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1月,刘锡五来到北平。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曾有一群无畏的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北平草岚子监狱中,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斗争经验组织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达6年之久的斗争,刘锡五就是其中一员。
草岚子监狱位于北平西城区西什库草岚子胡同,这里是国民党反动当局用来关押“政治犯”的临时看守所,专门关押被北平行营军法处判了刑的政治犯。按照国民党中央的“军人反省院”模式,临时看守所后改名为“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因地处草岚子胡同,所以又称草岚子监狱。
1931年4月初,中共河北省委遭到敌人破坏,殷鉴、阮啸仙、刘锡五等于1931年4月10日以后把省委机关迁到北平,在这里重建河北临时省委,刘锡五积极参与省委的各项工作,全力恢复已被破坏的天津、唐山等各地党组织。此时,中央指派殷鉴任河北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阮啸仙任组织部长,刘锡五负责省委的工运工作。
两个月后,临时省委尚未建立起来,又遭到敌人的破坏。担任省军委秘书的薄一波与负责军运工作的廖划平接头时不幸被捕,敌人根据叛徒提供的线索,在全市进行大搜捕,共抓捕400多人,省委主要负责人无一幸免。8月底,国民党北平当局将他们转押到草岚子监狱。刘锡五时任中共河北省委(即原顺直省委)常委、北平市委书记,他在北平市委与河北省委、北方局经常联络的刘少白公馆被捕,也被移送草岚子监狱服刑。从1931年8月至1936年9月,刘锡五在草岚子监狱度过了6年的漫长岁月。
为了粉碎敌人企图瓦解共产党人革命意志的阴谋,狱中的党团员秘密串联,建立了中共狱中地下支部,殷鉴、薄一波等先后担任过支部书记,刘锡五是这个领导集体的骨干成员。支部初建时,正式成员比较少,后来陆续加进一些新党员,人数便越来越多了。随着斗争的深入与持久,有一些经不起考验的人便离开了党组织。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家提出了“红旗出狱”的口号,就是决不向敌人屈服,利用狱中“改造”、“反省”的机会,加强学习,把监狱变成学习马列主义的大学校,在理论上不断提高自己,以便出狱后能为革命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大家组织起来,利用简陋的条件轮流讲课,殷鉴讲党的建设和职工运动史,刘锡五讲中共党史,胡锡奎讲党的宣传工作,薄一波讲党的战略和策略,张友清讲解文天祥的《正气歌》,以此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坚定难友们的革命意志。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家团结一致,粉碎了敌人一个又一个的阴谋,取得了多次狱中斗争的胜利。
1936年春,全国抗日救亡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代表胡服(刘少奇)来到天津,并受中央委派主持北方局的工作,刘少奇和组织部长柯庆施代表北方局向中央报告,可以用假自首的方式,即按国民党的规定履行出狱手续,在《反共启事》上签字后出狱,党中央、毛泽东批准了他们的建议。
据薄一波回忆,刘锡五表示完全同意中央的决定,并要求把他安排得靠后一些,他对薄一波说:“只要是中央、北方局的指示,我坚决执行。请你出去后再核实一下。如果核实是党的指示,那就请你给我送一只烧鸡来作为信号。”后来,薄一波给他送了一只烧鸡,刘锡五终于被营救出狱。
刘锡五等人被营救出狱后,薄一波于1943年11月向毛泽东汇报被党营救出狱的经过时,毛泽东说:“这件事我知道,中央完全负责。”毛泽东还对他们在狱中的斗争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30年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刘锡五等人这场英勇的斗争竟被康生一伙诬陷为“叛变”,他们炮制出一个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件,在全国掀起“揪叛徒”的高潮,人为地制造冤假错案,刘锡五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拨乱反正,作出正确结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这一沉冤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