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29454900000016

第16章 二十个典型个案剖析

典型个案1:轻飘飘。

接到重高录取通知书那天,小曲的全家都乐坏了,真是天大的喜事啊,儿子有出息,全家人都觉得长了脸。

恭喜的电话,将爸爸妈妈的手机都打爆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舅舅阿姨、同事朋友,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爸爸妈妈忙着接电话应酬,安排庆贺的酒席,一边的小曲更是眉飞色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家里来了陌生的客人,爸爸妈妈都会隆重地将小曲介绍给客人,这是我儿子,今年刚刚考取了重高。客人连声夸奖。路上遇到熟人,爸爸妈妈一定会停下来,指着小曲对熟人说,我儿子今年刚刚考取了重高,马上就快开学了。熟人冲着小曲竖起了大拇指。

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小曲沉浸在成功所带来的无尽的快乐、自豪、得意之中。

最大的变化,是爸爸妈妈对他的态度。爸爸的脾气比较急噪,稍不如意,就会雷霆大怒,可是,自从中考之后,爸爸对小曲总是春风满面。以前向妈妈提出什么要求,大都会遭到妈妈的拒绝,接到重高的录取通知书后,妈妈对小曲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小曲的自我感觉,从没有现在这么好过,他甚至将自己的QQ签名也改了,换了一个个性极张扬的名字。走在路上,小曲都觉得脚下能生风,飘飘欲飞。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小曲迎来了入学的第一天。爸爸妈妈一起陪着他去学校报到,爸爸帮他背书包,妈妈帮他拎着可乐瓶,小曲甩着两只胳膊,大摇大摆地走在中间,一家人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

和小学初中时一样,学校离家也不远。以前上学时,都是小曲自己上下学,上高中后,小曲却向爸爸提了个要求,每天开车接送他。爸爸犹豫着没答应,小曲嘟起了嘴巴。一旁的妈妈插话了,孩子读高中了,将来还要考大学,多累啊,你就辛苦一点接送他,有什么关系啊。爸爸答应了。小曲这才露出了笑脸。

小曲的高中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原因分析:很多时候,考重点高中,上好的大学,并非是孩子一个人的梦想,而是全家人的梦想,甚至父母比孩子更在意结果。一旦孩子达成了愿望,父母也往往表现出比孩子更欣喜若狂的神情,父母首先飘了起来,找不到方向了。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势必因为取得的一点成功,而飘飘欲仙,自鸣得意,迷失自我。

对策:要想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保持一颗平常心,泰然面对人生的一时得失,父母首先要做到这一点。父母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态度,父母过于计较得失,在意成败,孩子就不可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孩子的虚荣心、自满自大自傲情绪,对其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不可小觑。

典型个案2:我不牛了。

小焕是在陶醉幸福之中,度过了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他确实有陶醉的理由,因为,他以高出录取线38分的高分,考进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这是他所在的初中的第二名。

初中三年,他一直稳稳地排在班级的前三名,从没有掉出过,全校的排名中,最差的一次,也在三十名之内。在同学们的眼中,他是个牛人,神人,有人还给他送了个外号“考试大神”。

小焕信心满满地走进了高中的大门,这所高中,每年的高考一本达线率,达到了惊人的90%以上。这意味着,三年之后,小焕也必将以优异的成绩,跨进理想的大学。这确实是个令人振奋的数字。

不过,这份自豪和快乐,并没有维持多久。高一新生的摸底考试,小焕只排在了全校的一百多名,这个名次,是小焕整个初中阶段,从未出现过的。小焕感受到了重点高中的压力。紧接着的一次单元测试,则彻底地击毁了小焕的自信,他的成绩,一下子掉到了近三百名。拿到成绩的时候,小焕的眼泪,差点不争气地掉了下来。他意识到,在这所拔尖的中学,他再也不是什么牛人了,那种居高临下的快乐,再也没有了。

父母也感受到了小焕的变化,一回到家,他就将自己关进房间,做作业,还让爸爸帮他到新华书店买回了一大堆的学习参考资料。父母为此很揪心,这才高一啊,刚刚进学校啊,有必要这么紧张吗?

原因分析:这几乎是所有“尖子生”所面临的困惑。在原来各自的初中,这些孩子个个出类拔萃,而到了重点高中后,才发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的优势不复存在了,从尖子生降落为平常生,有的孩子甚至一下子坠落为“差生”,巨大的反差,必然造成孩子的不适应,背负上沉重的压力,苦闷,彷徨。有的孩子,甚至后悔进了优质的重点高中,在这里,只能做凤尾,而如果选择一个一般的重高,或者普通中学,自己依然是鸡头。做第一,当牛人的感觉,多好啊。

对策:帮助孩子找到自信,客观地审视自己,找准位置,既要看到强手如林的不利局面,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既要做横向比较,也要做纵向比较。要认识到不是自己变得不优秀了,只是身边的同学更优秀了,而只有与优秀的竞争对手同台竞争,自己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同时,学会以平常心看待排名,泰然对待现实的处境。

典型个案3:疯狂的暑假。

小滔印象最深的,是中考前班主任老师说的那句话:中考之后,你们就可以彻底放松,好好玩玩了。小滔就是在这个信念下,咬紧牙关,熬过了中考的备战。

考得不错。成绩下来的时候,小滔都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超过了重高的分数线。以小滔平时的成绩,只能考个普通高中,没想到,最后的冲刺和临场发挥,帮助他实现了惊天大逆转。

小滔的表现,也大大出乎父母的预料,他们根本没指望小滔能进重高。喜出望外的父母,决定好好奖励奖励儿子,也兑现老师的诺言,这个暑假,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彻底放假。

小滔的疯狂暑假,就这样开始了。

外婆出钱,给小滔买了一台电脑,安装在小滔的房间里。暑假的前半段,小滔都是在自己的房间中度过的,据说某个游戏,已经连闯35关,达到了骨灰级。与之相对应的是,小滔的黑眼圈,比中考之前,又加了两圈。

父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是,已经答应小滔可以过一个放纵的暑假,许下的诺言又不能收回,怎么办?还是爸爸主意多,他和小滔商量,带他出去旅游,见见世面。小滔答应了。爸爸给他报了个欧洲15日游。这次旅行,确实为小滔大开了眼界。

旅行回来后,担心小滔又会回到电脑旁,妈妈让他到老家的姑妈家去住几天。小滔不情愿地去了。没想到,去住了一段时间,小滔竟然乐不思蜀了。电话一问,原来姑妈家的读大学的儿子也放假了,两个人整天坐在电脑前,玩网游。姑妈夫妇平时忙于生意,根本顾不了他们,小兄弟俩,总是一玩就玩到大半夜。眼近开学了,爸爸去老家将小滔接了回来。一上爸爸的车,小滔倒头就睡着了,他实在太累太累了。

开学已经两个多星期了,小滔还有点恍恍惚惚,他还没有回过神来呢。

原因分析:假期应该是轻松快乐的,何况是在中考之后。但是,放松不等于放任,更不等于放纵。很多父母,平时对孩子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连孩子健康的文体活动,都剥夺得一干二净,可是,到了大考之后,诸如中考、高考之后,却又往往放手不管,彻底放任自流。这是典型的功利思想在作崇,将学习与考试,简单地划为等号。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纵使成绩不错,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却很差,完全是被动学习,功利学习,一旦考完试,就会马放南山。很多孩子在中考特别是高考之后,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就是这种教育酿下的苦果。

对策: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父母要端正态度,明白学习的意义。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习也不是一时的行为,而应该是自觉的、主动的、终身的。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孩子就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至于一个假期放完了,孩子的心也彻底“野”了,收不回来了。其次,在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要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就做到松紧有度,放假时也宽严相济,使孩子保持一以惯之的态度,而不是忽紧忽松,弧张忽弛。

典型个案4:凌晨5点的“嗡嗡”声。

读高中后,小羽住进了学校。这是一所重点高中,学校实现封闭式管理,除了家住附近的少数学生外,其他学生一律集体住校。

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回到家后,小羽就让妈妈帮她买了一个台灯和一只闹钟。妈妈问她为什么要买?小羽回答说,带到学校去,因为她感到英语学习很吃力,跟不上进度,准备每天早一点起床,恶补英语。

小羽的小学是在农村老家读的,那时候,爸爸一个人在城里工作,妈妈在农村务农。平时只有妈妈管她,好在小羽很自觉,学习上从来没让妈妈费心,成绩也一直不错。初中的前半段,还是在农村的中学读的,到了初三,爸爸才将她和妈妈接进城里,她也在家附近的一所初中借读了一年。中考时,小羽发挥得不错,如愿以偿地考进了重点高中。

高中生活却让她很不适应,她觉得自己与同学的差距很大,尤其是英语课。小学时,直到六年级才开始上英语课,而且,还是个代课老师,发音很不标准。初三进了城里的中学上学后,因为是借读生,不在学校的考核名单之中,所以,小羽还没有感受到多大压力。高中就完全不同了,大家站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标准考核,小羽感到跟不上节奏了。

没过几个星期,高中的班主任打来了电话,向小羽的父母通报了一个情况:每天早晨5点,小羽就起床了,然后,一个人躲在厕所里,用台灯照着,“嗡嗡”地背英语单词,被值日老师发现了几次。而且,同寝室的同学告状,总是一大早就被她的闹铃惊醒了,睡不好觉。班主任又心疼又生气地说,这样下去,对小羽的身体不好,也对其他同学的产生不好的影响。

原因分析:害怕跟不上节奏,担心被淘汰,因而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是很多重点高中学生的一个共同特征,只是小羽表现得特别强烈一些罢了。这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都很高,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也很高,但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排解,很容易使这些孩子因为压迫症而成为学习狂,自虐狂。

对策:学习成绩不理想,跟不上学习进度,或者有学科拖后腿,难免会令孩子紧张焦虑,父母和老师应该和孩子共同面对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拾漏补遗。但学习不是玩命,也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待自己的薄弱环节,应正视而不畏惧,注重日常的积累,稳步提高。

典型个案5:偏头痛。

16岁的小润身体很棒,特别喜爱运动,初中的时候,就是学校篮球队的中锋,还代表市中学生联队,参加过全省的中学生篮球比赛,获得了全省中学生篮球邀请赛的第四名。也正是凭借着这一点,以及还不错的学习成绩,他被一所重点高中,作为体育特长生,招了进去。

这大大出乎全家人的意料,连一向反对儿子打篮球,而不太注重学习的妈妈,也对儿子刮目相看了。开学那天,全家人都陪着小润去学校了,爷爷奶奶都想看看,孙子上的学校到底是个什么样。小润紧张而有趣的高中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开学第三个星期,小润忽然打电话回家,让爸爸给他买一瓶止痛片。爸爸以为儿子打篮球受伤了,没想到儿子连连摇头,进校以来,学习太紧张,基本上就没怎么打过篮球,不是受伤了,而是莫名其妙的偏头痛,上课的时候老分心,晚上也睡不好觉。

偏头痛?爸爸疑惑不解,儿子的身体一直很棒,怎么才上学半个多月,就出现了这种毛病?爸爸赶紧给班主任打电话,询问情况。班主任解释说,可能是新课太多,小润的学习跟不上吧。老师还告诉他,这样的情况不仅小润有,班上还有其他几个孩子,也出现了身体上的不舒服,有的老是肚子痛,有的一不留神就感冒,还有的孩子总是喊牙痛。而到校卫生院一检查,又大多没什么大问题。是典型的心理因素。

原因分析:新生入学因为不适应,而出现各种身体上的反应,小升初时也会出现,甚至在每个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是心理压力通过身体的反应。像小润这样的特长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往往会更大一点。

对策:缓解学习压力最好的办法,是减负减压。学习负担太沉,心理负担太重,身体和心智都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自然接受不了。可以帮助孩子根据自身实际,量体裁衣,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而不是企求一口吃成胖子。同时,多参加文体活动,放松身心,减缓不必要的压力。

典型个案6:“买”进了重高。

小蓉的爸爸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妈妈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条件很好。可以说,小蓉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

对小蓉的学习,爸爸抓得比妈妈还紧。这源于爸爸的一个未了心愿。爸爸小的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差,上学之余,还要帮家里人做手工活,以贴补家用。爸爸很聪明,成绩也不错,当年高考的时候,超过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上了一个多学期,因为爷爷病重,高昂的医药费,一下子将本就困顿的家庭,拖入了绝境。小蓉的爸爸不得不退学,放弃求学的梦想,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未能完成的学业,成了小蓉爸爸最大的遗憾。因此,他特别期望自己的梦想,能在女儿身上实现。

小蓉算是个勤奋的孩子,可惜成绩总是处于中游,中考的时候,终以三分之差,没有达到重高的录取分数线。这让爸爸很失望。权衡再三,爸爸托了很多关系,找了很多人,最后以交纳一笔不菲的赞助费,将小蓉“买”进了某重点高中。爸爸的出发点很简单,重高教学资源、学习氛围、学生资质都好,将来有更多的希望考进名牌大学。

可以说,小蓉是肩负着爸爸的殷切希望,忐忑地走进中学的大门的。她也是个上进心很强的孩子,在心里默默地许下愿望,进了高中,一定努力学习,不让爸爸失望。

美好的愿望与现实,总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重高紧张的学习节奏,繁杂的学习任务,你追我赶的尖子生们,无不让小蓉感到喘不过气来的压力,更让小蓉沮丧的是,她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在班里,她的成绩总是垫底,看不到一线希望。尤其让她感到自卑的是,她是爸爸花钱“买”进来的,重高生固有的优越感,在她身上,成了一条沉重的枷锁,每当别的同学互相聊起中考成绩的时候,她都是红着脸,溜到一边。小蓉觉得,自己根本不属于这里。

原因分析:不少重点高中,都会想方设法招一批所谓的借读生,这部分生源,有的是靠关系进来的,有的是花钱“买”进来的,不一而足。能进重点高中学习,是很多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梦想,心情可以理解,问题是,孩子通过非正常渠道走进了重高,是否能接受?是否能适应?是否能跟上?

对策:这类学生,往往内心里会深深地隐藏着自卑的情结,总感到自己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进来的,不如堂堂正正考取的学生。而另一个极端可能是,自我感觉膨胀,认为自己家有背景,或者经济富裕。因此,首先应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视差距,树立信心,帮孩子卸下心中的十字架;同时,要让孩子明白,既然进来了,就要尽可能地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跟上学习的节奏,有不懂的问题,除了请老师答疑之外,应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请教,虚心借鉴他们的学习经验,处好同学关系。

典型个案7:每晚九点的亲情通话。

小寒是个帅气的男孩,生活在一个宽松的高知家庭,父母都收过高等教育,妈妈毕业于著名大学的研究生,现在做律师,爸爸是一家报社的主任记者,还是个兼职作家,出版过好几本书。家庭和谐而温馨。平时的场景多半是这样的,妈妈在看书,爸爸在书房写作,小寒则在自己的房间里,安静地做作业。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小寒自小的学习,就很主动,基本上不用父母操什么心。而且,小寒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经常与爸爸勾肩搭背,宛若兄弟;直到上了初中,有时还会和妈妈撒撒娇。小寒对家特别依恋。

小寒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本市最好的高中。学校位于郊区,离家有二十多公里路,学校实行借宿制,所有的学生都统一住校。从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小寒,也不得不告别父母,住进了学校,每个周末才能回家。

没有单独生活经验的小寒,面临着集体生活的考验,很多事情,都必须靠自己解决了。在一段混乱的生活后,小寒总算慢慢适应了集体生活。但是,小寒向父母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每天都必须给他打个电话。

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好在每个学生寝室,都安装了电话。晚上九点下晚自习,九点多一点就能回到寝室,十点熄灯休息。小寒和父母约定,每晚的九点半钟,他都在寝室里准时等他们的电话。

于是,每晚九点半,就成了一个固定的亲情通话时间。无论父母是在家里,加班,在外应酬,还是出差在外,每天到了这个时间,他们就会拨通小寒寝室的电话。通话的内容,无非是今天过得怎么样?水果有没有吃?有什么新鲜事?觉睡得好吗?等等琐碎的事情。

寝室里的其他同学,父母也会打来电话,但多是不定时的,唯有小寒父母的电话,在九点半钟准时响起。偶尔父母忘记了,小寒就会一直等在电话机旁,知道电话铃响起。时间一久,寝室的同学都了解了这个特点,他们还给小寒颁发了一个特别的奖项:最佳与父母沟通奖。

小寒的父母却隐隐有点担忧:孩子会不会因为期盼电话,而将精力都耗在了无谓的等待上?而且,事实上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要讲,无非是一些问候和关切,有必要这样天天打电话吗?而他们最担心的是,这样会不会像风筝的那根线一样,绊住了孩子的手脚,不利于他的独立?

原因分析: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融洽的亲子关系,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初次离开父母的孩子,对父母和家,都表现出特别的依恋,他们习惯了父母在身边嘘寒问暖,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他们就会感到孤单和恐惧。有的父母,会在每周的中间,去学校探望孩子,有的则通过电话,经常与孩子联络沟通。

对策:与父母感情越深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也越强。这不是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孩子在长大,父母总是要放手的。那么,什么时候放手,怎样放?突然放手,孩子会措手不及,陷入茫然,显然不是好的办法。一直抓着不放,孩子则无法达到锻炼,难以自立。在我看来,小寒与父母约定的这个亲情通话时间,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既可以缓解孩子的思家之心,又可以使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内心想法。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对校园生活慢慢适应,就可以调整一下通话周期,由每天改成隔天,再由隔天改成每周固定的一两次,或者由孩子在有需要的时候,自己打电话给父母。但无论怎么调整,我觉得适当的通话是必须的,那有利于亲子沟通,也有利于了解孩子。事实上,在亲子沟通中,从来就不是沟通得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典型个案8:又有一个同学到国外读书去了。

小武所在的班级,被认为是平行班里,最好的班级,好几个同学,仅以微弱的分差,而与实验班擦肩而过。而且,他们的班主任经验丰富,带过的学生中,好几个考取了清华北大。这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开学不久,却出现了状况,据说其中的一个同学,暑假时考的托福成绩出来了,分数很高,已经有几家美国的中学,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他就将赴美国读高中,然后预科,然后全美排名前列的大学……可以预见的未来,一片光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平静的班级,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人羡慕,有人摇头,有人感叹,有人难过,什么情绪都有。有几个同学,开始四处打探留学的途径和信息,看样子,也动了出国的心思。据消息灵通的同学说,这所高中,每年都会有不少学生最终选择去国外读高中,然后参加国外的大学招生考试,比国内的高考,机会多多了。也有孩子认为,好不容易通过中考,考进了理想的高中,为什么还要花那个代价,去国外求学呢?众说纷纭。

不管怎么说,多出了一个通道,这也是通往国外名校的最佳途径。但到国外读书,高昂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不能承受之重。到底是在国内按部就班就读完高中,参加高考,还是想办法跨出国门,成了很多孩子关注的话题,也让一些孩子产生了动摇。

原因分析:到国外读高中、预科,然后参加国外的“高考”,成了这几年的热门话题。有条件的家庭,跃跃欲试。这种现象,在沿海发达地区的重点高中,比较普遍。这是一种选择。出去的孩子不用管他,但对于其他孩子的影响,却是很大的。一方面,他们也期望通过这条“捷径”,实现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又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或其他原因,而可能无法实现,于是,羡慕、疑虑、迷茫、摇摆不定、心不在焉,交织在一起,使原本平静的高中生活,变得混乱迷离。

对策:孩子走什么样的路,这基于家庭条件和孩子内在的欲望,而作出的慎重选择。父母应和孩子进行沟通,客观分析,做出审慎的决定。对于有条件而又乐意出国求学的孩子,可以设计好求学路径,循着这个目标去做准备和努力,而对于更多没有条件走出去的孩子,则应安下心静下神,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打好基础,不为其他同学的选择所动,更不为之所困,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道路。

典型个案9:凤凰落毛不如鸡?

小冬是在极度痛苦之中,度过初中的最后一个暑假的。

成绩一向还不错的小冬,在中考前,突然得了重感冒,流涕、头疼,将小冬折磨得够戗。这么关键的时刻,突然生病,对小冬和父母的打击,可想而知。考试前一天,爸爸带着小冬,到医院挂了两瓶点滴,希望能减轻他的感冒症状。

考试结果,不出所料,很差,尤其是数学,简直一塌糊涂。结果是,小冬与心仪已久的重点高中失之交臂,被一家普通高中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小冬一个人将自己反锁在屋内,中饭都没吃,一直到黄昏,才在妈妈的苦苦哀求下,走出了房门,小脸已经瘦了一圈,眼圈黑得跟熊猫一样。整个暑假,小冬都是在迷迷糊糊之中度过的。虽然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一再开导他,但他仍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新学期开始了。在父母的耐心劝导下,小冬总算从失败的阴影中,慢慢走了出来,他背着书包去报到了。清醒过来的小冬,决定振作起来,好好地表现一番,做出一点作为。

现实似乎并没有小冬想象的那么简单,入学摸底考,小冬竟然只处于中游。这对小冬是又一记重棒,他绝没有想到,即使在这样一所普通高中,他也显得一点也不突出。

而最让小冬痛苦的是,小区里他有几个要好的同学,从小一起长大,另外几个,都考取了重高,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同学,平时的成绩远不如小冬,这对小冬的刺激很大。以前周末的时候,他们几个总会聚在一起打打球,或者聊聊天什么的。中考之后,小冬再也没主动和他们一起玩过,有时在小区碰着了,他也会早早地避开。他们几个来家中找过小冬几次,小冬都躲在房间没有出来,让妈妈将他们打发走了。他不想见到他们。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落毛的凤凰。

原因分析:失意、落魄,是普高生中普遍存在的一重情绪,特别是初中阶段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中考失利的阴影,驱之不散,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对自我的评判,感到没有前途,没脸见人。他们不太接受现实,不愿意和过去的同学交往,不能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对策:挫败感,是造成孩子失意的主要原因。中考失利,孩子难免抑郁苦闷,这种消极情绪积压在体内,就会产生反能量,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引导孩子痛痛快快地将这些负面情绪及时发泄掉,排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同时,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学会自我调节,重整旗鼓,坦然接受新的挑战。

典型个案10:你们是不是对我失望透顶?

小蓝的爸爸是个长途货车司机,经常在外开车,有时一出门,就要很多天才能回来。妈妈是环卫工人,每天一大清早,就出门了,工作很辛苦。

父母对小蓝抱着很大希望,在他们看来,这个家要有所改变的话,只能寄希望于她。小蓝也很懂事,从小就学会了自理,早饭都是自己做的,有时候晚上放学回家了,看到妈妈还没回家,她会先将饭煮上,等待妈妈下班回来。

小蓝的成绩也不错,家里的一面墙上,贴着的全是她从小学开始获得的各种奖状。妈妈经常对她说,我和你爸就是这样了,你要再不好好念书,我们家就真的没啥希望了。小蓝总是懂事地点点头。

初中三年,小蓝在班里的成绩一直都不错,每次开家长会,班主任都会点名表扬小蓝,这让妈妈感到很自豪。到了初三下半学期,小蓝的成绩忽然直线下落,心急如焚的妈妈找到了班主任,通过侧面了解,原来小蓝可能对班里的一个男生好感,近期上课老是走神,导致了成绩的下滑。在老师的帮助和妈妈的共同努力下,小蓝幡然醒悟,回到了紧张的复习迎考状态。

可惜,中考小蓝还是考砸了,以2分之差,与重高失之交臂。妈妈和小蓝,抱头痛哭。隔壁老黄家的儿子,平时比小蓝成绩差一大截,却意外地考进了重高。有的比小蓝分数还低的同学,因为家庭条件好,花钱“买”进了重高。小蓝家没有这个条件。

进高中后,小蓝一直独来独往,闷闷不乐,对班里的集体活动,也是毫无兴趣。放学回家,也总是很晚,宁愿一个人坐在马路边发呆,也不愿意回家。老师了解到小蓝的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试图解开她的心结。小蓝只是一个劲地摇头:我无法面对妈妈的眼神,我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我让他们失望了,我太不争气了。

原因分析:懂事的小蓝身上,背负着自己与父母的双重希望,因此压力特别大。这样的孩子,知道父母的艰辛,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一旦失败,往往会将失败的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内疚自责,不能自拔。

对策:希望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但是,希望过大,或者不能正确地对待成败,希望就可能转化为巨大的压力,一旦希望破灭,就会感到失望、无望,甚至绝望。不要将父母未能实现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减负,也是最有力的支持。

典型个案11:看什么都不顺眼。

进了高中后,小亓在新的班级里,很快就出了名。不是因为他的成绩特别好,他的成绩,也就是个中上等;也不是因为他的表现特别差,上课的时候,他规规矩矩,很多孩子有的小毛病,他都没有。他的名气,来自他的怪异的眼光——看什么都不顺眼。

对成绩比他好的同学,他看不顺眼: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有能耐你考进重高,别和我们混在一起啊。对和老师走得近的同学,他看不顺眼:就知道拍马屁,你再能拍,还能把你拍进重点大学去吗?还不是得靠成绩。对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他看不顺眼:瞧你们眉来眼去的样子,搞早恋啊,她爸爸知道了,非整死你不可!对上课搭油嘴的同学,他看不顺眼:自己不求上进,你别瞎耽误别人好不好?一粒老鼠屎,带坏一锅粥。甚至对与他套近乎的同学,他也看不顺眼:一边去,瞧你那熊样,懒得理你。

回到家,他也是什么都看不顺眼。饭桌上,对妈妈烧的饭菜,他看不顺眼:都是什么垃圾食品啊,要味道没味道,要品相没品相,难吃死了。家里养的小狗,他也看不顺眼:叫什么叫,就你嗓门大啊?烦死人了。

就算对他自己,小亓也是经常看不顺眼:发型太难看了,讲话的声音太难听了,跑步的姿势跟王八似的,字越写越难看了,太不用功了。

一句话,在17岁的小亓眼里,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都是故意跟他过不去,什么都让他心烦意乱。父母对他的变化,无法理解,在父母的眼中,小亓一直是个懂事明理的孩子,怎么进了高中,突然变成了这样呢?

原因分析:看不顺眼,实则是不满情绪的发泄,这种不满,既针对他人的言行,也可能是冲着自己。而不满的原因,往往是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自己的行为得不到肯定,特别是中考不理想的孩子,很容易在认识上产生误区和偏见,走向极端。

对策:挫败和失落感,很容易使孩子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而片面、偏激的认知和由此而生发的不当态度,又会使孩子走向自闭、孤立,更加得不到认同。鼓励孩子多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问题,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多看别人和自身的优点,多参加集体生活,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典型个案12: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小海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做一名医生。

小海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爸爸妈妈工作太忙,从小,小海就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对他特别好,他也最喜欢奶奶。奶奶的身体不大好,筋骨有问题,经常吃中药,家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中草药的味道。遇到阴雨天气,奶奶的病痛就会加剧,常常拧着眉毛,痛苦不堪的神情。小海心疼奶奶,但除了帮奶奶捶捶背,揉揉腿之外,小海帮不上任何忙,无法解除奶奶的病痛。

很小的时候,一颗种子,就在小海的心里发芽,一定好好读书,将来读医学院,出来做一名医生,帮助奶奶减轻痛苦。

不过,没等到小海实现自己的梦想,奶奶就因为突发的一场大病,去世了,这给了小害一个巨大的打击。从那以后,他的眼前,总是奶奶被抬上医院急救车那一刻的影子。这也加深了小海实现自己梦想的决心。

中考时,小海发挥失常,没能考取重高。这对小海是又一次残酷的打击。他觉得,自己上了普高,离上医学院,当一名医生的梦想,越来越遥远了。一进学校,他就了解到历年高考升学情况,以他现在的成绩,将来很难考上理想的医学院。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我还有可能当一名医生吗?

原因分析: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他们幻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普高的出路,高考的现实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现状,离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正越来越远,他们看不到希望,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渺茫。

对策:有理想、有梦想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人生。孩子的梦想,是他们行动的动力,而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却是艰辛的,这就需要有坚定的意念,长期的准备。普高的高考升学率,相对低一些,但并非没有希望,很多普高的孩子,通过三年的努力,最后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迈进。对普高的孩子来说,坚定信念,保持信心,就显得非常重要。父母和老师,应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勉励,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走好每一步。

典型个案13:哥们义气。

16岁的小旺显得比同龄孩子成熟多了,身高一米八几,留着小平头,一身的肌肉疙瘩,咋一看,跟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一样。

小旺是在一个特殊家庭长大的。父母在他刚上小学的时候,就离异了,后爸回到了外省的老家,小旺被判给了妈妈。但妈妈没有固定工作,生活很艰难,后来,另一个男人走进了这个家庭。

刚开始的时候,后爸对小旺还不错,嘘寒问暖,和他一起玩耍,这让小旺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后爸是做小生意的,一次被人坑了,十几年的汗水,血本无归。自此之后,后爸就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借酒消愁,对小旺的态度,也大不如前,动辄打骂。倔强的小旺出逃过几次,想去老家找亲爸爸,但每次都被妈妈和后爸抓了回来,遭受后爸的一顿毒打。小旺对家的感情,越来越淡泊。从初二开始,就经常旷课逃学,每次妈妈或后爸被老师找到学校,得知小旺的情况,妈妈恨他不争气,后爸嫌他老是惹事,小旺又免不了一次次遭受妈妈的叱责和后爸的老拳。

小旺几乎是被妈妈逼着走进中考的考场的,他早就不想上学了。中考成绩自然是一塌糊涂。担心小旺这么早就失学,会走上歪道,妈妈四处托人,将小旺送进了一家职业高中,想学了技术,将来能够自食其力。

进职高后,没想到刚开始非常抵触的小旺,竟然很快就适应了职高的生活,在这所学校,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没多少天,他就结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小旺特别讲义气,有什么好东西,都和同学朋友分享,对同学遇到的问题,他也总是拔刀相助,抱打不平,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很快树立起来。

一次,他最好的一个朋友,在球场上与一帮高年级的同学发生摩擦,朋友寡不敌众,吃了点亏。小旺得知后,非常愤怒,他没有告诉老师,而是带着几个好朋友,找到了那帮高年级同学的寝室,大打出手,引发了一场校园骚乱。直到校保卫处的保安赶到,才将事情平息下来。刚进校没多久的小旺,就受到了一次严重警告。

原因分析:很多孩子,之所以厌学逃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家庭因素,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这些孩子,在遇到相同遭遇的孩子之后,很容易一拍即合,拉帮结伙,逃学,抽烟,喝酒,打架,养成很多恶习,而且,特别讲“义气”,为了朋友,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两肋插刀,惹事生非。是父母和老师都同疼不已的“问题学生”。

对策:讲“义气”的孩子,往往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凭意气、感情、冲动用事,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也得不到赏识表扬,所以,破罐子破摔,企求在“江湖”中混出名气和地位,逞一时之强,图一时之快。这样的孩子,缺少爱,缺少尊重,缺少褒奖。冰冷的心,需要爱的温暖,才能慢慢融化。一千句大道理,也许不如一次真心的关爱,更见效。对这样的孩子,应不放弃,多关心,巧引导,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

典型个案14:痴迷网络游戏。

小翼是个电脑迷,还在小学的时候,爸爸就为他报了少年宫的电脑班。家里或亲戚家的电脑有个什么小故障,小翼都能手到擒来,将问题解决,获得了很多表扬。初一的时候,小翼还参加了市里的中学生计算机运用比赛,获得了银牌。他的理想,就是长大之后,做一名网络工程师。爸爸对他很支持。

为了给小翼提供好的学习电脑的条件,爸爸为他买了一台电脑,安装在自己的房间里。刚开始的时候,小翼都是拿电脑来做一些简易的程序什么的,顶多挂个QQ,和同学聊聊天,所以,爸爸妈妈对他也很放心,很少去管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翼玩起了网络游戏。有一次,妈妈在整理他的房间时,看到了几张网络游戏的充值卡,才发现到苗头不对,爸爸打开小翼的电脑一检查,发现了小翼玩网游的秘密。爸爸的肺都气炸了。在爸爸妈妈的审问下,小翼承认了自己偷玩游戏,并保证将游戏删除掉,再也不玩游戏了。可是,没多久,爸爸又在小翼的电脑里,发现了游戏的痕迹。这样往复了几次后,愤怒的爸爸,将小翼的电脑拆除了,搬进了自己的卧室。

这并没能阻止小翼偷玩游戏的劲头。有时候,爸爸妈妈有事外出,将卧室门锁起来了,他就会用事先偷配好的钥匙,进入爸爸妈妈的卧室,打开电脑。没办法,爸爸干脆将电脑低价卖掉了,以为这样小翼就会死心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小翼经常放学晚归,爸爸一跟踪,发现小翼放学后,竟然偷偷溜进了黑网吧。无奈的爸爸,只好每天到学校门口接小翼,以防备他又溜进网吧。

这样几经折腾,终于迎来了中考。早已没有心思学习的小翼,只是勉强被一所职高录取。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应运专业。失望的爸爸妈妈,也只好同意了小翼的选择。

可是,开学没多少天,老师打来了电话,上电脑课的时候,小翼总是在偷偷玩游戏,学校的电脑本来是不能上网的,原来是他自己用积攒下来的压岁钱,办了一张无线上网卡。老师发现后,将他的上网卡暂时没收了。没想到,小翼索性经常溜出校园,钻进学校附近的网吧,经常一玩就是几个小时。老师对小翼的爸爸说,孩子再这样下去,真的要废掉了。该怎么办呢?小翼的爸爸一脸愁容。

原因分析:上网,闲聊,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的网站,这是中学生常见的问题,因为沉湎游戏,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老师父母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网络本身是个好东西,但因为中学生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都还不成熟,所以他们既无法甄别,更无法自控,一旦陷入其中,往往难以自拔,对孩子的身心构成极大的危害,孩子不爱学习、不求上进、撒谎成性,甚至走上歧路,很多都与网络、游戏带来的影响有关。这已经成了很多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

对策:利用网络来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适度的游戏,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该怎样把握这个度,是利用电脑为学习服务,还是被网络所困所害?父母应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和个人的自控力意志力,鼓励孩子多一些健康的爱好和户外活动,将兴趣和注意力进行有效转移。

典型个案15:奇装异服的街舞少年。

进入职高时间不长,小康就成了校园明星。在新生开学典礼之后的艺术表演上,小康劲暴的街舞表演,轰动全场,同学们被这个翩翩少年的舞姿,彻底折服。太有才有,有人发出惊叹。

这让小康很得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初中时,因为成绩不太好,他一直被老师作为反面典型对待的,经常因为不守纪律、作业没完成、考试成绩太差,而一次次受到老师的点名批评。父母也由失望到绝望,只要他不惹事,不闯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能进入职高,对小康的父母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他们很担心他如果什么学校也进不了,不得不这么小就进入社会,势必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父母的想法很简单,进了职高,先平稳地度过这几年,能学个一技之长更好,什么也学不到,至少有学校约束,不至于在社会上游荡,惹事生非。

小康自己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走进职高的大门的。出乎意料的是,自己竟然能凭着几步街舞,成为校园明星。这让他大喜过望,对职高生活忽然充满了好感。

为了使自己与同学们册封的“街舞王子”的头衔相匹配,彰显自己的“个性”,小康变得特别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先是将头发染成了耀眼的棕色,接着穿上了各种各样色彩绚丽的衣服,还经常戴着个彩色墨镜,在校园里招摇过市。老师几次劝解,职高生要讲究仪表衣着,不能穿奇装异服,不能染头发,但小康依然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置若罔闻。不得已,老师只好将小康的父母请了来。

原因分析:追求个性,张扬魅力,是很多青少年的特征,特别是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孩子,因为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平时得不到他人的认同,故而表现出特别另类,喜欢穿着奇装异服,标新立异,行为乖张。

对策:小康喜欢街舞,这本来是一件健康的文体活动,展示出年轻人应有的青春活力。但是,因为价值观、审美观和认识上的偏颇,使他错误地以为是因为异类,自己才获得他人的赞赏和尊重,转而过于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对自己进行不符身份的包装打扮,成为校园另类。对这样的孩子,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才是真正的魅力,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价值体现,从而走出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

典型个案16:我就是来混世的。

小炳的家庭很特殊,爸爸妈妈在分别离异后,重新组建了这个家庭,生了小炳。爸爸那头,有一个妹妹。妈妈这头,有一个弟弟。小炳属于计划外生育,直到快上小学了,父母才想尽办法为他报上了户口。

复杂的家庭关系,使这个家庭成了一个火药桶。不是妈妈哭着指责爸爸对她带来的儿子没感情,就是爸爸愤怒地责怪妈妈对他带来的女儿不关心。三个小孩更是矛盾一大堆,昨天你抢了我的玩具,今天他打了我一巴掌,吵得不可开交。结果是,无奈的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各大五十大板。总之,家里经常是鸡飞狗跳,鬼哭狼嚎。

小炳是中间的纽带,但是,他没有因此得到什么好处,哥哥姐姐总是欺负他,而父母为了息事宁人,也总是拿他开刀,他挨的巴掌,比哥哥姐姐都多,因为只有拿他是问,父母双方就都无话可说。这让小炳从小就对这个家,充满了厌恶。

哥哥姐姐的学习,都不好。小炳小学时学习还不错,但随着家庭战火的蔓延和升级,他对上学的兴趣锐减,家也懒得回,经常放学之后和同学在一起玩到很晚,才姗姗回家。成绩一落千丈。父母也管过他,但是,家里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很快,哥哥和姐姐暴露出来的更多的问题,就将父母的注意力转移到他们身上去了。

就这样,小炳初中毕业了,进了一家职高。

这时候,小炳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与同龄的孩子比起来,他要壮实多了,脾气也特别火暴,与同学发生矛盾,他喜欢用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靠拳头解决。开学不久的一天,睡在上铺的小炳与下铺的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小炳二话不说,顺手拿起一只铅笔盒就砸了过去,正好打在同学的脸上,立即血流如注。这事让小炳回家后,吃了爸爸的一顿老拳,但是,同样因为这件事,让小炳在同学们中的“威信”一下子树立起来了:谁敢挑衅,一个字,打!

小炳成了学校的刺头,一个炸药桶,随时会引爆,随时可能引发一场混战。小炳四处放话,老子来这儿,就是混世的,敢惹我,老子整死他。

原因分析:孩子身上,能清晰地看到家庭的缩影。一个从小得不到家庭温暖,在争吵、打骂声中长大的孩子,其内心深处,一定伤痕累累。小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因为不良的成长环境,导致小炳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偏差,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没有理想追求,自暴自弃。

对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家庭里出来的问题孩子,教育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父母和老师,需要爱心,也需要耐心,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和他交上朋友,走进他的内心。其次,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让他认识到,并非所有人都是不讲道理,蛮横无理的,也让他们明白,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再次就是要给他们以尊重,让他感受到做人的尊严。我们说,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尊重,但在这里要反过来,先尊重他,让他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快乐,然后,让他学会尝试着去尊重别人。

典型个案17:我从来不干活的。

上职高没几天,小娟就对妈妈嚷着说,不去上学了,老师竟然要我们干活。她说的干活,是劳动实践课。

小娟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司里的一般员工。但是,小娟又是特殊的,特殊在,爸爸和妈妈的兄弟姐妹中,只有她这一个女孩,其他家庭,都是男孩子。小娟成了大家庭共同的掌上明珠。

外婆在喜欢小娟了。外婆家住的近,可以说,小娟是在外婆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的,真的像人形容的那样,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娟稍长的时候,爸爸也想让她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锻炼锻炼。这个主意一出,首先遭到的,就是外婆激烈的反对,外婆放话了,女孩要富养,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女,疼还疼不过来呢,你们竟然舍得让她干活,有什么事情,我来帮你们做。妈妈也坚定站在了外婆一边,爸爸的计划,还没出炉,就彻底泡汤了。

直到初中毕业,小娟的袜子、手绢和内衣,都是妈妈或外婆帮着洗的,从小到大,小娟连一只碗都没有洗过。就是在亲人的呵护和娇惯下,小娟慢慢地长大了。进了职高后,要统一住校,小娟的脏衣服脏袜子,都是周末打个包,全部带回家,妈妈洗干净再带回学校的。

第一堂劳动实践课,小娟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参加的,活没做多少,牢骚发了一大通。老师对她说,职高教育很重要的一条是动手能力,你这样像个公主一样,怎么完成职高的学习呢?小娟嘴巴一撅,大不了不上了,我还不稀罕呢。那个周末回到家,小娟就像妈妈和外婆哭着说,自己不想再去职高上学了,经常要劳动,受不了。妈妈和外婆看着小娟,又心疼,又无奈。

原因分析:小娟的问题,并非个别现象。独生子女的劳动观念差,动手能力弱,自理能力不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那都是家长的事情,与己无关。及至离开家人的呵护,单独住校,或者将来走向社会,感到孤独无助,手忙脚乱,束手无策,无所适从,难以适应。

对策: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和自立能力,需要从小培养,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会包办孩子的一切,因溺爱而使孩子成为一个“寄生虫”,而是教会他们独立生活习惯和能力。对待小娟这样的孩子,需要亡羊补牢,培养他们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自己洗袜子,自己洗内衣,慢慢地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内务。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和劳动课,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地积极参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时,在孩子的教育上,家人应持有相同的理念,为孩子的未来长久考虑。

典型个案18:看着爸爸油腻腻的工服发呆。

小琮的爸爸,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工人,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带他到修理厂去玩,那时候,在小琮的眼里,爸爸特别高大,特别厉害,汽车有什么毛病,爸爸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人家都喊爸爸是大师傅,小琮感到很自豪。

基于这样的环境,从小,小琮就对汽车特别热爱,他有个梦想,长大了,一定要考上大学,学习汽车制造,做一名汽车工程师。中考却失败了,连普通高中都没上得了。小琮有点无奈地选择了职高,学的是机械专业。爸爸也曾对小琮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指望他将来考个大学,找一个不错的单位,安耽地过日子,对儿子的中考成绩,爸爸虽然也很失望,但想到儿子进职高之后可以学一门技术,找个工作应该并不太难,像自己一样,靠着双手讨生活,也没什么不好,爸爸也就释然了。

小琮却不这样想。进职高后,小琮变得沉默寡言了,显得很忧郁。回到家,经常对着爸爸油腻腻的工服发呆。有一次,爸爸好奇地问儿子,为什么老是盯着自己的工服看?小琮没好气地回了一句:难道我将来要和你一样,整天穿着这身油腻腻的工服,一辈子做一个没出息的维修工?儿子的话,让爸爸愕然,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原因分析:虽然小琮小时候,对爸爸很崇拜,但是,可以看出,他对于劳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轻视,错误地认为,进职高,将来就只能做个没有前途的蓝领,因而表现出很大的失落感和对前途的忧郁。

对策: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目标,积累了什么经验,收到了什么效果。社会有分工,但这种分工,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高低之别。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在任何岗位,都可以做到出类拔萃,被人尊重。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时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自轻自践,将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影响巨大。

典型个案19:开学没几天,他就带了个女同学回家。

与很多孩子不同,17岁的小笛很快就适应了职高的生活。小时候因为身体原因,他比一般的孩子,迟了一年多才上学,所以,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班里的大哥大。相比于同学,小笛也明显成熟多了。

对自己的未来,小笛也早有打算,在职高学一门技术,毕业之后就自己开一家小店,自食其力。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小笛是开开心心走进职高的大门的,他不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同学对自己不满意,自己看不起自己?在他看来,职高的学习压力小很多,就业形势也很好,对前途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又有什么理由自轻自践呢?

高大的小笛,显得成熟帅气,刚进学校,就对学校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寝室里,经常向室友大谈特谈学哥学姐们的奇闻逸事,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学哥学姐中,有不少在偷偷谈恋爱。他甚至不知道从哪儿学来了一句顺口溜:“职高三年没谈过恋爱,后悔一辈子。”有同学开玩笑,笛哥,那你先谈一个嘛。小笛暧昧地笑笑。

没想到,没过几天,真有女生来找小笛了。还是个二年级的学姐。他们是在食堂打饭时,偶尔认识的。课间和放学之后,经常能看到两个人溜在学校的角落。开学后的第二个周末,女生还来到了小笛的家中,父母只当是同学,也没在意,两个人关在房间里,嘀嘀咕咕了半天也没出来。父母才觉得不对劲,一问,小笛也不遮掩,直截了当地告诉父母,她是我刚交的女朋友,二年级的。看着两个人亲密的样子,小笛的父母差一点晕倒。

原因分析:中学生谈恋爱,这几年已成为普遍的一个现象,甚至在一些初中学校,一些同学私下里都以老公老婆相称,毫不避讳。青春期特别是青春期晚期的孩子,对异性的好感和性冲动,使一些孩子,过早地谈起了恋爱。这种现象,在职高特别普遍,小笛听来的那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职高的孩子,往往对自我的要求不高,缺乏自信,渴求得到友谊、理解和尊重,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放得开”。尤其是高年级的孩子,更是以谈恋爱为荣,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风气,直接影响到刚进学校的新生。

对策:对于早恋,堵从来不是最好的办法。堵只会使孩子将恋情从地上转为地下,从公开转为隐蔽,不但得不到控制,有时反而会酿出更大苦果。父母和老师,首先应做好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建立和谐的男女同学关系,使之自尊、自爱,正确地对待男女同学的关系和友谊;其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善于化解外界的各种压力,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人生目标,将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对学业和事业的追求上。三是父母和老师应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家庭的言行动态,发现孩子有早恋苗头,及时谈心、沟通,循循善诱,多管齐下,妥善解决。

典型个案20:先逃学,后辍学。

小鲂的表现,让父母伤透了脑筋。

上初中的时候,小鲂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师隔三差五打电话给他父母,不是又在学校捣乱打架,就是迟到早退,或者干脆逃学。每次逃学之后,小鲂还会给老师带来一张家长写的请假条,后来,老师和父母一沟通,才了解到,那些请假条,都是小鲂自己以父母的口吻写的,而字则是请他常光顾的一家小网吧的老板代写的。

总算将初中胡里糊涂地过完了,中考成绩一塌糊涂的小鲂,进了一所职高。父母的要求很简单,安安稳稳地将高中读完,就将他送到部队去锻炼,或者送进亲戚开的工厂去上班。但小鲂对父母的安排,根本不屑一顾,他想辍学,到南方去打工,自去闯天下。父母苦口婆心跟他讲道理,但小鲂根本听不进去,坚持要辍学。开学半个月,就有四五天没到学校,经常和一帮社会上的青少年混在一起,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父母无计可施,焦心如焚。

原因分析:有的孩子,自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学校和老师的管束反感,渴望早一点走入社会,自谋生路。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自立意识、自理能力都比较强,有着强烈的自主渴望。但是,受知识面和世界观的局限,他们看问题往往趋于简单化、理想化,自我评估过高,一旦真的走向社会,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会在不良青少年的诱导下,走向泥潭。

对策: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自立、自主意识,父母和老师应给予鼓励,而不是叱责打击,棒打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同时,让孩子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让他感受到,学习不是为了将他困在教室,更不是为了限制他的追求,而是为了让他尽可能多地学到一些本领,为将来的人生打下基础。人生需要拼搏,还需要学会怎样去拼搏,有能力去拼搏。学校教育不是唯一的途径,但是,却是为我们一生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唯有孩子主动自觉地回到校园,回到教室,回到知识的海洋中,他才会乐意学习,并从中切身体会到,学习给他带来的进步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