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在当下的智慧
29487400000005

第5章 师法自然,人生要顺从自然法则

心灵是人生的向导。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便有怎样的生活质量。谁都希望幸福,但幸福不能预支。谁都渴望成功,但成功无法强求。动静随意,苦乐随缘,活出天性,回归真实。这样遵循自然法则,就会赢得幸福人生。

1.遵循自然规律,随缘度过人生

佛家讲究一切随缘。一个人如果能够依照自然规律过完一生,没有什么意外事件发生,即是安享天年的幸福。佛家讲顺其自然,放下我执,观温馨提示:

世事难料,人生变幻,顺从自然,一切随缘便能安度人生。云卷云舒随意,花开花落随缘。凡事都需遵从自然法则,不可强求。照内心,追求内心的满足。因为幸福与不幸福都是来自于内心,心里无欲无求,自然就时刻处于满足之中。

自然是什么?花草树木,山川河流,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春去冬来,生机盎然,自然是变化。生化光电,粒子质子,自然是本源。总之,我们实践、思考的一切对象,都是自然。

自然是什么?有天就有地,有阴必有阳。要进一步就须先退几步,破坏了才有建设,有修心重德才有功夫精进……自然就是各种关系,关系之中的对立,对立之中的统一,统一之后的总关系。万千关系之关系,归于自然归于零。

自然是什么?甜酸苦辣成,五味要尝全。东西南北中,天眼在太空。软和硬、冷和暖,动和静……都是自然。一切特点都是自然的。自然是一切过程一切事物之总特点。

如果舍弃自然,我们还依什么而动,奔什么回归?真正高级的修炼正是也必是自然大道。一切功法尊重的,正是顺其自然。

世事难料,人生变幻。也许你苦心经营的事业会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毁于一旦;也许你正精心安排着你的前程,精心设计着你未来的美好蓝图,一场大病却彻底改写了你的人生;也许你本来就体质虚弱,你想实现壮志雄心,却是力不从心;也许你激情满怀,但理性不足,盲目投资,你不仅惨败,不经意间还花去你十年青春……时光荏苒,青山依旧在,世事已沧桑,让你彻底感觉人生的无奈。

人之于世界本来就渺小脆弱,可有些人还是经常自我膨胀,缺乏清醒的自我定位,这往往是造成太多遗憾的根源,于是挫败在所难免。面对挫折你得学会一切随缘,一切随缘是对挫败者的一剂良药;一切随缘是人生的另一种坦荡,是一种成熟后的胸怀。

一切随缘,这是人生拼搏的另一种境界,它不是消极的承受,也绝非放弃人生应有的追求。水看似柔弱,面对高山阻挡,巨石拦路,溪边鲜花小草柔情的挽留,终不改归海的初衷。只有一切随缘,才能卸下捆绑于心的精神枷锁,才能轻装上阵。一切随缘是无为而有为,是无欲而有欲,是成熟的一种标志,是成功者的一种素养。

2.顺其自然,保持一种超然心态

水在流淌时是不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在的。只要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人生就会充满了快乐。

其实,再美好的事物,结果都是一样的——或好或坏、或高或低、或美或丑、或大或小,感觉上没有什么差别,不同的是它的过程,在过程中享受奋斗的惬意,那才是幸福愉快的。这个过程就是境遇,一种无法抵抗温馨提示:

处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很难做到心如止水。尤其是攀比之心,嫉妒之心,更如同两根棍子,在人们的心中搅动,这时就更难让心绪得以安宁。的客观现实,你只能顺其自然而为。

佛禅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

师父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不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跺脚。

“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点头:“随喜!”其实,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也许会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顺其自然并非是消极的等待,顺其自然并非是听从命运的摆布。顺其自然其实是寻求生命的平衡。谁能达到这种境界,谁的生活就美好,谁的生命就有质量。

不如让很多事顺其自然,你会发现你的内心会渐渐晴朗,思想负担也会减轻许多。

3.随遇而安,在安宁中享受人生

在滚滚红尘中,人们为了过得更好,更舒服,更愉快,也就是提高生活的品质,而紧张拼搏。什么是好的生活品质?无非是衣食丰足无忧,无非是心情轻松自由。而人们往往在追逐这些的过程中放弃了自然心性,结果弄得心情忧郁紧张,这反倒失却了追求的根本,就连出发点都失去了。

温馨提示:

滚滚红尘,尽是风花雪月,漫漫人生,处处悲欢离合。人生之苦皆因不能顺其自然。只要做到随遇而安,生活便再无烦恼。没有被风吹起波浪的水面是自然平静的,没有被尘土遮蔽的镜子自然是明亮的。所以人类的心灵根本无须刻意来清洗,只要除掉心中的邪念,那平静明亮的心灵自然会出现,日常生活的乐趣,根本不必刻意去追求,只要排除内心的一切困苦和烦恼,那么快乐、幸福的生活自然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心中停止一切阴谋诡诈之后,就会有明月清风到来一样轻松舒畅之感,因为从此不再为人间的烦恼而痛苦,思想远远超脱世俗之外,自然不会听到外面的车马喧闹之声,就不一定非要过隐逸山野泉边的隐居生活。此意与后面“为而不争”有共同之处,道法自然也并非要人们脱离尘世。脱离尘世其实是消极的人生态度。

在尘世中,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境界——在雪花飘落的月夜,天地间一片银色世界,这时人的心情也会随着清朗明澈,在和风徐徐吹拂万物一片生机的春季,这时人的情绪自然也会得到适当的调剂,可见大自然和人的心灵是浑然一体互相融和的。宇宙万物蕴含着勃勃生机,天人合一,气息同步,则能天长地久,万事亨通。孟子说:“环境改变气度,奉养改变气质。”意思是说:人们修身养性,不可能脱离周围的环境。尤其就常人而言,如果面对月黑杀人夜,如果面对生死离别场,能要求自己像老僧入定般用意念来控制自己吗?所以自古骚人墨客,歌颂春而厌恶秋,因为春天一片生机而秋天一片萧瑟,人们欢迎万物的生长,原因在于人们在萧瑟凄凉中难以感受人间的温暖。同样,人们歌颂白雪而厌恶炎夏,雪是冬天的产物,其性寒而色白,喻人的纯洁的性格,像雪一样的,像冷天一样坚硬而安宁,因此古人才有“梅须逊雪三分白”的诗句。梅对于文人是宠物,但比雪之纯洁又输三分,这实际上是表达出人的一种愿望,用大自然的变化来喻人的性格,人的节操,这一点人与自然是相融和的。禾苗的茁壮,全赖雨露的滋养。江海的不竭,全靠细流的汇聚。同样的道理,人的本性也会凭人自身的保护与保全。但这里有一说:“智者凋心不凋身,愚者凋身不凋心。”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此时此景,他的心能如止水般平静吗?永和九年,有王羲之、谢安等参加那一次的“君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聚会,四十多个文人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天,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环抱中,列坐在清流急湍的溪水旁,一觞一咏,饮酒赋诗,大家各呈才藻,竞展风华,自然景物之美与人的才华之美结合在一起,互相辉映,成为永远令人艳羡不已的雅事。读书人、文人从事的是清苦寂寞的事业,只有能甘于清苦、寂寞的人,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那一种心中有得、精神充实、师友相聚、文采风流的快乐,的确是很高境界的快乐!

4.无为而治,孔子听从老子的教悔

孔子拜见老子时,提出自己的仁义主张向其讨教。老子说:“飞扬的草屑进入眼睛,也会颠倒天地四方,蚊蚁之类的小虫叮咬皮肤也会使人通宵不能入睡。而你所推行的仁义给人的毒害就更为惨痛了,可以使人昏愦糊涂。”

孔子说:“这是怎么讲呢?”

温馨提示:

老子以自然无为为美,根本表现就在于个人人格的高尚和自由。因而,在他看来,外形的美并不能保证人格的高尚和自由,外形的丑同样也不妨碍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的美。老子说:“你要想让天下不至于丧失淳厚质朴,你就该纵任风起风落似地自然而然地行动,一切顺于自然规律行事,又何必那么卖力地去宣扬仁义,好像是敲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似的呢?白色的天鹅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洁白,黑色的乌鸦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渍染而毛色自然乌黑,乌鸦的黑和天鹅的白是出于本然,不足以分辨谁优谁劣。名声和荣誉那样外在的东西,更不足以散播张扬。泉水干涸了,鱼儿相依偎在陆地上,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靠唾沫来互相得到一点儿润湿,倒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怀。”老子的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贵在自然,指出名声和仁义都是身外之物;不能因为这些身外之物而使自己丧失了淳厚质朴的本性,实际上也就是讲做人要回归自然,不要给自己套上伪装。这种回归自然是指经过一番修省磨练以后高一个层次的回归,这种回归会使人的言行变得自然而高尚。

物贵天然,人贵自然,老子在为人处世上同样强调自然无为,不管干什么要因任自然的规律,不以人为的方式去扰乱它;同样,自然无为也是他的审美标准,一切违备自然的必定就是丑恶的。

再说人的生死。人贵有一生,贵在自然。人固有一死,死在自然。庄子将死,弟子想厚葬他。庄子说:“我把天地看成棺椁,把日月当作两块玉璧,星辰当作珠宝,万物都来陪葬。我这样多的葬物还算不齐备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

弟子说:“我怕乌鸦老鹰吃了先生。”

庄子说:“在地上让乌鸦老鹰吃,在地下让蝼蛄蚂蚁吃,夺走乌鸦嘴中的东西去喂蚂蚁,不是太偏心吗!”老子与庄子生活的时代,美的东西与善的东西往往是分裂的,就是在今天,美的与善的也不一定完全统一。《老子》第八十一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真实可信的话不美,而那些漂亮话又不真实可信;有道德的人不善于辞令,能言辩的人又没有道德。

不少仪表堂堂衣冠楚楚的人,其实是一些丑恶不堪的流氓强盗。老子说:“农田到处一片荒芜,全国四方的百姓都在闹饥荒,但有些人还穿着锦绣的衣服,佩戴着闪闪发光的宝石,吃厌了美味佳肴,搜刮了数不清的精美珍宝,这些人就叫强盗了,多么无耻呀!”

5.倡导“无为”并非听天由命

顺应客观,无为而治,并非完全听天由命,任人摆布,而是在顺应客观的同时,主动地、策略地、乐观地、自觉地去驾驭现实环境中所遇到的矛盾,并制定合理的方针、策略。所谓“无为而治”其实是指大有为而小温馨提示:

无为与有为,常常会相辅相成。人生的作为,有大有小,有远有近,主动为之,乐而为之,终将会大有作为。无为,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长远有为的一种为政策略。《庄子》中有一段阳子居与老子的问答。有一次阳子居问老子:“假如有一个人,同时具有果敢敏捷的行动与深入透彻的洞察力,并且勤于学道,这样就可以称为理想的领导者了吧?”老子摇摇头,回答说:“这样的人只不过像个小官吏罢了!只有有限的才能却反被才能所累,结果使自己身心俱乏。如同虎豹因为身上美丽的斑纹才招致猎人的捕杀;猴子因为身体活泼,猎狗因为擅长猎物,所以才被人抓去,用绳子给捆起来。有了优点反而招致灾祸,这样的人能说是理想的领导者吗?”

阳子居又问:“那么,请问理想的政治是怎样的呢?”老子回答:“一个理想的领导者功德普及天下,但在一般人眼中一切功德都和他无关;其教化惠及万物,但人们却丝毫感觉不出他的教化。当他治理天下时不会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迹,但万物各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就是庄子主张的理想的领导者形象”。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人在许多场合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现,只要默默无言,就足以使对方慑服了。就像诸葛亮布下空诚计,看上去空空荡荡,反而给敌人一种受到包围的不祥预感,只得夹着尾巴溜走了。“欲擒故纵”,“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意思是遇事不慌,镇定自若,挥洒自如。这是在为人处世中都可运用的高招,也是一种智慧人生。

6.心安勿躁,让内心回归平静

欲随心动,境由心造。如果内心缺少了平静,那么生活中就一定会事事不如心愿。现代社会是一个由诸多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生活空间,其间充满了竞争、创造、妒忌,充满了欲望,充满了矛盾、困惑、暴怒,充满温馨提示:

幸福的感觉,决取于人的生活的态度。人生的完美,得自于人的内心的平静。心态平静,就不会被世事烦扰,从而活出真实的自我。了失意……为什么现代人生活得累,可能就是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太过激烈,亦可能是对于自己要求得太过于苛刻,本来追求完美就只能让我们越来越对自己充满敌意,因为生活只会变得越来越糟。因为我们一直处于一种期待的状态,所以才会产生累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可以全身心地放开,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怎么说”的话,那么,拥有这种真正的“随心所欲”,就不会感觉到累了。

现在的大都市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心理突变、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新、旧矛盾的合流中,人们的生存背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盘根错节,有时还潜伏着那么点儿奸诈冷酷、排除异己、争权夺利的内耗和阴谋。

所以,现代人有时心情烦躁,情绪失常;有时惊喜狂欢,放荡不羁;有时绞尽脑汁,极度恐慌。在现实生活中,因承受不了紧张工作和生活节奏的重负而精神崩溃,因无法忍受种种流言非议而惶惶不安于现状,因厌世愤俗而心灵瘫痪自绝于世的事例,太多、太多。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后在某著名公司做办公室的文员,为此她曾经自豪了许久。可是两年下来,她看着自己每天都要重复同样的工作,生活在重复中度过,她觉得越来越没有意思,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每月的薪水少得可怜,还要早出晚归。

直到有一天,她碰到一位在工厂工作的高中同学,同学一脸羡慕地说:“像你这样有文凭,而且还有一份好工作多好!我们的厂子特别不景气,我已经半年没上班了。”她却说自己感觉上班太累了,想辞职不干。

同学惊讶地说:“到哪儿不受气呢?喝凉水还嫌塞牙呢!你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她一下子怔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回家后她思考了一个晚上,把这些年她所走过的路都想了一遍,这才发现:自己并非一无所有,生活得也不错。原来自己的不快乐,皆因自己太过浮躁,总是不满足现状,缺少一份寻找平静的心态。世事的纷扰、内心的挣扎,使我们的心灵不再宁静如菊,澄澈若泉。让我们逐渐失去了本该属于人类的恬淡自如的心境,其实,人生是多么的寂寞无助,有时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无可名状的忧伤之中,真的摆脱这种消极无为的心态又谈何容易,任凭那种忧“愁”似藤蔓植物般疯长。

世上有很多的“无可奈何花落去”般的苦恼事情,我们很难一一摆脱干净;世上也有太多的忙碌紧张,我们无法完全逃避。“面包”是因为生存必须去孜孜以求、不可放弃的信念,而欲望却是人性不断膨胀使然。就这样我们一天到晚像陀螺一般为了某某事情转个不停,因而时时感到疲惫憔悴,此时理想与爱情成为多余,成为梦中美丽的幻境,心灵的安宁被物质,被欲望所奴役,心态的失衡使人生走向悲哀无助。

我们的心灵需要寻找平静的中心,然后一切都以此为归依,当外界发生各种事情,透过感官传达到思绪时,我们察觉、了解,把升起的心念放下,再回到中心,在平静之中,脑筋清晰、精准地做每一件事。静心帮助我们寻找平静的中心,当我们活出天性,回归真实的内在,也就是我们的平静中心,在那里有一股安定感。

习惯了回到中心后,仍需学习敏锐地察觉外在世界所引起的心念,并且要习惯于自己了解和放下的能力,如此才能平静、警觉、精确地应对外在的突发情况,并时时用智慧去了解。经常保持心灵宁静的人,能直面尘世的翻腾气息,轻松拂去时空的尘埃;能历经人世的种种坎坷,仍然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能回避物欲贪求的世俗,拥有克制的理智;能承受事业的重负,善于调节心理……

当城市繁华散尽,仰起它干净的脸;当街道喧闹过后,露出它祥和的心;当海洋躺在溶溶的月光之下;当树梢静谧得只有暖风滑过;当一切都静下来的时候,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和身处的周围世界里也开始变得温暖而湿润起来。

7.心安则福至,人生最难得的是心安

现代人常常情绪紧张、焦虑、恐惧,导致心理上的极度不安,进而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为人当心安,心安则有健康、有幸福。心安就是心温馨提示:

活得累是因为心累,活得难是因为心烦。什么时候当自己的心境如水般平和了下来,生活就会变得春光灿烂。里坦然、踏实。一般说来,不做亏心事的人,心地光明磊落的人,不受无功之禄、不贪无功之赏的人,实事求是不图虚名的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人,最为心安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毛泽东根据许光达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提议评许光达为大将。许光达知道后,心里很不安,他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并亲自向军委贺龙副主席面请降衔。许光达在信中为降衔用了几个“心安”,表达了自己诚恳、慎重的姿态,令人肃然起敬。人生最难得的是心安。心不安的人有两类:一类是因为严于律己而心不安,总觉得自己工作做得少,得到的荣誉多,像许光达将军那样,因而能化不安为动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以求心安。另一类人,面对来去匆匆的生命,却不屑于用心经营,这个看不惯,那个不满意,盲目攀比,比物不比德,比上不比下,就只能比来牢骚,比来抱怨,比来烦恼。这种人很难真正心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身心疲惫,活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