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长
29462400000084

第84章 (2)西路军魂牵梦萦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结束长征,在甘肃会宁地区大会师。此时,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正率部在进军途中,突然接到让他急速去会宁执行新任务的命令。赶到会宁后,他从中央及军委的电报中得知,中央决定提前发起宁夏战役,要求红四方面军抽调一个军的兵力,迅速造船,于11月10日前完成渡河准备。

李先念接受任务后,立即赶回部队作出战斗部署,确定88师为渡河前卫师,第263团为渡河先遣团。他强调指出:“这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我们执行的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党中央和毛主席把这样重要而光荣的任务交给30军,是对全军指战员的信任和鞭策,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决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

10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电令:“三十军迅速渡河控制西岸。”当夜11时,李先念一声令下:“渡河!”勇士们驾驶船只奋勇划向河心,犹如神兵天降,向着对岸疾驶。25日晚,李先念和代军长程世才指挥红三十军全部渡河完毕。

红军渡河后,蒋介石即任命青海军阀马步芳为西北“剿匪”第2防区司令,统一指挥马家军的骑兵第5师,向河西红军堵截进击。统治甘肃、青海两省的马家军正规军共有3万多人,民团武装10万余人,武器精良,运动快速,战斗力较强,给西路军造成重创。

1937年1月,马家军发现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集中在甘州(今张掖)西南的倪家营子,即集中所有主力部队,进行层层包围,对西路军发起一次次连续进攻。在这场历时40个日夜的倪家营子血战中,李先念指挥红三十军与红九军、红五军相配合,在极端险恶的形势下,英勇杀敌,威武不屈,共歼敌1万余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但是,倪家营子血战使西路军伤亡惨重,由于缺粮缺水,有耗无补,西路军被迫转移到祁连山深处的石窝山上,这时所剩人员已不足3000人,基本上败局已定了。

党中央、中央军委时刻关注着战局的变化。为解除西路军之围,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的援西军,前去援助和接应西路军。刘伯承率领援西军刚刚出发抵达甘肃东部的镇原,便收到中央发来的电报,说西路军经过多次浴血奋战,屡遭挫折,伤亡很大,最后到了祁连山,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西路军到了这种地步,而援西军还在甘肃东部,即使渡河过去,也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援救西路军兵败祁连了。

3月14日黄昏,在石窝山的一处密林中,陈昌浩主持召开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会议,决定将剩下的兵力和人员分三路开展游击活动,并将此决定上报中央。3月17日,中央军委复电李先念等,同意以主动的游击战争,独立争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无奈之下,李先念率红三十军主力5个营和总部直属队人员共1500余人,前往西面大山打游击。分手之际,李先念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送别徐向前、陈昌浩等,然后立即集合部队开始转移,从此踏上了40多个日日夜夜的险恶征程……

西路军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部队。鄂豫皖的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的老底子在里面,还有川东游击军、宁都暴动的老底子,这是一支意志旺盛、作风顽强、英勇善战、战功卓著的战斗队伍,它的失利实在太可惜了,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大损失,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

李先念率部走出祁连山,穿过茫茫戈壁,于12月中旬回到延安。1938年,组织上派人找李先念谈话,让他到八路军129师当营里的教导员。李先念没有想到,回到延安后他被连降6级,由军政委一直降到营教导员。不少西路军干部战士都觉得委屈。面对不公平待遇,李先念没有抱怨,反而说:“管它呢,就是把我撸成兵,我也要在红军中干下去。”后来,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在延安凤凰山麓的窑洞里接见了他。毛泽东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说:“这样处理你李先念是不公平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李先念个人的评价,也是对2万多名西路军将士的告慰。

1981年11月22口,陈云同李先念谈到西路军问题,指出这个问题不能回避,西路军过河是中共中央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定的,不能说是张国焘分裂路线的产物。次年2月,陈云建议李先念写一份有关西路军的材料。根据陈云的意见,李先念写了有关西路军问题的说明材料并附上29份历史电报。

1983年3月8日,陈云致信李先念,说:“你写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两遍。这些附件都是党内历史电报,我赞成把此件存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党的中央档案馆。可先请小平同志阅后再交中央常委一阅。”3月22日,邓小平在李先念写的说明和附件上批示:“赞成这个说明,同意全件存档。”此后,国家有关部门专门下发文件,对解决西路军有关问题作出明确指示,规定“凡经当地政府确认为西路军流落人员的,在没有发现重大政治历史问题的情况下,一般应当给予承认,并统一称为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同时,还就西路军老战士的生活待遇等作出了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