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被称为现代海战的“杀手锏”,毛泽东三番五次地强调海军要赶快抓技术,抓科研,抓设计。苏振华感到重任在肩,搞核潜艇刻不容缓。
1958年5月14日,苏振华和萧劲光司令员联名向中央军委报告,着重提出研制导弹核潜艇的建议。6月24日,苏振华和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五院院长钱学森和一机部、二机部的领导同志开会,向他们通报了海军向党中央建议研制核潜艇的报告,说道:“你们都是专家,请你们来审查,看是不是可行?如果可行,我们代表海军几十万指战员,请求你们支持,支持中国人民实现百年来的心愿,建设起强大的海军,使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外人的欺负。”
苏振华的诚意,苏振华的热切希望,使这些原本就对海军建设情有独钟的同志们,也热血沸腾。他们以科学家的严谨,更以科学家的胆识,支持海军的建议,主张着手独立研制核潜艇。
6月27日,主管国防工业的聂荣臻副总理听取了苏振华、萧劲光的详细汇报后十分高兴,他完全赞同海军的主张,并迅速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周恩来总理一直关注着这一工程,他接到报告后,第二天便批示:“请小平同志审阅后提请中央常委批准。”邓小平不但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还特别高兴地加注“是好事!”
报告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他看了很高兴。海军同志有此雄心,应予支持。他欣然在报告上圈阅,表示赞同并批准了这个报告。
1958年11月,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启动了。
苏振华深知建造核潜艇的艰难,他时时向专家请教,到有关部门收集资料。他注意到世界各国都把制造核潜艇的技术作为最高机密严加保守,尤其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国对中国实行封锁,这就格外增加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困难。他从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中认识到,中国人民只能依靠自己,自力更生,知难而进,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1959年6月,在海军党委第六次全会期间,苏振华特意邀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令希等到会讲授导弹、力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分析核动力和导弹武器出现后海上作战前景。通过学习思考,苏振华对核潜艇研制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经过会议研究,他代表海军党委向中央军委写出专题报告指出,导弹武器和原子动力在世界海军技术装备上引起重大变化,我国海军建设有必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空、潜、快为主建设海上轻型兵力的方针加以补充和发展。
苏振华的建议很快得到中央军委的同意,据此制定了“未来10年应以发展原子动力和导弹武器为主与改进常规武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强海军技术装备建设。
1959年10月,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方单方面决定撤走专家,废除技术援助协议,原协议中规定供应的潜艇、导弹资料和部件也不再供应,使正在建造的潜艇陷于困难境地,有半途而废的危险。针对外国的技术封锁,毛泽东断然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经毛泽东同意,周恩来指定苏振华担任核潜艇研制领导小组组长。毛泽东当面向苏振华交代:“自力更生,大力协作,办好这件事!”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苏振华立即着手组建核动力开发研究机构,动员全国力量投入这一工程。苏振华鼓励同志们为中国人民争气,努力建造出“争气艇”,他把分散的科研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加强组织领导,充实科研队伍,加快科研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较完整的造船科学研究体系,为自行研制新型潜艇打下基础。
1961年,全国范围内遭遇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十分困难,许多建设项目被迫下马,核潜艇研制工作也面临难以继续的困难,核潜艇工程恐将暂时停止,苏振华内心十分焦虑,他于7月20日向聂荣臻元帅报告,请求保留必要的技术骨干,不中断对一些技术项目的研究,为将来重新上马创造条件。
苏振华的建议得到了聂荣臻、罗荣桓、贺龙等几位元帅的赞同,在10位元帅中,彭德怀因受到错误批判不再有权过问,林彪不知何故没有表态,其他8位元帅都表示支持继续研制核潜艇。陈毅元帅更是直截了当地写道:“我不赞成这方面的缩减,而赞成继续进行钻研,不管要8年、10年或20年才能成功,都应加紧进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也都圈阅同意。苏振华进行具体部署,压缩现有研制规模,留下少量技术人员继续跟踪研究,尽可能多地保留必要的技术骨干。
1965年8月19日,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核潜艇研制重新上马,核潜艇研制再度启航。1966年“文化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许多重要军工生产面临困境,遵照聂荣臻的指示,核潜艇研制工作不但不能下马,还要加快进度。苏振华虽然在“文革”期间被打倒了,忧心忡忡,束手无策,但仍然关心着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当他听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于1970年12月26日胜利下水的消息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974年8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编入人民海军序列,命名为“长征一号”。1975年5月3日,苏振华参加由毛泽东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海军要使敌人怕。”说着,又不无遗憾地用小拇指比划着,“我们的海军只有这么大!”他又鼓励地说道:“海军要靠你呀!”
苏振华深感责任重大,深感海军建设离毛主席的期望、离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他立即向海军领导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并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日夜研究论证,提出了一个新的海军发展10年规划,呈报毛泽东。毛泽东审阅规划后于5月23日作出批示:“努力奋斗,10年达到目标。”
苏振华不负重托,和其他海军领导同志一道,殚精竭虑,为加强海军装备建设,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力量。
小资料:
开国历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1949年12月至1954年12月:苏振华(书记)
1954年12月至1956年7月:周林(书记)
1956年7月至1964年10月:周林(第一书记)
1964年10月至1965年4月:李大章(代第一书记)
1965年4月至1967年12月:贾启允(第一书记)
1967年12月至1971年5月:李再含(革委会领导核心小组组长)
1971年5月至1973年9月:蓝亦农(第一书记)
1973年9月1977年2月:鲁瑞林(第一书记)
1977年2月至1977年8月:马力(第一书记)
1977年8月至1981年4月:贾庭三(书记)
1981年4月至1979年10月:马力(第一书记)
1979年10月至1980年6月:池必卿(代第一书记)
1980年6月至1985年3月:池必卿(第一书记)
1985年3月至1985年7月:朱厚泽(书记)
1985年7月至1988年12月:胡锦涛(书记)
1988年12月至1993年7月:刘正威(书记)
1993年7月至2001年1月:刘方仁(书记)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钱运录(书记)
2005年12月至2010年8月:石宗源(书记)
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栗战书(书记)
2012年7月至今:赵克志(书记)
§§第二十三章 云南省委书记 宋任穷
宋任穷是参加过著名“三湾改编”的井冈山干部,在敌人重兵“围剿”下部队被打散,他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历尽千辛万苦,重新找到了红军。从秋收起义到万里长征,从冀南抗战到主政云南。宋任穷因为品德好、能力强,哪里的工作艰苦棘手,上级常常会派他去干。宋任穷文静踏实,话语不多,为人处事稳重虚心,善于团结人,不结帮派,不计较个人得失。战争年代因为能够吃苦耐劳,老百姓送他称号“咬牙干部”,老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宋大哥”,连比他年长的、资历比他高的一些同志,如陈云、陈赓等也是这样称呼他。
简历
1909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任红四军第3纵队大队政委。
1934年,入中央党校、红军大学学习。
1935年,任红军大学特科团政治委员。
1937年,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任129师东进纵队政委兼任冀南军区政委、司令员。
1942年,任中共冀南区委书记,冀南行署副主任、主任。
1944年,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
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
1949年,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南京市委副书记兼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
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政治委员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
1950年,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1952年,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
1954年,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
1954年,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0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
1960年,任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65年,当选为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66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77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1978年,当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78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1980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5年,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副主任。
2005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1950年1月,宋任穷、陈赓指挥二野4兵团等部队发起“滇南战役”,云南全省获得解放。2月24日中共云南省委正式成立,经中共中央西南局批准,宋任穷任第一书记。宋任穷成为开国第一任云南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