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奇观
29524400000053

第53章 鸣沙山

鸣沙山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000米处,东西绵亘约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见。

鸣沙山

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人将其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当人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似金色群龙飞腾,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磬合鸣,进而金鼓齐响,轰鸣不绝于耳。

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本水草丰茂,有位汉代将军率军西征,一夜遭敌军偷袭。正当两军厮杀得难解难分之际,大风骤起,刮起漫天黄沙,把两军人马全都埋入沙中,从此就有了鸣沙山。至今犹有沙鸣则是两军将士的厮杀之声的说法。据《沙州图经》载: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这段文字描述了鸣沙山形状多变,是由流沙造成的。鸣沙山东西南北纵横的山体,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鸣沙山麓的月牙泉。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壮观。

月牙泉

流沙与泉水之间仅隔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却不被流沙所湮没,地处戈壁而泉水却不浊不涸。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