小老师”,辅导别的同学解剖尸体。解剖学,是外科医生的基本功。不懂得人体的构造,开刀时就无从下手。可是,光是把人体解剖图背得滚瓜烂熟还不行,更重要的是懂得实际情况。这正如一个汽车司机光会背地图不行,还必须熟悉每条马路以至马路旁的每一座建筑物。陈中伟很注重实践,在大学里,两个同学能够有机会解剖半具尸体,已算很不错了,而陈中伟是“小老师”,在带领别人解剖时,有时他已解剖了七八具尸体,在解剖学方面打下很好的基础,成了班上的“活地图”。有一次,一位高年级的同学在实习时,找不到病人肩部的一条神经,来找陈中伟,经他一指点,很快便找到了。

1954年,陈中伟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之后,经过几年的进修、实习,很快就独立工作了,成为一个外科的主治医师。

有一件事,像用刀刻下来一样,深深留在陈中伟的脑海之中:有一次,他到上海汇明手电筒厂作调查,这个厂冲床多,手外伤事故也多。他走进车间,问一位青工:“谁是这儿的老师傅?”年轻人朝里一指,说道:“喏,那位断了手指的,就是老师傅。”陈中伟不由得心里一惊,细看那老工人的手,只见满是伤疤。老师傅说:“医生啊,这是旧社会留下来的罪证。那时候,我不仅失掉了手指,也失掉了‘饭碗’——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船破了遇顶头风,祸不单行哪!”另一位断了手的老工人说道:“要不是缺了手,我一定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做更多的事情!”说着,一个个断手断指的工人都走过来,举着他们的手,讲述着断手缺指的痛苦。

从此以后,陈中伟立下了为工人们再植断手的夙愿。他为工人服务,而他的力量来自工人。

这颗在红旗下成长的新星,默默地在政治上和技术上趋于成熟。直到他接活了工人王存柏的手,为祖国赢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