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29462200000074

第74章 (2)幼年练字功夫深

“舒体”之熔铸成形,乃舒同倾毕生心血,千锤百炼的成果,更应看到这是其自幼便刻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必然收获。通过下面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墨海砚野中一个孩子是怎样步入书法之途的。

舒同于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东乡县,父亲是一位乡村剃头师傅,母亲在县城开了一个小饭馆,家境十分贫寒,但父母深深懂得要好好供儿子读书。于是,在亲友的多方帮助下,舒同5周岁时被送进梁翘先生的私塾,开始了四书五经的诵读。梁先生对舒同要求严格,教他经书子集以及诗词歌赋,每读一本书,不能满足于能诵、能背、一知半解,而要深明意义,融会贯通。

梁先生是个前清秀才,在乡村设馆教书,他不仅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尤其喜爱书法,对颜真卿、何绍基的书法颇有研究,这对幼小的舒同产生了极大影响。开始,梁先生对舒同的赞赏只是他学习刻苦,天资聪慧,继之令老师刮目相看的则是这个孩子能克服贫穷,发愤练字,便答应教舒同练习书法,从辅导他临习颜体楷书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

一天晚上,梁先生到染坊去送该洗染的衣服,突然发现舒同正捧着一个瓦罐站在染坊师傅身边,让师傅给他的瓦罐里装些用废的染料。梁先生忙上前问舒同:“你装这废染料干什么?”

舒同坦然回答:“我用它做代用墨水。”

接着,他又指了指一堆红色粉石和野生黄果说:“这红粉石是河里捡来的,把它和水在砚台上磨匀了,就可以当红墨水用。那野生黄果碾碎了再加水泡上,过滤后则是黄墨水。再加上蓝染料、黑染料兑的墨水,就够我用多少遍了。”

梁先生为了知道个究竟,就继续问他为何用这些东西练字,舒同解释道:“我家里穷,爸爸给点钱只能买一些马粪纸练字,但还需要尽量节省。于是,我就头遍用笔蘸清水在上面写书法,晾干以后再用黄墨水写一遍,干了后再用红墨水去写,蓝墨水去写,黑墨水去写,这样,一张纸可以练上五六层字……”

梁先生听后十分赞扬舒同的节俭精神,便夸奖说:“你这是在写彩色书法啊!”舒同从梁先生的话中得到启示,他练字最简便的方法是撅根树枝在地上画字,特别是带些细沙的松软处,写了抹,抹了写,真是“树做笔,地当纸”,取不尽,用不绝。

第二天,梁先生在课堂上让舒同当场表演“彩色书法”,没成想注意一看,舒同那支毛笔也是把黄麻丝装入竹管自己制作的,梁老师感叹道:“用如此‘文房四宝’,日后定成大才!”

舒同对书法的酷爱可以说到了“着魔”的地步,出于对舒同的赏识,梁先生对舒同的书法教育更下工夫了。他教育舒同,写字不光是要笔画有序,字迹清秀,而且要好好临帖。练字从小到大,从简到繁,循序渐进。按照先生的规定,舒同先临摹了一年多的柳(公权)体,而后又学颜(真卿)体。一晃3年过去了,舒同除了学文化还要练字,一千来个日日夜夜,他熬红了眼睛,练痛了手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渐渐有了一定基础。

一天梁先生找来舒同,指点道:“书法这门艺术,应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取诸家之长,创自己独特风格。”从此,舒同从家里寄来的伙食费及亲友资助的零用钱中,一分一文集少成多,购来王羲之、何绍基、钱南园等名家书帖,以及楷、行、草、隶各种字体的版本,认真学习琢磨。他还经常选择一些笔画典型的字,力求练出自己的风格。舒同为了写好草书体的“蛇”字,多次冒险进入深山峡谷,仔细观察蛇的行走、游戏、卧睡、攀爬等各种姿态,终于领悟到书写“蛇”字的诀窍,从而练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蛇形草书字体。常常有人赞誉舒同的书法“融百家之长,创自家风格”,除他禀赋较高外,与他从小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