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长
29462400000027

第27章 (3)畅通坚固运输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一直没有成立后勤部,志愿军后勤工作由东北军区后勤部负责。设在沈阳的东北军区后勤部离前线很远,派往前线抓具体工作的,是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部长杜者蘅和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张明远,所属部队只有几个后勤分部,力量单薄,不能适应大规模战争需要。

1951年1月5日,根据杜者蘅、张明远的建议,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洪学智联名向中央军委和东北军区提出关于改善志愿军后勤供应的建议,汇报了志愿军在作战中遇到的困难和后勤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强调了需要加强前线的交通运输工作。

1月22日,东北军区副政委李富春在沈阳主持召开志愿军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赶赴东北出席会议,并就如何加强后勤力量,搞好对朝鲜战场的后勤供应,作了重要指示。2月4日,周恩来专门就志愿军后勤组织建设致电彭德怀:“经与高岗、李富春反复研究后,觉得还是要一个后勤部为好,即东北军区后勤部,以周纯全任部长、李聚奎任第一政委、杜者蘅任副政委,周纯全、张明远、杜者蘅在前方,其余人员在后方,是否需要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请彭、高速拿意见,以便军委早作决定。”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物资并不缺,缺的是运输力量。在志愿军中,从机关到部队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许多部队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牺牲,但却存在着“三怕”:一怕没饭吃;二怕无子弹打;三怕战士负伤后送不下来。这“三怕”归根结底,其实都是运输问题,只要运输力量跟得上,这“三怕”都可以得到解决。所以,怎样搞好后勤运输,是搞好志愿军后勤供应的关键。

5月19日,中央军委决定正式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由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周纯全任政委,杜者蘅担任副政治委员。

领受任务后,杜者蘅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志愿军参战部队军需供应的紧张工作中。他协助周纯全政委既落实筹备军需物资,又抓运输线的建设,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井井有条。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讲团结,讲配合,坚决果断地执行命令,他突出强调:“只要我们后勤部门把作战部队需要的枪炮弹药、粮食、被服等及时送上前线,要多少送多少,就能使部队减少伤亡,就能为战争取得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杜者蘅走马上任后,和后勤部门的领导一起研究部署后勤供应,并就一些具体工作抓好落实。

首先,增加后勤分部和兵站。补给线的延长和敌人的疯狂轰炸,使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后勤保障力量更加窘迫。为此,给原来已在朝鲜境内的5个后勤分部各增加2个大站,使每个分部达到5个大站。

其次,加强其他汽车部队和其他运输力量。这里的“其他运输力量”主要指人力运输团和辎重团等。志愿军后勤会议上曾强调:“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要求后勤运输要火车、汽车、马车、手推车相结合,快装、快卸、快运相结合。

另外,杜者蘅领导后勤部队,加强道路抢修及装备维修力量。美伪军遏制我军进攻的主要伎俩,就是轰炸破坏我铁路、公路运输。为加强道路抢修能力,2月份铁道兵第3师、第2师先后入朝,重点担负铁路抢修任务。入朝的工兵部队也增加到7个团,负责公路和桥梁的抢修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及其军队的配合下,战胜了美国空军对朝鲜北部铁路、公路的轰炸、封锁,保障了后勤补给,创造了惊人奇迹,被誉为“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这一过程中,杜者蘅在洪学智、周纯全的领导下,作出了重要贡献。彭德怀曾经多次说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应归功于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