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管思集
29475000000023

第23章 提高经济报道的策划水平

策划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为我国新闻界所重视,可以说策划已成为新闻媒体有效竞争手段之一,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传播媒体新闻竞争的成败。

这里,试以《宁波日报·经济周刊》为例,对提高经济报道的策划水平谈一些体会。

《宁波日报·经济周刊》的经营方针是立足宁波经济,观照全国各地。从2001年开始,该专版在工交部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版面经济报道策划,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是关注产业发展动向,及时总结经验,揭示矛盾,指出发展方向,为各类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宁波日报·经济周刊》策划发表的《宁海文具王国初探》就及时总结了“票夹、订书机、卷笔刀、文具盒”这些常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小产品行销世界的奥秘。该文并不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介绍宁海文具业的迅速崛起,而是根据宁海文具业的现状,指出现有40余家文具企业离国际、国内大企业的差距还很大,因此宁海文具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必须营造规模优势,走联合、合作之路。”《北仑“模具之乡”龙腾虎跃》一文则详尽地揭示了北仑模具业从小打小闹到组建联合舰队最终发展成为全国模具之乡的历史轨迹,同时阐明了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依靠科技进步和政府支持是“模具之乡”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吸烟机“三国演义”又起烽火》则把眼光敏锐地对准了宁波三家吸油烟机企业玉立、帅康、方太市场竞争的潮起潮落,通过叙述玉立一枝独秀到帅康崛起两杰争雄,再到方太加盟最后形成三足鼎立,成为全国同行的第一、第二、第三,文章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求发展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通过以上三篇文章的剖析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策划者的着眼点是把已经存在、发展,但并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某些产业在宁波的发展情况及时地发掘、整理,起到了经济报道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鸣锣开道的作用。

二是关注经济生活领域,重视人的生存、生活环境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生活、生存环境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就成为社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宁波日报·经济周刊》就把报道视野拓宽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通过对这些难点、热点问题的剖析,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给人们观念和生活生存条件带来的显著变北。从洛兹服饰公司三年前推出4000元一件的“极品衬衫”,三年后企业信守诺言,开始兑现当年许下的还本诺言,于是有了《极品的诺言一诺千金》的报道。城市发展了,机动车迅速增多,然而宁波市区的停车场却少得可怜,于是停车场问题在宁波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停车场的不足设立了许多临时停车点,而临时停车点的存在反而抑制了停车场的发展。这一矛盾就成为深度报道《车子该往哪里停》一文的焦点,文章并就如何走出这一怪圈献计献策,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批职工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走上再就业的道路,许多人投身到合资企业、个私企业,劳动力流动的加快,促使劳动争议在宁波也逐年上升,成为社会矛盾一个新的焦点。于是《新的聚焦点,劳动争议》分析了目前劳动立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劳动争议处于尴尬境地的现状。环境污染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国内各大城市纷纷禁止塑料包装制品的“白色污染”时,宁波终于也《向“白色污染”宣战》,该文呼吁全社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拒用“马夹袋”。

三是关注经济领域人的活动。人是各种经济活动的主角,离开了人的活动,经济活动就无法有效组织,同样报道经济新闻如果着眼于经济领域中人的活动,经济新闻就会显得活泼和有人情味。为此《经济周刊》专门推出了“各领风骚”的栏目,每篇文章不超过1000字,而且图文并茂,把特写镜头对准普通人,使版面可读性大大增强。海上原油过驳队队长、白蚁防治专家、硕士建筑工人、宁波籍的空姐、宁波港外轮引航员都成为该栏目的嘉宾,通过对他们工作、生活一个侧面的报道,展示了宁波港口城市特色的各行各业中活跃着的劳动者的职业风采。

以上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这样几个有益的启示:

第一,市场经济不断“分化”受众群体,作为新闻媒体策划者必须根据受众的兴趣、需求的多样化及时修正报道计划。而且,提高经济报道的策划水平必须顺应这一多样化的变化,不仅应有配合式的报道策划,而且要有即时式、前瞻式的报道策划,从而使新闻媒介为大众提供信息的功能充分发挥。

第二,要改革旧的传播模式。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有用、无用的信息充斥在传播领域,新闻媒介在经济报道策划中要根据传播学“议程设置”的理论:“有选择性地凸现某个信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某一个事实。”使新闻传播中的有效信息量提高,真正体现新闻媒体走向受众、贴近现实生活。

第三,提高策划水平要有超越竞争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市场经济“分化”了受众,报纸编辑在设计自己的版面、栏目时就要在考虑受众的范围、文化水平、年龄结构基础上不断推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报道经营思想。要从自身版面定位特性出发多搞深度报道,以弥补时效性的不足,同时可积极尝试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的有机结合,更多地从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角度挖掘新闻,提出受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并从中展示隐含在经济现象深层的社会风气、社会心理和社会问题。

(原载《传媒》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