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地解放。一批卓有成就的老画家的作品大放异彩,显得格外的突出,中年和青年的画家则开始改变旧的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问题。水墨画的现代转向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卓有成就的老画家
李苦禅(1898-1983),原名英杰,后改名英、超三,号励公,以艺名行,山东高唐人。1925年就学于北平艺专西画系,不久后师从齐白石学国画。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华大艺专、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职。长于大写意花鸟,广泛吸收石涛、八大、扬州画派及吴昌硕、齐白石诸家画法,笔墨雄阔,气势磅礴。代表作品有《盛荷》、《群鹰图》等,作品多藏于山东济南万竹园的“李苦禅纪念馆”。
朱屺瞻(1892-1997?),乳名增均,号起哉、二瞻老民,江苏太仓人。幼习丹青,1913年与徐悲鸿等熟识,任上海图画美术园教师。1917年赴日,入川端美术学校,从藤岛武二学习素描。不久回国,在家乡辟画室梅花草堂。后历任新华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等职,遍游山川,80年代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初习油画,后转中国画,善写意山水,花卉,间作人物。其山水朴拙淋漓,设色秾丽,并率先将丙烯色用于国画。所作花卉,多用浓墨、焦墨和重色,用笔酣畅,造型质拙。传世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馆藏《兰幽香风远》等。
陆俨少(1909-)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曾入无锡美术专门学校,退学后拜画家冯超然为师,并结识吴湖帆。30年代起,遍游南北胜地。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画师,并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课,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等职。以山水闻名,兼作人物、花鸟。善于用笔,以笔之不同部位表现山川的不同变化。尤善描绘云水,其山水多江河浩淼,云蒸雾霭,变化丰富。代表作品有《硃砂冲哨口》轴等。
勇于变革的吴冠中
吴冠中(1911-),别名荼,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1946年至1950年留学法国,回国后相继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在法国时接受了现代主义的教育和艺术思想,但是在改革开放前的时代,他的艺术思想和追求没有能够得到施展,文革后,他率先提出了“形式决定内容”、“抽象美”等观点,在美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70年代以前,他主要从事油画创作,70年代以后,他开始从事水墨风景画创作,偶尔也画人物和花卉。他继承了老师林风眠融合中心的主张,试图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精神相结合。他的水墨画,多取材于江南的白墙黑瓦,绿柳红花,也有作品描绘都市风貌,点线交错迷离,色墨飞舞辉映,抽象意味浓重,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榕树》卷等。
其他重要画家
吴作人(1908-1998),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早年入苏州工业专门学校预科,业余习画,1926年考入本科建筑系。1927年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1928年转入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徐悲鸿,并参加南国社,后至中央大学艺术系。1930年起,赴法、比利时留学。1935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北平艺专教务主任兼油画系教授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教务长、院长、中国美协主席等职。早年主攻油画,作有大量作品。40年代中期开始画水墨画,60年代后形成清新简约、平和优雅的独特风格,多画骆驼、熊猫、金鱼、鹰等动物禽鸟画。代表作品有《牧驼图》等。
王雪涛(1903-1982),字迟园,河北成安人。1918年就学于直隶高等师范手工图画科,1922年入北平艺专西画系,后入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协副主席等职。擅长小写意花鸟,师法王云、齐白石及陈半丁等,作画注重写生,笔墨洒逸,赋色清爽。传世的代表作品有《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等。
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以号行,江苏海门人。中学时自习书画、篆刻。1924年结识吴昌硕后,随其学习辞章书画,为吴昌硕晚年亲授弟子。曾与王震等创办上海昌明艺专,历任新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专及上海美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第一副院长、名誉院长、上海美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工书画,创作融诗书画印于一体,长于藤本花卉,设色古淡沉雄,饶有韵致。
关良(1900-1986),字良公,广东番禺人。1917年赴日,就读于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跟随藤岛武二等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后,任上海美专教授。1926年任北伐军总政治部艺术股股长,30年代起,历任广州美专、上海美专、上海艺大、中华艺大、重庆国立艺专教授等。工国画,兼长油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美协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画院画师,交通大学艺术系主任等职。1928年起,以水墨画表现戏剧人物,独步画坛。所画戏画,人物造型稚拙,笔墨变化多端,于不经意间现出真意。代表作品有《醉打山门》等。
叶浅予(1907-1995),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自幼喜爱书画,1926年后入上海谋生,先后任绘图员等职,后以漫画名世。抗战开始后,组织漫画界救亡活动,并创办《救亡漫画》等刊物宣传抗日,后任《今日中国》画报主编。1942年后,以毛笔作人物写生,并曾从张大千学画。后任北平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多以速写法入画,长于人物,尤精于舞蹈画,以线勾形,造型准确,富于运动感。代表作品有《梅兰芳》、《夏河之秋》等。
黄永玉(1924-),土家族,湖南凤凰人。出身文人家庭,1936年入厦门集美学校习画,不久离校开始流浪生活。1939年开始学习木刻。后在上海等地任中学美术和音乐教员,从事木刻创作。1948年后,辗转于台湾、香、广州等地,曾任报社编辑。1953年从香港来京,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前期主要从事版画创作,70年代后主要把精力用于彩墨画创作,其画形式新颖、色彩披沥,并多宏幅巨制。代表作品有《荷花》、《天问》等。
黄胄(1925-1998),原名梁黄胄,河北蠡县人。1940年起从赵望云学画,1945年随赵望云赴西北写生。1948年参加解放军,任美术编辑及记者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讲师、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部创作员、军事博物馆创作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晚年创办炎黄艺术馆并任馆长。主要从事人物画创作,多表现少数民族题材,尤以画驴著称。其画以速写为基础,真实生动,富于生活气息。代表作品有《载歌行》、《百驴图》等。
张仃(1917-),笔名它山,辽宁黑山人。早年以漫画创作闻名,抗日战争时从事漫画宣传,后到延安,在鲁艺任教并从事创作。后任《东北画报》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其多才多艺,先后从事漫画、年画、宣传画、装饰画、壁画等的创作,50年代起开始水墨山水画创作,擅长焦墨山水,主要从写生中变化而来,影响颇大。中国画代表作品有《万里长城》等。
赖少其(1915-),广东普宁人。曾就读于广州市立美校,早年从事木刻创作。后参加新四军,从事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华东文联秘书长、上海文联副主席、安徽文联主席安徽美协、书协主席等职。早期主要从事版画创作,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画创作,以山水画闻名,以黄山、九华山等为主要描绘对象,宗法新安派诸家,画风雄浑凝重,善用焦墨。代表作品有《黄山之赞》等。
这一时期的重要画家还有主要从事花鸟画创作的唐云、谢稚柳、俞致贞、崔子范、陈大羽、刘继卣等;主要从事山水画创作的陈子庄、黄秋园、白雪石、方济众、秦岭云等;致力于人物画创作的任率英、王叔晖、潘洁兹、程十发等,都有重要的成就,在此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详述其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