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商不败的49个细节
29490900000011

第11章 用智谋与竞争对手“叫板”

经商就难免竞争,商场上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有时并不比枪林弹雨的战场逊色。大家都在为生存、发展奋斗的时候,竞争面前一步的退缩就可能造成全盘的崩溃。在正当竞争的前提下,那些善于运用智谋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会动心机是做生意的必修课

能在商场上打拼的都不是凡夫俗子。防人之心不可无。很多对手为了谋利,往往不择手段,动心机,设机关。你一旦掉在对手的机关里,也就在劫难逃了。日本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飞速发展,迅速跨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一方面是由于其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和日本企业家杰出的经营能力分不开的。这些企业家往往能通过一些富有本民族特色却又“别有用心”的服务,使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客商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圈套,直到最后才会醒悟,但有利的时机早已错过。一次,一位喜欢分析日本人精神及心理的美国商人,因生意的需要前往日本谈判。飞机在东京机场着陆时,他受到两位日方职员彬彬有礼的迎接,并替他办理好了所有的手续。简单的寒暄之后,热情的日本人问道:“先生,您是否会说日本语?”“哦,不会,不过我带来一本日文字典希望能尽快学会。”美国人回答道。“您是不是非得准时乘机回国?到时我们安排您去机场。”日本人又问。

对此不加丝毫戒备的美国人对日本商人的体贴周到非常感动,赶忙掏出回程机票,同时反复说明他到时必须离开日本回国。于是,聪明的日本人知道美国人只能在日本停留14天,只要让这14天时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就占主动地位了。首先,日本人安排异国来客做长达一个星期的游览,从皇宫到各地风情都饱览了一遍,甚至根据美国人的癖好,还特地带他参加了一个用英语讲解“禅机”的短期培训班,声称这样可以使美国商人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宗教风俗。每天晚上,日本人都会让美国人半跪在冷硬的地板上,接受日本式殷勤好客的晚宴招待,往往一跪就是四个半小时,令美国人厌烦透顶,叫苦不迭,却又不得不连连称谢。但是,只要他一提出进行此次的商务洽谈,日本人就会搪塞说:“时间还多,不忙,不忙。”日子就一直这样过去了。第12天,谈判终于在一种胶粘状态下开始了,然而,下午安排的却是高雅的高尔夫球运动。第13天,谈判又一次开始,但为了出席盛大的欢送晚会,谈判又只能提前结束。晚上,美国人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有气不打笑脸人,面对日本人的客气和笑脸,美国人只得强装笑脸,听从日本人周密细致的安排,把晚上的时间花在娱乐上。第14天早上,谈判在一片送别的氛围中再次开始,本应在长时间内妥善完成的谈判压缩在半日内进行,其仓促是可想而知的。

正当谈判处在紧要关头的时候,轿车鸣响了喇叭,前往机场的时间到了。主客只好急卷起协议草案,一同钻进赶往机场的轿车里,在途中再次商谈合作的具体事宜。就在汽车抵达机场,美国客人就要步入机场通道的时候,双方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双方握手道别,美国人终于完成自己此行所负的责任。然而,不久之后,当美国商人在履行协议时才发现处处不对劲,己方处处吃亏,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日本人对此早有准备,只不过是一切阴谋和计策都隐在他们那永恒不变的笑容中罢了。美国人这次亏吃得不小,可又无法说出,正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商海中,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很多时候对手笑脸相迎,殷勤款待,其实那不是热情,而是阴谋上的遮掩布。茫茫商海之中大潮汹涌,而在潮水之中难免鱼目混杂。经营者涉足其中切不可天真浪漫,一味地想着赚钱发财,而掉以轻心,没有最起码的戒备心。因为生意场上虽大多为君子,但也不乏骗子,刺探商情的探子无时无处不像幽灵一样飘荡在你的周围。在五彩斑斓的社会里,在错综复杂的激烈的竞争场上,骗子的脸上是没有写字让人们辨认的,相反却穿着非常美丽的外衣,巧舌如簧,每时每刻都可能活动在你的身边,随时随地都可能把灾难降临到创业者头上。

他像一个黑色幽灵,活跃在你的经营活动里,若隐若现,明来暗去,像埋伏在经营者周围的敌人,时刻都可使你遭到不测,甚至使你破产。面对如此的商场竞争,经营者若耳闭目塞,头脑反应迟钝,对付骗子没有起码的戒备心,上了当、受了骗,有时自己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呢。没有戒备心,对自己的投资不加分析、思考,往往就会糊里糊涂地上了骗子的贼船,被掀翻在商海中。有一位经济学家曾这样说:“不要迷信号称有极高利润的经营项目,实际上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已是十分有利可图的了。越是获利高的经营项目其风险性就可能越大。”可见,经营者投资之前,看准对方的经营实力是最关键的。对于无雄厚资金却试图通过“集资”来经营的人应多加防范,不了解某种经营项目的行情,就千万不能光凭对对方的“好印象”而投资(除非有足够的事实让人信服)。没有戒备心,对自己的合作者不加防范,到头来也时常吃亏。不过,经常提防与自己合作做生意的朋友、同事,看起来似乎不够义气,但有时实在是不可避免的。人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作为经营者,临事三思而后行还是好。因为在商场面临“利”字当头的选择时,有许多人,哪怕是好朋友,甚至父子亲戚背叛的也有。这一点,应当为商海中人时刻牢记心头。

在人才的争夺中占得先机

现代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这样的话我们听得很多了。但是,无论多么系统高深的人才竞争理论都不如现实中的例子更残酷、更生动。作为美国汽车制造工业界的两大巨型企业: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明争暗斗的较量,福特汽车公司在经营天才艾柯卡的策略指导之下,一举击败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但后来,克莱斯勒的一个点子让一场好戏又上演了,在这场戏中,克莱斯勒悄悄地扳回了一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竞争中虽然元气大伤,但克莱斯勒先生却从艾柯卡身上看到了振兴的希望,决定不惜一切手段把艾柯卡请过来。1978年,一则令美国经济界和企业界震惊的新闻发生了: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太上皇福特二世,忍受不了熊熊妒火的煎熬,解除了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艾柯卡的总裁职务。人们瞠目结舌,百思不得其解。一年后,当艾柯卡就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时,人们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都是美国汽车制造工业界的巨型企业,为了争夺更大的汽车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初,两家企业就较上了劲,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意欲在汽车市场上一决高低。以艾柯卡挂帅的福特汽车公司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促销策略,一举击败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了胜利。而克莱斯勒公司则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亏损越来越严重。虽然艾柯卡使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陷入了泥潭,但艾柯卡那准确的判断、超人的胆略和多谋善断的决策,使爱才惜才的克莱斯勒先生为之倾倒。“如果艾柯卡先生能来本公司任职那该多好啊”。

克莱斯勒先生决定不惜一切手段把艾柯卡请过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艾柯卡是一个事业型的人:金钱买不到他的心,美女撼不动他的志,何况现在的艾柯卡事业正如日中天,他又怎会如此轻率地离职而去屈就一个濒临倒闭企业的总裁呢?克莱斯勒先生不死心,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分析,并组织了一个专门班子实施他的计划。缝隙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此时执掌福特公司的老福特的孙子亨利二世是一位心胸狭窄、缺乏大企业家气度的人,种种迹象表明,艾柯卡在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才华反衬得福特黯然失色,那巨大的成绩,无形之中功高震主,亨利二世开始向艾柯卡发出了警告。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迅速制定出了详细的离间计划:组织专门人员吹捧艾柯卡。这种决策,得冒多大的风险!这等于花钱替别人做广告,提高对手的知名度,使对方越强,对自己越不利。再者,克莱斯勒公司正处于艰难之中啊!克莱斯勒先生不顾助手们的反对,力排众议,坚持实施这项秘密的离间计划。当然,在吹捧艾柯卡的同时,还要指桑骂槐地贬低亨利二世。如此,才能达到离间的目的。果然,汇集来的信息表明,艾柯卡在亨利二世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如前。就在这时,世界经济预测会议召开了,亨利二世和艾柯卡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与此同时,克莱斯勒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精心策划,统筹安排,给艾柯卡罩上了一道道光环,以对比的手法,使亨利二世黯然无光。会场内外流传着有关艾柯卡和亨利二世的种种传闻,有的说艾柯卡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救星,有力挽即倾大厦的能力;有的则说艾柯卡是位经营天才,如果不是福特老板,他还会有更大的作为;还有的说亨利二世是平庸之辈,公司全靠艾柯卡一人支撑。一时间,艾柯卡头上光芒四射,耀眼夺目。艾柯卡也知道与会的100多位专家对他的发言很赞赏。巨大的成绩,空前的赞誉,使艾柯卡踌躇满志,英姿勃发,决心大干一场。

然而此时,亨利二世已是妒火中烧,怒气冲天了。亨利二世先是散布艾柯卡与黑手党有染,继而对他的业务活动和个人生活进行调查,随后又采取削权的办法,组成主管经理办公室,以取代董事长和总经理主管的组织形式,使艾柯卡在公司的地位从第二位降到了第四位。最后,亨利二世于1978年解雇了艾柯卡。克莱斯勒先生兴奋至极,他亲自去请艾柯卡,三顾茅庐,终于如愿以偿。如同中国三国时的刘备得了诸葛亮一样,克莱斯勒使自己的事业走上了兴盛之路,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很快便走出了困境,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强劲对手,也成了美国汽车界崛起的企业新星。而解雇了艾柯卡后的福特公司却人心涣散,人才外流,再次陷入了困境。面对大江东去的败局,亨利二世不得不辞掉了公司董事长职务,结束了福特家族77年的统治。离间对方关系,挖别人的墙脚,这看起来不是那么正大光明,但若从竞争的需要和爱才用才的角度看,这种做法虽有点损人利己,却也是客观需要的。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用人不可心胸狭窄,否则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才,还可能被对手置于死地。这些是做生意尤其想做大生意者应当始终切记于心的。对手的人才一般对对手的企业有较深的了解,或掌握对方的核心技术,或掌握对方销售渠道,吸引过来就削弱对方等于壮大自己。因此,吸引对手的人才实在是获取人才的一条捷径;让别人花时间、金钱、精力为你培养人才,无疑是高明的取才之道。纵观商场,吸引对手的人才几乎已成为现代公司抢夺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吸引对手的人才最直接的方法是提供优厚的薪酬。薪酬永远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经理人网站的用户认为:“只要对方开出两倍的价码,你怎么强调公司文化、发展空间等都用处不大。因为薪水是一个人总收入水平的根本性指标。薪水高的人,代表公司对他的能力认可,自然他的其他待遇,像培训、奖金、发展机会、股票或者期权都会优于薪水低的人。”当然,挖掘人才时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所聘之人员是公司真正急需的高级人才。在挖掘人才之前一定要考察清楚,公司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而将聘用的人员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这要求分析公司的现状以及该人员的详细的工作历程与业绩,通过对比分析,决定是否应该聘用。

(2)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支付高薪。

(3)对所聘人才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并提供用武之地。总之,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人才的问题上贯彻好“用心”二字——用心你才会不遗余力,用心你才能抢占先机。

抓住对方弱点不放

打败竞争对手自己的日子才会好过,这是一个顶浅显的生意经,这样的生意经一般的商人都会念。但是能死抓住对方的弱点取得竞争优势,就远非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了。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福州阜康钱庄分号开张不久,就和当地的“会首”元昌盛钱庄的老板卢俊辉产生了矛盾。于是,卢俊辉凭借自己钱庄长期积累的信用,想挤垮新来的阜康钱庄。无奈之下,胡雪岩出手还击,由于出手到位,不久,元昌盛钱庄就一败涂地了。钱庄同业中有不成文的规定,各家发出的银票可以相互兑现,藉以支持信用,除非某家钱庄濒临倒闭,失去信用,大家才能拒收这家钱庄的银票,以免造成损失。卢俊辉为了打击胡雪岩,不顾同行协议,决定单独拒收阜康的银票,动摇胡雪岩的信用。卢俊辉认为,阜康新开张,立足未稳,福州人尚不知道它信用如何,来这么一手,必然坏它名声,永无出头之日,又少一名竞争者。第二天,元昌盛开门不久,有位茶商持一张5000两的阜康银票,到柜上要求兑换现银,卢俊辉听说后,接过银票反复看了许久,拒收了这张银票。茶商大惊,卢俊辉解释道:“这两年阜康信用不佳,不得不防。”茶商拿着银票悻悻而去,听说福州新设了阜康分号,立刻找上门去兴师问罪。胡雪岩吃了一惊,顿感事态严重。元昌盛是福州老字号钱庄,信用足本钱厚,若拒收阜康银票,消息流传世间,立刻会引起轩然大波。大凡钱庄生意,一旦出现信用危机,无论当事人费多少口舌辩解,都无济于事。

况且,因战乱年代,风雨飘摇,常有钱庄老板携财外逃,宣布破产,坑苦了许多存户,所以一有风吹草动,便如同雪崩一般,引起挤兑风潮。那情景,即使钱庄有足够银子应付挤兑,信用也会惨遭打击,一跌倒,永远爬不起来。故而钱庄生意之大忌,就在于拒收银票。胡雪岩当机立断,好言安慰茶商,抬出5000两新铸的足色官制银锭,另外按一分二利息加倍奉送。茶商既得厚利,同意保持缄默,不向外面传布。送走茶商,胡雪岩苦苦思索对付之策。只用了半个时辰,胡雪岩便想好了全部策略,对付卢俊辉这样的毛头小子,他自信胜算在握,并非太难。搞垮对方的方法并不复杂,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钱庄之间的竞争,争的是本钱,争的是信用,谁家存银足,便处之泰然,风雨不动;谁本小利微,便处下风守势,不堪一击。胡雪岩急于要弄明白“元昌盛”钱庄现在的本钱究竟有多大?发出的银票有多少?两者之间的差额如何?这是钱庄的机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胡雪岩决心弄到对方机密,再作打算。胡雪岩亲自出马,像老练猎手,明察暗访,寻找猎物。“元昌盛”伙计赵德贵,近来心绪烦乱、愁眉不展。他赌运奇差,连连告负,已欠债累累、一身赌账。这次赵德贵又输得精光,为避开讨债鬼的纠缠,一出赌场,他便专拣僻静小巷试图溜回钱庄,可是迎面一声断喝,几个彪形大汉拦住去路,向他讨账。赵德贵已身无分文,只得苦苦哀求。对方哪里肯听,一顿拳脚将他打倒在地。

为首的拔出雪亮钢刀,叫道:“没有钱,割下两只耳朵抵债!”赵德贵吓得魂飞魄散,正在紧急关头,一位中年人走来,询问了原由。中年人摸出十两银子替赵德贵还了赌债,大汉们一阵风似的不见了。中年人自称胡先生,拉起瘫坐在地的赵德贵,踏进一家小店为他买酒压惊。赵德贵真是感激不尽,三杯酒下肚,把满腹牢骚一古脑儿抖出来。胡先生据实相告,自己是杭州有名的“胡财神”,只要赵德贵愿意,便可跳槽做“阜康”钱庄的档手,俸银月入50两,外加分红。当然先要提供元昌盛的情况,另有重赏。胡雪岩摸出1000两银票,满脸凝重,道:“这是预付的赏银,事成之后,还要加倍。”赵德贵惊喜交集,当即信誓旦旦,死心塌地做他的眼线,打探卢俊辉的机密。几天后,对手的情况,胡雪岩了如指掌。元昌盛现有存银50万两,却开出几近百万两银票,空头银票多出40万,这是十分危险的经营方式。倘若发生挤兑现象,存户们把全部银票拿到柜上兑现,元昌盛立刻就要倒闭破产。胡雪岩暗暗叫好:“真乃天助我也!”他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目前尚有70万现银的头寸可调,只要设法收集元昌盛70万银票,便掌握了对手的命运,扼住了卢俊辉的咽喉:只要高兴,随时用劲一勒,对方便呜呼哀哉!

胡雪岩立即行动,调集头寸,收购元昌盛银票,一切有条不紊,暗中进行。而卢俊辉尚蒙在鼓中,全然无觉察。元昌盛的银票尚未收集够数,卢俊辉又做出一项加速自己破产的蠢举。他不知道胡雪岩正在囤聚自己的银票,反而见存户少有兑现,钱庄存银白白放在库中未免可惜,便取出20万两现银,筹办开设一家赌场。致使元昌盛库中能兑现的银子仅30来万,只够应付日常业务,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赵德贵及时送来消息,令胡雪岩大喜过望。他数数手中掌握的元昌盛银票,已有50万两之多,凭着这些银票,可以轻而易举击败对手,令卢俊辉败走麦城。没过两天,元昌盛柜上忽然来了一批主顾,手持银票,要求提现银,一天之中,顾客提走20万库银。卢俊辉听伙计报告,以为偶然现象,并不在意。谁知第二天,更多的顾客蜂拥而至,纷纷挥舞手中银票提现,没等卢俊辉反应过来,库银已提取一空。卢俊辉明白事态严重,连忙向同行各家钱庄告贷,请求援手支撑局面。但他平常少年得志,飞扬跋扈惯了,人缘极差,大家只是袖手旁观看热闹,并无行动。元昌盛门前闹哄哄一片,不能兑现的顾客骂声不绝,义愤填膺。卢俊辉叫伙计关了店门,缩头乌龟一般不敢露面,眼看事情将要闹大,官府已派人来钱庄弹压,声言庄主若不拿出银子平息民愤,将按律治罪,抄家拍卖。那将意味着老板被流放,妻儿被拍卖为奴,最终落个家破人亡的残局。卢俊辉思前想后,惟有把店面抵押给他人,钱庄易主,才可免祸。

但同行钱庄老板谁也不愿多事,只隔岸观火,作壁上观。这时候,胡雪岩翩然而至,他同卢俊辉谈妥,以接收元昌盛银票为条件,接管钱庄铺面。并当场向顾客宣布:凡元昌盛银票,均可到阜康分号兑现,绝不拖欠分毫。持银票的顾客大多系胡雪岩有意安排而来,听他如此说,一哄而散。一场风波,顿时云开雾散。接着便清盘,元昌盛房屋家具,小到一根铁钉,都一一作价。算到后来,卢俊辉只剩一身便服,狼狈滚出庄门。一场富贵梦,终究成黄粱梦。胡雪岩则名正言顺,将阜康分号搬进元昌盛旧址。胡雪岩的势力又扩张了一倍。用心狠手辣的手段来挤垮对方,在商战中往往被认为不义。然而,胡雪岩的出手是在卢俊辉打破同业默契、蓄意报复自己的基础上的。再说,卢俊辉屡犯众忌,也给胡雪岩提供了反击的大环境,这些该有的条件都具备了,作为商场中的胡雪岩,焉有不出手之理?吞并当地最有实力的第一大钱庄后,初来乍到的胡雪岩阜康分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扩张。商场竞争如同沙场对垒,容不得半点怜悯。找到对方的弱点并抓住它,就能击败对手,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对方的阵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