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29451100000044

第44章 苍蝇“户口簿”

一本厚厚的专著,蛋青色的封面上画着一只巨大的苍蝇,印着: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范滋德编著。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苍蝇的系统专著,30万字,收入318种(包括亚种)苍蝇的图谱和形态、生态描述,是范滋德为我国苍蝇家族所立的“户口簿”。

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庞德博士在1973年引用此书某一部分时作了如下评价:“总的来说,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几乎没有一部评述性的这群蝇类著作。多数的文献是纯描述性的,没有任何检索表。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是范(1965)关于中国这群蝇类的专著。”

关于这“户口簿”,范滋德说道:“苍蝇是个大家庭,有成千上万名成员。如果抓住一个陌生‘面孔’的苍蝇,要判断它是不是新种,那就得查‘户口簿’。如果‘户口簿’上没有,才能断定它是新种。发现一个苍蝇新种,就像化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使我们兴奋不已……”

外行人看上去,那满盒子的苍蝇,样子都差不多。怎么样才能“认识”苍蝇呢?

“苍蝇专家”有他的诀窍:鉴别苍蝇,除了一般地观察外貌,重要的一条是观察“尾器”,所谓“尾器”,就是雄性苍蝇的生殖器。鉴定时,要非常小心地把比芝麻粒的十分之一还小的尾器拉出来,放在显微镜下细细观察。不同的苍蝇,尾器形状明显不同。那本“户口簿”上,详尽地画着各种苍蝇的尾器形状。

范滋德长年累月跟苍蝇打交道,对苍蝇的各种“面孔”了如指掌。曾经有这么个故事:

苏联有个著名的“麻蝇专家”,叫做珞灯朵夫。他是苏联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马尔蒂诺古昆虫研究室主任。1959年底,他访问中国。

珞灯朵夫教授在广东肇庆、鼎湖山、七星岩等地采集了一批苍蝇标本。他来到上海,拜访了范滋德。白天,范滋德忙于跟珞灯朵夫教授交谈。晚上,才有点时间观察珞灯朵夫请他帮助鉴定的那些标本。由于范滋德对苍蝇极为熟悉,连尾器都没有拉出来,只是根据苍蝇的其他特征花了两个晚上,便把珞灯朵夫带来的155只麻蝇标本全都标上蝇种名称!

这件事使珞灯朵夫教授大为震惊,知道范滋德在苍蝇研究工作中有很深的造诣。回国之后,他在苏联《昆虫学评论》上发表文章,称赞范滋德:

“应该指出的是,全部采集品曾经范滋德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检定,他是中国住区双翅目区系的优秀专家……”

范滋德有句经验之谈——“见多识广”。他以为,“见多”方能“识广”。“识广”是由于他“见多”。他对苍蝇家族如此熟悉,是他夜以继日地观察、鉴定的结果。他,成了优秀的“苍蝇户籍警”,见了苍蝇,便能随口说出它的“姓名”来。他的惊人的真功夫,来自那在显微镜旁度过的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来自那对事业的执著的追求。

他怎么会与苍蝇结下不解之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