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通常看上去是洁白和纯净的。但在科学家的摄影机下,一天之中雪却有不同的色泽:早上旭日初升之际,是白中带点冷红色;中午,则略有点金黄色;晚上则微具紫色。当然,雪的这些色泽,只有科学家借助科学仪器才能观察得出来。
奇怪的是,古今中外有不少地方,却出现过五颜六色的雪。我国唐代房玄龄所修《晋书·武帝纪》中这样记载过:“太康七年,河阴雨赤雪二顷。”太康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太康七年即公元286年,河阴约在今河南孟津县,赤雪即红雪。可惜书上未说雪是什么原因变红的。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十月,湖南乾州县(今湖南吉首市)也下过一场色如胭脂的红雪。
在国外,有关红雪的最早报道是1760年法国学者德·索绪尔在阿尔卑斯山做出的,这与我国《晋书》上红雪的记录相比要晚了1474年。据英文版《自然与艺术陈列馆》第四册说:“那年索绪尔在斜坡上,看到好几个地方留有残雪。令他吃惊的是,雪的表层好几处都有鲜明的红色……当他走近去看时,发觉雪的红色是由于混合了一种极细的红色粉末所致,其深度竟达5~6厘米……”书上说,雪之所以红,是一种红色的粉末造成的。但据专家研究,也许是索绪尔把一种红色的雪生衣藻看成了红色粉末。红色衣藻是低等植物雪生藻类中的一种,它在-34℃也不会被冻死,一经温暖的阳光抚慰,就会非常迅速地繁殖,几个小时之内便能给大地蒙上一层红色或玫瑰色。在极盛之时,层层相积,厚达数厘米。
19世纪中叶,探险家们曾在南北极地区多次发现过红雪,以及黄雪、绿雪、褐雪和黑雪等彩色雪。据科学家们研究,这些彩色雪也是由一种有颜色的雪生藻类大量繁生所“染”成的。藻类大都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由于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在各类藻类中的比例不同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绿藻、蓝藻、黄藻、红藻、褐藻等。在雪中生长的雪生藻类,常常出现在南北极和高山地区。在喜马拉雅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可以见到一望无际的红雪。珠穆朗玛峰和西藏察隅地区都曾降过红雪。1959年的一天,在南极地区上空,突然彤云密布,紧接着刮起了一阵速度为27米/秒的暴风。暴风过后,飘了一天鲜红的大雪。这是由于暴风把雪生藻类从地面卷到高空和雪片相遇并粘在雪片上的缘故。
据观察,在红雪区的邻近往往出现黄雪。它主要是由黄色藻类的勃氏厚皮藻、南极绿球藻和念珠藻的大量繁生所造成的。黄色藻类的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固体脂肪,而固体脂肪里溶有黄色素,使白雪变成了黄色。
在阿尔卑斯山和北极地区,常会遇到绿雪,它主要是绿藻类的雪生衣藻和雪生针联藻大量繁生所造成的。1902年,一位学者在瑞士高山上发现了一种褐雪,据研究表明,主要藻类是雪生斜壁藻。1910年,一位探险家在牙塔特里亚高山上也发现一种褐雪,但其中主要藻类则是针线藻,浅于黑雪,不过是深色的褐雪罢了。
除雪生藻类外,也可能由其他原因造成有颜色的雪。1960年3月下旬一天的夜间,前苏联奔萨州飘下了一片片黄而略呈淡红色的雪花,不久地面上就好像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气象学家说,这一现象是3月21日在北非发生的一场气旋所造成的。气旋把非洲大沙漠里的沙尘大量卷入空中,飘到奔萨州上空后同雪花混在一起降落下来,使雪花带上了这种不同寻常的颜色。
1980年5月2日夜间,蒙古国西北部的肯特省巴特诺布和诺罗布林两个县境内,降了一场鲜艳夺目的红雪。经化验,每升雪水中含有矿物质148毫克,其中有未溶解的锰、钛、锶、钡、铬和银等化学元素。这些混合物是由地面被风卷入空中黏合到雪花里而形成的。由于空气被污染,1937年、1943年、1949年、1963年、1970年和1979年,在蒙古国个别地方下过带有红、黄颜色的雪,1936年秋天在肯特省下过红色冰霜。
1986年3月2日,南斯拉夫和马其顿西部海拔1788米的波波瓦沙普卡地区降下了一场黄雪。有关专家解释说,这是由于从遥远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吹来的强大高压气流和风形成的。
1892年意大利曾下过一场黑雪。专家研究发现,这是由于亿万个像针尖大小的黑色小昆虫在天空中飞翔,结果黏合在雪里降下的缘故。据说挪威下过一次黄雪,那是由于一种松树的碎末被风卷到空中,然后因水汽凝结而成的。
1991年一支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遇到了一场黑雪。黑色的雪花漫天飞舞,使大地和天空笼罩在阴霾中。引起这场黑雪的原因是1990爆发的海湾战争。这场战争从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到1991年2月28日战争结束,参战各方共出动飞机10万架次、投掷1.8万吨炸药,严重污染了大气。特别是石油资源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浩劫,科威特的950眼油井被破坏,其中被点燃的600多眼油井一直燃烧了8个月,最多时一天烧掉80万吨原油。这些被点燃的油井,每天排放出的烟灰超过2万吨,每小时喷发的二氧化硫超过1000吨,烟雾飘散到了几千千米以外,污染了许多国家。海湾战争引起的石油燃烧造成大量的尘埃弥漫扩散,这些黑烟经印度洋上空的暖湿气流向东移动,在飘过喜马拉雅山上空时就凝成黑雪降落下来。