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改变历史的科学发明·实验·预言
29474200000122

第122章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他用燃烧实验确立了化学第一定理——质量守恒定律,推动了化学定量研究的发展。

18世纪,世界各国的化学家都对物质燃烧产生了兴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燃素说”。“燃素说”认为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一定含有一种微妙的可燃的物质,即“燃素”。在燃烧时,物质的“燃素”就会跑出来,物体在燃烧前后的重量差,就是“燃素”的重量。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通过实验,纠正了这个错误观点,从而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也称作“物质不灭定律”。

他将称量过的铅屑装入一个特制的玻璃容器中,然后,将玻璃容器的颈部在火上烧熔,把容器口封死。他把该容器冷却后称其重量,然后把它放到一个大型加热炉上加热,随着加热炉的不断加热,玻璃容器壁发红了,铅屑也熔化了,光闪闪的铅溶液表面出现了一层灰黄色。待冷却后,他把整个玻璃容器又进行了称量,发现与煅烧前的重量一样,并未发生变化。然后他打开玻璃容器,称量所得的铅金属灰,可它的重量却比原来的铅金属重。

他想,要是金属中真有“燃素”,那么燃烧后放出了“燃素”,重量只会下降,怎么会增加呢?所以,他断定“燃素说”肯定站不住脚。那么,增加的重量又从何而来呢?

罗蒙诺索夫经过思索认为,金属煅烧以后重量增加是由于它在煅烧时吸收了空气。因为玻璃容器里除了金属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一定是金属与空气中的微粒化合了(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化合成氧化物,但在当时氧还未被发现)。他又进一步推敲,是不是容器中的金属灰增重多少,容器中的空气就减少多少呢?

罗蒙诺索夫眼睛一亮,这是否意味着煅烧中,无论各种物质质量如何转移,其总量始终不变呢?后来,他又对其他一些化学实验进行观察测量,发现质量的改变也是如此,而且各种物理、生物现象似乎也遵循着这一规律。

罗蒙诺索夫经过大量实验和逻辑推理,证实了一条自然规律: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是这样的,一些物体所失去的东西,就是另一些物体所增加的东西。因此,如果一些地方减少一些物质,那么另一个地方就会增加一些物质。

这一规律就是后来被确立的化学第一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不仅对于任何化学反应中量的变化予以解释和指导,而且对物理、生物以及一切物质领域的变化都具有普遍意义。从此定量研究和定量分析就成为化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