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29462200000103

第103章 (3)绝处逢生大转移

红七军建立后,担任军长的张云逸,精心组织部队整训,他经常深入部队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亲自到军教导大队和右江特委举办的右江党政干部训练班讲课。红七军经过半年左右的整训,士兵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党的工作也有了相当坚实的基础,军政素质明显提高,并组建了第4纵队。红七军兵强马壮,总人数迅速达到7000余人,成为全国瞩目的一支红军劲旅。

红七军的发展壮大及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使广西的反动派惊恐万状。桂系军阀头目李宗仁、白崇禧经过密谋策划,于1930年2、3月间,调集大批反动军队向左右江地区发动猖狂的进攻,妄图把革命军队和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为了避开敌人主力的锋芒和在游击战争中消灭敌人、武装自己,张云逸率红七军主力到广西、贵州边境开展游击战争,5月份再次回师百色。

正在这一时期,由于受“立三路线”的影响,当时的党中央推行脱离实际的“左”倾路线,提出要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思想,强令各地红军执行冒险计划,中央交给红七军的任务是打下柳州、桂林,在广东的小北江建立革命根据地,阻止两广军阀向北增援,最后夺取广州以保证全国红军首先夺取武汉的胜利。根据中央给红七军的命令,张云逸、邓小平率部于9月20日离开右江向河池开拔。

1930年11月7日各部队陆续到达河池,在这里红七军召开了第一次党代大会,会议通过了执行中央命令的决议,提出了“打到柳州去”、“打到桂林去”、“打到广州去”的口号。会后全军整编为3个师,分别编为第19、20、21师,其中21师仅授番号,由师长韦拔群回右江组建,会议决定仍由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李明瑞任总指挥。随之,张云逸、邓小平等率领红七军主力第19、20两个师,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艰苦的征途。

红七军全体将士从河池出发以来,革命热情很高,斗志旺盛,他们作战勇敢,不避艰险,东进宜山,折向罗城,血战四把圩,围攻长安镇,勇扑武冈城,转战桂黔湘三省边,历时两个月,先后损失3000余人,英勇善战的红七军将士血染沙场,却连一个小城市也没有打下来,这是为什么?张云逸和邓小平陷入了苦苦的思考,内心十分焦急痛苦。尤其是红七军在攻打武岗的战斗中,由于城墙太高,我军缺乏攻城器材,敌人凭借有利的地形顽强死守,连日攻城不下,张云逸根据形势,只得决定放弃攻城计划,迅速撤出战斗,带领部队转移,才转危为安而不至于全军覆没。

1931年2月,张云逸军长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带领部队向江西苏区前进。这时,敌人对我军的堵截和追击有增无减。部队每天在翻山越岭和频繁的战斗中度过。为了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把部队带到中央苏区同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央红军会合,张云逸废寝忘食,呕心沥血。3月下旬,红七军到达永新城。这里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建立了巩固的工农民主政权,中共湘赣省委就设在这里。4月底,红七军在永新召开了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张云逸带病主持会议并作总结报告,清算了“左”倾路线对红七军的危害,改选了军前委。随后,红七军在张云逸领导下,首先攻下安福县城,接着,与兄弟部队紧密配合,连克茶陵、安仁、遂川等县,连战皆捷,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取得第2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湘赣革命根据地。7月11日,红七军奉命东渡赣江到达江西于都县桥头镇与红三军团会师,从此红七军成为中央红军的组成部分。不久,张云逸和李明瑞赴瑞金参加军事会议,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对红七军的战绩和革命精神给予高度的评价,特授给“转战千里”的大红锦旗。

在张云逸的军事生涯中,最为光辉的一页就是上述百色起义之后,他和邓小平、李明瑞带领红七军千里征战,历尽艰辛奔赴中央苏区,那简直是一次微型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