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给大忙人看的经济学
29479200000007

第7章 大忙人也要知道的供求规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一、买等于需

(一)生产商品的第一动力——需求

需求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且有支付能力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构成需求的两个条件:有购买欲望;有购买能力。只有欲望没有购买能力,有能力却没有欲望购买的都不可以称作需求。有欲望没有购买能力的我们可以叫做需要,却不可以称作需求,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比如,某个城镇有10万户居民,居民对电冰箱的需要量是每户一台,但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只有1/10的居民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这样,该城市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就是1万台,而不是10万台。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需求产生影响,首先是商品的价格,奢侈品的需求总是比必需品少,奔驰车的需求总是比盐的需求少。而且,一般来说,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动;收入,在一般情况下,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消费偏好减弱或加强,将直接影响商品的需求量。即使该种商品的价格不变,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个人就是喜欢喝百事可乐,却从来不喝可口可乐,这就是一种偏好。人们对商品价格的预期:预期行情看涨,需求量将增加;预期行情看跌,需求量将减少。企业的促销策略:广告、推销方式、销售渠道的选择及其实施效果,都会影响产品的需求量。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动:人口数量、地理分布、文化结构、年龄结构等,也会影响商品的需求量;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即使某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所谓相关商品包括互补商品(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和替代商品(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

需求函数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种商品需求量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一般形式:

Qx=f(Px,Ps,I,T,E,A……)

Qx:对某种商品(如X)的需求量;

Px(价格),Ps(替代商品的价格),I(收入),T(偏好),E(对价格的预期变动),A(企业广告费):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自变量。

需求函数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应视具体问题而定。

例如,某洗衣机厂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出市场上对该厂洗衣机的需求函数为:

Q=——200P+200M+0.5A

上式表明,Q是P,M,A的线性函数,而且,价格每增加1元,居民对洗衣机的需求量将减少200 台;居民收入每增加1元,将增加需求量200台;广告费每增加1元,将增加需求量0.5台。

假定在计划年度内,预计来年P=300元,M=800元,A=10000元,那么,计划期该洗衣机的预计需求量为105000台。即:Q=105000(台)

在企业的产品需求函数中,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影响需求量的自变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和所掌握的信息。

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非价格因素维持不变,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需求的变动:价格保持不变,其他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时,导致需求量的变动。

(二)薄利一定多销吗——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化率是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需求的价格弹性实际上是负数;也就是说,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需求量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因此,需求量和价格的相对变化量符号相反,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由于它的符号始终不变,为了简单起见,习惯上将需求看做一个正数,因为我们知道它是个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在市场上各商家之间“挥泪大甩卖”“赔本跳楼价”的价格大战从未仔细考虑过究竟是为什么,只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可以节省大量金钱。有一家摩托车安全帽专卖店,它打出这样的广告——“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店家的意思是,如果你买安全帽时交一顶旧安全帽的话,当场减两成的价格;如果直接买新帽,对不起只能按原定价格买。这种促销方式让人觉得好奇,是不是店家加入了什么基金会或是店家和供帽厂家有什么协定,回收旧安全帽可以让店家回收一些成本,因此拿旧帽来才有两折的优惠呢?

如果大家是这么想,那可就猜错了,大凡这种以旧换新的促销活动主要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而采取的区别定价方法,即:给定一定的价格变动比例,购买者需求数量变动较大称为需求弹性较大,变动较小称为弹性较小。对需求弹性较小的购买者制定较高价格,对需求弹性较大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而这家安全帽专卖店的促销做法正是这个理论的实际应用,实际上,店家拿到你那顶脏脏旧旧的安全帽,并没有什么好处,常常是在你走后往垃圾筒一丟了事。

既然没好处,店家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答案是——店家以顾客是否拿旧安全帽,来区别顾客的需求弹性。简单地说,没拿旧安全帽来的顾客说明他没有安全帽,由于法令规定:驾驶摩托车必须要戴安全帽,故而无论价格的高低,购买摩托车的人一定要买顶安全帽,因此这种顾客的需求曲线较陡,弹性较小。相对地,拿旧安全帽来抵两折价款的顾客表明他本来就有一顶安全帽,如果安全帽的价格便宜他有以旧换新的需求,而如果价格太贵他也可以以后再买,因为已有了一顶安全帽,对该商品的需求没有迫切性。因此,这类顾客的需求曲线较平坦,弹性较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该安全帽专卖店采用这种“旧帽换新帽八折”的促销活动,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定价的方法,不仅不会使其减少营业收入,反而会吸引那些本不想购买新帽的消费者前来购买,增加了收益。因此,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价格策略,一定会给单位、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与销售者的收入有着密切联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这就是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三)我们一直误解的常识——需求的其他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企业与消费者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消费者的收入是决定需求的一个不亚于价格的因素。所谓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消费者的收入变化对某物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用公式表示:Ed=(ΔQ/Q)/(ΔP/P)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也有几种分类,最主要还是收入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一般来讲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符合这种特性的是正常商品。但收入增加后生活必需品增加比例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收入增加后奢侈品的增加大于收入增加的比例。这两种情况无论收入弹性系数大小都是正值。但也有一些商品,比如,旧货、低档面料的服装、处理品等商品是随着消费者的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收入弹性系数大小都是负值。

通俗地说,收入增加了,我们不会因此多吃粮食、食盐;对旧货、低档面料的服装、处理品非但不增加,而会减少;收入增加后我们对住房、汽车、化妆品、名牌服饰等的需求增加。近年来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低档品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而高档品的消费越来越多,这种变化的情况符合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他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发现了一条规律,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过来也是一样。而这个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这是因为食品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我们收入增加但不会增加食物量,收入增加后增加的几乎都是弹性大的商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一个国家而言,这个国家越穷,其恩格尔系数就越高;反之,这个国家越富,其恩格尔系数越是下降。这就是世界经济学界所公认的恩格尔定律。

据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之间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之间为小康;30%~40%之间为富裕;30%以下为特别富裕。1998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恩格尔系数:印度51%,墨西哥33.2%,以色列21.0%,日本17.8%,德国17.7%,法国15.2%,澳大利亚14.6%,英国11.5%,美国10.9%。

我国城镇居民由1995年的49.9%下降到1999年的41.9%,农村居民则由58.6%下降到52.6%。综合起来看,到2002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降到50%以下。恩格尔系数说明我国人民以吃饱为标志的温饱型生活,正在向以享受和发展为标志的小康型生活转变。它说明,我国城乡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正稳步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物质生活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用于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稳步增长,用于子女非义务教育和自身再教育的支出大幅度提高。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在生活质量提高的背后是什么呢?无疑是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我们了解收入弹性的原理,作为个人消费、企业决策和国家制定政策都有一定的意义。如果你的即期收入很高而预期稳定和收入不断增加,你就应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企业决策者应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不断生产出高品质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国家的决策,应根据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适时地调整产业布局,需求收入弹性大的部门,由于需求量增长要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因此发展应该快些,而需求收入弹性小的部门,发展速度应当慢些。根据收入弹性还可以分析各部门人员的收入现状等。

需求的交叉弹性——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所谓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彼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此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表示:Exy=(ΔQ/Q)/(ΔP/P)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取决于两种商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商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三种:

(1)替代关系。两种商品消费者无论购买哪一个,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如消费者吃了大米就少吃面粉;穿了大维西装就穿不了杉杉西装;看康佳电视就不看长虹电视等。

(2)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一个需求。如照相机胶卷、录音机磁带、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等。

(3)不相关。两种商品没有直接的关系。如,面包和电视、电视和服装等。

下面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几年汽车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根据前面学习的理论,原因之一是价格下降;原因之二是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原因之三是生产汽车的厂家增加,他们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汽车可称为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原因之四是汽油、轮胎等配件以及维修服务的增加和完善,它们与汽车之间是互补关系。

懂得需求的交叉弹性为企业决策和个人投资可提供很大的帮助。比如你看人家经营一种商品十分赚钱,你也做起同样的生意来,这就是经营别人产品的替代品,这样势必加剧了市场竞争。恐怕竞争中被淘汰的就是你。其实,经营畅销产品的互补产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路,有的中小企业,靠着与汽车配套的思路,生产车用地毯、车灯、反光镜配件,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珠海中富集团一开始是十几个农民建立的一家小企业,最初为可口可乐提供饮料吸管,后来生产塑料瓶和瓶盖。可口可乐在哪里建厂,中富就在哪里建配套厂。靠这种积极合作的策略,中富如今已发展成为年销量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大公司。

懂得需求的交叉弹性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有很大帮助。如大维西服和杉杉西服都是国内的知名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大维西服与杉杉西服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它们是互相替代的产品。众所周知,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他们都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作广告,进行非价格的竞争。但如果只注意非价格竞争而忽视价格竞争也会失去市场。如大维坚持高价格政策,杉杉采取“薄利多销”的低价格政策,西装属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因此消费者就会由于杉杉西装价格下降增加杉杉西装的购买,大维就会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因此,大维应根据交叉弹性的特点正确判断自己的市场定位,制定合适的市场价格,预防不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发生。

如果互补产品为一家生产,比如彩色喷墨打印机和墨盒的定价。彩色喷墨打印机是基本品,墨盒是配套品,基本品应定价低,配套品应定价高,事实也就是这样,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售价仅为400~500元人民币,低价很诱人,但买下后才发现更换一个墨盒的价格是200元人民币,一种色彩的油墨用完,不换墨盒就不能保证画面质量,而换四个墨盒的价格比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还贵。根据交叉弹性的定价原理,面对基本品——打印机,定价过高消费者处于主动位置需求弹性较大,只有定低价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一旦基本品买下,配套品的选择余地就小了,消费者往往处于缺乏替代的被动地位,此时定高价能够获取较高利润,如果反过来基本品定价高会导致需求者寥寥无几,那么配套品定价再低已失去意义了。

总之,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应考虑到替代品与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否则,价格变动可能会对销路和利润产生不良后果。

二、卖等于供

(一)商品是如何到我们手里的——供给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同样,供给的两个条件:有出售的愿望;有供应的能力。只有出售的欲望没有能力供应,或者拥有某种产品却没有卖的欲望,都构不成供给,只有两者都具备的时候才可以称为供给。

现实生活中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很多。产品的价格,同样的产品,如果价格涨了,想卖的人就会增多,因为,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一般来说,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反之则相反。生产成本以及影响生产成本的生产要素是价格:当价格既定时,成本越高,利润就越少,从而企业的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多,从而企业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又受生产要素价格高低的影响。要素价格越高,成本越高,反之则相反。如果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或改进,不仅会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会使企业在原来的价格之下,供给更多的产品。竞争对手越多,实力越雄厚,产品质量越高,对本企业的威胁越大,致使供给减少。相关商品的价格,比如,替代商品价格降低,本企业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因销量减少而减少了供给。生产者对商品未来行情的预期:某种商品的行情看涨,供给量将减少;某种商品的行情看跌,供给量将增加。

供给函数:表示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一般形式为:QS=f(P,C,E……)

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非价格因素不变,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供给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价格不变,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二)能源供给紧张的背后——供给价格弹性

既然有需求弹性就同样有供给弹性,最典型的是供给的价格弹性。即价格变动的比率引起供给量变动的比率。用公式表示:Es=(△Q/Q)/(△P/P),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如果,现在是家电市场长期供小于求,厂商的利润可观这样的一种情况,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投身于家电产品的生产,供求平衡随之改变,由原来的供小于求,逐步转变为供大于求。在这个过程中说明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后,供给的变动是与时间长短相关的。我们可以用价格弹性的公式看到,某商品价格上升10%,供给量增加20%,则供给弹性为2.

如果无论价格如何,供给量都不变,则供给弹性为0,即供给无弹性。如某些已故画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如果价格既定,供给无限,则供给弹性为无限大,即供给有无限弹性。如用自然山间清泉作矿泉水就是这样。正常情况下,价格变动百分比大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为供给缺乏弹性,价格变动百分比小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为供给富有弹性。

我们分析家电的生产情况,20世纪80年代需求增加时,价格很高生产厂家利润丰厚,但家电厂受生产规模的限制,难以很快增加。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纷纷生产家电。所以出现了90年代后家电市场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家电生产也难以大幅度的减产。所以像家电、汽车等行业要确定一个适度的规模,规模小会失去赚钱的机会,规模大又会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是由于这些生产缺乏供给弹性,有的专家提醒汽车业不要重蹈家电业的覆辙。一般来说生产周期短、劳动密集型、技术简单、不容易保管的商品供给弹性较大,相反,供给弹性较小。

三、价格形成的秘密——供求规律

我们经常开玩笑问对方,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是一个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常常一笑了之。当然,有一个问题还不能说清:究竟是先产生需求再产生供给呢,还是先产生供给才产生需求?这有点像问“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可能有时候是需求带动供给,很多的新产品就是在人们强烈的需求下产生的;也有时候是供给诱导需求,比如新潮的时装,常常是提供出来之后,才左右了人们的视线,引发了人们的需求。但在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决定中,供给与需求就像一把剪刀的两个刀片,作用是不分彼此共同决定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同时价格又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市场经济中自发地调节需求,调节供给,调节的最后结果使市场达到了均衡——社会资源配置合理。

总之,许多的东西在经济学家眼里都成了产品,都可以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需求是提供产品的动力,供给是满足需求的前提。比如要兴办教育,是因为存在大量的对“教育”产品有需求的人,而有了“教育”产品的供给,才能满足“教育”产品的需求。如果想上学的都能上学,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就达到了教育市场的供求平衡。

很多人应该去现场听过某某歌星、某某名人的演唱会,大家应该都会对演唱会的门票的价格有所了解,我们就举一个演唱会门票的例子: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会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会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位,因此他们的高收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公正的,少数歌星是竞争出来的。当看到一夜走红的歌星收入高于十年寒窗苦读的教授许多时,难免有不平衡之感,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歌星的高收入是市场决定的。

供求规律是指商品的供求状况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一方面,商品的供求状况影响价格变动:

(1)商品的供给一定,需求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升高,反之则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下降。

(2)商品的需求一定,供给增加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升高。

(3)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商品的需求增加快于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升高,反之则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下降,而二者同步增加则不会影响价格的变动。

(4)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减少,商品的需求减少快于供给减少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升高,而二者同步减少则不会影响价格的变动。

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商品的供求状况:

(1)商品价格的升高会引起供给的增加和需求的减少。

(2)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

总之,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价格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市场提供不断变动的价格信号,使市场总量和结构状况得到调整,从而形成均衡的供求状态。

根据供求规律,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供求规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商品的价格是围绕着商品的价值上下浮动的,但同时也受市场供求的影响,有时甚至出现价格背离价值的现象。比如说,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厂家生产力水平较落后,家电产品的总需求量远远高于其总供给量,出现了1989年凭票排队抢购冰箱的场面,当时最普通的一款冰箱卖到2800元左右,还要凭票供应。虽然不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就其当时国内各家电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而言,连续几年的高价倾销,家电市场长期供小于求,厂商的利润可观,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厂家投身于家电产品的生产,由原来的几个增加到几十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以及国外家电产品的不断进入,如索尼、东芝、三星、飞利浦等也都看准了中国家电市场这块蛋糕,竞争越发激烈,供求平衡随之改变,由原来的供小于求,逐步转变为供大于求。同时,由于竞争的需要产品的质量优化了,品种式样不断增加,由低端产品到高端数字化产品一应俱全,产品的价格更加市场化,厂家的服务也更加优质化,带给消费者的实惠也就越大。2000年由长虹彩电引领的彩电价格跳水,2002年、2003年的空调价格跳水,都越发说明了行业竞争的激烈,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更理性化了。再加之消费者的收入影响着商品的需求,收入越高消费的档次越高,对劣等产品的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如今的家电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各厂家为了争夺市场不断用降价、促销等手段来赢得顾客,甚至推出了大批低于成本价的特价来争得一时的高市场份额,而这样做往往是饮鸩止渴,不少品牌产品由于厂家的收不抵支而逐渐退出家电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价格调节供求,市场竞争的最后结果,使得家电市场更加规范化、品牌化,逐渐趋于供求平衡。

要重视供求规律的作用,不然,供求规律会给我们以报复。报纸上见到一则报道:西南乳业老大——成都市华西乳业公司工人把成吨的鲜牛奶倒入下水道,以避免巨额的损失。很快和其有合同关系的奶牛养殖户也不得不把部分牛奶倒入下水道。

这使我们联想起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的一幕:工人把成吨的鲜牛奶倒入下水道,以避免巨额的损失。牛奶为什么要倒掉?其实原因很简单:用我们学过的弹性理论分析,无论是美国还是我们现在的中国,牛奶是生活必需品,弹性小,降价增加的销售收益,弥补不了降价的损失。因为养奶牛毕竟不是做服装,生产周期长,供给弹性小,对市场感应并不灵敏。

2005年,成都地区奶源偏紧,曾经出现鲜奶短缺。乳业发展看好,所以很多企业(在政府的鼓励下)纷纷从事乳业生产,牛奶价格上升,由于需求弹性小,提高价格增加了奶牛养殖量和华西乳业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因此,市场调节(加上政府鼓励)的结果是奶牛养殖量的增大,大大小小奶牛饲养户加起来,1天的产奶量便达1000吨。其中,80吨鲜奶潮水般涌进了四川乳业三强之一的华西乳业有限公司。3年后的今天,在大大小小各家乳业公司的参与下,市场这个蛋糕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已经被挖到极至,换句话说,市场供给量增加而消费者的需求根本就没有消化这么多牛奶的能力。

反映在华西乳业公司,只能按照每天处理60吨鲜奶的规模运作,过剩了整整20吨。这20吨怎么处理,和奶农定的合同是长期合同,不能随便毁约,否则就会丧失奶源,无论是降价收购还是拒绝收购都会断掉未来的业务联系。在如今乳业诸强以规模优势争夺市场和资源的时候,如此做法,就是把自己的货源拱手相让,最后的损失不是倒掉这些牛奶能比拟的。即便目前倒了部分牛奶,市场也有了反映,300毫升的华西奶售价已从2005年春节前的2.20元骤降至1.50元;每件华西奶也由50多元降至39元,比可乐、中档纯净水还要便宜。由于牛奶缺乏弹性降价的结果只能是减少收入和利润。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人也开始逐步能对这样的事情不太怎么吃惊了,不会像过去一样问出“弱势群体还买不起牛奶,你们却把它倒掉,怎么可以?”这样对市场经济完全陌生的问题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把牛奶倒到河里是由于缺乏政府宏观调控,无政府经营的恶果,那么中国倾倒牛奶这一现象则是什么原因?这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知识链接:蛛网理论

蛛网模型(Cobweb model)——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蛛网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商品的本期产量Qts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ts=f(Pt-1),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td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t,即需求函数为Qtd=f(Pt)。

根据以上的假设条件,蛛网模型可以用以下三个联立的方程式来表示:

Qtd=α-β·Pt

Qts=-δ+γ·Pt-1

Qtd=Qts

其中,α、β、δ和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

由于区别了经济变量的时间先后,因此,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

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到原来的均衡点。

假定,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在原因的干扰,如恶劣的气候条件,实际产量由均衡水平Qe减少为Q1.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支付P1的价格购买全部的产量Q1,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P1.根据第一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1,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

在第二期,生产者为了出售全部的产量Q2,接受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P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为P2.根据第二期的较低价格水平P2,生产者将第三期的产量减少为Q3.

在第三期,消费者愿意支付P3的价格购买全部的产量Q3,于是,实际价格又上升为P3.根据第三期的较高价格水平P3,生产者又将第四期的产量增加为Q4.

如此循环下去,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的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均衡点E所代表的水平。

收敛型蛛网模型由此可见,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也就是说,由于外在的原因,当价格和产量偏离均衡数值(Pe和QE)后,经济制度中存在着自发的因素,能使价格和产量自动地恢复均衡状态。产量和价格变化的途径形成了一个蜘蛛网似的图形,这就是蛛网模型名称的由来。

可以看到,只有当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即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较为陡峭时,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相应的蛛网被称为“收敛型蛛网”。

在这里,我们看到,除第一期受到外在原因干扰外,其他各期都不会再受新的外在原因干扰,从而前一期的价格能够唯一决定下一期的产量。按照动态的逻辑顺序,我们还看到,生产者错误地根据上一期的价格决定供给量,消费者被动地消费生产者提供的全部生产量,而价格则由盲目生产出来的数量所决定。

供求曲线各自只画了一条,但是,经济学在前面已经指出,供给的变动,不仅是指供给量沿着既定供给曲线的变动,还包括供给曲线的变动。需求的变动亦是如此。

那么,经济学又是如何保证供求曲线在多个时期里,不受外在原因的干扰和盲目决策的影响,始终保持不变呢?而如果供求曲线本身也会随着时期的不同而移动,那么,又如何保证蛛网是收敛型的呢?

再者,经济学提到的经济制度中的自发因素又是什么?这里实际上只有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较为陡峭这一个因素,那么这个因素又算是哪一种经济制度中的呢?

此外,我们在现实中看到过牛奶被倒进大海的事件,可见生产者并不强调一定要出售全部的产量。生产者追求的不是销售量,而是利益。他们不会盲目接受经济学强加给他们的所谓的由生产量等于需求量所决定的均衡价格。他们的心目中应当还有一个价格,他们的行为应当是建立在市场价格与这一价格的比较结果之上的。这个神秘的价格实际上就是经济学讳莫如深的会引出危险结论的商品的价值。

第二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其原有的均衡状态是不稳定的。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发散型蛛网”。

这种情况意味着产量可以无限供给,价格可以无限提高。

第三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

三类蛛网模型的条件:

(1)收敛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者,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因为需求弹性大,表明价格变化相对较小,进而由价格引起的供给变化也变小,再进而由供给引起的价格变化则更小……

(2)发散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者,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

(3)稳定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者,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

为了说明蛛网理论,我们举一例说明。在苹果价格比较高的时候,人们纷纷“上马”种植苹果树,过了若干年后,苹果的数量越来越多,造成苹果供过于求,苹果价格必须大幅度下降,这个时候种植苹果的农民会纷纷将苹果树砍掉,造成种植苹果的纷纷“下马”现象。

这种“上马”与“下马”现象在现实的生活当中确实存在,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单纯地凭借市场调节,虽然从长远来说可以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但是这个过渡过程时间很长,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价格的波动使得价格偏离合理的状态,价格不合理又给投机分子造成了发不义之财的机会,所以要采取政府干预手段来减少价格的波动。

另外,由于粮食市场也存在着“蛛网效应”,市场一旦受到冲击将无法自动调适,因此,粮食市场不能完全开放。直到今天,很多经济学者(包括部分粮食专家)都认为,由于粮食市场存在着“蛛网效应”,粮食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外部冲击都会被逐级放大而发散,市场无法自动调整至均衡状态,于是,它将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政府必须对粮食市场进行干预。但政府干预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故期货市场应运而生,较完善的期货市场可以发现未来的价格,平抑现货市场价格,农民可根据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种植,并合理套利,避免在粮食生产领域中收益与损失的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