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在当下的智慧
29487400000017

第17章 莫耍小聪明,莫被聪明误

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小聪明不能称为智,“聪明反被聪明误”者数不胜数。因此,为人处世,要精明有度。人生没有捷径,唯有顺其自然,小事糊涂才能获得人生幸福;唯有无为而治,大智若愚,方能成就人生伟业。

1.不耍小聪明,聪明莫被聪明误

人人都希望自己聪明绝顶,并都希望以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但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聪明者有时也会被聪明所误。如果处处尽耍小聪明、自以为聪明过人,那么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想人生有所得,还是莫耍小聪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古往今来,很多颇有才华的人英年早逝,惨遭杀身之祸。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太过聪明。亚圣孟子说过:只有点小聪明而不知道君子之道,那就足以伤害自身。盆成括做了官,孟子断言他的死期到了。盆成括果然被杀了。孟子的学生问孟子如何知道盆成括必死无疑,孟子说:盆成括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却不懂得君子的大道。这样,小聪明也就只足以伤害他自身了。温馨提示:

只要是发育正常的人,其聪明才智足够生活之用。可惜的是很多人常常误用了聪明,结果反受其累。小聪明不能称为智,充其量只是知道一些小道末技。小道末技可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大智才能使人伸展自如,只有大智才是人生的依凭。

三国时代的杨修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他的才华,在大智者看来,其实只是小聪明。大智者虽心里明白而不随便表露出来,绝不是表现比别人聪明。如果杨修知道他的聪明会给他带来灾祸,他还会耍小聪明吗?所以他的愚蠢处就在于他不知道自己的聪明一定会招来灾祸。这样的人是聪明吗?显然不是。多年中,他被提拔得很慢,显然是曹操不喜欢他的缘故,对此他没有意识到。曹操对他厌恶,疑心越来越深,他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说,该聪明的时候他反倒真糊涂起来了。如果他能迎合曹操不表现他的聪明,或适时适地适量地表现才能,那么他很可能会成功的。人们也许会说,杨修之死,关键在于曹操的聪明和他的多疑。但是换了谁,一个上级能愿意让部下全部知道他的心思、他的用意呢?显然杨修最终非失败不可。这可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罗贯中说他“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也只是说对了一半。他的才华太外露了,从谋略来看,尚不是真才,不是大才,那么除了灾祸降临,他还会有什么结果?曹操何等聪明之人,在他跟前,笨蛋当然不会受重用,才能太露又有“才高盖主”之嫌,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过尤不及,就是说,太聪明反倒不如不聪明,实在是至理名言啊!

2.精明太过,到头来反祸己身

凡事要算,但算过头了,反而对自己不利。“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两句是《红楼梦》中对那位精明绝顶、心狠手辣的“凤姐儿”王熙凤的判词。事实上,这两句也话画出古往今来一切工于心计、自以为聪明透顶者的嘴脸和他们应得的下场。

温馨提示:

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过于精明,就变成了一种小聪明,小智术,这种人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翻开《二十四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历史的风头浪尖纷纷落马者,十有八九是那些算尽机关、用尽心思、过于精明者。道理很简单,“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太聪明了,你太出头了,就会引起众人的嫉恨,就会成为“强中手”枪头的“鸟灰”。须知:螳螂捕蝉,自有黄雀在后!

所以,为人处世,要精明有度。把自己的聪明掩藏一点,知足一点,少算计一点,其实是一种大聪明,大算计,可永葆安泰,而不至于一朝祸至,后悔“聪明反被聪明误”而莫及!

小聪明不能称为智,充其量只是知道一些小道末技。小道末技可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

《孟子》中说:只有点小聪明而不知道君子之道,那就只足以伤害自身。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呻吟语》这一千古处世奇书。书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提起《红楼梦》,说到王熙凤,人们一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的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但人们更为熟悉的是她的结局。她算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了。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各种办法,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赞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招来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

凤姐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在背后遭骂挨咒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会使她备尝苦楚。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干净自在,人缘好,中年时儿子功成名就。的确,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道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甚至连自己的丈夫也数落她,背叛她,她实在是活得好苦好苦,而这一切的根源,却在于她的聪明和爱耍小聪明。说到聪明,人生不可缺,处世之必须。但聪明过头未必是好事,小聪明更是害人害己的坏事之源。

3.懂得糊涂行事才是人生的大聪明

真正的聪明是学会“糊涂”。人人都希望自己聪明绝顶,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但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航船一帆风顺,有时糊涂点也是必要的。

温馨提示:

糊涂之难,难在人们总希望表现聪明,难在人们时常误用聪明。何时自己改正了这两大缺陷,懂得夹起聪明的“尾巴”糊涂行事,就样就会成为一名真正聪明的人。清朝画家郑板桥有一方闲章,其中“难得糊涂”四个字一经刻出,便立刻成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座右铭。仿佛许多人生玄机一下子从这四个字里折射出了哲学的光辉。

其实,糊涂哲学并非仅仅是郑板桥的圣典,早在他之前就有很多人也以此为乐,也因此而受益。有一次,宋太宗在北陪园饮酒,臣子孔守正和王荣侍奉酒宴。二臣喝得酩酊大醉,互相争吵不休,有失做臣下的礼节。内侍奏请太宗将二人抓起来送吏部去治罪,但是太宗派人送他们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俩酒醒了,想起昨晚酒后在皇上面前失礼,十分后怕,一齐跪在金銮殿上向皇帝请罪。宋太宗微微一笑,说:“昨晚,朕也喝醉了,记不得有这些事。”宋太宗托辞说自己也醉了,不但没有丢失皇帝的体面,而且使这两个臣子今后也会自知警戒自己。宋太宗装糊涂,既表现了大度,又收买了人心。唐代宗时,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因此,唐代宗十分敬重他,并且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这小两口都自恃有老子作后台,互相不服软,因此免不了口角。

有一天,小两口因为一点小事拌起嘴来,郭暧看见妻子摆出一副臭架子,根本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愤愤不平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仗着你老子是皇上!实话告诉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所以才没当这个皇帝。”在封建社会,皇帝唯我独尊,任何人想当皇帝,就可能遭满门抄斩的大祸。升平公主听到郭暧敢出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和把柄,立刻奔回宫中,向唐代宗汇报了丈夫刚才这番图谋造反的话。她满以为,父皇会因此重惩郭暧,替她出口气。

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汇报,不动声色地说:“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还不懂得。我告诉你吧,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也早就不是咱李家所有了。”并且对女儿劝慰一番,叫女儿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话,乱扣“谋反”的大帽子,小两口要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在父皇的耐心劝解下,公主消了气,自动回到了郭家。

这件事很快叫郭子仪听到了,可把他吓坏了。他觉得,小两口打架不要紧,儿子口出狂言,几近谋反,这着实叫他恼火万分。郭子仪即刻令人把郭暧捆绑起来,并迅速到宫中面见皇上,要求皇上严厉治罪。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色,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还劝慰说:“小两口吵嘴,话说得过分点,咱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句俗话说,‘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们在闺房里讲的话,怎好当起真来?咱们做老人的听了,就把自己当成聋子和傻子,装作没听见就行了。”听到老亲家这番入情入理的话,郭子仪的心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感到轻松了许多,眼见得一场大祸化作了芥蒂小事。

虽然如此,为了教育郭暧的胡说八道,回到家后,郭子仪将儿子重打了几十杖。小两口关起门来吵嘴,在气头上,可能什么激烈的言辞都会冒出来。如果句句较真,就将家无宁日。唐代宗用“老人应当装聋作哑”来对待小夫妻吵嘴,不因女婿讲了一句近似谋反的话而无限上纲,化灾祸为欢乐,使小两口重归于好。有些事情,你非要硬去较真,就会愈加麻烦,相反你若装痴作聋,来他个“难得糊涂”,“无为而治”,也许会有满意的结果。

在我们身边,无论同事、邻里之间,甚至萍水相逢,不免会产生些摩擦,引起些烦恼,如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往往越想越气,这样很不利于身心健康。如做到遇事糊涂些,自然烦恼会少得多。

《庄子》中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苦短,又何必为区区小事而耿耿于怀呢?即使“大事”,别人有愧对你之处,你装得糊涂些,反而会感动人。公元200年10月的一天,官渡之战刚刚打完,曹军正在清点战果的时候,一位官员抱着一大捆信件,急匆匆地来向曹操汇报:袁绍仓皇逃走,扔下不少东西,其中有一批书信,是京城许都和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接过信,翻了一下,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曹操的亲信得知这些信的内容,都很生气,有的说:“吃里爬外,这还了得!应该把他们抓起来。”

曹操微微一笑,说:“把这些信统统烧了。”

这个命令使在场的都愣了:“不查了?”有人轻声地问。

“是的,不查了。”

不查“内奸”,似乎糊涂,但实际是精明。曹操这样干,那些暗通袁绍的人才把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放下,旁人也觉得曹操度量大,愿意在他麾下效力。当然,这里说的糊涂,绝不是叫人浑浑噩噩,糊里糊涂,而是大事不糊涂,小事糊涂些。

4.抓大放小,小事不必太较真

现实人生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尤其是涉及到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了胳膊,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越搅越乱乎。

温馨提示:

生活是琐事拼凑的“杂物桶”。如果不分轻重缓急地事事上心,再聪明能干的人也会一事无成。顺其自然,抓大放小,小事装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有时候,事情逼到了那个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模糊数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是“难得糊涂”。“难得糊涂”作为“牢骚气”,原本就是由“不公平”而发的。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铲除种种不公,又不可能,或自己无能,那就只能祭起这面“糊涂主义”的旗帜,为自己遮盖起心中的不平。晋代人裴遐在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做客。周馥做主人,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劝酒,裴遐正玩在兴头上,所以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司马很生气,以为轻慢了他,就顺手拖了裴遐一下,结果把裴遐拖倒在地。在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以为这种难堪是难以忍受的。谁知裴遐慢慢爬起来,坐到座位上,举止不变,表情安详,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王衍后来问裴遐,当时为什么表情没有什么改变,裴遐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另一个晋代人谢万,字万石,是谢安的弟弟。曾经和蔡系争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把帽子和头巾都弄得快要掉了。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坐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儿弄伤了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装糊涂的故事,受侮受损的一方都没有为自己的难堪而大发其怒,记恨在心。相反,都表现出了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不仅没有受到更多的伤害,反而得到了大家的敬重,也使伤人者感到无地自容。

“小事糊涂”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纠纷,又是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把握了大事原则,对于小事该糊涂时糊涂,这有利于缓解人际关系。对重要问题,原则问题,就不能糊涂,该聪明时就得聪明。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中国古代这样的大智若愚者是很多的。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这才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的注脚。对于这样的老好人谁会防范呢?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入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这个人很奸邪,反复无常,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有一天韩琦出了一道代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公一定有自己的说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除去了蠹虫,而仍然不失忠厚。

大智若愚,即小事糊涂,大事聪明,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人生一定幸福、快乐。

5.切勿走捷径,做人需要有大智慧

小聪明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想指望小聪明活一辈子,只怕就要被有大智慧的人算计了。温馨提示:

谁不希望人生早日成功,谁不渴求事业早日成功。然而,情急下寻找捷径的人,往往却会误入歧途。有一个叫千木的人,很懒。他从早到晚躺在一张破床上,嘴里不知嘟哝些什么。

“千木,你嘟哝什么?”人们指责他,“你为什么不找点活儿干干!”

千木答:“我也在干活啊。我整天念经,祈祷老天爷把我从穷困中解脱出来。一旦老天爷听到了我的苦苦哀求,他即刻会赐给我幸福的。”

有一次,千木听说住在邻近一个岛上的人都是独眼的人。

这个懒汉欢喜万分。他寻思:“老天爷听到了我的祈祷,给我带来了幸福。我立即去独眼人居住的那个岛上去,诱骗一个独眼的畸形人上我的小船,把他运载到我居住的这个岛上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左邻右舍。邻居们听后,都很惊奇:“你干吗要这样的丑人?”“我将把他放在笼子里,供人出钱观赏。这样的畸形人谁都想参观。”

千木立刻来了精神!借了条船,直奔目的地。小船刚刚靠岸,千木立即看到了他所要寻找的人:迎面向他走来了一个独眼的丑人。“啊!我的福气真大!财富主动送上我的门来了!”千木得意忘形。

心怀鬼胎的懒汉向独眼人深深鞠了一躬,假惺惺地笑道:“多少年了,我一直想拜见一下像您这样好看的人……”

独眼人看了千木一眼,彬彬有礼地回答:“我也终生都想拜见一下像您这样好看的人。”

于是,阴险的懒汉对他说道:“我恳请您先到我家拜访。让咱俩赶紧坐上小船去我家吧!”

独眼人答:“我衷心感激您对我的殷勤邀请。但是,首先,我恳请您先光临我家,我的一家人认识您将会感到很高兴。”

“我很高兴迈进你家的门槛儿。”千木嘴上这么说,而心里却在琢磨:“明天,你将坐在我的笼子里供人参观,白花花的银币将从四面八方流进我的口袋里。”千木刚走进独眼人的家,独眼人的兄弟们就从四面八方把千木围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嚷道:“瞧!瞧!这个人有两只眼!真是个畸形人!他打哪儿来呀?”

“现在,我告诉你们,赶紧把这个人捆绑得结实一点!”独眼人命令他的家人。

千木还来不及眨一下眼就被捆了起来。

独眼人向他的兄弟们说:“让我们庆贺一下吧!我们贫苦的生活终于结束了。我们将把这个怪物关进笼子里让大家出钱参观。谁都想看一看这个长有两只眼的人,我们很快就可以发财了。”

不到一个钟头,千木就坐在笼子里了。独眼人岛上的居民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观看这个稀罕的双眼人。每个观众付给看笼子的主人一枚银币。千木终生都坐在那个笼子里,再没出来过。在今天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像千木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过人,但做出来的事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财富可以使人过得很好,也可能使人毁掉。真正聪明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时不要轻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浑厚,不让人家眼红你。耍小聪明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

6.经常地反省自己,这样就能少犯错误

现代有些人多了一份自信心,却少了一种“自省”的精神。

所谓“反省”,就是通过思考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温馨提示:

反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它能修正你做人处事的方法,给你指引明确的方向。在反省中自悟,在反省中进步,应该是完美地解决人生难题的一个有效策略。人为什么要自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历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如果你觉得一天三省没有时间,那么三天一次,总该可以吧,反正要记住时时反省自己。

应该反省些什么呢?不!以下几个方面就值得你去自省:

(1)人际关系

你有没有做过什么对自己人际关系不利的事?你与人争论之中,是否也有自己不对的地方?你是否说过不得体的话?某人对你不友善是否还有别的原因?

(2)做事的方法

反省自己所做的事情,处事是否得当,怎样做才会更好?自己在做事上有什么缺点和弱点?如何才能补足?还有没有其他能提高效率的诀窍?

(3)生命的进程

反省自己至今做了些什么事,有无进步?是否在浪费时间?目标完成了多少?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等等。

如果你坚持从这三个方面反省自己,那一定可以纠正自己的行为,把握行动的方向,并保证自己不断进步。

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反省呢?

反省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反省的方法,则因人而异。有人写日记,有人则静坐冥想,只在脑海里把过去的事放映出来检视一遍。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真正有效就行。自省也不能流于一种形式,每日看似反省,但找不出自己的问题,甚至对错不分,那就很值得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