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改变历史的科学发明·实验·预言
29474200000097

第97章 迟到的奖章——汤氏病毒

汤氏病毒的发现,人们找到了沙眼的根源,也找到了治疗的方法。

并且导致了微生物分类的主要变更,增加了一个介乎立克次氏体和病毒之间的衣原体。

1981年,国际沙眼组织在巴黎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大会把一枚金质奖章,授给一位中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然而,获奖者并没有到场领奖。原来汤飞凡已经去世了23年了。所以,人们说这是一枚迟到的奖章。

那么,汤飞凡对人类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汤飞凡生活的故乡在湖南省醴陵县,患沙眼的人很多,他经常看到患者流着眼泪的痛苦样子,感到很心痛。

于是,他怀着救治人类痛苦的愿望,报考了湖南湘雅医学院。在这里,他经常坐到显微镜下,观察世界上鲜为人知的微观生命:细菌、真菌、放线菌……这许多小生命,有的为人类造福,有的在危害人类。

他想,家乡的沙眼病,是不是因为这些小东西在作孽呢?

1929年,汤飞凡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哈佛大学的实验室,为他研究细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他的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但是,他没有被国外的高薪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所打动,毅然回到了祖国。

汤飞凡担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和上海雷思德研究所教授,并任细菌学系主任。他又开始了对沙眼病原的研究。

沙眼,不仅在中国发病率高,在世界上也十分普遍。因此,它受到了世界生物学家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有人提出了沙眼“细菌病原学说”和“病毒病原学说”。但是,都是假说,没有人证实过。1930年,汤飞凡运用日本科学家野口分离“颗粒杆菌”的方法,分离出一株近似颗粒杆菌的细菌,证明它不致病。

很简单的逻辑推理,他否定了沙眼“细菌病原说”。

所以,从1954年开始,他就开始探索“病毒病原说”。然而,当时世界许多科学研究者,没有一个人能分离出一株沙眼病毒,他自己的上百次试验也都全部失败了。

有一天,他突然这样假想,分离不出沙眼病毒,会不会是实验时,普遍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的原因?

于是,他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杨小楼等的协同下,作了一次新的试验,将沙眼结膜材料进行接种后。只注入青霉素原用量的五分之一,结果奇迹出现了,第一株沙眼病毒分离出来了。

他高兴极了。接着又做了一次试验,这次他不用青霉素,而把链霉素的用量增加一倍,结果试验又成功了。

就这样,汤飞凡,终于用鸡胚的黄囊接种和抗生素抑菌的方法,于1955年8月,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从而发现了沙眼的致病原因。

1958年,为了证明分离出来的的确是沙眼病毒,他决定用自己的眼睛做试验。他的眼睛感染了。红肿、流泪,很难受,是典型的沙眼症状。为了观察整个病理过程,他红肿着眼睛,一直坚持了40多天,才接受治疗。试验结果不仅证明了他的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也为后人留下了科学献身精神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