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长
29462400000001

第1章 (1)见证古都获解放

千年古都北平是和平解放的,聂荣臻亲眼见证了北平和平解放及人民解放军接管北平的历史时刻。在所有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傅作义是实权最大的一位,说其位高权重一点也不过分,所以他起义的过程也最为艰难。新中国成立后,接替北平市长叶剑英出任第一任北京市长的聂荣臻,对此有着深刻的记忆。

在伟大的解放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傅作义先生接受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完好地保存了千年古都的完整,使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免遭破坏,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涂炭,两军将士免受伤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胜利。但是,北平和平解放是来之不易的。

辽沈战役结束不久,毛泽东要求东北野战军迅速隐蔽入关,准备发起平津战役。1948年12月中旬,毛泽东发出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接到中央军委紧急通知,要他星夜兼程立即赶往平津战役指挥部。随后不久,中央军委决定迅速组建中共平津战役三人总前委,进入战役最后准备阶段,聂荣臻是总前委之一,另外两位是林彪和罗荣桓。

离开晋察冀军区之前,聂荣臻赶到西柏坡领受任务。毛泽东看见聂荣臻来了,从一堆文稿中抬起头来,非常高兴地说:“淮海战役正在进行,华北战场上的敌人屡遭我军沉重打击之后,已经失去了南北两面的依托,军心动摇,孤立无援,可以说已经山穷水尽喽!”

毛泽东面带微笑,十分轻松而又精辟地分析了平津战役的作战形势,向聂荣臻详细介绍了参战部队的任务和部署,聂荣臻边听边记,心里已基本上有了底数。

从毛泽东住处出来,聂荣臻又去看望了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然后他匆忙赶回晋察冀军区驻地,他觉得平津战役将会是一篇大文章。简单交代了军区的工作,聂荣臻轻车简从,带上作战参谋等随从人员,由军区驻地平山县孙庄乘车出发,日夜兼程,直奔北平东面的孟家楼,这里是平津战役指挥部所在地。

“来得正好,我们都快等急了。”在平津战役指挥部等候多时的罗荣桓没有任何客套,谈话直奔主题。

罗荣桓在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摊开地图,对聂荣臻说:“傅作义指挥的部队,大约还有60万余人,他的主力部队4个兵团,12个军,52个师,部署在东起北宁线的滦县,西至平绥县的柴沟堡,约1200多里的狭长地带,以北平、天津、张家口、塘沽、唐山为重点,摆成了一字长蛇阵。”

聂荣臻一边听着罗荣桓的介绍,一边自言自语:“在具体兵力部署上,傅作义是煞费苦心啊!”他抬起头对罗荣桓说:“傅作义有意将蒋系部队摆在北宁线,把自己的部队摆在平绥线,一旦东北我军入关,蒋系部队首当其冲,而傅作义部队在不利情况下,可以向绥远逃之夭夭。”

聂荣臻接着分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是固守平津,还是从平津撤退,蒋介石与傅作义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蒋介石是既想让傅作义固守华北,迟滞我大军南下,又想把华北兵力全部南撤,巩固江南防务,举棋不定。傅作义也是脚踩两只船,想看看形势变化,平津能守就守,不能守就西逃绥远,不得已时就向南逃跑,但又摆出固守的架势,想急取美援,扩充实力。”

罗荣桓完全同意聂荣臻的分析,他说:“傅作义有可能西逃,也有可能南逃,但西逃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傅作义是从绥远走出来的,他是在那儿打的天下。”

聂荣臻、罗荣桓在汇总了各种意见之后,将上述想法上报中央军委,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毛泽东指示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主动从绥远撤围,不使傅作义感到太紧张,随后又迅速包围张家口、宣化,诱使傅作义派兵西援,以便掩护东北我军秘密入关。毛泽东还指示中原和华东野战军,不急于歼灭淮海战场之敌,使蒋介石难以从海上撤退平津的敌人。

在平津战役准备过程中,聂荣臻就反复思考,能不能争取和平解放北平?他之所以这样想,一是为让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免遭战火毁坏,二是他在西柏坡与毛泽东的接触中,意识到将来可能会定都北平,应最大限度减小损失。特别是傅作义有谈判倾向,通过他的大女儿傅冬菊提供的情报,可以及时掌握他的最新动态,进行正确决策,这就更加坚定了聂荣臻和平解放北平的信心。

在平津战役指挥部,聂荣臻向罗荣桓谈及自己对平津战役的看法时说,应该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如果党中央决定定都北平,那么把它打个稀巴烂,进城以后会给城市的接管工作造成很大被动,搞不好我们大军入城连个住处都没有。罗荣桓同意聂荣臻的分析,他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我们用枪杆子做后盾,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做扎实,到时候逼着傅作义放下武器,走和平谈判道路,那时就由不得他了。

聂荣臻作为平津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再次向毛泽东明确建议,攻下天津之后,应采取各种措施迫使傅作义就范,争取北平不战而胜。毛泽东同意聂荣臻的看法,指出:“今后,我军作战主要是夺取大城市。能和平解决的尽量和平解决。北平最好不要打!中国人民为解放事业流的血实在是太多了!”可见,聂荣臻的战略思考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同。

此时,我军不但在外围对平津守敌形成强大压力,内线的情报工作也同样出色。北平的地下党组织利用各种关系,获取了大量情报,源源不断地供给平津战役指挥部,使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对敌情一清二楚。在此期间,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立了大功,她及时了解掌握傅作义的动态,每天通过地下电台,及时、准确地向平津战役指挥部报告。聂荣臻由衷地感叹:“几十年来我打过许多仗,能够如此及时了解对方最高指挥官的动态,还是不多的,这对我们作出正确判断,下定正确决心,进行正确部署,具有重要作用。”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我军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多人。聂荣臻兴奋地说:“傅作义由陆上南逃之路已经被切断,他只有固守北平一条路了。”29日,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致电中央军委,正式上报攻打天津的作战计划,此时,罗荣桓已去西柏坡参加会议。中央军委当日复电:“放弃攻击两沽(塘沽、大沽)计划,集中5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

1月14日上午10时,我解放大军向天津发起总攻,随着3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顷刻间,500多门大炮一齐怒吼,开始了炮火覆盖。此时,聂荣臻、罗荣桓、林彪三人总前委就攻下天津所需时间进行估计,一致的看法是大约需要3天时间。而最后的结果是,从发动攻击到全歼守敌只用了29个小时。聂荣臻看到,这对尚在犹豫中的傅作义又是致命一击,现在,他已无路可走,不得不接受我军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了。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平津战役指挥部迅速向傅作义发出最后通牒,并令其限期作用出明确答复。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1月20日,傅作义接受了我方提出的条件,令其所属的2个兵团、8个军部、25个师共20多万人陆续出城,接受我军改编。2月1日,刚过完旧历新年,聂荣臻和罗荣桓、林彪乘车进入北平,古都北平宣告解放,聂荣臻亲眼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